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迈得医疗(68831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迈得医疗迈得医疗(SH:688310)2022-04-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47.9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5%[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488.6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1%[2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19%,同比增加2.22个百分点[22] - 202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222.43万元人民币[23] - 2021年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383.17万元人民币[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64%,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22] - 总资产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6%[21]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52.58万元,同比增长19.90%[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47.91万元,同比增长9.15%[33] - 研发投入3845.90万元,同比增长46.60%,占营业收入比例12.19%[34] - 公司总资产达87931.17万元,同比增长7.76%[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6436.40万元,同比增长3.72%[3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8.64%[34] - 研发投入总额为3845.9万元,同比增长46.60%[95][9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19%,较上年增加2.22个百分点[9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315,525,810.78元,同比增长19.90%[1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479,100元,同比增长9.15%[127] - 营业成本157,377,345.74元,同比增长27.27%[129] - 研发费用38,458,991.45元,同比增长46.60%,主要因预灌封注射器组装线专项研发投入超千万元[130][131] - 财务费用-5,998,592.37元,同比上升53.35%,因募集资金使用导致理财利息收入减少[13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4,886,101.10元,同比增长21.11%[12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2,161,410.08元,同比下降150.41%,因新厂房建设及设备采购支付增加[13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总额为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0%[133] - 安全输注类单机收入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1.43%,占营业收入比重42.05%[133][137] - 安全输注类连线机收入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0%,占营业收入比重42.76%[133][137] - 专用设备制造业收入3.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6%,毛利率49.75%[133][135] - 境内地区收入3.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3%,占营业收入比重97.81%[133] - 境外地区收入690.9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53%[133] - 安全输注类单机毛利率52.66%,同比增加11.94个百分点[136] - 安全输注类连线机毛利率46.14%,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136] - 直接材料成本1.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2%,占专用设备制造成本82.34%[141] - 安全输注类单机销售量62台,同比增长158.33%[139] - 公司总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7.30%,从123,623,770.76元增至157,377,345.74元[142] - 安全输注类连线机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128.76%,从26,549,430.76元增至60,734,600.47元[142] - 血液净化类连线机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94.19%,从13,714,950.67元降至796,287.53元[14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6.60%,从26,234,713.25元增至38,458,991.45元[150]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1.02%,从33,719,434.79元增至47,551,114.97元[15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1.11%,从70,090,863.66元增至84,886,101.10元[15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50.41%,从301,851,133.94元降至-152,161,410.08元[151] - 公司2020年毛利率为53.01%,2021年毛利率下降至50.12%[119]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19%,同比增加2.22个百分点[22] - 202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222.43万元人民币[23] - 2021年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383.17万元人民币[23] - 研发投入3845.90万元,同比增长46.60%,占营业收入比例12.19%[34] - 研发投入总额为3845.9万元,同比增长46.60%[95][9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19%,较上年增加2.22个百分点[95] - 营业成本157,377,345.74元,同比增长27.27%[129] - 研发费用38,458,991.45元,同比增长46.60%,主要因预灌封注射器组装线专项研发投入超千万元[130][131] - 财务费用-5,998,592.37元,同比上升53.35%,因募集资金使用导致理财利息收入减少[130] - 直接材料成本1.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2%,占专用设备制造成本82.34%[141] - 公司总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7.30%,从123,623,770.76元增至157,377,345.74元[142] - 安全输注类连线机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128.76%,从26,549,430.76元增至60,734,600.47元[142] - 血液净化类连线机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94.19%,从13,714,950.67元降至796,287.53元[14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6.60%,从26,234,713.25元增至38,458,991.45元[150]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1.02%,从33,719,434.79元增至47,551,114.97元[15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涉及安全输注类医用耗材和血液净化类医用耗材智能装备制造[11] - 公司产品包括单机(特定零部件加工)和连线机(完整医用耗材组装)智能装备[11] - 公司业务涵盖药械组合类产品和预灌封注射器设备制造领域[12] - 公司产品包括COP预灌封或安全式注射器、安全注射针等生物药疫苗和医美注射耗材,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针等糖尿病耗材,采血针及微型安全采血针等体检采血耗材,留置针、输液器及预充式冲管注射器等静脉输液耗材[37] - 公司血液净化类设备用于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组装检测与包装,以及中空纤维膜纺丝制丝,应用于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耗材[37] - 安全输注类单机收入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1.43%,占营业收入比重42.05%[133][137] - 安全输注类连线机收入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0%,占营业收入比重42.76%[133][137] - 专用设备制造业收入3.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6%,毛利率49.75%[133][135] - 安全输注类单机毛利率52.66%,同比增加11.94个百分点[136] - 安全输注类连线机毛利率46.14%,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136] - 安全输注类单机销售量62台,同比增长158.33%[139] - 安全输注类连线机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128.76%,从26,549,430.76元增至60,734,600.47元[142] - 血液净化类连线机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94.19%,从13,714,950.67元降至796,287.53元[142] 各地区表现 - 境内地区收入3.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3%,占营业收入比重97.81%[133] - 境外地区收入690.9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53%[133] - 境外资产规模为318.17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0.36%[154] - 2021年汇兑损失710,500元,2020年汇兑收益149,500元[126] - 与叙利亚客户ARSMED的243万美元设备销售合同解除,公司保留追究违约责任权利[122]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19%,同比增加2.22个百分点[22] - 202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222.43万元人民币[23] - 研发投入3845.90万元,同比增长46.60%,占营业收入比例12.19%[34] - 研发人员107人,占全体人员比例19.18%[34] - 公司研发智能化控制系统软件包括医用透析器自动组装机装配系统控制软件V1.0、安全式注射针装配系统控制软件V1.0等[41] - 公司多项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并填补国内空白,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37] - 公司2021年新提交专利申请61个,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1个,新增获批专利授权7个,发明专利授权1个[57] - 公司累计获批专利授权239个,其中发明专利155个,实用新型专利83个,外观设计专利1个,软件著作权38个[57] - 公司新研发产品包括冲管注射器上下料输送线、鼻腔给药雾化装置全自动生产线等7种新型设备[59] - 公司获评2021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优秀解决方案及浙江制造精品等多项省级荣誉[56] - 公司参与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被列为2021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优秀企业[56] - 研发投入总额为3845.9万元,同比增长46.60%[95][9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19%,较上年增加2.22个百分点[95] - 公司新提交专利申请61个,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1个[93] - 新增获批专利授权7个,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个[93] - 累计获批专利授权239个,发明专利155个[93] - 软件著作权新增申请7个并新增获批7个,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38个[93] - 预灌封注射器组装线专项研发投入高达上千万[96] - 公司开发了高压吹气装置用于预充式注射器设备,保证注射器内外表面干燥[92] - 公司针对导尿管设备研发一拖七熔头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92] - 公司采用5区温控系统用于挤出机设备,提高塑化能力和挤出制品稳定性[92] - 高产能预灌封注射器清洗包装线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4亿元,本期投入11.0645亿元,累计投入11.0645亿元,旨在缓解国内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并改善国外产品垄断局面[100] - 胰岛素注射笔组装工艺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1亿元,本期投入1.6433亿元,累计投入1.7259亿元,致力于解决组装难点并实现生产线稳定运行[99] - 机器视觉实验室设计与建立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亿元,本期投入1.0502亿元,累计投入1.5055亿元,通过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实现环境观察识别与设备智能自动化控制[99] - 预充式注射器清洗烘干流道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亿元,本期投入7879万元,累计投入8451万元,目标使产品指标优于客户现有标准并填补药械组合类技术空白[99] - 一拖八尖端熔头技术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亿元,本期投入6892万元,累计投入6892万元,通过替代传统一拖一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99] - 折盒包装成型工艺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3亿元,本期投入1.239亿元,累计投入1.239亿元,聚焦提升产品指标并填补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99] - 预充式注射器成品视觉检测技术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亿元,本期投入1.1154亿元,累计投入1.1154亿元,旨在扩展医用耗材检测技术能力[99] - 凸轮轴输送系统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25亿元,本期投入6703万元,累计投入1.0052亿元,重点解决高产量设备托盘高速输送的稳定性问题[99] - 血液灌流器树脂无损灌装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00万元,本期投入60.4万元,累计投入108.18万元,致力于形成自动定量分装和脱泡技术[99] - 胰岛素笔自动组装工艺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500万元,本期投入4209万元,累计投入4209万元,以缓解市场需求并填补公司相关技术空白[100] - 研发投入总额为2320.17万元,较预算增加140.78万元[101] - 研发人员数量为10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9.18%[10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575.12万元,同比增长23.1%[104]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4.20万元,同比增长11.8%[104]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67.3%(72人)[104]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42.1%(45人)[104]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55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软件著作权38项[106] - 留置针组装机工艺改进使废品率从≤1.5%降至≤0.0001%[107] - 熔头模具使用寿命从5万/个提升至≥100万/个[107] - 熔头合格率从94%提升至97%[107] - 导管装配废品率从≤1%-2%降低至≤0.1%[108] - 点胶不均匀度不良率从≤0.5%降至≤0.01%[108] - 注胶分配不均不良率从≤0.1%降至≤0.0001%[108] - 安全采血针废品率从≤0.1%降至≤0.05%且胶水使用量减少20%[108] - 开袋废品率从≤1%降至≤0.15%[108] - 扎带废品率从≤0.15%降至≤0.05%且成本降低50%[108] - 中空纤维膜纺丝生产线浪费减少约2.8%[109] - 高速胰岛素针自动组装机产能从25000pcs/h提升至30000pcs/h[109] - 高速胰岛素针自动组装机OEE从85%提升至95%[109] - 针垂直度精度从±3度提高至±1度[108] - 自动供料技术已获38项知识产权,包括14项发明专利和24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8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88] - 医用软导管定型技术已获27项知识产权,包括13项发明专利和14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6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88] - 二次塑形技术已获6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3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88] - 曲面溶剂粘结技术已获16项知识产权,包括15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1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88] - 软粘医用耗材组装技术已获21项知识产权,包括15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88] - 透析器封装组装技术已获6项知识产权,包括2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1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89] - 透析器湿水测试干燥技术已获3项知识产权,包括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1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89] - 透析膜相变成型控制系统已有2项实用新型专利于2022年1月授权[89] - GMP数据管理平台数据高效采集技术拥有5项软件著作权[89] - 透析器封装工艺不良率显著降低,堵孔率0.1%、散膜率0.1%[89] 生产与销售模式 - 公司采用基于客户的营销策略(ABM)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系统[12] - 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和适度预生产相结合模式,以销定产为主[43] -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通过展会、客户维护和电子营销获取需求[44][45] - 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2019、2020、2021年持续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59] - 国内80%以上的中大型医用高分子耗材生产企业为公司客户[5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54.11%,达17,074.53万元[143][14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32.08%,为4,137.46万元[146][148] 行业与市场趋势 - 公司所属行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属国家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47][48] - 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超1.51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2.6万亿元[49] - 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装备制造业增长12.9%,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4.9%[49] - 公司下游医疗耗材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分散但需求持续增长[49] - 医用耗材行业受人口老龄化驱动预计保持快速增长[50] -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具有技术密集特性,涉及智能感知及人工智能等多项先进技术[52] - 医用耗材智能设备需定制化生产以匹配客户差异化需求[53] - 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7721亿元,同比增长21.76%[61][62][64] -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2020年达4935亿美元,同比增长8.96%,预计2024年将达5945亿美元,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5.6%[61] - 中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中医疗设备规模最大,2020年达4556亿元,占比59.01%[62][64] - 高值医用耗材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