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迪威尔(688377) - 2021 Q4 - 年度财报
迪威尔迪威尔(SH:688377)2022-04-21 16:00

财务业绩同比变化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44%至5.28亿元人民币[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9.89%至3219万元人民币[21]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1.71%至1879万元人民币[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6.68%至6687万元人民币[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5.48个百分点至2.13%[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85%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22] - 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5.44%[35]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44%至5.279亿元[103][10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6.68%至6687.49万元[101][104]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72.37%至720.54万元,主要因借款利息减少约800万元及汇兑损失减少约1100万元[104][10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7.70%至2561.62万元[104][100] - 油气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6.11%至5.159亿元,毛利率减少7.38个百分点[106] - 国外销售收入占比64.90%,同比下降16.07%[108][109] - 压裂设备专用件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8.80%[106] - 财务费用720.54万元同比下降72.37%,主要因借款利息减少800万元及汇兑损失减少1100万元[1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687.49万元同比下降56.68%,主因销售收入下降导致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减少[122] - 研发费用2,561.62万元同比下降27.70%,主要因新产品研发投入减少[121] 利润与分配 - 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18.95万元[4] - 2021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4036.54万元[4] - 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36481.50万元[4] - 2021年回购金额2339.65万元,占净利润比例72.68%[4]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4] - 2020年现金分红总额为31,146,720元[183] - 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18.95万元[184] - 2021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4,036.54万元,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36,481.50万元[184] - 2021年股份回购金额2,339.65万元,占净利润比例72.68%[184][186] 成本与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85%,同比下降3.19%[64]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2561.6万元,同比下降27.7%[64] - 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约为60%[87] - 油气行业总成本4.18亿元同比下降18.54%,其中直接材料成本2.54亿元同比下降19.99%[113] - 井口设备专用件成本2.28亿元同比微增0.69%,其中直接材料成本1.37亿元同比增长14.50%[113] - 压裂设备专用件成本6,392.24万元同比下降54.79%,直接材料成本4,014.05万元同比下降61.46%[113] 业务线收入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中井口及采油树专用件占比50%[38] - 主营业务收入中深海设备专用件占比27%[38] - 主营业务收入中压裂设备专用件占比16%[38] - 主营业务收入中钻采设备专用件占比5%[38]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为卡特彼勒公司提供油气设备专用零部件[10] - 公司产品需符合API标准及PSL产品规范级别要求[11]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深海设备专用件和压裂设备专用件[11] - 公司被纳入TechnipFMC产品标准化2.0版供应商并入选Schlumberger 25家核心供应商[35] - 公司产品性能达到API PSL3-4高等级标准且低温冲击韧性全球领先[47] - 公司与TechnipFMC、Schlumberger等5家国际油服巨头建立战略合作[47] - 2021年承接33个深海油气项目专用件产品包括3000米深海连接器[49] - 参与中国首个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提供水下采油树等关键部件[49] - 2022年深海设备专用件订单明显增幅并获海南陵水二期项目订单[49] - 公司入选大客户全球深海关键供应链体系SIP25(全球仅25家供应商)[57] - 公司年产产品超过6万件,产品类型规格近1万种[77] - 公司已通过TechnipFMC、Schlumberger、Baker Hughes等国际领先客户的高等级产品审核[76] - 公司获得客户颁发的"最佳质量奖"、"年度最佳供应商奖"等荣誉[76] - 公司对前十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重接近80%[8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4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5.83%,客户A销售额1.37亿元占比25.98%[114][116] - 全球深海和陆上井口成套设备前五大供应商占据行业70%以上市场份额[86]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设备制造,受油气公司资本支出影响显著[130] - 深海油气设备制造是国家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131] - 公司实施"深海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部件制造项目"以提升产品附加值[132] - 油气设备专用件全球采购策略推动中国供应商竞争力提升[140] - 公司通过专业化策略聚焦细分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141] - 公司坚持高附加值产品路线,产品价值不断提升,已成为国际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全球重要专用件供应商[142] - 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提高客户配套服务能力,降低经营风险[142] - 公司计划拓展产品市场领域,逐步进入其他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产业配套[143] - 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研发硬实力和软实力,重点开发深海装备、压裂设备等高端产品[145] - 公司与多家国际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积累丰富客户资源和国际营销经验[145] - 公司坚持产业链延伸战略,完善热处理、粗加工、精加工等制造环节,布局堆焊、组装试压等工艺[146]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85%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85%,同比下降3.19%[64]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2561.6万元,同比下降27.7%[64] - 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16项(发明专利39项)和软件著作权10项[58][62]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4项(含美国专利1项)及软件著作权2项[61][62] - 公司主导制定的团体标准荣获2021年国家级团体标准贡献奖[58] - 350MN多向复合挤压液压机模具CCL系统研究项目预算500万元,实际支出99.7万元,目标将挤压周期控制在3.5分钟内并将CCL时间缩短至2分钟内,模具维修周期目标100件次,寿命目标1500-2000件次[67] - 深海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部件制造工艺路线及装备研究项目预算1000万元,实际支出303.4万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研究镍基合金复合材料焊接工艺以降低焊接稀释率并减少Fe元素含量[67] - 锻造热处理罩式炉排烟系统的技术研发项目预算300万元,实际支出115.3万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改造使炉温均匀性从30-44℃提高到15-20℃[67][68] - 油气开采压裂车核心部件15-5PH不锈钢泵头体锻造及热处理工艺研究项目预算600万元,实际支出61.97万元,进行中对新材料15-5PH不锈钢的成份配比、锻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68] - 深海油气开采核心装备材料性能研究项目预算500万元,实际支出149.4万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提高材料耐腐蚀性和低温力学性能以应对深海低温高压环境[68] - 阀门和井口产品的API 6A PR2F性能研发项目预算300万元,实际支出135.2万元,进行中通过概念设计和模拟分析论证PR2F性能可行性,PR2F性能级别高于市场通用的PR1级别[68] - 压力泵液力端增强工艺研发项目预算500万元,已投入83.68万元[69] - 钢锭冶金缺陷锻造闭合技术研究项目预算180万元,已投入91.37万元[70] -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研究项目总投入1040.09万元[70] - 公司设立CNAS国家级实验室开展理化及无损检测[160]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05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4.36%[7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483.9万元,平均薪酬为14.58万元[73]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59人,专科39人,高中及以下3人[73]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41人,30-40岁48人,40-50岁6人,50-60岁5人,60岁及以上5人[73] 季度业绩 - 第四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42亿元人民币[25] - 第四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6万元人民币[25] 资产与负债变化 - 总资产同比增长2.94%至19.18亿元人民币[2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565,288,358.33元,期末余额411,029,458.33元,当期减少154,258,900.00元[3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变动对利润产生正面影响16,244,528.72元[30] - 货币资金为1.94亿元,占总资产10.11%,较上期增长0.82%[12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11亿元,占总资产21.44%,较上期下降27.29%[124] - 存货为3.17亿元,占总资产16.53%,较上期大幅增长64.40%[125] - 在建工程为1.36亿元,占总资产7.07%,较上期大幅增长106.09%[125] - 其他非流动资产为2.78亿元,占总资产14.47%,较上期增长70.15%[125] - 短期借款为3003万元,占总资产1.57%,较上期激增172.63%[125] - 合同负债为646.5万元,占总资产0.34%,较上期大幅增长542.41%[125] - 受限资产总额为6.17亿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4.11亿元为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1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银行理财产品2021年末余额为411,029,458.33元,较年初565,288,358.33元下降27.3%[135] 子公司表现 - 全资子公司迪威尔(南京)精工科技2021年销售收入3,329.68万元,净利润327.30万元,净资产29,644.19万元[136] - 控股子公司迪威尔(建湖)精工科技2021年销售收入2,366.14万元,净亏损877.43万元,净资产4,029.57万元[138] - 迪威尔(建湖)精工科技租赁厂房年租金192万元,租赁面积13,520平方米[138] - 公司收购建湖精工科技少数股东股权共支付1,594.46万元(37%股权1,108.46万元+12%股权486万元)[137] 行业背景与趋势 - 油气行业形成三层级分工体系包括油气开采、油气技术服务和油气设备制造[42] - 原油价格回暖推动油气公司资本性支出增加将带动油气设备制造行业发展[43] - 深海油气设备需承受3000米水深高压、强腐蚀和低温等极端工况环境[43][44] - 深水投资占国际石油公司海上投资50%以上且新发现大油气田近40%为深水[52] - 超深水资源探明率不到10%具有极大勘探开发潜力[52] - 中国页岩气产量2020年达到200亿立方米[53] - 2014-201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550亿立方米,页岩气贡献率28%[53] - 2021年上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同比增长21.2%,较2019年同期增长23.5%[54] - 2021年工业用气同比增长26.6%,发电用气同比增长15.2%[54] - 深海采油树最大工作深度从1980年代200-500米发展至当前3,000米[139] - 中国原油和天然气2020年表观消费量及进口量增加,对外依存度上升[140] 价格与毛利率 - 公司产品平均销售价格较2020年同期降低约10%[35] - 公司毛利率下降7.22个百分点[35] - 毛利率同比下降7.22个百分点[100][109] - 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约10%[100] 生产与库存 - 公司总生产量61,828件同比下降5.94%,总销售量59,482件同比下降11.49%,总库存量4,307件同比上升119.63%[110] - 压裂设备专用件生产量2,214件同比下降50.09%,销售量2,168件同比下降53.56%[110] 供应链与采购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2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4.54%,供应商A采购额1.49亿元占比22.75%[118][119] 税务与汇率 - 公司适用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94] - 报告期内因人民币升值产生汇兑损失[91] - 公司产品出口享受增值税"免、抵、退"政策[95]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行业、市场、国际贸易及外汇等风险[3] - 需持续维持API Q1/ISO9001等多项国际认证[89] - 新产品研发需投入大量人员资金和试验材料[83] -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促使公司调整报价策略[87] - 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至25%,影响公司产品[99] 公司治理与人员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状态为"否"[3] - 公司2021年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1次临时股东大会,保障股东投票权利[149]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150] - 2020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4月20日召开,决议于2021年4月21日披露[152]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8月11日召开,决议于2021年8月12日披露[152] - 2020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财务决算、利润分配、年度报告等8项议案[154]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使用超募资金投资深海油气项目等5项议案[154] - 董事长张利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17.60万元[156]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李跃玲持股1595万股,2021年税前报酬52.00万元[156] - 董事兼副总经理张洪持股655万股,2021年税前报酬74.00万元[156] - 副总经理CHONG HOE 2021年税前报酬71.60万元[156] - 副总经理郭玉玺2021年税前报酬64.80万元[156] - 核心技术人员王洁2021年税前报酬30.00万元[156] - 高天益离任监事,2021年3月离任,离任前一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6万元[158] - 宋雷钧离任副总经理及核心技术人员,2021年4月离任,离任前一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5.60万元[158] - 何灵军离任财务总监,2021年5月离任,离任前一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9.20万元[158] - 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为767.25万元[158] - 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为2350万元[158] - 张利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158] - 李跃玲现任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158] - 张洪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负责物资采购相关工作[158] - 虞晓东现任公司董事、南京威卡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58] - 赵国庆现任公司独立董事[158] - 张美娟自2009年9月至今担任公司职工监事及总经办主任[160] - 路明辉自2012年11月至今担任公司监事及物资部经理[160] - CHONG HOE自2012年1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市场开发[160] - 刘晓磊自2012年1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营销[160] - 郭玉玺自2013年5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管理[160] - 丁玉根自2009年9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管理[160] - YONGSHENG LIN自2021年9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生产技术管理[160] - 王洁自2009年9月至今担任公司技术总监负责热处理技术[160] - 陈昌华自2012年4月至今担任公司技术总监负责实验室检测工作[160]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652.03万元[167]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223.12万元[167] - 公司控股股东为南京迪威尔实业有限公司[164] - 李跃玲自2013年8月起担任南京迪威尔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64] - 李跃玲自2011年8月起在南京南迪威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任职[164] - 虞晓东自2006年4月起担任南京威卡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65] - 虞晓东自2009年7月起担任《锻造与冲压》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