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4.146亿元,同比增长66.80%[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84万元,同比增长194.02%[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55万元,同比增长413.70%[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9元/股,同比增长190.00%[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股,同比增长400.00%[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81%,同比增加2.54个百分点[21]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1463.2万元,同比增长66.8%[6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84.2万元,同比增长194.02%[6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55.14万元,同比增长413.7%[6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8%至4.146亿元,主要因客户订单增加及压裂与深海专用件产品收入占比提升[64] - 公司2022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8%[140] - 公司净利润为5684.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1%[14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2%,从2.56亿元增至4.30亿元[144] - 净利润同比增长207.8%,从1877万元增至5778万元[145] - 毛利率提升至23.8%,较上年同期增加2.3个百分点[144]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9.14%至3.127亿元,与收入增长同步[64] - 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66.66%[63] -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98.42%[63]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6.66%[37] - 研发费用为1906.2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6%[14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7.0%,从1124万元增至1876万元[144] - 财务费用为-433.54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利息收入增加[140]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475.3%,从141万元增至809万元[145] -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6.5%,从559万元增至652万元[144]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约65%[6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28万元,同比下降189.37%[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89.37%[6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189.37%至-3,328万元,因深海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材料储备与付款增加[64][6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1,084.64%至-6,363万元,因新设备投入增加[64][6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从3724万元降至-3328万元[14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11.86亿元,同比增长23.1%[14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从-6444万元转为8061万元[14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4861万元,同比下降230.4%[15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68.0%至-5633万元[15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3.2%至7139万元[151] 资产负债关键项目变化 - 应收款项同比增长73.78%至2.897亿元,因收入增长及客户信用付款期影响[65] - 存货同比增长35.47%至4.295亿元,因深海及压裂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原材料与在制品增加[65]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306.62%至1.221亿元,为支持订单增长所需营运资金[65]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53.17%至2.078亿元,因订单增加推动生产能力扩张投入[65] - 交易性金融资产(银行理财产品)期末余额3.406亿元,较期初4.11亿元减少[69]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90,026,662.44元,较期初减少1.98%[13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40,591,750.00元,较期初减少17.14%[13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89,657,038.22元,较期初大幅增长73.78%[131] - 存货期末余额为429,465,509.92元,较期初增长35.47%[131]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207,765,559.46元,较期初大幅增长53.19%[131]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22,109,944.45元,较期初大幅增长306.67%[132]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为293,733,006.00元,较期初增长55.99%[132]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155,969,529.06元,较期初增长44.22%[132]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397,207,393.56元,较期初增长16.70%[133]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2,196,628,834.29元,较期初增长14.53%[132] - 短期借款大幅增加至1.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7%[137] - 在建工程显著增长至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8%[137] - 应付票据增至2.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0%[137] - 资产总额达22.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137] - 合同负债为1249.0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5%[13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7亿元,同比减少17.9%[14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11.7%至8388万元[15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3.7%至14.92亿元[153] - 未分配利润增长16.7%至3.4亿元[153]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5.47亿元[15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15.05亿元[163]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15.23亿元[165] -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5.79亿元[166]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井口及采油树专用件深海设备专用件压裂设备专用件和钻采设备专用件[11][12] - 公司产品收入占比:井口及采油树专用件46% 深海设备专用件30% 压裂设备专用件19% 钻采设备专用件3%[31] - 深海与压裂专用件产品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6%[31] - 公司获得175个深海油气项目专用件产品订单[30] - 深海设备专用件订单增幅明显[31] - 公司年产8万多件产品,类型规格近1万种[49] - 通过TechnipFMC、Schlumberger、Baker Hughes等国际客户高等级专用件产品审核[48] - 压裂泵工作压力要求一般15,000psi以上[41] - 全球前五大供应商占据深海及陆上井口设备70%以上市场份额[60] 研发活动与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0%[21]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60%[37] - 研发投入增加原因为深海及压裂产品的研发投入增加[38]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19,062,778.55元 上年同期为11,438,362.74元[37] - 公司已取得109项专利 其中41项发明专利 和10项软件著作权[32] - 报告期内新增3项专利 包括一项美国专利授权 申请受理11项发明和1项实用新型[34] - 深海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部件制造工艺路线及装备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000万元,本期投入656.61万元,累计投入960.05万元,完成进度96%[39] - 油气开采压裂车核心部件15-5PH不锈钢泵头体锻造及热处理工艺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600万元,本期投入68.02万元,累计投入129.98万元,完成进度21.66%[39][40] - 350MN多向复合挤压液压机模具CCL系统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00万元,累计投入99.71万元,完成进度19.94%[40] - 深海油气开采核心装备材料性能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00万元,本期投入350.51万元,累计投入499.89万元,完成进度99.98%[40] - 页岩气压裂压力泵高压液力端总成研发与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000万元,本期投入59.14万元,累计投入59.14万元,完成进度5.91%[40] - 深海油气开采低碳钢F60锻造及热处理研究项目预算500万元人民币,已投入169.24万元人民币[41] - 压力泵液力端的增强工艺研发与应用项目预算500万元人民币,已投入305.23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388.9万元人民币[41] - 研发项目总预算4,6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608.74万元人民币,总投入2,306.92万元人民币[42] - 公司研发人员总数11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5.34%[4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918.23万元人民币,平均薪酬7.92万元人民币[44]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本科66人占比56.9%,大专43人占比37.07%,硕士研究生4人占比3.45%[44]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40人占比34.48%,30-40岁54人占比46.55%[44]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2022年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报告期指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11]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为南京市江北新区迪西路8号邮政编码210048[15] - 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利董事会秘书李跃玲证券事务代表魏晓文[16] - 公司股票简称迪威尔代码688377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8]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公司治理特殊安排及资金占用情况[7][8]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但管理层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5] - 控股股东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持有的股份[89]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89] - 公司若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直至终止上市前[89] - 实际控制人张利、李跃玲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90]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90][91][92] - 所有承诺人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90][91][92]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 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90][91][92] - 若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触及退市标准 承诺人自处罚决定或司法裁判作出之日起至终止上市前不减持股份[90][91][92] - 股东南迪咨询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92] - 董事虞晓东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发行前持有的公司股份[92] - 所有股份锁定期承诺在持股期间持续有效 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而失效[90][91][92] - 未履行承诺造成投资者或公司损失时 承诺人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90][91][92] - 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等原因放弃履行股份锁定承诺[90] - 股东陆卫东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IPO申报前持有的720万股股份[94] - 股东陆卫东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IPO申报后取得的600万股股份[94] - 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任期内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25%[95][97] - 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95] - 核心技术人员承诺锁定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不超过上市时所持股份总数的25%[97] - 所有承诺人声明若因未履行承诺造成损失将依法赔偿[94][95][97] - 控股股东实业公司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将提前三个交易日公告[97] - 离职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自离职之日起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95] - 承诺人声明若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触及退市标准则在处罚决定或司法裁判作出至终止上市前不减持股份[95][97] - 控股股东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价格[97] - 控股股东单次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且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100]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用于增持股份的资金不低于上年度薪酬总和的30%且不超过薪酬总和[100]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99] - 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持股低于5%时除外)[99]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98][99][100] - 减持前需提前三个交易日公告[99][100] - 控股股东增持需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100] - 董事及高管增持需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100] - 未履行减持承诺需依法赔偿损失[98][99][100] - 减持需遵守股份锁定期限及证监会相关规定[98][99][100]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6501户[118] - 南京迪威尔实业有限公司持股50,250,000股,占总股本25.81%[121] - 李跃玲持股15,950,000股,占总股本8.19%[121] - 陆卫东持股9,733,320股,占总股本5.00%[121] - 交银施罗德趋势优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8,356,631股,占总股本4.29%[121] - 杨建民持股7,661,650股,占总股本3.94%[121] - 诺安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6,993,405股,占总股本3.59%[121] - 张洪持股6,550,000股,占总股本3.36%[121] - 杨舒持股6,200,000股,占总股本3.18%[121] - 南京南迪威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6,000,000股,占总股本3.08%[122] - 交银施罗德启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4,047,388股,占总股本2.08%[122]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74.43万股,占总股本0.90%[172] - 股份回购总金额2999.72万元[172]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7.9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7.24亿元[111]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56亿元,投入进度为49.12%[111]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1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3.87%[111] - 油气装备关键零部件精密制造项目累计投入1.3亿元,投入进度为29.38%[11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898.5万元,投入进度为29.6%[11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已全额投入6000万元,进度达100%[113] - 超募资金补流项目已全额投入5700万元,进度达100%[113] - 深海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部件制造项目累计投入9981.06万元,投入进度为74.09%[113] - 公司使用不超过5.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15] 担保与承诺事项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为人民币13,000万元[107] - 公司担保总额(包括对子公司担保)为人民币13,000万元[107] - 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为8.40%[107]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为人民币721.92万元[107]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提供人民币13,000万元项目贷款连带责任担保[108]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不侵占公司利益[101] - 董事及高管承诺职务消费约束及薪酬制度与填补回报措施挂钩[101] 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 公司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重污染行业企业通过ISO14000和OHSAS18000认证[84] - 公司建立HSE部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由第三方检测[86] - 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切削废料、废机油和废水交付有资质单位处理[84] - 公司实行垃圾分类并制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环保意识[85] 风险因素 - 公司产品出口以美元结算存在汇兑风险[62] - 货币资金中7,300万元受限,主要用于开立银行承兑汇票[67] 其他重要事项 - 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103]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102] - 报告期内无重大关联交易及资产收购事项[104][105] - 公司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公告编号:2022-010)[81] - 公司认定核心技术人员的标准包括领军人物和对主要知识产权有突出贡献[79] - 迪威尔(南京)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2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100%,表决权比例100%,2022年度及2021年度均纳入合并范围[173] - 迪威尔(建湖)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5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由51%增至100%,表决权比例100%,2022年度及2021年度均纳入合并范围[173] -
迪威尔(688377)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