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3亿元[2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26%至1.62亿元人民币[22][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345.67万元[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9.76%至4558.49万元人民币[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987.65万元[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2.15%至3442.86万元人民币[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12元[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股同比增长10.34%[23] - 稀释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11元[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4%[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2%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23] - 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1.5759百万元,同比增长63.26%[8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5849百万元,同比增长39.76%[82] - 公司营业收入为161.5759百万元,同比增长63.26%[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5849百万元,同比增长39.76%[95] - 营业收入为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6%[96]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3.2%至1.62亿元(2020年半年度:0.99亿元)[18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39.8%至0.46亿元(2020年半年度:0.33亿元)[187] - 基本每股收益从0.29元/股提升至0.32元/股[188] - 母公司营业收入增长57.8%至1.57亿元(2020年半年度:1.00亿元)[190] - 母公司净利润增长49.1%至0.47亿元(2020年半年度:0.31亿元)[191] - 综合收益总额为46,762,689.19元,同比增长49.2%[19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6359.4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69%[96] - 研发费用为3513.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88%[9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67%[2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74%同比增加1.67个百分点[23] - 研发费用为35.131百万元,同比增长76.88%,占营业收入比重21.74%[83] - 营业成本增长63.7%至0.64亿元(2020年半年度:0.39亿元)[186]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76.9%至0.35亿元(2020年半年度:0.20亿元)[187] - 支付给职工现金为59,043,277.22元,同比增长51.6%[19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234.56万元[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60.62%至7281.59万元人民币[22][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281.5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62%[9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9亿元人民币,同比变化156.80%(上年同期为负值)[9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2,815,883.60元,同比增长160.7%[19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8,663,281.81元,而2020年同期为负314,534,897.31元[195]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2,503,945.68元,同比增长146.4%[19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达1.682亿元(上年同期为-3.268亿元)[19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总额为280,152,267.12元,同比增长63.1%[19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58,689,438.77元,同比增长61.8%[193] - 母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现金240,147,947.46元,同比增长52.5%[19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8.712亿元,同比增长103.6%[19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03亿元,同比减少6.8%[19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500万元,同比减少97.8%[199] - 分配股利等支付现金4338.45万元,同比增长6757%[19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832亿元,同比减少45.8%[19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4.138亿元,较期初增长79.4%[19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41,367,117.08元,同比下降20.0%[1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人民币15.67亿元[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10.23亿元[21] - 总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2.25%至13.08亿元人民币[22] - 公司总资产13.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12.17亿元[85] - 应收款项余额为8622.1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31%[97][98] - 存货余额为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40%[98] - 境外资产规模为6416.33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90%[99] - 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4.74亿元人民币,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46.59万元[101] - 货币资金为551,188,817.08元,较2020年末414,167,507.59元增长33.1%[17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73,922,047.12元,较2020年末489,552,876.24元下降3.2%[178] - 应收账款为86,221,324.94元,较2020年末166,797,524.89元下降48.3%[178] - 存货为123,322,072.26元,较2020年末69,910,312.65元增长76.4%[178] - 其他流动资产为10,069,088.28元,较2020年末99,963,873.85元下降89.9%[178] - 流动资产合计为1,258,529,094.64元,较2020年末1,249,939,061.02元增长0.7%[178] - 固定资产为19,008,844.88元,较2020年末16,140,494.13元增长17.8%[178] - 公司总资产为130.8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27.94亿元增长2.25%[179][180] - 货币资金余额为5.2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4.07亿元增长28.68%[1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0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4.09亿元下降1.63%[182] - 应收账款为1.0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67亿元下降40.00%[182] - 存货为1.2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0.70亿元增长78.57%[183] - 短期借款为0.1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0.16亿元增长4.92%[179][183] - 应付职工薪酬为0.3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0.25亿元增长42.86%[17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2.1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2.07亿元增长0.83%[180]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4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45亿元增长1.52%[184] - 使用权资产新增0.16亿元人民币[179] 业务表现:客户与市场 - 公司客户包括苹果公司(股票代码AAPL.O)[10] - 公司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FPC生产企业日本旗胜[10] - 公司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FPC生产企业鹏鼎控股(股票代码002938.SZ)[10] - 公司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FPC生产企业东山精密(股票代码002384.SZ)[10] - 公司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FPC生产企业日本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10] - 公司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FPC生产企业日本藤仓[10] - 公司成为苹果谷歌等全球消费电子领先品牌供应商[43] - 公司客户包括苹果、谷歌等头部品牌供应商[80] -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市场规模2018年超过17000亿元[40] - 预计到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70%[40] - 2020年全球FPC产值为124.83亿美元[41] - 预计2021年全球FPC产值将达到138.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41] - FPC占印制线路板总产值份额将达到18.6%[41] - 半导体封测阶段测试设备非标属性明显 带来新增长点[44] - 智能装备产业多学科交叉 在机械电子测试测量等领域要求高[45] - 2021年1-6月签署销售订单3.2亿元(含税),同比增长49.53%[82] 业务表现:技术与研发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48小时内用于生产组装的关键零件自主加工[36]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和以产定购的生产和采购模式[34][36] - 公司研发分为主动研发和需求响应式研发两种模式[33][34] - 公司采取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37] -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36] - 公司成功研发100um探针针模系列技术 适用于连接器间距0.175mm产品[48] - 公司实现pin宽0.035mm pitch0.07mm高密度金手指自动对位[49] - 转盘测试设备旋转定位精度达正负15弧秒 动态平面度达0.005mm[50] - 公司正在进行70um线针应用研究 内部实验已完成[48] - 公司实现0.05mm间距PCBA对FPC稳定视觉对位[50] - 测试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43] - 公司掌握7项核心技术 包括基于AI算法的外观缺陷检测技术[47] - 单PCS流水线测试系统提升FPC行业多工序测试自动化程度,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51] - 开放环境MEMS传声器断环测试技术检测最小SMT焊接断环达10°以内,测试准确性99.8%[52] - 开放环境急速温控技术温度控制范围20~60℃,精度±0.1℃,升降温循环完成时间15秒[52] - 外观缺陷检测技术最小缺陷检测尺寸0.0175mm,缺陷检出率99%,不良品遗漏率<0.1%,类型判断准确性>98%[53] - 缺陷智能标注技术成功率提升至90%,缓解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痛点[53] - 100um线针精密针模技术用于0.175mm间距连接器测试,一次通过率98.5%以上[55] - 立体B2B测试精准定位针模组件测试通过率可达98%以上[55] - 超细PCB金手指自动对位测试系统对位精度控制在5um以内,一次测试通过率99.5%以上[56] - 单流线多工站串联料盘流转控制技术实现柔性化作业,提高设备稼动率和生产效率[56] - 5G毫米波天线测试模组一次测试通过率达到98%以上[60] - 高隔离度测试模组在5G传输线测试中达到极限指标-60dB@10GHz[58] - 胶带剥换精密贴合设备撕膜成功率达到99.9%,回收成功99.9%,通过率达到99.5%[69] - 45um超细PCB金手指自动对位测试系统对位成功率大于99.8%[69] - FPC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已向日本旗胜小批量供货[87]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总额为3513.1万元,同比增长76.88%[66][67] - 报告期内申请知识产权12个,新增获批知识产权12个[61] - 累计发明专利申请47个,获得7个;本期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个,获得4个[63] - 累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67个,获得60个;本期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9个,获得5个[63] - 公司拥有专利共68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57个[64] - 多工站流线连接设备研发投入650万元,实现上料成功率99.9%和串机通过率99%[71] - 音频测试系统研发投入600万元,测试通过率达99%以上[71] - 六工位转盘研究投入500万元,实现重复定位精度15弧秒和六个工站集成[71] - 70um线针精密针模技术投入800万元,测试准确率大于99%且无测试痕迹[71] - 5G射频技术高频测试针模研究投入1000万元,实现43.5GHz高频RF测试应用[71] - B2B立体测试针模组件投入650万元,测试通过率99%以上且无测试痕迹[71] - 高速运动平台研发投入200万元,覆盖70%以上测试项目并将开发周期缩短至一周[72] - 分布式模块化测试系统投入650万元,将软硬件研发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72] - 间接式对位系统研究投入400万元,实现对位成功率大于99.8%[72] - 载板回传自动化设备研究投入500万元,实现多工站CT匹配和跳站搬运功能[72] - 研发人员数量为25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5.6%[7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8,931,450.81元,平均薪酬115,264.74元,较上年同期上涨59.26%[77][78] - 研发投入总额11,380,000元,资本化研发投入3,513,100元,费用化研发投入6,067,880元[75] - 小电阻测试研究投入300,000元,精度达±(1% of reading + 10uΩ),测试时间<50ms[73] - 小电容测试研究投入300,000元,精度达±(1% of reading + 0.02pF),测试时间<50ms[73] - 高压测试系统研发投入200,000元,四线测试精度±(2% of reading+ 0.5mΩ)[73] - 半导体射频测试针模研究投入600,000元,测试寿命达100K次以上[75] - 片针针模技术研究投入400,000元,测试准确率大于99%,测试寿命达300K次以上[75] - H-BOT机械结构研发投入300,000元,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以上[73] - 通用自动化测试软件平台研究投入800,000元[73] - 研发人员数量25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35.60%[81][84] - 研发人员中93.62%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84] - 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1.2483百万元/43.6741百万元/55.5971百万元[87]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总经理职务变动张国峰离任并改聘为公司首席战略官刘燕兼任总经理[108] - 核心技术人员刘燕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主导AI机器视觉技术攻关并拥有多项专利[109][110] - 核心技术人员张国峰为董事兼首席战略官主导转盘检测与金手指定位等核心技术[110] - 核心技术人员王立亮为产品五部部长研发FPC智能自动化测试系统并拥有多项专利[111] - 核心技术人员周建芳为派科斯研发负责人精通图像处理对AI机器视觉有重大贡献[111] - 核心技术人员王虹为软件部部长主导测试软件平台和模块化组件设计研发[112] - 公司于2021年5月7日召开2020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14项议案包括2020年度报告及利润分配方案等[106] - 股东大会决议于2021年5月8日在指定网站披露且无否决议案[106][107] - 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已于2020年10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115]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价格为每股19.68元,涉及激励对象75人,分三期归属比例为40%、30%、30%[116] - 预留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19.68元,涉及激励对象25人,分两期归属比例为50%、50%[116] - 实际控制人刘燕、张国峰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且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22]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股份[122] - 核心技术人员限售期满后四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所持发行前股份总数的25%[124] - 股东素绚投资等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发行前股份[124] - 若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24]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经调整后的发行价[124] - 持股低于5%时豁免减持前3个交易日公告要求[124][126] - 重大违法触及退市时自处罚决定至终止上市前不减持股票[124][126] - 未履行承诺所得收入归公司所有并在5日内支付至指定账户[124][126] - 股东武喜燕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所持发行前股份[126] - 董事范琦等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所持发行前股份[127] - 所有减持行为需遵守证监会及交易所相关规定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24][126][127] - 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28] - 若违反承诺所得收入归公司所有并在
燕麦科技(688312) - 2021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