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5亿元[2] - 营业收入为8.4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69.6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50%[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690.8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05%[3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4元/股,同比下降36.36%[30] - 稀释每股收益为0.14元/股,同比下降36.3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股,同比下降25.00%[3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10%,同比下降3.14个百分点[3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972.06万元,同比增长5.99%[8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69.66万元,同比减少30.50%[80] - 营业收入增长5.99%至8.497亿元人民币[9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金额为1.1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18%[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58%,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30] - 研发投入5588.08万元,同比增长5.61%[56]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6.58%,同比减少0.02个百分点[56][59] - 资本化研发投入649.55万元,同比增长396.72%[5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11.62%,同比增加9.15个百分点[59] - 营业成本增长1.00%至4.910亿元人民币[92] - 销售费用增长26.20%至1.581亿元人民币[92] - 管理费用增长41.00%至8,999万元人民币[92] - 财务费用下降122.91%至-927,141.43元人民币,主要因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益减少[92] - 研发费用下降4.30%至4,939万元人民币[9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最近5年参与项目在国际期刊累计发表论文超过700篇,其中署名合作文章超过130篇,高级别国际期刊论文超过230篇[39] - 取得基因测序技术相关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274项[39] - 2018年8月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评通道审批上市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为国内首批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之一[39] - 公司第三类医疗器械"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是国内唯一配套分析软件亦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肿瘤分子检测产品[39] - 公司已针对非标样本积累百余种个性化提取方法[44][46] - 公司实现了标准文库构建的自动化,并积累了对非标建库流程差异化处理的丰富经验[44][46] - 公司采取订单型生产模式,以订单或项目形式接入生产任务[44] - 公司向客户提供测序服务的流程包括收集样本、信息提取、建库、上机测序和信息发掘与报告生成五个环节[44][46] - DNA提取合格率达到95%以上[50] - RNA提取合格率达到92%以上[50] - 微生物提取扩增合格率达到99%以上[50] - 特殊样本提取合格率提升至75%以上[50] - 半自动化建库流水线作业将生产人效提升61%以上[50] - 计算平台总内存约104TB,本地存储约26PB,云存储可拓展至100PB[50] - 计算峰值速度约620T flops[50] - 累计取得软件著作权274项[50] - 完成900余个重要物种的基因组图谱构建[50] - 报告期内公司署名参与发表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94.383[50] - 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6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56] -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36项[56] - 4D蛋白平台鉴定性能/通量相比3D平台提升30%以上[56] - 非靶向代谢产品实现10自然日交付周期[56] - 公司可提供15种以上靶向代谢小分子检测服务[56] - 累计软件著作权274项[56] - 公司开发并交付10项以上个性化定制靶向代谢方法及项目[83] - 公司单细胞相关业务支持全球科学家发表论文100余篇,影响因子达1400+[83] - 公司在单细胞测序领域获得16项软著及专利[83] - 公司累计在近45家核心医院完成试剂盒的中标入院[8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在英国和美国实验室完成第一条自动化产线的搭建和调试[83] - 公司取得10x 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双认证(第3年获此认证)[83] - 公司推出4D蛋白质组学产品[83] - 公司2020年推出高通量测序柔性智能交付平台Falcon,支持四大产品类型共线并行[83] - 公司2021年完成质谱前处理自动化产线的研发[83] - 公司引进FFPE样本的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83] 各地区表现 - 业务覆盖全球六大洲约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超过6100家[39]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6大洲约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6,100多家客户[76] - 公司旗下天津医学检验所获得CAP认证,美国实验室获得CLIA认证,英国实验室获得GCLP认证[76] - 公司在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荷兰、日本等地成立了全资或合资子公司[76] - 公司2016年起先后在美国、新加坡、英国建立研发生产实验基地[76] - 境外资产规模8.367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9.39%[100] - 天津诺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净利润为2,066.30万元,净利润率为14.7%[105] - 天津诺禾致源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34,228.93万元,净利润为1,449.21万元[105] - Novogene Corporation Inc.营业收入为16,110.90万元,净利润为344.88万元[105] - Novogene (UK) Company Limited营业收入为11,357.37万元,净利润为290.39万元[105] - NovogeneAIT Genomics Singapore Pte. Ltd.持股比例为60.00%,净利润为303.36万元[105] - NOVOGENE (NL) INTERNATIONAL HOLDING B.V.净亏损918.52万元[108] - Novogene Netherlands B.V.净亏损106.58万元,净资产为-96.17万元[108] - 北京诺禾致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净亏损58.94万元,净资产为-58.94万元[10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主营基因检测科研服务业务,尚无基因测序临床服务领域业务资质,存在服务内容单一风险[86] - 公司对Illumina和Thermo Fisher测序仪器及配套试剂依赖程度较高,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86] - 公司境外业务由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地子公司开展,面临境外法规政策及经营环境变化风险[89] - 公司仪器及试剂主要供应商的生产地或控制方为美国的占用率较高,面临中美贸易摩擦风险[89] - 公司未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采购产品未列入中美贸易战加征关税清单[89] - 2022年全球疫情反复导致公司未来业绩存在较大幅度波动风险[89]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可能影响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86] - 公司人员和资产投入具有刚性成本,疫情影响下可能出现盈利能力大幅波动[86] - 基因组学应用行业研发具有投入成本高、报证周期长特点,研发失败将影响盈利能力[86] - 公司面临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短缺及流失风险[89] - 全球基因测序市场预计2023年将达到244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8%[80] - 全球基因测序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将达到140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20.4%[80] - 公司拥有超过1,000人的专业团队,包括各领域专家和博士硕士人才[79] - 公司核心供应商主要提供基因检测设备和试剂,目前主要依赖国外上游厂商[43] 研发项目及投入 - 转录调控及三维基因组新产品实验流程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8,789.64万元,本期投入722.01万元,累计投入6,957.41万元,技术开发阶段[63] - 基于二代和三代测序平台的科技服务新产品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8,796.50万元,本期投入473.66万元,累计投入5,414.84万元,技术开发阶段[63] - 生信自动化流程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503.20万元,本期投入752.84万元,累计投入2,539.52万元,技术开发阶段[63] - 二代测序样本制备及建库成本优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7,048.75万元,本期投入474.53万元,累计投入6,363.64万元,技术开发阶段[63] - 二代测序平台靶向用药检测产品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717.81万元,本期投入799.13万元,累计投入4,709.51万元,技术开发阶段[63] - 动植物基因组数据库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6,199.82万元,本期投入444.80万元,累计投入3,517.53万元,技术开发阶段[63] - 肺癌结直肠癌靶向基因检测试剂盒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110.50万元,本期投入40.04万元,累计投入573.32万元,产品注册阶段[63] - 循环肿瘤DNA检测数字PCR仪及试剂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857.77万元,本期投入14.48万元,累计投入2,379.44万元,产品注册阶段[63] - PacBio及蛋白质谱平台工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130.40万元,本期投入165.11万元,累计投入4,111.62万元,技术开发阶段[63] - 高通量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产品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240.99万元,本期投入189.63万元,累计投入1,118.69万元,专利申请阶段[63] - 研发项目总投入资金为642.23百万元,累计投入460.75百万元[72] - 中国人群队列基因组数据库建设项目投入2760.76万元,占比35.73%[69] - 智能交付中心建设专项投入1589.5万元,已投入1054.78万元[69] - 科技服务产品售后工具及分析解读平台项目投入1594.74万元,已投入1184.67万元[72] - 高通量测序实验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投入1210万元,已投入1161.56万元[72] - 基于二代测序平台的建库测序流程优化项目投入865万元,已投入393.47万元[69] -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测产品研发项目投入776.79万元,已投入351.44万元[72] - 基因PCR平台的医学产品开发项目投入1401.8万元,已投入465.25万元[7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383人,占总人数比例16.52%[75]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2934.93万元,人均薪酬7.11万元[7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金额为5,588.08万元,同比增长5.61%[80]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总额为5.12952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4.4976962514亿元人民币[189]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9861124892亿元人民币,整体投入进度为88.63%[189]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51.713511万元人民币,占调整后承诺投资总额的0.11%[189] - 基因测序服务平台扩产升级项目已投入1.2959205728亿元人民币,投入进度达100%,实现效益8130.277488万元人民币[190] - 基因检测试剂研发项目累计投入3719.16303万元人民币,投入进度为42.10%[190] - 信息化和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已投入8903.967202万元人民币,投入进度达100%[19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已投入1.4278788932亿元人民币,投入进度达100%[192]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授权额度为5300万元人民币,期末余额为5224.28万元人民币[194] 公司治理与股东承诺 - 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等9项议案[110] - 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完成换届选举,新增独立董事泮伟江及王春飞[115] - 核心技术人员共3名,报告期内无变动[118] - 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每10股派息0元[119] - 作废部分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共计2,317,960股[120] - 先进制造股份限售承诺期限为自A股上市之日起36个月和12个月[136] - 成长拾贰号及招银共赢股份限售承诺期限为自A股上市之日起12个月[136] - 红杉安辰股份限售承诺期限为自A股上市之日起12个月[136] - 建创中民等6家机构股份限售承诺期限为自A股上市之日起12个月[136]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股份限售承诺期限为自A股上市之日起12个月[136] - 公司监事股份限售承诺期限为自A股上市之日起12个月[136] - 曹志生及王大伟股份限售承诺期限为自A股上市之日起12个月[139] - 李瑞强等主体作出长期有效的其他承诺[139][142] - 公司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作出长期有效的其他承诺[142] - 2022年6月21日新增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长期有效承诺[142]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长期有效避免同业竞争[145] - 关联交易承诺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48] - 控股股东直接或间接持股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148] - 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破发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48]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48] - 董事及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25%[148] - 核心技术人员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不超过首发前股份总数25%[148] - 未履行承诺时需公开道歉并上缴违规收入[148] - 控股股东控制企业同样遵守36个月股份锁定期[148] - 所有承诺自2021年7月7日及2021年2月19日起长期有效[145] - 北京致源禾谷投资管理中心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7,862,743股,锁定期为上市后36个月[151] - 公司股票上市后12个月内,所有股东不得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151][154][153] - 若因未履行承诺获得收入,相关方需在5日内将所得收入支付给公司[151][154][153]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54]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54] - 上市后6个月内公司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时,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54] - 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得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154] - 监事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54] - 股东需遵守《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等监管规则[151][154] - 违反承诺方需在公司股东大会及指定报刊公开道歉并在监管期限内纠正[151][154] - 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2] - 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2]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12] - 担任高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2] - 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2] - 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2] - 持有5%以上股份时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公告[13]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除权除息后的发行价[13] - 企业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最高减持比例可达持股总数的100%[14] - 企业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需在首次卖出15个交易日前公告[14]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比例最高不超过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00%[163] - 持有5%以上股份期间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报告备案[163] - 招股书虚假记载将启动回购程序 回购价格为首次公开发行价[163][166] - 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 金额以法院认定为准[163][166] - 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将回购全部新股[166] - 控股股东承诺不侵占公司利益 否则承担补偿责任[166] - 董事承诺约束职务消费行为[166] - 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66] - 招股说明书确认不存在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163][166]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 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163] - 公司承诺若违反公开承诺将依法承担对投资者补偿责任及监管处罚[169] - 公司若未能履行承诺将在指定媒体公开说明原因并向股东投资者道歉[169][172] - 公司因未履行承诺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进行赔偿[169][172] - 公司违反承诺所得收益将归属于公司[172] - 公司可能将应得现金分红用于执行未履行承诺
诺禾致源(688315)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