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之江生物(688317) - 2022 Q2 - 季度财报
之江生物之江生物(SH:688317)2022-08-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12%至14.79亿元人民币[21][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3.56%至4.78亿元人民币[21][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78.73%至3.14亿元人民币[21][22]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8.36%至2.45元/股[21][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至12.24%[21][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4.02%至39.81亿元人民币[21][22] - 总资产同比增长6.49%至45.31亿元人民币[21][22] - 公司营业收入1,479,379,001.78元,同比增长63.12%[73][7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790.15万元,同比增长23.56%[7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4,200,823.89元,同比增长178.73%[7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937.90万元,同比增长63.12%[63]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735,429,862.32元,同比增长173.38%[74] - 销售费用153,672,504.99元,同比增长33.21%[74] - 管理费用41,129,999.19元,同比增长53.80%[74] - 财务费用-80,049,868.53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增加[74][75] - 研发费用32,038,652.78元,同比减少2.26%[7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至2.17%[21][22] - 研发投入总额为32,038,652.78元,同比下降2.26%[4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7%,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45] 业务线表现 - 公司开发了EX系列、iMag系列、Autrax系列、Autra系列等系列化仪器设备,实现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的跨越[30] - "青耕一号"高通量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是国内首款使用柔性机械臂的核酸检测系统,已获得国内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0]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纳米磁珠制备技术、锁核酸和小沟结合物共修饰核酸片段技术、全自动核酸提取技术等,均来源于自主研发[36] - 公司掌握制备不同粒径(从180纳米到超过1微米)、不同修饰(氧化硅羟基和氧化硅羧基)的磁珠技术[37] - 公司拥有磁棒法提取和抽吸法提取两种类型全自动核酸提取技术,并开发出EX系列核酸提取仪[37] - 公司开发了Autrax全自动核酸检测前处理系统,具备多重防污染设计和DNA/RNA共提取功能[38] - 公司iMag系列自动核酸提取仪可高效提取FFPE组织核酸及血浆游离DNA(cfDNA)[38] - 公司开发产品400余种,覆盖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57] - "红铠甲"移动核酸检测车日检测通量最高达1万管[65]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总额为4916.5万元,其中本期投入3200.66万元,累计投入22607.28万元[50] - 研发人员数量为14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5.21%[5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046.67万元,人均薪酬7.27万元[53]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硕士及以上28人(19.44%),本科82人(56.94%),大专及以下34人(23.62%)[53]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86人(59.72%),30-40岁50人(34.72%),40-50岁5人(3.47%),50岁以上3人(2.09%)[53] - 抑制新冠肺炎特效抗体药物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00万元,本期投入263.56万元,累计投入2638.55万元,占总投资52.77%[48] -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000万元,本期投入1659.19万元,累计投入6542.05万元,占总投资81.78%[48] - 移动式全自动核酸检测方舱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000万元,本期投入620.38万元,累计投入7014.44万元,占总投资175.36%[48][49] - 分子检测全自动化流水线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000万元,本期投入115.83万元,累计投入797.21万元,占总投资13.29%[49] - CE高风险产品的试剂盒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000万元,本期投入11.06万元,累计投入1229.16万元,占总投资61.46%[49] - 提取试剂产品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165万元,本期投入0万元,累计投入946.18万元,占总投资43.70%[49] - 肠道菌群检测试剂盒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000万元,本期投入58.36万元,累计投入393.91万元,占总投资6.57%[49] - 器官移植组织配型及易感病原体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000万元,本期投入68.33万元,累计投入175.84万元,占总投资8.79%[49] - 术筛联检试剂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本期投入0.3万元,累计投入132.51万元,占总投资13.25%[49] - 妇科肿瘤系列产品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000万元,本期投入120.82万元,累计投入985.97万元,占总投资32.87%[48] 产品认证与市场 - 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得欧盟CE认证[29] - 公司已取得99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其中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7项,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另有242个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31] - 公司取得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7项,为国内分子诊断领域注册证最全企业之一[55] - 累计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99项,其中III类37项、II类2项[56] - 公司新获国内备案凭证6项,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63] - 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1] - 公司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欧盟CE认证并通过WHO评估,供应安哥拉等多个国家[61] - 公司"青耕一号"高通量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获国内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4] - 公司埃博拉核酸检测试剂获WHO批准进入官方采购名录[60] - 公司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为WHO批准的唯一可检测唾液样本的试剂[60] - 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被列入WHO应急使用清单(EUL)[61] - HPV核酸检测试剂通过WHO国际标准品标定及国际权威实验室验证[59] 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 - 公司已获授权专利69项,包括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专利12项及境外专利2项[42] - 报告期内新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42][43] - 公司拥有核心专利"锁核酸和小沟结合物共修饰核酸片段"(专利号:ZL200910054805.3)[38] - 公司"磁性纳米微球可控制制备技术与分子诊断试剂盒"技术曾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6] - 已取得授权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26项,外观专利12项,境外专利2项[56] - 公司新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63] - 公司获得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颁发的"2019年全国肠道菌群宏基因组检测室间质评证书"[40] 资产与负债变动 - 应收账款大幅增加至4.19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9.26%,同比增长94.72%[78] - 预付款项增至6211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37%,同比大幅增长250.29%[78] - 其他应收款减少至22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47%[78] - 其他流动资产减少至856.6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16%[78]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至1.4365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3.17%,同比增长218.56%[78] - 应付账款增至3.48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7.68%,同比增长46.92%[78] - 境外资产规模为3406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0.75%[8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总额7741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26%[84] 投资与现金流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3,746,629.51元,主要因购建固定资产支出减少及收到股权转让款[74][7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9,893,520.21元,同比减少118.96%[74] - 公司认购上海康帅冷链新增股份125万股,投资金额3000万元人民币[81] - 全资子公司上海之江生物医药科技实现净利润7454.51万元人民币[85]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21.0378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9.4232亿元人民币[164]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5.9606亿元人民币,占调整后承诺投资总额的30.69%[164] - 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958.67万元人民币,进度为0.43%[165] - 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累计投入300.092万元人民币,进度为2.61%[165] - 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6181.4416万元人民币,进度为11.24%[165]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2.5097亿元人民币,进度为100.39%[165] - 超募资金累计投入2.7784亿元人民币,进度为47.38%[165] - 公司使用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67] - 截至报告期末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为9.1亿元人民币[167] -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项目和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因上海疫情影响导致建设进度严重滞后[169][170] - 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因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办公场地租赁和品牌推广进度原计划2020年8月启动周期2年[170] - 三个募投项目(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全部延期至2024年8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70] 股东与股份变动 - 有限售条件股份从151,477,633股(77.80%)减少至71,753,342股(36.85%)减少79,724,291股[174]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从43,226,717股(22.20%)增加至122,951,008股(63.15%)增加79,724,291股[174] - 国有法人持股减少1,637,151股从2,418,933股(1.24%)降至781,782股(0.40%)[174]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5,809,543股从5,809,543股(2.98%)降至0股[174] - 2022年1月18日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79,533,691股上市流通[177] - 战略投资者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转融通借出限售股190,600股期末余额781,782股[177] - 磐信股权投资中心限售股39,454,262股于2022年1月18日解除限售[179] - 宁波璟辉脉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2,544,600股首发限售股[180] - 上海高特佳懿海投资合伙企业持有2,136,080股首发限售股[180] - 杭州腾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有2,085,600股首发限售股[180] - 上海迈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持有1,650,000股首发限售股[180] -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446,551股首发限售股[180] - 郭彦超持有1,222,420股首发限售股[180] - 徐春辉持有810,000股首发限售股[180] - 乐华持有480,000股首发限售股[180] - 上海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440,000股首发限售股[180] - 天风汇城(武汉)投资中心持有400,000股首发限售股[180] - 孙杰、齐冲、汲海臣各持有首发限售股10,000股[182] - 蒋伟持有首发限售股9,500股[182] - 孟令辉、成华、朱大立、宁夏冠岳投资各持有首发限售股8,000股[182] - 方甘林持有首发限售股7,600股[182] - 刘晋宏持有首发限售股7,000股[182] - 郑召伟、孙伯彭、卢晓峰、包新月、李海莲各持有首发限售股5,000股[182] - 杨晓勇、唐成文、谭冬梅、隋延波各持有首发限售股4,000股[182] - 郑璟持有首发限售股3,998股[182] - 彭义林持有首发限售股3,900股[182] - 张世启持有首发限售股3,500股[182]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6,131户[186] - 公司总股本为194,704,350股[191]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129,871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5803%[191] - 回购股份最高成交价为41.00元/股,最低价为37.178元/股[191] - 回购支付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4,275,029.77元[191] - 第一大股东上海之江药业有限公司持股64,969,560股,占总股本比例为33.37%[190] - 宁波睿道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6,303,643股,占总股本比例为3.24%[190] - 宁波康飞顿斯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6,002,000股,占总股本比例为3.08%[190] - 上海能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股5,399,125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77%[190] - 富诚海富资管持股4,462,389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29%[190] - 董事兼核心技术人员邵俊斌直接持股增加78,000股至288,068股,增幅37.1%[199] - 核心技术人员朱勤玮直接持股增加200股至200股[199] - 之江生物专项资管计划整体股份变动为减少14,600股[199] - 邵俊斌通过受让宁波康飞0.166%财产份额间接持股增加9,964股[199] - 邵俊斌持有之江生物专项资管计划28.14%份额[200] - 倪卫琴持有之江生物专项资管计划14.33%份额[200] - 王凯持有之江生物专项资管计划14.33%份额[200] - 麻静明持有之江生物专项资管计划8.21%份额[200] - 王逸芸持有之江生物专项资管计划2.53%份额[200] - 舒锋持有之江生物专项资管计划1.02%份额[200] 公司治理与承诺 - 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2年1月6日召开,审议通过补选非独立董事等议案[88] - 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2年4月25日召开,审议通过2022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预计议案[88] - 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2年5月12日召开,审议通过202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议案[88] - 公司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2年6月2日召开,审议增加2022年度部分日常性关联交易预计额度议案[88] - 公司于2022年5月16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增加2022年度部分日常性关联交易预计额度议案[159] - 公司于2022年6月2日召开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增加2022年度部分日常性关联交易预计额度议案[159] - 公司实际控制人邵俊斌及控股股东之江药业于2020年5月作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103][105] - 公司实际控制人邵俊斌及控股股东之江药业于2020年5月作出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承诺[106][108] - 公司实际控制人邵俊斌承诺不通过资金拆借、代垫款项等方式侵占公司资金[107] - 控股股东之江药业承诺关联交易将遵循公平、公允、等价有偿原则[108] - 实际控制人承诺若违反声明将赔偿之江生物全部经济损失[104][106] - 控股股东承诺若违反声明将赔偿之江生物全部经济损失[105][106] - 承诺事项涉及解决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分红、股份限售及其他相关事项[102] - 报告期内部分承诺事项未履行但均得到严格履行[102] - 承诺有效期持续至公司实际控制人期间[107][108] - 关联交易承诺要求交易价格按市场公认合理价格确定[107][108] - 控股股东承诺避免或减少关联交易 若发生将按市场公认合理价格进行[109] - 控股股东承诺不以低于市场价格条件与公司交易 不谋求优先权利[109] - 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承诺不通过资金拆借等方式侵占公司资金[109] - 之江生物承诺严格执行利润分配政策 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110] - 控股股东之江药业承诺自上市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112][113] - 控股股东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 若破发锁定期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112] - 实际控制人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