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光新材(68837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华光新材华光新材(SH:688379)2022-06-06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75%至12.11亿元[22][23]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40.75%[32] - 公司营业收入12.11亿元,同比增长40.75%[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0.11%至4520.56万元[22][24] - 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20.56万元,同比下降30.11%[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20.56万元,同比下降30.11%[8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同比下降29.19%至4077.63万元[22][24] - 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骤降至88.45万元[26] - 政府补助计入非经常性损益495.61万元[2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104.64亿元,同比增长48.25%[88] - 财务费用2083.9万元,同比增长67.89%[88]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7.89%至2083.90万元[107] - 焊接材料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49.92%至9.73亿元,占总成本比例92.99%[100] - 银钎料直接人工成本同比大幅增长160.27%至358.56万元[100] - 铜基钎料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58.02%至4.71亿元[100] - 银浆料直接材料成本同比激增551.01%至2309.38万元[10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焊接材料制造业营业收入1,208,274,645.71元,同比增长40.75%[91] - 银钎料营业收入579,463,777.41元,同比增长30.05%,毛利率下降4.9个百分点至15.93%[91] - 铜基钎料营业收入597,994,342.30元,同比增长46.39%,毛利率下降4.16个百分点至10.50%[91] - 银浆等材料营业收入30,816,526.00元,同比增长602.47%,毛利率上升11.8个百分点至22.87%[91] - 银钎料销售量226.48吨,同比增长15.60%;铜基钎料销售量5,824.32吨,同比增长26.32%[98] - 新能源汽车行业应用收入776.60万元,同比增长302.69%,其中银钎料增长311.79%[93] 各地区表现 - 境内营业收入1,131,137,153.38元,同比增长37.78%,毛利率下降4.61个百分点至13.06%[91] - 境外营业收入77,137,492.34元,同比增长105.96%,毛利率下降3.06个百分点至18.75%[91] - 境外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一倍,业务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35]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下降0.41个百分点至3.77%[23] - 研发投入总额为4569万元,同比增长26.96%[6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77%,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63] -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59][60] - 新增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59][60] - 累计授权专利91项,发明专利达34项[59][60] - 成功开发低温快干型柔性线路银浆,缩短固化工艺时长[58] - 实现石墨烯发热银浆小批量产,降低能耗提高安全性[58] - 笔记本键盘银浆通过行业标杆客户认证,延长使用寿命[58] - 开发高银多圈药皮焊环,焊后无碳化残留优于国内同类产品[59] - 铝药芯钎料开发解决助焊剂均匀性控制及产品尺寸一致性难题[59] - 公司研发投入增加,申请专利16件(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36] - 公司获得专利授权总数91件(发明专利34件,实用新型专利57件)[36]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形成较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50] - 公司掌握节银钎料配方技术,通过添加特定元素优化工艺,节约贵金属白银含量[54] - 公司开发无铅无镉绿色钎料配方技术,产品综合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54] - 研发人员数量为73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3.11%[6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0,884,748.17元,平均薪酬149,106.14元[69]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14人,本科41人,专科16人[69]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34人,30-40岁32人,40-50岁5人[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2022年重点推进年产4000吨新型绿色钎焊材料智能制造建设项目[122] - 2022年将深化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电子银浆应用领域实现收入快速增长[121] - 公司将持续推进SAP管理系统上线以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和数据架构清晰[123] - 年产4,000吨新型绿色钎焊材料智能制造建设项目处于土建阶段,预计2022年底完成设备投产[37]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至-4.86亿元[22][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6亿元[8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86亿元,同比恶化[108] - 经备考后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20亿元,同比好转[8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数减小,主因收回部分现金管理的募集资金[9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减少47,818,220.44元,对利润产生正影响2,523,508.08元[3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4781.82万元至6435.08万元,但对当期利润产生正面影响252.35万元[115]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同比增长26.74%至15.34亿元[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增长2.94%至9.17亿元[22] - 应收票据同比增长77.01%至3.12亿元[110] - 存货同比增长41.78%至3.64亿元[110]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加41.18%至1195.53万元[111] - 应付账款同比大幅增长89.79%至5496.92万元[111]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68.94%至3.39亿元[111] - 其他流动负债同比激增125.56%至1.11亿元[111] - 受限资产总额达1.1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抵押6541.09万元,无形资产抵押4336.23万元[113]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客户规模净增200多家,市场份额在制冷、电力、电机等领域持续增长[3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44.55%,总额5.40亿元[102][10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0.70%,总额7.65亿元[105][109] - 客户包括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等制冷产业链知名企业[73]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7元(含税),预计总额13,816,000元,占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56%[6] - 公司总股本为88,000,000股[6] - 公司股票简称华光新材,代码688379,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8]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为杭州孚晶焊接科技有限公司[14] - 控股子公司杭州孚晶焊接科技总资产808.16万元,但报告期净亏损19.23万元[117] - 公司董事及高管合计持股数量为39,050,000股[136]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标的股票数量为238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8800万股的2.70%[173][174]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08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36%,占授予权益总额的87.39%[174][179] - 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0万股,占股本总额的0.34%,占授予权益总额的12.61%[174][179] - 激励对象总人数为77人,占公司2020年底员工总数490人的15.71%[174][179]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2元/股[174][175] - 董事长金李梅获授13.8万股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22元/股[180] - 董事兼核心技术人员王晓蓉获授10万股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22元/股[180] - 总经理黄魏青获授8.5万股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22元/股[180] - 董事兼副总经理胡岭获授8.5万股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22元/股[180] - 副总经理唐卫岗获授8万股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22元/股[180] - 核心技术人员余丁坤获授限制性股票8万股,占其总授予量22万股的36.4%[182] - 核心技术人员王晓蓉离职导致10万股限制性股票作废失效[182]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激励与实际绩效挂钩,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归属股份数量[183] 生产和销售模式 - 公司采用自主采购模式,主要原材料为白银和铜等有色金属,采购价格基于下单当日现货市场价格[45] - 公司实施委托加工与直接采购双模式并行策略,以保证铜磷合金原材料的安全稳定供应[45] - 公司采用备货生产与订单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46] -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产品作为关键耗材需满足客户性能要求并提供技术服务支持[46] - 直销模式收入占比93.34%,收入1,130,356,338.00元,同比增长37.77%[91][97] 风险因素 - 原材料白银和铜价格波动频繁,存在无法完全消化价格波动的风险[80] - 存货余额较大,若白银铜价大幅下跌可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2]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金额较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83] - 下游客户技术变革可能导致现有产品销量减少[79] 荣誉和认证 - 公司通过IATF16949认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38] - 公司被评为浙江省级绿色低碳工厂[38] - 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等多项技术荣誉[51] - 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在铜基钎料和银钎料行业市场地位突出[51] - 公司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87] - 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87] 环境和社会责任 - 华光新材仁和厂区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15mg/m³,年核定排放总量2.02吨[192] - 华光新材硫酸雾排放浓度低于45mg/m³且未超标[192] - 勾庄厂区COD排放量5.035吨/年且未超标[193] - 勾庄厂区氨氮排放量0.501吨/年且未超标[193] - 勾庄厂区颗粒物排放量0.0329吨/年且未超标[193] - 仁和厂区熔炼除尘设施设计除尘效率达99%以上[195] - 仁和厂区浇铸废气收集效率约80%[195] - 仁和厂区设置不小于200立方米应急池[195] - 公司取得排污许可证编号91330100143200149A001Q(勾庄)和91330100143200149A002U(仁和)[197]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号330110-2021-094-M[198] - 委托第三方定期监测废水排放[199] - 监测结果在浙江省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平台公布[199] - 公司为钎焊材料生产企业,产品为无害化产品,不涉及有毒有害物质[200] - 公司通过研发设计减少金属资源消耗[200] - 公司对生产边角料进行回收利用[200] - 边角料回收节约了原材料成本[200] - 边角料回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200] - 边角料回收减少了对资源的利用[200] 研发项目投入 - 柔性化连接材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185万元,本期投入588.45万元,累计投入1,059.23万元[64] - 高品质制备工艺研发和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1,315万元,本期投入432.43万元,累计投入1,125.45万元[64] - 高温钎料研发及近终成型工艺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535万元,本期投入36.04万元,累计投入282.59万元[64] - 单组份导电贴片胶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30万元,本期投入30.65万元,累计投入147.51万元[64][66] - 钎焊材料品质提升与创新设计项目预计总投资350万元,本期投入161.94万元,累计投入299.73万元[66] - 绿色高性能药芯银钎料国产化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980万元,本期投入632.15万元,累计投入632.15万元[66] - 环保高可靠复合钎料的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370万元,本期投入862.22万元,累计投入1,349.34万元[66] - 高洁净钎料开发及高精密成型工艺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1,220万元,本期投入937.48万元,累计投入937.48万元[66] - 电子领域用新型焊膏的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360万元,本期投入237.7万元,累计投入237.7万元[66] - 高性能新品种节银焊料的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600万元,本期投入329.72万元,累计投入329.72万元[66] - 低银丝脆类钎料品质提升项目预算80.7万元,已投入25.00万元[67] - 金刚石高效钎涂增材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预算50万元,已投入25.84万元[67] - 研发投入总额10,715.70千元,资本化研发支出4,569.00千元[67] 人员构成和高管薪酬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557人,其中母公司539人,主要子公司18人[159]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365人(65.5%),销售人员48人(8.6%),技术人员73人(13.1%),财务人员15人(2.7%),行政人员56人(10.1%)[159][160] - 员工教育程度:硕士研究生18人(3.2%),本科104人(18.7%),专科78人(14.0%),高中及以下357人(64.1%)[160] - 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24人[159]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82,838小时[163] - 劳务外包支付报酬总额为2,217,728元[163] - 董事长李梅持股32,78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2.58万元[135] - 董事兼核心技术人员王晓蓉持股6,27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2.3万元[135] - 董事兼副总经理胡岭持股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3.2万元[135] - 董事陈波持股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0元[135] - 独立董事谭建荣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万元[135] - 独立董事李小强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万元[135] - 独立董事谢诗蕾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万元[135] - 监事会主席胡永祥年度税前报酬总额0元[135] - 职工监事王萍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7.14万元[135] - 总经理黄魏青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8.7万元[135] - 核心技术人员及高管薪酬总额为514.28万元[136] - 余丁坤(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薪酬为39.81万元[136] - 俞洁(财务负责人)薪酬为35.64万元[136] - 范仲华(核心技术人员)薪酬为26.35万元[136] - 黄世盛(核心技术人员)薪酬为26.51万元[136] - 陈融(核心技术人员)薪酬为22.39万元[136]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报酬合计439.03万元[145]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实际报酬合计208.85万元[145] 公司基本信息和联络方式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启航路82号3幢等[14] - 公司办公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启航路82号3幢等/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勾庄工业园小洋坝路,邮政编码311107/311112[15] - 公司董事会秘书胡岭,证券事务代表李美娟,联系电话0571-88764399[16]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包括《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及上交所网站[17] - 公司聘请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审计机构,签字会计师为吴广、叶萍[19] - 保荐机构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期间至2023年12月31日[19][20] 公司会议和治理结构 - 公司2021年召开2次股东大会[127] - 公司2021年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128] - 公司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128] - 战略委员会2021年召开3次会议[128]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3次会议[12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1年召开2次会议[128] - 提名委员会2021年召开1次会议[128] - 公司2021年召开6次监事会会议[129] - 公司2021年披露42份临时公告[129] - 公司2021年披露4份定期报告[129]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3次会议[153]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