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23][2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11.5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7%[23][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11.5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7%[38]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04亿元,同比增长1.89%[116][1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11.51万元,同比增长14.37%[1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86.5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23][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86.5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3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84%同比增加0.56个百分点[24]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9248.37万元同比增长2.21%[123] - 主营业务成本26217.80万元同比增长0.33%[123] - 主营业务毛利率33.20%,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122]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07%同比增加1.71个百分点[24] - 研发费用投入4068.29万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10.07%,同比增长22.75%[39] - 研发费用4068.29万元,同比增长22.75%[13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75%至4068.29万元[118]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3.89%,主要因汇兑收益增加[118] 财务表现: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73.7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45%[23][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73.73万元,同比下降63.45%[13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3.45%至3573.73万元[11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126.11万元,同比改善35.01%[140] 业务分领域表现 - 数字安防镜头收入31266.09万元同比下降6.11%[124] - 数字安防镜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1%[122] - 机器视觉领域主营业务收入2774.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62%[39] - 机器视觉镜头收入2774.60万元同比增长47.62%[124] - 机器视觉镜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62%[122] - 其他新兴领域主营业务收入3017.7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34%[39] - 其他新兴镜头收入3017.79万元同比增长112.34%[124] - 技术开发业务收入2189.89万元同比增长22.01%[124] 业务分地区表现 - 境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6985.8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39] - 境内主营业务收入32262.55万元占比82.20%同比增长0.47%[124]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6985.83万元占比17.80%同比增长11.10%[124]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总额4068.29万元,同比增长22.75%[87] - 费用化研发投入4068.29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0元[8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0.07%,同比增加1.71个百分点[86] - 4K超短焦镜头研发项目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391.99万元[90] - 8K全画幅电影镜头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本期投入701.93万元[90] - 超大靶面4K变焦镜头开发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本期投入77.91万元[90] - 超高精密零部件研究项目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273.47万元[90] - 超高速精准驱动控制技术研究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本期投入140.03万元[90] - 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车载镜头开发项目总投资700万元,本期投入180.75万元[90] - 日夜共焦一体机镜头开发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本期投入875.89万元[90] - 研发项目总投资额为149.5百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406.829万元人民币,累计收益792.952万元人民币[94] - 光学防抖技术研发项目投入500万元人民币,进度98.22%,收益199.76万元人民币,处于产品设计及小批量试产阶段[93] - 可穿戴产品镜头研发项目投入100万元人民币,进度8.89%,收益8.89万元人民币,处于产品设计及验证阶段[93] - 其他新兴领域产品预研投入50万元人民币,进度23.53%,收益23.53万元人民币,处于预研阶段[93] - 双光融合超低照变焦镜头开发投入100万元人民币,进度74.87%,收益76.29万元人民币,处于产品验证阶段[93] - 无热化玻塑混合成像技术研发投入2500万元人民币,进度903.7万元人民币,收益1673.93万元人民币,处于产品验证阶段[94] - 玻塑混合投影变焦镜头开发投入100万元人民币,进度21.69%,收益22万元人民币,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94] - 小型轻量化玻塑混合变焦镜头开发投入200万元人民币,进度69.52%,收益90.27万元人民币,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94]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超长焦镜头产品在36.6cm光学总长内实现最长焦距1120mm和118倍超大倍率变焦[61] - 公司超高清变焦AI识别镜头实现5倍高速精准变焦和4K超高清解像力[61] - 公司在9cm光学总长内实现超高清18倍变焦推动工业无人机应用[62] - 公司在2.65cm光学总长内实现2.5倍光学变焦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62] - 公司量产8K全画幅电影镜头应用于多部影视作品拍摄[62] - 公司超短焦镜头实现0.21超低投射比可投射100英寸以上4K超高清画面[62] - 非球面镜片可替代数枚球面镜片有效压缩光学系统体积[63] - 玻塑混合镜片技术平衡成像质量与体积重量推动规模应用[64] - 多组元联动式变焦技术提升变焦倍率并减小镜头体积[66] - 新型光学元件如微透镜阵列和衍射元件拓展光学设计可能性[67] - 电动变焦镜头驱动寿命仅数十万次[68] - 一体机自动变焦AF镜头相比电动变焦镜头具备小体积、高寿命、高精度、快速变焦、自动聚焦等特点[69] - 公司突破多组元联动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实现最高四个群组的联动变焦[74] - 公司技术解决了超大倍率变焦、超长焦镜头难以设计生产的问题,打破国外厂商长期垄断[74] - 公司技术实现中大倍率变焦镜头小型轻量化设计,满足工业无人机对体积重量的严苛限制[74] - 公司复杂变焦群组和镜头装调时间在30秒内且产品一致性保持在98%以上[81] - 公司波像差测试系统测试精度达0.01λ、动态范围500μm、重现精度3nmRMS[81] - 非球面镜片或镜头群组测试时间3秒且测试准确率达95%以上[81] 知识产权与专利 - 2022年公司申请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83] - 2022年公司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83] - 截至2022年底累计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88件、实用新型专利142件[83] - 发明专利累计申请数174个、累计获得数88个[84] - 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数152个、累计获得数142个[84] - 所有专利累计申请数326个、累计获得数230个[84]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34人,占总人数比例21.93%,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148.63万元人民币,平均薪酬23.5万元人民币[97]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为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78人,专科39人,高中及以下14人[97] 客户与销售渠道 - 公司第一大客户大华股份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1.43%[108] - 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70%[10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4118.26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9.70%[130]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24118.26万元,同比增长0.72%,占销售总额比例59.70%,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133] - 公司通过OEM采购镜头产生的销售收入为496.9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27%[53] - 公司向境外贸易商销售金额为362.8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0.92%[55] - 公司OEM采购镜头销售收入占比增长0.46个百分点[53] - 公司向境外贸易商销售金额占比下降0.40个百分点[55]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5.8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90%[23] - 公司总资产5.8亿元人民币,增长1.9%;净资产3.67亿元人民币,增长10%[38] - 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10319.78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34.87%[110] - 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531.00万元,占期末存货账面余额比例为12.92%[110]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7540.31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25.48%[110] -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66%[110] - 货币资金2171.97万元,同比下降38.33%,占总资产比例3.74%[142] - 应收票据2038.3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40.91%,占总资产比例3.51%[142] - 短期借款4224.07万元,同比增长283.50%,占总资产比例7.28%[142] - 应付账款5916.99万元,同比下降44.87%,占总资产比例10.19%[142] - 在建工程3011.22万元,同比增长183.95%,占总资产比例5.19%[142] 子公司经营情况 - 大连浅间模具有限公司总资产3058.12万元 净资产2681.86万元 营业收入2316.73万元 净利润-10.21万元[146] - 株式会社木下光学研究所总资产1527.36万元 净资产763.86万元 营业收入1824.60万元 净利润47.95万元 持股比例55.01%[146] - 日本中润光学株式会社总资产171.64万元 净资产152.36万元 净利润-219.86万元 持股比例100%[146] - 台湾中润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808.02万元 净资产7.08万元 营业收入3983.48万元 净利润275.23万元 持股比例100%[146] - 中润光学科技(平湖)有限公司总资产4166.92万元 净资产2084.60万元 净利润-32.25万元 持股比例100%[14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9]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9] - 公司治理不存在特殊安排[7] - 公司治理结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无重大差异情况[163] - 2022年召开三次股东大会均审议通过全部议案,无议案被否决[163][165] - 审计委员会由朱朝晖、张明锋、周红锵组成[185] - 战略委员会成员包括张平华、张杰、郑臻荣[186] - 提名委员会由周红锵、金凯东、郑臻荣担任[186]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审议包括2021年年度财务报告、2022年度财务预算等6项议案,所有议案均全票通过[187]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2022年度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议案,全票通过[188] - 战略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包括2021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等4项议案,全票通过[189] - 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高管及核心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安排议案,全票通过[190] - 2022年董事会共召开5次会议全部为现场结合通讯方式[184] - 所有董事全年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无缺席记录[184] 管理层与关键人员 -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平华持股24,561,042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7.92万元[168] - 董事陆高飞持股2,781,042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3.8万元[168] - 董事张明锋持股1,221,66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7.68万元[168] - 董事金凯东持股1,221,66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7.95万元[168] - 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杰持股757,35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6.31万元[168] - 董事杨希持股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万元[168] - 独立董事郑臻荣、周红锵、朱朝晖均持股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各6万元[168] - 监事张卫军持股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3.45万元[168]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464.11万元人民币[180]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502.96万元人民币[180] - 核心技术人员持股均为0股[170],但持有公司股票期权比例合计达985.92%[170]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共11人[170],持有期权比例从33.53%至69.64%不等[170] - 副总经理唐春江同时担任财务负责人[170],是唯一披露直接持股的高管[170] - 唐春江直接持股59.1756万股[170](占总数比例未披露),同时通过嘉兴润通间接持股32.4591万股[171] - 公司董事张平华在股东单位嘉兴尚通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自2017年12月起[176] - 公司董事张平华在股东单位嘉兴润通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自2020年5月起[176] - 公司董事张平华在股东单位嘉兴瀛通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自2020年5月起[176] - 公司董事杨希在股东单位上海沣时扬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自2015年12月起[176] - 公司董事杨希在股东单位上海沣敏扬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自2015年12月起[176] - 公司董事杨希在股东单位希扬璞信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自2018年8月起[176] - 公司董事张平华在其他单位大连浅间担任董事自2019年7月起[177] - 公司董事张平华在其他单位台湾中润担任董事自2018年8月起[177] - 张平华于2020年4月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72] - 公司主要创始人张平华于2010年创办中熙光学并转而设立中润光学[172] - 张平华自2022年4月起担任中润光学董事长兼总经理[172] - 陆高飞自2016年11月起担任中润光学及其前身董事[172] - 张明锋自2016年10月起担任中润光学及其前身董事[172] - 金凯东自2016年10月起担任中润光学及其前身董事[172] - 杨希自2016年9月起担任中润光学及其前身董事[172] - 张杰自2020年10月起担任中润光学董事兼副总经理[172] - 郑臻荣自2020年10月起担任中润光学独立董事[172] - 朱朝晖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并担任教授职务[172] - 公司研发中心总监向诗文于2022年4月就任[173] - 公司营业总监张卫军于2022年4月就任[173] - 公司技术部部长今野阳一于2021年7月就任[173] - 公司设计部部长厉冰川于2017年7月就任[173] - 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唐春江于2020年5月就任[173] - 公司独立董事周红锵于2020年10月就任[173]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王燕于2020年10月就任[173] - 公司监事彭浙海于2020年10月就任[173] - 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卫军于2020年10月就任[173] - 台湾中润光学设计经理江秉儒于2018年9月就任[173] 股东结构与持股 - 公司监事及高管持股情况:彭浙海间接持股7.5738万股[171],王燕未披露间接持股[170],唐春江间接持股32.4591万股[171]且直接持股59.1756万股[170] - 公司董事及高管通过嘉兴尚通等平台间接持股:张平华183.4943万股[171],陆高飞45.6880万股[171],张明锋12.5033万股[171] - 其他高管间接持股:金凯东11.4220万股[171],张卫军26.4481万股[171],杨希3.0094万股[171] - 间接持股平台包括嘉兴尚通、嘉兴润通、嘉兴瀛通等[171],总间接持股超322万股[171] - 公司监事彭浙海通过嘉兴尚通间接持股7.5738万股[171],与其直接持股0股形成对比[170] - 所有披露的间接持股合计约322.6万股[171],未披露占总股本比例 员工构成 - 公司员工总数611人
中润光学(688307)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