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9.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16%[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34%[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1.71%[23]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53.22%[8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71.71%[8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16%至9.828亿元人民币[87][88]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462,580.80元[5] - 2022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462,580.80元[176]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67.42万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利润[2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84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收入[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06%,同比减少0.79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06%同比下降16.29%[5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25.13% 主要因人民币贬值产生汇兑收益约1323万元[87][8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71%至3989万元 因深海及压裂产品研发投入增加[87][88]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8.53%至1917万元 因包装及销售人员股份支付费用增加[87][88]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8.29%至4152万元 因职工薪酬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87][88]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55.71%,达到3988.59万元[105] - 财务费用为-901.59万元,因人民币贬值产生汇兑收益[105] - 公司油气行业营业成本为7.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08%[91] - 公司主营业务总成本为7.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48%[91][92] - 公司直接材料成本为4.76亿元人民币,占总成本66.48%,同比增长87.44%[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主营业务收入中油气生产系统专用件占比约78%,井控装置专用件占比约4%,非常规油气开采专用件占比约16%[38] - 生产系统专用件中深海设备专用件占比37%,较去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38] - 公司油气行业营业收入为9.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48%[91] - 公司油气行业毛利率为24.26%,同比增加3.72个百分点[91] - 公司主营业务总收入为9.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62%[91][92] - 公司主营业务总毛利率为24.18%,同比增加3.60个百分点[91][92] - 公司油气生产系统专用件产量为71,585件,同比增长24.23%[94]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国外销售收入为6.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76%,毛利率为28.63%[92] -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达到65%[81] - 公司出口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4%[93] 研发投入与项目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3988.59万元同比增长55.71%[59] - 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11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55][58] - 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58] - 公司深海及压裂产品研发投入增加[60] - 页岩气压裂泵高压液力端总成研发投入1000万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61] - 350MN多向挤压件超声相控阵自动检测应用研发投入400万元,实现自动上下料、检测、翻转及缺陷定位[62] - 350MN多向挤压件磁粉自动检测应用研发投入280万元,实现不同尺寸、厚度产品的自动检测[62] - 4寸及以下阀体一模多件成形工艺研发投入500万元,一套模具可成形两件或两个以下阀体,总重700公斤左右[63] - 研发项目F60锻造及热处理研究投入资金500万元,已投入资金733,368.02元[64] - 研发项目深海大锻件研究投入资金350万元,已投入资金2,293,544.04元[64] - 研发项目钢锭缺陷研究投入资金3030万元,已投入资金10,027,568.09元[66]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2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6.58%[6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894.11万元,平均薪酬为14.80万元[68]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本科70人,专科50人,硕士4人,博士1人[68]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以30-40岁为主(56人),30岁以下49人[68]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较上期增加23人,同比增长21.9%[68] - 研发人员薪酬较上期增加410.21万元,同比增长27.6%[68] - 公司研发项目周期均在1年以上[67] - 公司共取得121项知识产权,其中专利权111项[35] 资产与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73.2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2.50%[23] - 总资产23.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9%[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83%,同比增加5.7个百分点[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32.50% 因客户延期付款及材料储备支出增加[87][8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73.27万元,同比下降132.50%[106] - 货币资金增长73.29%至3.36095亿元,占总资产14.60%[107] - 应收账款激增115.70%至3.5952亿元,占总资产15.62%[107] - 固定资产增长96.97%至4.94997亿元,主要因项目竣工转固[108] - 无形资产增加至68,426,625.80元,同比增长35.69%,主要由于购买技术及信息化软件[109] - 短期借款大幅增长至134,119,602.78元,同比增长346.61%,反映销售增加带来的资金需求上升[109] - 应付票据增至279,711,194.80元,同比增长48.52%,同样因销售增加及资金需求扩大[109] - 应付账款上升至177,928,310.46元,同比增长64.57%,原因与销售增长和资金需求相关[109] - 合同负债下降至1,994,939.56元,同比减少69.14%,主要因预收货款减少[109] - 应交税费增至8,874,204.07元,同比增长356.51%,主要由于应交企业所得税增加[109] - 受限资产总额为205,393,353.97元,包括货币资金75,073,962.49元及应收票据58,590,648.64元等[11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411.03百万元,期末余额180.18百万元,当期减少230.85百万元[3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对当期利润产生正面影响,金额为11.23百万元[3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80,180,250.00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752,376,900.00元[118] - 应收账款余额因销售规模扩大持续增加[82]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80%[7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6.69072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8.07%[101] - 客户A是最大客户,销售额为2.42206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4.64%[10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7.014495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7.73%[102] - 供应商A是主要供应商,采购额3.566108亿元,占比29.35%[104] 市场趋势与行业环境 - 2022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达143.66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2.2%[48] - 2022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99.04美元/桶,同比上涨39.6%[48] - 全球天然气贸易量1.2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0%[48] - 深水投资占国际石油公司海上投资50%以上[49] - 预计2023年布伦特原油均价范围为80至90美元/桶[52] - 预计2023年国内石油消费量7.56亿吨同比增长5.1%[52] - 预计2023年成品油消费量3.98亿吨同比增长9.1%[52] - 预计2023年成品油产大于需3500万吨[52] - 预计2023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865亿方同比增长5.2%[52] - 2022年全球油服设备市场规模约400亿美元,其中深海设备专用件约121亿美元[113] - 深海采油树最大工作深度从1980年代200-500米发展至目前3,000米[125] - 2020年中国原油和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及进口量增加,对外依存度上升[126] - 全球深海和陆上井口设备前五大供应商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80]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产品以API PSL3-4高等级为主,与TechnipFMC、SLB等国际巨头建立战略合作[47] - 公司通过BP、雪佛龙、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全球石油公司审核[47] - 公司为亚太区域最重要的深海设备专用件供应商之一[47] - 产品低温冲击韧性及大壁厚均匀性达全球行业领先水平[47] - 油气行业需满足高强度、低温韧性及性能均匀性等极端技术要求[43][44] - 深海设备需耐受高压、低温及复杂工况,制造工艺门槛极高[44][49] - 公司坚持高附加值产品路线,成为国际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全球重要专用件供应商[129] - 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提高客户配套服务能力,降低经营风险[130] - 公司加大科技研发设施投入,提升研发硬实力,建立完善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133] - 公司进一步开展深海装备、压裂设备、高压及特种油气装备专用零部件研发[133] - 公司与多家国际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建立紧密业务合作关系[134] - 公司抓住国内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机遇,大力拓展国内市场[134] - 公司坚持产业链延伸发展战略,完善热处理、粗加工、精加工等制造环节[135] - 公司布局堆焊、组装试压、筹划涂层等工艺制造环节[135] - 公司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成本费用控制[136] - 公司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发展计划[137] - 公司已通过TechnipFMC、SLB、Baker Hughes等客户高等级专用件产品审核[71] - 深海/压裂设备领域国内同时进入国际油气服务公司供应链的企业较少[80] 项目投资与产能建设 - 公司投资建设深海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部件制造项目,2022年下半年投产运行[37] - 350MN多向双动复合挤压生产线正在筹建,将增强高端阀门及管系零部件制造能力[38] - 公司投资建设"深海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部件制造项目"以增加产品附加值[115] - 公司累计承接198个深海油气项目专用件产品订单[35] - 公司为"深海一号"项目提供水下采油树本体等专用件产品[36] - 公司参与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项目,承担核心承压零部件研发制造任务[36] - 公司年产8万多件产品,类型规格近1万种[72] 子公司与投资 - 南京精工科技2022年资产总额35,948.69万元,净资产29,797.67万元,销售收入2,178.88万元,净利润153.48万元[120] - 建湖精工科技2022年资产总额4,398.59万元,净资产3,733.08万元,销售收入5,458.87万元,净亏损296.49万元[121] - 建湖精工科技租赁厂房年租金192万元,租赁面积13,520平方米[122] - 南京精工科技初始注册资本4,000万元,后增资至12,000万元[120] - 建湖精工科技初始注册资本5,500万元,实收资本3,500万元,后通过股权收购实现100%控股[121] - 公司收购建湖精工科技少数股东股权共支付1,594.46万元(37%股权1,108.46万元,12%股权486万元)[121] 分红与回购 - 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30,867,635.52元(每10股派1.60元)[5] - 公司回购金额6,600,770.90元[5] - 现金分红及回购金额占净利润比例为30.85%[5] - 2022年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30,867,635.52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25.41%[180] - 2022年公司回购金额6,600,770.90元,与现金分红合计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30.85%[176][180] - 2021年公司回购金额23,396,500元,占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72.68%[175] - 2020年公司向全体股东分配现金红利31,146,720.00元[174] 未分配利润与可供分配利润 - 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449,558,286.44元[5] - 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475,242,425.31元[5] - 2022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449,558,286.44元,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475,242,425.31元[176] - 2021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189,500元,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40,365,400元[175] 股权激励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1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8%,激励对象33人[182]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3,209,900.38元[186] - 2022年公司授予副总经理CHONG HOE 2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副总经理YONGSHENG LIN 10万股限制性股票[187]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总股本194,667,000股[5] - 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1,744,278股[5] - 公司2022年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1次临时股东大会[140]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共有7名成员,其中独立董事3名[141] - 公司控股股东为南京迪威尔实业有限公司[155] - 审计委员会2022年度召开4次会议[165]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2年度召开1次会议[166] 高管与核心人员薪酬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利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17.6万元[149]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李跃玲持股159.5万股,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54万元[149]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张洪持股65.5万股,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4万元[149] - 公司副总经理YONGSHENG LIN 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56.38万元,为高管中最高[14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王浩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33.6万元[151]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885.45万元[151] - 公司董事虞晓东持股100万股,2022年未从公司获得报酬[149] - 公司三位独立董事张金、赵国庆、王宜峻2022年税前报酬均为6万元[149] - 公司监事会主席何蓉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36.4万元[149] - 公司监事张美娟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32.4万元[149]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760.48万元[158]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124.97万元[158]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由基本薪酬和年终奖金构成,薪酬方案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批准[188]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决策程序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查,并报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批准[157] - 公司监事按其在公司岗位领取薪酬,不另外领取监事津贴[157] - 公司制定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管理制度》规范薪酬政策与方案[157] 关联方与任职情况 - 李跃玲在控股股东南京迪威尔实业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任期自2013年8月起[155] - 李跃玲在股东单位南京南迪威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任期自2011年8月起[155] - 虞晓东在其他单位南京威卡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任期自2006年4月起[156] - 虞晓东在其他单位《锻造与冲压》杂志社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任期自2009年7月起[156] - 虞晓东在其他单位北京富京技术公司担任董事长,任期自1993年2月起[156] - 虞晓东在其他单位国开金联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任期自2020年5月起[156] 员工结构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713人[168] - 在职员工总数772人[168] - 生产人员数量457人占比59.2%[169] - 技术人员数量128人占比16.6%[169]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155人占比20.1%[169] - 高中及以下学历员工412人占比53.4%[169] 环保与能源消耗 - 公司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18.97万元[194] - 公司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195] - 报告期内未发生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196] - 公司主要能源消耗为水、电和天然气[197] - 报告期内用水17.87万吨[199] - 报告期内用电3,681
迪威尔(688377)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