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278.53万元[4]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579.44万元[4] - 公司截至2021年末未分配利润(累计未弥补亏损)为-64,507.67万元[4]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面临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盈利的风险[4] - 公司面临未来无法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4] - 营业收入为4.238亿元,同比下降1.11%[26]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为4.234亿元,同比下降1.14%[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28亿元,同比扩大1.194亿元[2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58亿元,同比扩大1.262亿元[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41亿元,同比扩大1.5亿元[28]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42383.42万元,较2020年42861.09万元减少1.11%[40] - 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28,456.8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9,579.44万元,亏损较去年扩大[12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余额为64,507.67万元[122]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1%至4.238亿元[131][139]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07%至4.057亿元[131][13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0405.17万元同比恶化[155] 成本与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70.67%至1.122亿元,主要因新增大量销售人员导致薪资增加[131][13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8.23%至1.348亿元,主要因研发人员增长导致薪酬增加[131][13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81%,同比增加14.16个百分点[27] - 研发投入总额为134,819,265.18元,较上年增长78.23%[9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1.81%,较上年增长80.23%[99] - 费用化研发投入134,819,265.18元,较上年增长78.23%[99]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9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8.23%至13481.93万元[155] - 职工薪酬成本同比增长21.93%至3,410万元[145] - 软件开发成本同比下降36.43%至1,223万元[145] - 云计算驻场运维咨询成本同比增长40.10%至344.71万元[146] - 云计算其他成本同比增长49.19%至1121.15万元[146] - 云产品外购成本同比增长7.60%至18145.79万元[146] - 云产品职工薪酬同比增长69.46%至2284.26万元[146] - 云产品软件开发成本同比下降36.43%至1222.93万元[146]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状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8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7.43%[26] - 总资产为9.228亿元,同比增长145.70%[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01%,同比改善20.01个百分点[2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激增1,760.06%至7.245亿元,主要因收到募集资金[131][13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2447.82万元主要来自募集资金[155] - 货币资金大幅增长至4.15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5.07%,较上期增长478.85%,主要因收到募集资金[157][15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至500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5.42%,较上期增长144.65%,因购买大额存单理财产品[157][159] - 短期借款增长至1.2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31%,较上期增长95.62%,为补充流动资金需求[157][159] - 存货增长至506万元,较上期增长824.27%,因市场价格合适进行备货采购[157][159] - 固定资产增长至1.84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00%,较上期增长30.78%,为业务发展购买服务器[157][159] - 应收账款质押1.123亿元用于短期借款,固定资产抵押4187.65万元用于长期借款[162]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余额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109.37万元,系结构性存款及大额存单[168] - 合同负债增长至4057万元,较上期增长49.41%,主要为云服务业务预收款[157][159] -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为11,233.00万元,占当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2.17%[127] 业务线收入表现 - 云产品总收入28813.05万元,同比下降1.97%,其中超融合系统收入17283.39万元(降7.58%),战略软件收入2936.06万元(增939.90%)[43] - QingCloud云平台收入3055.22万元,同比下降16.56%[40][43] - 分布式存储收入3377.40万元,同比增长11.06%[41][43] - 服务及其他收入2160.98万元,同比下降41.71%[41][43] - 战略软件收入同比增长939.90%,主要来自KubeSphere容器平台等产品[42] - 超融合系统收入下降因芯片短缺影响增速[41] - 云产品业务收入下降1.97%至2.881亿元,毛利率下降8.76个百分点至21.32%[141] - 云计算业务毛利率下降6.51个百分点至4.17%[14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需持续投入较高研发费用以保持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先进性[4] - 研发投入总额增加主要由于新增大量研发人员导致研发薪酬增长[100] - 在研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36亿元人民币[102][104] - 本期研发投入总额为1.35亿元人民币占总投资规模的40.1%[104] - 累计研发投入达2.82亿元人民币占总投资规模的83.8%[104] - 基础设施服务平台(IaaS)为本期最高投入项目金额3092.8万元人民币[103][104] -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研究项目本期投入2120.8万元人民币位列单项第二[104] - 全托管物联网平台项目本期投入1118.8万元人民币[104] - 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平台(QingStor)累计投入4132.4万元人民币[103][104] - 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集群管理技术累计投入3503.4万元人民币[104]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1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4.46%[11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9989.52万元,平均薪酬为19.25万元[113]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93.26%(博士1人,硕士100人,本科382人)[113]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52.22%(271人),30-40岁占比43.93%(228人)[113]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55项[87][97]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94项[96][97] - 全球Kubernetes贡献者累计近300人[87] - 发明专利累计申请49项,获得7项[97] - 外观设计专利累计申请26项,获得19项[97] - 软件著作权累计申请97项,获得94项[97] - 已发布QingStor NeonSAN 3.0、对象存储3.0、文件存储2.0等多款分布式存储产品[108] - 完成第二代计费系统,支持多场景差异化需求[107] - 推出存储一体机和存储容器一体机产品[108] - 3.1版本支持边缘计算、计量计费、企业用户架构管理等新功能[110] - 云平台支持规则引擎服务实现设备时序数据自由流转[109] - 边缘计算新增边缘流式计算和本地控制台功能[109] 产品与服务 - 公司专注于云计算业务,提供按使用量付费的ICT资源使用模式[13] - 云计算业务涵盖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交付模式[13] - 公司提供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计算资源[13] - 公司提供PaaS(平台即服务)服务,包括应用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13] - 公司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以订阅模式提供应用程序[13] - 存储产品包括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三种类型[14] - 公司布局云网融合技术,提供SD-WAN、专线等连接服务[14] - 公司涉及边缘计算领域,在靠近终端的节点进行数据计算和存储[14] - 云产品收入由软件或软硬一体化产品交付收入及售后支持服务收入组成[46] - 云服务收入采用包年包月模式或弹性计费模式按资源使用量结算[46] - 包年包月模式需在服务开始前一次性支付全部费用[46] - 弹性计费模式按实际使用量每小时结算一次[46] - 公司KubeSphere容器平台下载量超70万,GitHub Star数超9300个,Fork数超1400个[84] - KubeSphere论坛注册用户超3300人,全球贡献者近300人[84] - 2021年KubeSphere组织5场Meetup和16场直播,线下参会超500人,线上观看超30000人[84] - KubeSphere在B站粉丝超7800人[84]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19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817.4亿元 其中软件市场规模129.9亿元占比15.9%[56] - 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951.8亿元同比增长42.1% 硬件市场规模599.7亿元占比63%[57] - 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3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 中国市场规模193.8亿美元同比增长49.7%[57] - 2020年中国IaaS市场规模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53.7% 预计2022年增速超40%[58] - 2019年混合云市场规模197.5亿元 2020年预计达253亿元同比增长28.1%[58] - 2019年中国企业云计算应用率达66.1% 较2018年上升7.5%[61] - 2019年采用公有云企业占比41.6% 私有云占比14.7% 混合云占比9.8%[61] - 私有云系统平台相关市场2019年规模246.3亿元 占私有云市场超30%[56] - 2020年私有云软件市场规模208.5亿元占比21.9% 服务市场规模143.6亿元占比15.1%[57] - 预计202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全球占比从2020年6.5%提升至10.5%以上[57] - 雇员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中84%采用多云策略[63] - 大型企业中58%采用混合云部署模式[63] - 混合云可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并提升资源拓展速度[63] - 混合云支持企业根据合规需求选择工作负载存放位置[64] - 混合云实现传统应用现代化改造并提高敏捷性[64] - 边缘计算在工厂车间等网络受限场景实现本地数据处理[64] - 混合云通过DevOps模式促进中后台团队协同协作[65] - 混合云提供成本效益仅需在计算需求峰值时支付额外费用[66] - 云网融合成为云服务商差异化竞争关键能力[66] - 5G和物联网驱动边缘计算分担中心云数据处理压力[67] - 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为814亿元,较2019年增长26.1%[76] - 2019年43.9%的企业已使用容器技术,40.8%计划使用[72] - 2019年28.9%的企业已使用微服务架构,46.8%计划使用[72] - 2021年预计35%的企业采用软件定义存储,2026年预计达75%[69] - Kubernetes容器已被超过一半数量的财富500强企业采用[72] - 私有云市场包含多样化参与者,如部件提供商、基础架构提供商、独立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76] - 超融合架构在降低成本、简化运维、便于拓展、保障安全等方面优势显著[68] - 软件定义存储采用分布式架构,突破传统存储性能瓶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69] - 云原生技术(如容器、微服务、DevOps)提供更高敏捷性、弹性和可移植性[71] - 云计算行业技术壁垒高,涵盖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存储、超融合、容器、数据库等领域[74][75] - 软件定义存储(SDS)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7.6%[78] - 超融合存储系统(HCI)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9%[78] - 超融合系统市场预计未来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8.5%,2025年市场规模达33.2亿美元[78] - 公司在超融合整体市场份额为1.4%,行业排名第8[78] - 公司在块存储市场份额为5.6%,行业排名第6[78] - 中国混合云市场规模2019年为197.5亿元,预计2024年达89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3%[80] 成本结构与采购模式 - 云产品主要成本为服务器等硬件采购成本及外包软件开发成本[46] - 云服务主要成本为IT基础设施购置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及数据中心电信资源[47] - 非经营性物资采购中超过1万元的大额采购采用集体采购模式[50] - 供应商筛选针对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主要考虑价格因素选择最低价供应商[5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44.44%达18029.40万元[151][153] 客户与销售策略 - 客户分为关键客户和中小客户两类金融行业设单独服务团队[51] - 销售模式以云产品渠道经销为主云服务直销为主并实施交叉销售[5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42.77%达18126.23万元[148][149] - 公司重点行业客户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行业领先企业[119] - 公司销售策略加快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提升业务规模[119] - 公司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产品交付与服务能力突出,客户满意度较高[120] - 公司云服务业务在公有云领域面临激烈竞争,市场份额较低且收入增速较低[126] - 公司因涉及商业秘密对新增客户及供应商名称豁免披露[174] 未来战略与业务规划 - 云平台与超融合产品将抓住国产化替代战略机会获取更多新客户[173] - 金融行业云平台将紧跟国家政策方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173] - 政府云平台将扩大已有客户上云规模并拓展市场份额[173] - 能源交通行业云平台将积极布局双碳战略建立标杆案例[173] - 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将重点布局医疗和制造业获取新客户[173] - 容器平台将推动工业互联网金融物流行业解决方案[173] - 全球开源策略将加大与AWS英特尔等机构合作力度[173] - 智能互联网平台将在双碳等场景建立更多标杆案例[173]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现金分配也不实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7]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经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保证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由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曾用名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13] - 报告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元/万元/亿元[13] - 公司2021年主要会计数据以人民币元为单位[25] - 公司A股股票代码为6883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2]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北京市朝阳区创远路36号院16号楼6层601室[18][19]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黄允松[18] - 公司聘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进行审计[24] - 公司持续督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督导期至2024年12月31日[24]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张腾,联系方式为010-8305 1688[20]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yunify.com[19][20]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21] - 公司网址为www.qingcloud.com[19]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291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31]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300.90万元,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93.26万元及其他营业外收支[36] -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期末余额5004.11万元,当期变动2958.67万元,对利润影响109.37万元[38] - 非经常性损益中其他符合定义的损益项目130.14万元,主要为个税手续费返还[36] - 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较大,因前期购置云计算平台所需服务器及网络设备[122] - 公司研发投入较大,员工薪酬及期间费用上升,毛利贡献不足以覆盖期间费用[122] - 新增全资子公司5家和非全资子公司2家,包括天府青云合资公司持股82%[164][165] - 购买研发中心房产面积4222.33平方米,总价款4420万元[165] 管理层与关键人员薪酬 - 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允松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113.01万元[183]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薪酬总额为10,009,835元[186] - 副经理王义峰2021年薪酬为80.02万元[185] - 副经理金萌2021年薪酬为71.
青云科技(688316)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