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云科技(68831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青云科技青云科技(SH:688316)2022-06-06 16:00

财务表现与亏损状况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278.53万元[4]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579.44万元[4] - 截至2021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累计未弥补亏损)为-64,507.67万元[4]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面临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盈利的风险[4] - 公司面临未来无法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4] - 公司2021年净亏损为人民币28,456.8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为人民币29,579.44万元[123] - 截至2021年末累计未弥补亏损余额达人民币64,507.67万元[122] 收入与利润变化 - 营业收入为4.24亿元,同比下降1.11%[26][27]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42383.42万元,同比下降1.11%[4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2,383.42万元,较2020年下降1.11%[123][129] - 营业收入为4.238亿元,同比下降1.11%[131][13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83亿元,同比扩大1.19亿元[26][2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为2.96亿元,同比扩大1.26亿元[26][28] 成本与费用变化 - 营业成本为4.057亿元,同比上升6.07%[131][139] - 销售费用为1.122亿元,同比大幅上升70.67%,主要因新增大量销售人员导致薪资增加[131][133] - 研发费用为1.34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78.23%,主要因研发人员增长导致薪酬增加[131][136] - 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70.67%至11224.80万元[15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8.23%至13481.93万元[156] - 公司需持续投入较高研发费用以保持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先进性[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4亿元,同比扩大1.50亿元[26][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04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因员工人数增加导致薪酬支付增加[131][13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61亿元,主要因购买理财产品、投资子公司及购买固定资产增加[131][13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24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760.06%,主要因收到募集资金[131][138] 资产与负债变化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86亿元,同比增长227.43%[26] - 总资产为9.23亿元,同比增长145.70%[26]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4.15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9.13%升至45.07%,主要由于收到募集资金[159][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144.65%至5004万元,因购买大额存单理财产品[159][2] - 短期借款增长95.62%至1.228亿元,为补充流动资金需求新增银行借款[159][8] - 存货激增824.27%至506万元,因市场价格合适进行备货采购[159][4] - 固定资产增长30.78%至1.846亿元,为业务发展购买服务器[159][6] - 合同负债增长49.41%至4057万元,主要为云服务业务预收款[159][9]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净值为人民币11,233.0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2.17%[127] - 应收账款质押1.123亿元用于短期借款,固定资产抵押4187万元用于长期借款[167] 业务线表现 - 云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97%,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68%[27] - 云产品收入28813.05万元,同比下降1.97%[43] - 超融合系统收入17283.39万元,同比下降7.58%[41][43] - 战略软件收入2936.0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39.90%[42][43] - 分布式存储收入3377.40万元,同比增长11.06%[41][43] - 服务及其他收入2160.98万元,同比下降41.71%[41][43] - QingCloud云平台收入3055.22万元,同比下降16.56%[40][43] - 云产品业务收入为2.881亿元,同比下降1.97%,毛利率21.32%[141] - 云服务业务收入为1.352亿元,但成本为1.790亿元,毛利率为-32.37%[141] - 云计算业务毛利率为4.17%,同比下降6.51个百分点[141] 业务成本构成 - 云计算维保成本同比增长9.25%至574.42万元[146][147] - 云计算驻场运维咨询成本同比大幅增长40.10%至344.71万元[146] - 云计算其他成本同比激增49.19%至1121.15万元[146] - 云产品外购成本同比增长7.60%至18145.79万元[146] - 云产品职工薪酬同比大幅增长69.46%至2284.26万元[146] - 云产品软件开发成本同比下降36.43%至1222.93万元[146] - 云服务职工薪酬同比下降22.30%至1125.82万元[146]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1.81%,同比增加14.16个百分点[27]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134,819,265.18元,同比增长78.23%[9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1.81%,同比增长80.23%[99] - 费用化研发投入134,819,265.18元,同比增长78.23%[99]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资本化比重为0%[99] - 研发投入总额增加主要由于公司本期新增大量研发人员导致研发薪酬增加[100]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不适用[101] - 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3.36亿元人民币[102][104] - 在研项目本期累计投入金额达2.815亿元人民币[104] - 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项目投入最大 本期投入3092.8万元 累计投入5469.0万元[103] - QingStor软件定义存储项目投入显著 本期投入1712.7万元 累计投入4132.4万元[103] - 全托管物联网平台项目投入较高 本期投入1118.8万元 累计投入1961.0万元[103][104] -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研究项目投入突出 本期投入2120.8万元 累计投入2656.6万元[104] - 基于Kubernetes容器集群管理项目投入较大 本期投入1322.0万元 累计投入3503.4万元[104] - 部分研发产品已发布并持续迭代更新[105] 研发团队与成果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19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54.46%[11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9989.52万元,平均薪酬为19.25万元[113]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93.26%(博士1人,硕士100人,本科382人)[113]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52.22%(271人),30-40岁占比43.93%(228人)[113] - 公司新增2项发明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55项软件著作权[87]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个、外观设计专利19个、软件著作权94个[96] - 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9个,获得7个[97] - 报告期内申请发明专利21个,获得2个[97] - 报告期内申请外观设计专利15个,获得11个[97] - 报告期内申请软件著作权23个,获得55个[97] - 已发布QingStor NeonSAN 3.0、对象存储3.0、文件存储2.0等多款分布式存储产品[108] - 完成第二代计费系统,支持多场景差异化需求[107] - 推出存储一体机和存储容器一体机产品[108] - 3.1版本支持边缘计算、计量计费等新功能[110] - 云平台支持海量设备管理,新增Modbus设备及Onvif摄像头接入[109]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云计算业务提供按使用量付费的ICT资源使用模式[13] - 公司云服务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交付模式[13] - 公司云产品涵盖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13] - 公司提供块存储服务具有高并发、大吞吐量、低时延特性[14] - 公司文件存储服务基于分层结构通过标准文件访问协议运作[14] - 公司对象存储技术结合块存储高速访问和分布式数据共享优势[14] - 公司SD-WAN服务将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应用于广域网场景[14] - 公司云网融合解决方案涵盖云专线、SD-WAN等产品[14] - 公司边缘计算技术在靠近终端的节点进行数据计算存储[14] - 公司深耕云计算领域达10年,拥有"公私统一"架构技术优势[115]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19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817.4亿元,其中软件市场规模129.9亿元占比15.9%[56] - 2019年私有云系统平台相关市场规模246.3亿元,占私有云整体市场超30%[56] - 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951.8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硬件市场规模599.7亿元占比63%[57] - 2020年私有云软件市场规模208.5亿元占比21.9%,服务市场规模143.6亿元占比15.1%[57] - 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3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中国市场规模193.8亿美元同比增长49.7%[57] - 2020年中国IaaS市场规模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53.7%,预计2022年增速超40%[58] - 2019年混合云市场规模197.5亿元,2020年预计达253亿元同比增长28.1%[58] - 2019年中国企业云计算应用率达66.1%,其中公有云应用率41.6%[61] - 2019年中国企业私有云应用率14.7%,混合云应用率9.8%[61] - 202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全球占比预计从2020年6.5%提升至10.5%以上[57] - 雇员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中84%采用多云策略[63] - 大型企业中58%采用混合云部署模式[63] - 混合云部署可减少企业基础设施投资[63] - 企业利用公有云弹性资源满足峰值需求以降低私有云IT设施投资[63] - 云网融合能力成为云服务商差异化竞争关键[66] - 5G和物联网驱动边缘计算发展[67] - 边缘计算在靠近终端节点处理数据以减轻中心云压力[67] - 云边协同可降低云端数据处理压力并减少网络带宽占用[67] - 传统企业上云成为云计算行业增长核心动力[62] - 混合云提供控制性、灵活性和成本效益优势[66] - 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814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26.1%[76] - 超融合架构推动私有云业务由项目制交付转向产品化交付并带来持续性收入[68] - 软件定义存储采用率预计从2021年35%提升至2026年75%[69] - 2019年43.9%企业已使用容器技术40.8%计划使用[72] - 微服务架构已获28.9%企业采用另有46.8%企业计划使用[72] - Kubernetes容器被超半数财富500强企业采用[72] - 私有云市场包含部件提供商、基础架构提供商等多元化生态参与者[76] - 容器技术通过操作系统层虚拟化实现资源隔离与快速迁移[73] - 云计算行业技术壁垒涵盖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等超10个核心领域[74] - 超融合架构通过计算存储网络整合降低交付运维难度[68] - 软件定义存储(SDS)在2021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实现67.6%增长[78] - 超融合存储系统(HCI)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49%增长[78] - IDC预测超融合系统市场未来5年将保持18.5%年复合增长率,2025年市场规模达33.2亿美元[78] - 2019年中国混合云市场规模为197.5亿元,预计2024年达89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3%[80] 公司市场地位与竞争 - 公司在超融合整体市场份额为1.4%,位列行业第8[78] - 公司在块存储市场份额为5.6%,位列行业第6[78] - 公司云服务业务面临激烈竞争,在公有云领域市场份额较低且收入增速较低[126] - 公司KubeSphere容器平台下载量超70万,GitHub Star数超9300个,Fork数超1400个[84] - KubeSphere论坛注册用户数超3300人,全球贡献者累计近300人[84] - 2021年KubeSphere组织5场Meetup和16场云原生直播,线下参会超500人,线上观看超30000人[84] - KubeSphere在B站积累粉丝超7800人[84] 客户与销售策略 - 客户分为关键客户(按区域和行业分类团队服务)和中小客户(电话服务中心支持)[51] - 金融行业为重点服务对象 单独设立银行和保险细分市场服务团队[51] - 销售模式以云产品渠道经销为主 云服务直销为主 并实施交叉销售策略[5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42.77%达18126.23万元[148][149] - 公司重点深耕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客户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领先企业[119] - 公司通过标准化云产品和模块化服务形成行业解决方案,重点发展生产智能化和流程数字化两大场景[118] - 销售策略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并优化商业组织架构以扩大业务规模[119] - 公司建立全覆盖售后支持团队,提供从架构设计到故障修复的全流程技术服务[120] - 公司云产品业务规划重点覆盖金融行业、政府、能源交通行业及其他行业,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及标杆案例[178] - 云平台与超融合产品将抓住国产化替代战略机会获取新客户,并关注地方政企云平台、国家信创战略及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机会[178] - 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将推动云平台已有客户使用存储产品,并重点布局医疗和制造业高需求场景获取新客户[178] - 容器平台将加速推动已有客户容器化升级,并打造云原生时代工业互联网、金融、物流行业的标杆案例[178] - 智能互联网平台将积极布局双碳等重点场景并建立更多标杆案例[178] - 公司因涉及商业秘密对新增客户及供应商名称进行豁免披露[179] 供应链与采购 - 云产品收入由软件或软硬一体化产品交付及售后支持服务组成 售后支持服务按年度服务费或按次收费[46] - 云产品主要成本为服务器等硬件采购成本 含人工成本及外包软件开发成本[46] - 云服务提供包年包月模式(预付全费)和弹性计费模式(按实际使用量每小时结算)[46] - 云服务计价要素包括CPU性能 内存 存储容量 流量 带宽 IP数量及第三方应用分成[46] - 云服务主要成本为IT基础设施购置 含服务器 网络设备及数据中心电信资源采购[47] - 非经营性物资采购中 小于1万元采用部门自采购模式 超过1万元采用集体采购模式[50] - 供应商筛选针对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优先考虑价格因素 通常选择最低价供应商[50] - 芯片短缺影响超融合和分布式存储产品收入增速[41]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不向股东进行现金分配也不实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7] - 公司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4]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由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曾用名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13] - 公司股票代码为6883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2]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北京市朝阳区创远路36号院16号楼6层601室,邮编100020[18][19] - 公司聘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审计机构,签字会计师为陈君和刘丽芬[24] - 公司持续督导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期间至2024年12月31日[24] - 公司法定代表人黄允松[18] - 公司董事会秘书张腾,联系电话010-8305 1688,电子信箱ir@yunify.com[20]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21] - 公司外文名称为QingCloud Technologies Corp.,简称为QingCloud[18] - 公司网址为www.qingcloud.com[19]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yunify.com[19][20] - 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较大主要由于前期购置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等资本性支出[122] - 新增5家全资子公司及2家非全资子公司,包括天府青云科技持股82%[169] - 购买研发中心房屋4222平方米,总价款4420万元[17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余额为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109万元[173]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300.90万元[36]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109.37万元[38] - 第四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29亿元,为全年最高[3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01%,同比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