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4.49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5%[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50.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74%[22]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49亿元,同比增长9.65%[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50.35万元,同比下降18.74%[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493.35万元,同比下降15.97%[35] - 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570.04万元,其中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2172.00万元[27][31]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64.05万元[2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9533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25]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4.4万元人民币[25]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4928.22万元,同比增长9.65%[10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750.35万元,同比下降18.74%[105] - 归属于母公司扣非净利润为4493.35万元,同比下降15.97%[105] - 营业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9.65% 营业成本2.36亿元同比增长22.68%[108]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为7351.05万元,占营业收入16.36%,同比增长12.91%[36] - 总成本同比增长22.7%至236,372,598.84元,上年同期为192,672,377.40元[113] - 材料成本1.62亿元同比增长35.06% 占总成本比例68.65%[112] - 网络可视化解决方案材料成本同比增长31.95%至112,584,043.71元,占总成本比例47.63%[113] - 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其他费用同比大幅增长70.7%至10,675,245.46元[113] - 大数据解决方案材料成本同比激增1,193.92%至2,846,486.13元[11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91%至73,510,511.54元[120] - 财务费用由正转负至-304.33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2059.70%[107] - 财务费用大幅下降2,059.7%至-3,043,306.77元,因银行利息收入增加[120] 现金流和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2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8.38%[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85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06%[22] - 总资产为12.19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26%[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3亿元 同比下降518.38% 主因采购备货增加1.77亿元[10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60.20万元 同比下降144.93%[10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59亿元 主要来自IPO募集资金[107]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503.78%至470,024,002.49元,主要由于首发募集资金到位[12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62,009,656.43元,较期初增长2.45%[123]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69,200,529.45元,较期初增长38.23%[123] - 存货期末余额为273,921,186.65元,较期初增长51.32%[123]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为60,919,214.31元,较期初增长82.66%[123] - 使用权资产期末余额为36,816,645.55元,较期初增长2,006.03%[123]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为8,113,552.49元,较期初增长41.66%[124]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为18,526,661.04元,较期初下降40.91%[124] - 应交税费期末余额为4,005,182.72元,较期初下降30.40%[124]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为6,523,589.60元,较期初增长528.80%[124] - 租赁负债期末余额为30,367,499.81元,较期初增长6,711.06%[12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较2021年末增长38.23%[36] - 存货余额较上年末增加9289.99万元[36] - 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合计23011.9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1.22%[99] - 期末存货账面价值27392.1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23.59%[99] 盈利能力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6元/股,同比下降28.00%[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15%,同比下降8.35个百分点[2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36%,同比增加0.47个百分点[23] - 资产负债率为19.18%,净资产收益率为8.15%[35] 业务线表现 - 网络可视化解决方案收入2.51亿元毛利率45.12% 信息安全防护方案收入1.09亿元毛利率51.70%[109] - 大数据解决方案收入4348.06万元 同比增长38.17% 毛利率84.28%提升3.71个百分点[109] - 公司产品体系包含网络可视化解决方案、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三大类[39][40] - 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按合同取得方式划分:单一来源采购34,113.32万元(75.93%)、招投标9,037.95万元(20.12%)、商务谈判1,776.95万元(3.96%)[47] - 公开招标模式收入9037.95万元同比增长85.27% 但毛利率下降10.10个百分点至22.82%[110] 客户与市场表现 - 公司销售模式以单一来源采购为主占比75.93%,主要面向电信运营商客户[47] - 在中国移动DPI集采招投标中中标份额超过50%[93] - 公司在中国移动2022年互联网DPI集中采购中标总份额超过50%[62] - 公司产品在运营商国际出口和网间互联互通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62] - 2022年末在手订单4.46亿元,同比增长8.25%[3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38.86%,总额174,608,800元,最大客户占比15.13%[115][116] - 对中国移动存在重大客户依赖[97] 供应链与采购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50.68%,总额161,705,700元,最大供应商占比13.82%[117][118] - 采购模式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定期维护[44] - 生产模式采用外协厂商进行电路板焊接完成电路板成品[4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总额为7351.05万元,同比增长12.91%[7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36%,较上年增加0.47个百分点[74] - 公司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8件[72]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拥有知识产权220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软件著作权116件[72] - 智能全业务采集监测系统项目累计投入1431.42万元,性能目标达100G/台[77] - 边缘计算场景下物联网安全监测系统项目投入52.56万元,采用高速并行处理架构[77] - 大数据集群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查询算法性能提升2倍以上[71]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累计申请数89件,获得数30件[72] - 软件著作权本年新增申请16件,累计申请124件[72]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与上年保持一致[74] - 完成CLOS架构交换底板+业务扣板的基础流量转发处理平台研发,支持400GE链路串接场景的DPI设备[79] - 基于CLOS通用平台完成400GE DPI产品研发及功能验证测试[79] - 基于应用特征的海量网络数据智能化分流平台进入功能测试阶段,支持五元组、掩码、URL、特征码等策略匹配[79] - 完成100Gbps链路网络流量监测基础能力,支持PCDN、挖矿等新兴业务识别管控[81] - 达成电信、联通骨干网DPI集采测试通过目标,IP/URL封堵支持100万级策略[81] - DPI软件系统完成国产化操作系统适配,推进国产化改造[81] - 研究基于SVM、XGboost的HTTPS视频加密流量识别方法,支持140000个业务识别[81] - 实现P2P业务私有协议流量准确识别,识别率达行业要求水平[81] - QUIC IETF新协议识别方法满足项目需求[81] - 视频流分类准确率达到80%以上[83] - 未知流量控制在10%以内[83] - 识别主流工控、物联、车联网协议100多个[83] - 识别虚拟货币业务500多个[83] - 已识别30种PCDN盒子、协议流量[83] - 精细化行为画像市场运营支撑系统项目金额为481万元[83] - 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运营智能应用系统项目金额为354.97万元[85] - 重点应用感知评价形成综合打分和评价体系[85] - 支持移动、电信、联通统一DPI规范关键业务识别[83] - 可区分PCDN、P2P行为流量[83] - 5G端到端信令分析系统项目预算291.70万元,实际投入254.59万元[86] - DNS威胁防护系统项目预算220.00万元,实际投入115.13万元[86] - 轨道交通视频智能管理系统项目预算205.20万元,实际投入45.54万元[88] - 分布式云存储产品将业务上线时间从1周缩短至1小时[88] - 轨道交通视频系统单节点有效带宽达600MB/s,远超业界平均300MB/s[88] - 研发投入合计预算6865.67万元,实际投入4325.04万元[88] 研发团队与人才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80人,占员工总数41%[9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6292.78万元,平均薪酬34.96万元[91]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0%(本科126人+硕士35人+博士2人)[91]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36.7%(66人)[91] - 公司研发架构包含CTO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7个专业产品部门及测试部[41] - 核心技术团队构成:于华(硬件系统架构师)[152],李现强(技术中心副总经理)[152],刘少凯(应用产品部经理)[152],程伟(未披露具体职务)[150] - 技术高管学术背景:3位副总经理均曾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152] - 研发团队稳定性:核心技术人员平均司龄超10年(于华1998年加入)[152]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2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达108,126亿元,同比增长11.2%[49] - 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614亿元,同比增长15.4%[58] - 预计2024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未来三年增速保持15%以上[58] - 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75.6%(截至2022年12月)[55] - 网络可视化市场空间预计2027年超千亿元(乐观推算)[55] - 预计2026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逼近4,000亿元[58]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技术更新快、应用领域广、知识密集型特点[50][51] - 网络可视化行业存在较高技术壁垒,需持续研发投入[56] - 信息安全行业受政策推动(如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57][58] - 云安全和物联网安全将成为网络安全领域高速增长点[58] - 2021年国内信息安全市场中硬件产品占比54.4%,服务占28.5%,软件占17.1%[60] - 北美市场占全球信息安全市场的46.8%,而中国市场仅占6.1%[60] - 美国网络安全预算占IT预算比重为20.4%,而中国仅为1.87%[60] - 工信部提出网络安全支出在IT支出占比目标达10%[60] - 5G商用推动流量爆发式增长,骨干网需求从100G向200G/400G升级[64] - F5G技术标准包含10G PON接入、Wi-Fi6和200G/400G传输等三大应用场景[64] - 网络可视化系统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显著[66] - 公司属于网络可视化垂直一体化企业,产品部署于国内三大运营商各层级网络[136] - 网络可视化行业技术壁垒高,设备厂商需持续投入高研发[136] - 信息安全行业上游芯片等零部件长期供不应求,上游议价能力强[137] - 云安全和物联网安全市场将成为信息安全下一个高速增长点[137]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重点发展软件DPI系统及基于FPGA专用芯片的DPI技术路径[141] - 公司将全面参与电信运营商网络安全项目,预计获得长期业务增长机会[141] - 公司逐步切入政府及企业市场,以硬件设备为主要切入点[141] - 公司持续稳固中国移动市场业务,并加大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市场投入[141] - 公司着力升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和行业专网的智能化解决方案[140] - 公司拥有五大类核心技术包括大规模高速链路DPI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平台技术等[67] 公司治理与股权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5] - 公司负责人张跃、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冯彦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朱博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6]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9]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为否[4] -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董事长张跃持股39,383,801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72.69万元[149] -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魏强持股1,104,396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70.29万元[149] - 独立董事张连起年度税前报酬总额24万元[149] - 独立董事郭东年度税前报酬总额24万元[149] - 监事会主席王洪利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1.46万元[149] - 副总经理张琨持股904,396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02.68万元[149] - 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陈陆颖持股1,144,396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11万元[149] - 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窦伊男持股1,544,396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05.22万元[149] - 董秘兼财务总监冯彦军持股245,5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95.63万元[149] - 董事及高管持股变动:雷振明持有18,133,919股(占比8.77%)[150],张立持有250,000股(占比69.82%)[150],于华增持500股至644,017股(占比77.04%)[150] - 核心技术团队持股情况:李现强持股0股(占比83.41%)[150],刘少凯持股0股(占比75.37%)[150],程伟持股0股(占比53.15%)[150] - 公司总持股量:63,354,821股(合计占比1,324.81%)[150] - 高管任职年限:雷振明任职期2013.10.18-2022.9.12[150],刘芳任职期2013.9.13-2022.9.12[150],张立任职期2017.2.15-2022.9.12[150] - 独立董事背景:张连起(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50],郭东(深交所博士后工作站经历)[152] - 监事会成员构成:王洪利(生产供应背景)[152],徼向京(综合管理背景)[152],王欢(软件架构师)[152] - 股权激励覆盖度:核心技术团队持股比例合计超288.97%[150]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1035.84万元人民币[157]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288.97万元人民币[157] - 董事雷振明因任期届满离任[158] - 监事会主席刘芳因任期届满离任[158] - 副总经理张立因任期届满离任[158] - 魏强在报告期内被选举为副董事长[158]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由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157] - 独立董事实行津贴制度[157] - 薪酬决策程序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研究审查后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157] - 2022年1月1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多个年度薪酬相关议案[159] - 公司2022年董事会共召开14次会议,其中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4次,现场会议0次[162] - 董事张跃、魏强、孙喆、张连起、郭东均亲自出席全部14次董事会会议,无缺席记录[162] 融资与资金管理 - 公司2022年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5,058.72万元,扣除发行费用7,889.49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7,169.23万元[38] - 公司8月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到账 利息收入368.40万元[107] - 公司计划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164] - 公司计划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64] - 公司计划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64] -
浩瀚深度(688292)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