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亿元,同比增长15.2%[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0万元,同比增长25.6%[14] - 营业收入为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37%[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87.3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1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71.4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93%[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股,同比增长25%[1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4元/股,同比增长277.78%[21] - 稀释每股收益为0.34元/股,同比增长277.78%[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9元/股,同比增长314.29%[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79%,同比增加3.39个百分点[21]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9766.4万元,同比增长48.37%[1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87.34万元,同比增长277.13%[1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79%[122]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766.4万元,同比增长48.37%[13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37%至1.976亿元[1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2479.5万元,同比增长0.68%[122]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投入为2,100万元,同比增长31.3%,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1.7%[1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24%,同比减少6.74个百分点[2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53.84万元,增幅达81.07%[136]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0.34%至9360.8万元[140]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1.07%至1013.6万元[14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3.12%至1431.7万元[140]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2.69%至-423.4万元[140] - 研发投入1431.72万元,同比下降23.12%[1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24%[122]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431.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24%[12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00万元,同比增长40%[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89.7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0.78%[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上升490.78%至9489.8万元[140]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达到10.5亿元,较年初增长8.2%[14] - 应收账款为1.2亿元,较年初下降5.3%[14] - 货币资金为3.6亿元,较年初增长12.5%[14] - 资产负债率为25.8%,保持较低水平[14] - 预收款项为5,000万元,同比增长20%[14] - 总资产为11.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2.38%[21] - 公司总资产为116681.83万元,同比增长12.38%[122]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2936.96万元,占流动资产17.12%,其中账龄一年以内占比80.79%[132] - 存货账面价值为18195.38万元,占流动资产24.08%[133] - 存货同比增长56.08%至1.82亿元[143]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84.89%至1.11亿元[14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24.77%至8129.4万元[143] - 少数股东权益同比大幅增长298.60%至4153.1万元[144]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8134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31.4%[149]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6397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9.7%[149] - 本期新增金融资产购买金额7000万元人民币[149] - 本期金融资产出售/赎回金额5500万元人民币[149] 研发投入和项目 - 研发投入总额为14,317,161.77元,同比下降23.12%[85][8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24%,同比下降6.74个百分点[86]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4,317,161.77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85][86] - 在研项目"干湿法纺丝成型的研究"本期投入219.09万元,累计投入313.66万元[90] - 在研项目"混合驱动平台"预计总投资440万元,本期投入29.54万元[90] - 在研项目"中空纤维膜纺丝葵花轮压波纹研究"预计总投资380万元,本期投入30.95万元[90] - 研发项目总预算为6,269万元,累计投入1,935.05万元,累计收益3,196.03万元[93] - 中空纤维膜纺丝芯液浓度自动配比方法及系统研发项目预算1,200万元,投入845.86万元,收益1,142.22万元[91] - 生产线成套设备的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研发预算280万元,投入38.06万元,收益77.7万元[91] - 试剂移液灌装工艺研究预算95万元,投入49.06万元,收益112.15万元[91] - 单叶片静脉针细导管自动组装机高速线研发目标产能提升67%[92] - 隐形眼镜水化工艺研发预算107万元,投入17.42万元,收益17.42万元[92] - 硅化喷涂测试及验证项目预算108万元,投入41.67万元,收益41.67万元[92] - 九针全自动组装工艺研发预算215万元,投入1.22万元,收益1.22万元[92] - 注射针内针组装工艺研发预算158万元,投入9.27万元,收益9.27万元[92] - 隐形眼镜-58%含水彩片研发预算150万元,投入2.09万元,收益2.09万元[93] 研发团队 - 研发人员数量为115人,较上年同期的111人增加4人[96] -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6.15%,较上年同期的18.38%下降2.23个百分点[9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791.6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59.71万元增加31.91万元[96]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7.5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20万元增加0.34万元[96]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博士研究生4人占3.48%,硕士研究生7人占6.09%,本科67人占58.26%[96]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59人占51.30%,30-40岁39人占33.91%[96] - 研发人员115人,占全体人员比例为16.15%[122] 知识产权和专利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新提交专利申请29个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个新增获批专利授权15个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个[48] -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公司累计获批专利授权330个发明专利160个实用新型专利168个外观设计专利2个软件著作权42个[48] - 本期新增发明专利5个,获得3个,累计发明专利300个,获得160个[83] - 本期新增实用新型专利24个,获得12个,累计208个,获得168个[83] - 知识产权累计申请总数592个,获得总数422个[83] - 公司拥有40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24个,实用新型16个,另有11个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78] - 公司医用软导管定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拥有28项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13个[78] - 公司二次塑形技术国内领先,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7个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78] - 公司拥有17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5个,实用新型2个,另有3个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2个实用新型处于受理阶段,用于改善医用耗材溶剂粘结技术,减少溶剂残留和生产异味[79] - 公司采用25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7个,实用新型8个,另有4个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2个实用新型处于受理阶段,解决软粘性医用耗材零配件组装难题,降低输血输液过程中气泡和凝血风险[79] - 公司通过6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4个,另有1个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实现透析器全自动化生产,大幅降低人工生产导致的异物和细菌污染风险(不良率如堵孔0.1%、散膜0.1%)[79] - 公司开发3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2个,另有1个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用于透析器湿水测试干燥,确保膜孔径异常、破损和膜丝断裂检测[79] - 公司拥有1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个,另有1个发明专利处于受理阶段,用于精密控制透析膜性能指标(如清除率、超滤系数),提升血液透析尿素等小分子清除率[79] - 公司采用3项专利技术,其中实用新型3个,另有1个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和1个处于受理阶段,控制透析膜纺丝过程温湿度波动,保证膜孔结构稳定性和清除率性能[80] - 公司通过7个软件著作权支持GMP数据管理平台,确保生产数据完整、安全且可追溯,满足国家法规和飞检要求[80] - 公司建立多功能高精度视觉实时在线检测平台,拥有4项专利(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3个),另有4个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和1个实用新型处于受理阶段,提升生产过程质量和良品率[80] - 公司拥有160项发明专利、16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2项软件著作权[100] - 新提交专利申请29个,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个[122] - 新增获批专利授权15个,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个[122] 技术和工艺改进 - 公司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7%[39] - 公司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39] - 产品不良品率平均下降27.4%[39] - 碳排放平均减少21.2%[39] - 开发多针全自动组装机构解决水光针多针组长难题[82] - 通过工艺改进使留置针产品废品率从≤1%-1.5%降低至≤0.0001%[103] - 涂胶工艺改进使不均匀度不良率从≤0.5%降低至≤0.01%[103] - 曲面溶剂粘结技术改进使废品率从≤0.1%降低至≤0.05%,胶水使用量减少20%[103] - 医用导管卷绕包装不良率从≥6%降低至≤3%[105] - 在线卷绕进包技术使包装良品率从≤96%提升至≥98%[105] - 包装袋开袋废品率从≤1%降低至≤0.15%[105] - 高频加热成形技术使熔头模具使用寿命从约5万/个提升至≥100万/个[106] - 高频加热成形技术使熔头合格率从94%提升至97%[106] - 高速多料道自动供料技术使卡料概率从0.05%降低至小于0.01%[106] - 导管装配工艺改进后废品率从≤1%-2%降低至≤0.1%[107] - 扎带工艺改进后废品率从≤0.15%降至≤0.05%且成本降低50%[107] - 胶水分配不均不良率通过结构优化从≤0.1%降至≤0.0001%[108] - 透析膜封装过程中堵孔和散膜不良率均为0.1%[108] - 莱距离公差精度通过在线检测从≤0.2-0.8mm提升至≤0.2-0.5mm[107] - 软粘医用耗材组装技术实现不同尺寸螺旋接头在同一工位组装[107] - 医用管路自动组装机工位从两个减少到一个[107] - 透析器封装采用旋转辐射加热等技术降低人工生产污染风险[108] - 湿水检测烘干一体工艺减少物料搬运并加快润膜过程[108] - 注胶分配结构优化后不良率降低三个数量级[108] - 同步带传动技改后使用寿命从半年提升至超过两年[109] - 智能补位直线电机循环线技改后设备产能从5000pcs/h提升至22000pcs/h(提升340%)[109] - 医用膜相变成型控制系统优化后温度波动范围从±2℃缩小至±1℃[110] - 医用膜相变成型控制系统优化后湿度波动范围从±3%RH缩小至±1%RH[110] - 医用膜水洗层流技术使耗水量降低5%[110] - 医用膜水洗层流技术使DMAC残留降低5%[110] - 垂直交叉轴传动技术采用双面齿同步带直连传动解决扭转磨损问题[109] - 三层直线电机结构实现预灌封注射器高速运输和智能补位[109] - 线性PID控制技术提升医用膜牵伸比一致性并降低断丝概率[110] - 多层密集孔板层流技术提升医用膜清洗效果[110] - 纯硅油雾化喷覆系统优化后硅油量波动范围从±0.15mg降低至±0.1mg,提升33%的精度[111] - 预灌封水洗清洗技术通过优化水供应管路提高清洗效果并防止二次污染[111] - 面向对象的多线程分层标准设备控制系统极大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开发难度[112] - 基于C开发的MES系统实现物联网数据采集和处理,减少人为记录数据不便及不准确影响[112] - MES系统采用低谷期全局备份和高峰期局部备份方案,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112] 产品和业务 - 公司已销售产品包括输液器系列设备、细导管系列设备[105][106] - 公司可生产产品包括导管类自动化设备、留置针系列设备[105][106] - 视觉实时在线检测平台应用于安全输注类、血液净化类设备[106] - 自动供料技术应用于安全输注类、血液净化类设备[106] - 公司拥有研发制造能力的产品品类覆盖采血针组装机至PCR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等众多自动化设备[49] - 公司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并填补国内空白[29] - 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与适度预生产相结合模式[33] - 公司产品2020年2021年2022年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内排名第一[50] - 公司主导起草无菌医疗器械制造设备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则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全自动智能输液器生产线[50] - 公司参与起草制定国家标准数字化车间可靠性通用要求[50] - 公司为三鑫医疗研制第一台国产留置针自动组装机、透析器生产线和血液透析用中空纤维膜自动纺丝线[113] - 公司为泰尔茂研制第一台SP导液导管接头自动组装机和第一台国产化女用导尿管组装机[113] - 公司为威高股份研制第一台国产输液器生产线[113] - 公司产品获评2017年、2020年、2022年国内首台(套)产品及2021年省内首台(套)产品[114] - 医用透析器智能装配成套设备获评2020年度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内首台(套)产品[114] 行业和市场 -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3.2万亿元[40]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40]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40] - 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C35)[36] - 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5528亿美元,同比增长5.9%[51] - 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98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5%[51] - 2022年高值医用耗材细分市场中血液净化耗材市场规模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1%[52] - 2022年眼科耗材市场规模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6%[52] - 低值医用耗材细分市场中注射穿刺类耗材市场规模328亿元人民币,占比最大[52] - 中国建成近2000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6000家[54] - 国家及行业发布近340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54] - 2023年国家与省级集采药品目标合计达450个[60] - 耗材集采政策推动国产替代进程,促进企业智能化生产投入[61] -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于2022年5月1日起强化全周期监管[59] - 预计到2025年预灌封注射器需求将达到1.2万吨[63] - 2025年药用容器、药品包装及其他潜在应用领域需求预计达0.5万吨[63] - 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2026年预计达5,874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速12%[64] - 2022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5,183亿元,预计以近20%复合增速增长[64] -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从2017年993亿元增至2021年1,8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5%[66] - 2021年非手术医疗美容占中国医美市场份额51.7%[66] - 我国疫苗市场规模从2015年251亿元增长至2021年761亿元,预计2030年达2,157亿元,2021-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12.3%[67] - 预充式冲管注射器需求量预计达26亿支以上[70] -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71] - 中国慢性肾病发病率约11%,终末期肾病患者约300万人,预计2030年突破400万人[72] - 2022年中国血液净化
迈得医疗(688310)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