财务业绩增长 - 公司2020年营业总收入55382.3万元,同比增长31.04%[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394.82万元,同比增长43.15%[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335.45万元,同比增长44.72%[4] - 经营性现金流13641.56万元,同比增长48.56%[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04%至5.54亿元人民币[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3.15%至1.44亿元人民币[4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8.56%至1.36亿元人民币[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4.72%至1.23亿元人民币[42]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30.77%至0.34元/股[43] - 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增长30.77%至0.34元/股[4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31.82%至0.29元/股[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3.15%[4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4.72%[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8.56%[44]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55,382.30万元同比增长31.04%[1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94.82万元同比增长43.15%[1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2,335.45万元同比增长44.72%[130] - 公司营业收入55382.3万元,同比增长31.04%[157][159][16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94.82万元,同比增长43.15%[15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641.56万元,同比增长48.56%[160] 历史复合增长率 - 2016-2020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33.47%[4] - 2016-2020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4.12%[4] - 2016-2020年经营性现金流复合增长率48.57%[4]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66%同比增加0.22个百分点[4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2.61%至10,333.05万元[175][17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59%至9,115.55万元[175][176]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3,330,461.67元,同比增长32.61%[10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66%,同比上升0.22个百分点[106] - 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0333.05万元,占营业收入18.66%,同比增长32.61%[137] 业务线表现:体外诊断(IVD) - 体外诊断类产品收入38825.53万元,同比增长35.21%[162][164] - 体外诊断仪器产量5798台,同比增长33.23%[165] - 电化学发光分析配套检测试剂新增9个医疗器械注册证[7] - 推出肿瘤标志物等新增化学发光检测试剂产品[15] - 开发适用于急诊场景的炎症心肌标志物和激素检测产品[15] - 继续开发血栓弹力图检测系统配套试剂[15] - 电化学发光分析配套检测试剂新增9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累计达43项[89] - 公司开发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试剂盒并取得注册证[89] -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新增地中海贫血检测新模式并通过临床验证[90] - 开发出血栓弹力图仪配套检测试剂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90] - 系列新冠病毒核酸PCR检测试剂获得欧盟CE认证和商务部出口白名单认证[90] -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累计销售超1500台,三级医院装机占比32%[121] - 血栓弹力图仪于2020年底获注册证,预计成新增长点[122] - 特定蛋白分析仪装机量增长50%达1500多台国内市场累计装机超7000台[124] - 围手术期设备升温毯和高流量呼吸湿化器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32] - 新冠肺炎相关产品在2020年2-3月期间销售收入约4000万元[144] 业务线表现:治疗与康复 - 治疗与康复类产品收入15763.75万元,同比增长18.51%[162][163] - 形成系列化痛疼治疗产品解决方案[16] - 生物反馈治疗仪等治疗康复新产品计划上市销售[16] - 红光治疗设备通过光化学作用对生物体产生生物效应及治疗效果[35] - 收购重庆京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进入医美领域[134] - 国产医美器械在激光光源领域实现批量上市[78] 地区表现:国际市场 - 国际出口销售业务同比快速增长[8] - 国际出口销售业务在2020年实现同比增长[92] - 国外市场收入7903.5万元,同比增长208.98%[162][163] 地区表现:国内市场 - 公司在江苏、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基层医疗机构试点推广慢性病治疗与康复解决方案[91] - 全国200家核心独家经销商参与总部考察交流[92] - 国内举办学术活动212场次[138] - 调整国内销售组织架构以增强渠道覆盖能力[17] 研发投入与项目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03,330,461.67元,无资本化研发投入[106]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与上年保持一致[106]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R05A)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000万元,本期投入2644.58万元,累计投入9059.02万元,17项产品完成开发准备送检,22项产品进入开发阶段[107] -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PLC)(I02B)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500万元,累计投入1557.53万元,产品已转产上市[107] - 高速化学发光分析仪(I05E)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000万元,本期投入633.57万元,累计投入815.23万元,已完成仪器注册检测受理,单机测试速度300T/H为方法学内最高水平[107] - 多参数特定蛋白分析仪(I09E)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800万元,本期投入1076.55万元且累计投入相同金额,已取得产品注册证并上市销售[108]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013)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200万元,本期投入185.14万元且累计投入相同金额,单机测试速度2000T/H达行业第一梯队水平[109] - 核酸提取试剂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700万元,本期投入268.04万元且累计投入相同金额,已完成研发进入设计转换阶段,采用磁珠法提取技术达行业先进水平[109] - 高频振动排痰系统(P02F)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50万元,本期投入337.65万元且累计投入相同金额,预计2021年3月取得注册证[108] - 双通道冲击波治疗仪(T03A)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600万元,本期投入536.88万元且累计投入相同金额,已提交产品注册,2020年9月取得CE注册证[109] - 荧光免疫试剂(R03A)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700万元,本期投入337.74万元,累计投入828.74万元,1个胶体金项目达量产状态,9个荧光产品完成生产工艺优化[107] - 医用呼吸湿化仪(P07A)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00万元,本期投入486.66万元且累计投入相同金额,2020年8月取得产品注册证并小批量试用[108] -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投入336.90万元,预算430.72万元[110] - 电磁弹道冲击波治疗仪(T02A)投入79.72万元,预算150万元[111] - 盆底治疗仪(E02A)投入191.04万元,预算350万元[111] - 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I07B)投入230.61万元,预算1000万元[112] 研发能力与知识产权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354人[54] - 公司执行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54] - 报告期末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09个,其中发明专利26项[84] - 报告期末公司获得医疗器械证书133项,包括三类证书2项、二类证书104项、一类证书27项[84] - 报告期末公司完成CE认证项目76项,获得FDA认证3项[85] - 5款检测设备获得IFCC和NGSP双重认证[85] - 新增专利授权2项(发明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93] - 新增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2项[93][97] - 新增一类医疗器械备案8项[97][98] - 42项产品获得CE认证[94] - 2项产品获得FDA认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负压罐)[94] - 5款检测设备获得IFCC和NGSP双重认证[94] - 公司新增40项知识产权申请,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项[104] - 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73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64项[104] -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项目获得IFCC和NGSP双重认证,涉及GH-900、H8、H9分析仪及FA-160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103] - 公司新增2项FDA认证,包括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Airpro-690)和负压罐(CS300/CS500/CL500/CL1000)[103] - 报告期内共获得38项产品认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IgG/IgM/抗原/核酸)、血栓弹力图检测系列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等[101][102] - 公司PCT、CEA、AFP等26项检测项目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103] - 研发人员数量35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3.81%[11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5369.79万元,平均薪酬15.17万元[114] - 研发人员354名占全员超三分之一[118] 资产与负债变化 - 总资产同比增长9.38%至12.90亿元人民币[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8.89%至11.43亿元人民币[42] - 资产总额128,954.0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4,295.08万元[129] - 应收账款期末金额1476.6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15%,较上期增长113.25%[115] - 预付款项期末金额529.2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41%,较上期增长86.64%[115] - 其他应收款期末金额770.0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60%,较上期增长234.67%[115] - 存货同比增长57.47%至7255.12万元,占总资产5.63%[116] - 商誉因收购重庆京渝激增497.77%至1102.43万元[116] - 递延收益因政府补助摊销减少51.64%至1328.70万元[116] - 应交税费同比增长109.72%至843.65万元[116] - 其他应付款因预提费用增加增长81.22%至1796.75万元[116] - 境外资产规模3246.26万元,占总资产2.52%[116]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65.51%,金额8.45亿元[178]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3.25%至1,476.66万元[178] - 商誉因收购重庆京渝增长497.77%至1,102.43万元[179]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26.93%至2,849.63万元[179] 子公司业绩 - 广东普门生物医疗科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702.24万元,净利润亏损507.74万元[182] - 深圳普门信息技术公司主营业务利润2976.69万元,净利润2976.69万元[182] - 香港普门科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705.02万元,净利润1092.61万元[182] - 深圳市优力威医疗科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38.01万元,净利润204.25万元[183] - 重庆京渝激光技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8.18万元,净利润8.01万元[183] 股利政策 - 总股本422,200,000股[28]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78元人民币[28] - 共计派发现金股利75,151,600元人民币[28] 行业与市场趋势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19年为6290亿元较2015年3080亿元翻倍[60] - 2020年医疗器械行业收入预测跃升至8000亿元人民币以上[60] - 医疗器械行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60] - 医疗器械分为医疗设备IVD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四大类[63] - 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1,025,543家(截至2020年10月)[66] - 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90亿美元(进口)和270亿美元(出口)[66] - 2020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同比增长22%[67] - 2020年上半年医用耗材出口增长43%[67] - 2020年上半年医疗器械总体进口量下降18%[67] - 进口医疗器械中近70%为诊疗设备(高端产品为主)[66] - 医疗美容器械进口产品占比超过80%[78] - 级联流水线可覆盖检验科60%-70%工作量 提早2.5小时出报告 减少50%工作人员 差错率下降60%[81] - 分子诊断技术成为IVD领域增长最快细分市场[82] - 生化诊断占IVD领域较大市场份额 国内技术水平已追平国际[80] - 化学发光技术将在二级及基层医院普及 国产设备有望大规模使用[81] - 社区治疗与康复需求增长 缓解医院占床压力[75] - ERAS理念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76] - 创面修复科于2019年获批成为国家三级学科[77] - 生化免疫流水线实现样本全流程自动化处理[80] - 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同比增长15%[185] - 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900亿元进口产品占比55%[185] - 化学发光占免疫诊断市场70%以上份额[189] - 预计2025年生化诊断市场规模达164亿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4%[192] - 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对生化免疫流水线需求显著[192] - 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从2013年25.4亿元增长至2019年13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63%[193] - 中国POCT在IVD领域占比约15%,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占比[194] - 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4年115亿元增长至2018年2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4.9%[196] - 预计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以19.1%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670亿元[196] - 分子诊断是IVD中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势[193] - POCT产品具有空间小、使用方便、高效及准确度高等优势,价格普遍偏低[194] - 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呈现"大市场小企业"格局,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占领[197] - 国内康复生产企业以仿制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197] - 2011年起康复治疗进入医保报销体系,推动市场快速发展[198] - 治疗与康复设备技术未来将向光疗、电疗、超声治疗、磁治疗等领域发展,产品向小型化、智能化、家用化发展[199]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首家)[70][72] - 公司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打破国际垄断(国内首家取得注册证)[72] - 公司参与项目获202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72] - 公司承担国家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5项、省级6项、市区级16项[71] - 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93][99] - 6项产品入选第六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93][99] - 高频振动排痰系统入选第六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136] - 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36] 产能与基础设施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预测和订单制定生产计划[57] - 公司采购模式包括一般采购和外协加工并以一般采购为主[55] - 建成高效ERP系统SAP项目整合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等管理平台[135] - 深圳龙华总部项目总建筑面积51239平方米,2020年9月开工[141] - 重庆研发基地用地面积5989平方米,建设面积11563.02平方米[141] - 南京研发总部总建筑面积8925.36平方米,2020年12月开工[142] - 拟投资10亿元建设华东总部及研发制造中心,用地面积约117亩[143] - 新建配套试剂生产车间面积约4700平方米[142] 销售与客户 - 公司采取间接销售为主直接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58] - 公司通过经销商及一般间接销售客户向最终客户进行产品销售[58] - 年销售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例2.67%[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8008.97万元,占总销售额32.51%[17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18,008.97万元,占总销售额32.51%[17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984.27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2.04%[173][174] 政府补助 - 2019年政府补助金额为12,936,860.81元[46] - 政府补助金额2,866.22万元[17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4] - 公司控股股东及
普门科技(688389) - 2020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