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富吉(688272) - 2022 Q2 - 季度财报
富吉瑞富吉瑞(SH:688272)2022-08-1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784.54万元,同比下降12,638.64万元,降幅81.95%[4] - 净利润为-4,324.47万元[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40.52万元[4] - 净利润同比下降7,434.83万元[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837.99万元[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95%至2784.54万元人民币[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39.03%至-4324.47万元人民币[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同比下降253.04%至-4740.52万元人民币[20] - 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2784.54万元,同比下降81.95%[9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24.47万元,同比下降239.03%[96] -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4324.4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40.52万元[103]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2784.5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638.64万元,减幅81.95%[10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7434.8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7837.99万元[10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784.54万元,同比下降81.95%[11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24.47万元,同比下降239.03%[115]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95%至2784.54万元,主要因军品收入下降86.77%及民品收入下降77.20%[117][11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增加89.93个百分点至102.20%[21] - 研发投入总额为2845.91万元,同比增长50.44%[6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02.20%,同比大幅增长89.93个百分点[64]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954.18万元,增幅占营业收入比例提高89.93个百分点[98] - 研发投入2845.91万元,同比增长50.44%,占营业收入比重102.20%[98]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78.67%至1745.45万元,与收入同方向变动[117][119]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8.99%至773.63万元,主要因销售人员薪酬增加[117][11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0.44%至2845.91万元,主要因研发人员薪酬及技术服务费增加[118][11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军品收入同比下降86.77%[22] - 民品收入同比下降77.20%[22] - 军品订货需求量减少导致项目延续性受影响[4] - 部分军品竞标项目已中标但尚未签订合同[4] - 多数军品项目仍处于竞标过程中[4] - 军品收入同比下降86.77%,主要因订单减少和项目延迟[97] - 民品收入同比下降77.20%,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订单推迟[97] - 2022年上半年军品业务收入为1012.37万元,毛利率36.43%,较2021年同期7649.41万元下降明显[106] - 2022年上半年民品业务收入为1772.18万元,毛利率37.82%,较2021年同期7773.77万元大幅下降[108] - 军品业务一季度收入640.95万元(占比63.31%),二季度收入371.42万元(占比36.69%)[106] - 民品业务一季度收入848.88万元(占比47.90%),二季度收入923.30万元(占比52.10%)[108] - 非制冷机芯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5558.12万元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55.80万元[110][111] - 制冷热像仪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4981.10万元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746.40万元[110][111] - 委托研制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78.48%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0.64%[111] - 光电系统产品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63.27%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47.88%[111] - 非制冷机芯收入同比下降93.6%至355.8万元,收入占比从36.35%降至14.08%[120][121] - 制冷热像仪收入同比下降64.94%至1746.4万元,但收入占比从32.57%升至69.10%[120][121] - 整体毛利率从46.79%下降至33.75%,主要因产品结构变化[120][121] 经营活动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874.38%至-5463.82万元人民币[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874.38%至-5463.82万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减少及费用支出增加[118][119] 研发投入与进展 - 研发投入总额为2845.91万元,同比增长50.44%[6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02.20%,同比大幅增长89.93个百分点[64] - 研发人员总数140人占公司总人数44.3%[8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557.93万元同比增长29.8%[89] - 研发项目总投入资金3224.28万元[83] - 研发人员数量140人,占总员工比例44.30%[94][98] - 研发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8.28%[86] - 研发人员31-40岁年龄段占比40%为最大群体[86] - 公司获得授权专利总数10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61][62]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7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61] - 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40项[61][62] - 自主研发红外热成像参数自动采集技术提升生产效率[59] - 自主研发探测器盲元自动检测采集技术适用于多类型探测器[59] - 自主研发多黑体自动控制标定技术实现自动化非均匀性标定[59] - 自主研发红外镜头自动化测试技术提高生产效率[59] - 公司自主研发多点温度图像补偿技术,校正红外探测器随温度变化的非均匀性噪声,提升图像稳定性[56] - 公司自主研发低功耗大面阵传感器驱动技术,优化驱动电路和控制程序,显著降低整体功耗[56] - 公司自主研发多光谱融合技术,将不同波段图像特征融合,显著提升图像信息量和作用距离等性能指标[56] - 公司自主研发基于热成像的图像增强技术,通过空域滤波等算法实现实时处理,明显提升红外图像细节与目标辨识能力[56] - 公司自主研发电子稳像技术,通过算法减轻外界振动引起的图像抖动,保持图像稳定[57] - 公司自主研发气体检测技术,基于热像仪红外辐射信号实现非接触式被动成像探测,极大提升工业气体泄漏检测效果和效率[57] - 公司自主研发基于热成像的测温技术,实现非接触式大面积瞬时测温,极大提高工业设备测温检测效率和精度[57] - 公司自主研发全国产化嵌入式电路设计技术,实现红外机芯电路完全国产化,为军品提供自主可控产品[57] - 公司自主研发一体化嵌入式融合机芯设计技术,用单一机芯同时实现红外和微光成像,具有高度集成度[57] - 公司应用AI人工智能方法开发学习型AI告警技术,智能识别油田抽油机工作状态,对安全生产有重大意义[57] - 公司持有有效授权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98] 在研项目及投资 - 光电系统DMQJ-YT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158.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667.53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约77.3%[68] - 检测仪DB-GY-JC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5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22.5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322.55万元[68] - 红外相机DC-ZJ-HS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75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284.17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284.17万元[68] - 红外模块DU-PZ-MZ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5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22.59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322.59万元[68] - 智能相机SD-LT-ZN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8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1047.21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047.21万元[68] - 多光谱热像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3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110.0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10.06万元[70] - 非制冷气体热像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2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107.4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07.45万元[70] - 公司在研产品合计总投资规模为7058.5万元,本期总投入金额为2835.3万元,累计总投入金额为3861.55万元[71] - 可见光视频摄像模组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27.45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12.94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2.94万元[72] - 某型双光摄像机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79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1.8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67.99万元[72] - 某型远程光电系统项目预算为3,623,000.00元,本年度投入842,278.75元,累计投入1,174,097.19元,处于初样研制阶段[74] - 某型机载吊舱项目预算为1,106,000.00元,本年度和累计投入均为3,362.84元,处于初样研制阶段[74] - 线扫型红外热像仪项目预算为648,000.00元,本年度投入21,324.48元,累计投入75,020.58元,处于初样机验证阶段[74] - 吊舱用制冷红外热像仪A项目预算为250,000.00元,本年度和累计投入均为235,375.24元,已结题并取得客户订单[74] - 吊舱用制冷红外热像仪C项目预算为740,400.00元,本年度和累计投入均为469,899.34元,已进入实物竞标阶段[74] - 吊舱用制冷红外热像仪D项目预算为965,200.00元,本年度投入587,037.99元,累计投入1,488,393.74元,处于定型鉴定阶段[74] - 某型红外热像仪A项目预算为3,010,200.00元,本年度投入394,450.82元,累计投入871,178.32元,首批产品送检中[75] - 无人机吊舱用热像仪B项目预算为1,022,000.00元,本年度投入566,486.76元,累计投入938,297.57元,处于定型鉴定阶段[75] - 无人车红外负载项目预算为845,000.00元,本年度和累计投入均为580,024.30元,正在进行环境实验测试[75] - 制冷型定制开发机项目预算为351,000.00元,本年度和累计投入均为141,067.31元,初样机已交付客户[75] - 冷红外热像仪A项目预算410,000元,实际支出166,456.27元,完成初样机检验交付并准备转产[76] - 冷红外热像仪B项目预算430,000元,实际支出448,879.02元,完成初样机检验交付并准备转产[76] - 某型气体检测红外热像仪项目预算1,230,000元,实际支出576,114元,完成初样机检验交付并准备转产[76] - 某型红外机芯组件B项目预算151,000元,实际支出28,871.04元,处于样机阶段[76] - 非制冷红外机芯A项目预算95,000元,实际支出0元,处于方案阶段[76] - 枪瞄红外机芯A项目预算17,200元,实际支出1,283.19元,处于样机阶段[76] - 手持红外机芯项目预算38,500元,实际支出0元,处于方案阶段[76][78] - 观瞄红外机芯项目预算53,600元,实际支出12.39元,处于样机阶段[78] - 工业手持测温仪项目预算210,000元,实际支出0元,处于方案阶段[78] - 测温型红外机芯项目预算48,000元,实际支出218,332.33元,处于样机阶段[78] - 双光辅助驾驶成像仪项目投入资金159.5万元[35] - 超小型红外机芯项目投入资金121.8万元[36] - 某双光半球摄像机项目投入资金430.4万元[39] - 手持观察非制冷机芯项目投入资金5.5万元[33] - 光电转台配套机芯项目投入资金2.2万元[34] 资产与负债状况 - 累计未分配利润为6,324.64万元[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下降7.50%至6.28亿元人民币[20] - 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6324.64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103]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5922.2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高达571.81%[112] - 存货账面价值为19300.11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25.18%[112]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3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3.98%,同比下降9.92%[12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5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77%,同比下降14.92%[124] - 存货期末余额1.9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5.18%,同比上升16.20%[124]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6496.6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8.47%,同比上升62.27%[124]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577.5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75%,同比下降54.21%[124]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6324.6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8.25%,同比下降44.60%[125] - 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466.28万元,同比上升77.36%[124] - 租赁负债期末余额1369.95万元,同比下降18.60%[125] - 全资子公司热感科技总资产2746.96万元,净利润-157.33万元[127] - 全资子公司睿迪菲尔净资产8.49万元,净利润-27.89万元[12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受疫情影响公司严格控制员工到岗率[4] - 2022年二季度员工到岗率不足30%[106] - 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自2015年起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113] - 外购探测器较自供探测器对成本增加的影响约20-35%[108] - 公司员工总数316人,约50%员工具有十年以上工龄[91][99]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2022年度)[60] 其他收益与政府补助 - 政府补助金额416.05万元人民币[24] - 其他收益143.94万元占营业收入5.17%,为政府补助[122] - 营业外收入300万元占营业收入10.77%,为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122] 行业与市场背景 - 中国2022年国防支出预算为14504.5亿元人民币(约2295亿美元),同比增长7.1%[30] - 预计2023年中国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41.13亿美元[30] - 2020年至2023年中国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复合增长率约为18.61%[30] - 公司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军用包括通用军械、单兵、地面装备等,民用包括工业测温、气体检测等[34] -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机芯、热像仪和光电系统三类[35] - 公司定位为军用产业链中游,为国有军工总体单位提供配套[31] - 公司掌握探测器驱动控制技术、热成像图像降噪与增强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32] - 公司自主研发的制冷多功能手持热像仪等产品关键指标达国内先进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32] - 中国国防支出(1933亿美元)2021年为美国的26%[29]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民用领域应用广泛,包括工业、医疗、安防监控和科学研究等[28] - 机芯是公司直接销售的主要产品之一,也可作为其他更复杂光电产品的内配套部件[37] - 热像仪整机组件由机芯、镜头和结构件三部分组成[38] - 热像仪整机在机芯、镜头和结构件外还配有主控电路和功能模块(如可见光、北斗、显示屏等)[39] - 整机的成像性能主要取决于机芯和镜头的性能[40] - 红外全景雷达主要由整机组件、摆镜、转台、信号处理系统组成[42] - 红外全景雷达是公司技术难度和集成度较高的产品,包含机芯、整机、光学系统、转台、信号处理平台等所有类别的部件[43] - 公司自主设计高端红外镜头,自主设计主控电路,自主开发主控软件,自主设计热像仪结构件[40][41] - 探测器是完成光电转换的器件,是红外热成像产品必须的部件,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46] - 镜头是红外热成像产品必须的部件,从根本上影响探测器接收到的辐射强度和图像的清晰度,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46] - 公司产品线包括机芯、热像仪和光电系统等核心部件,其中机芯是整机核心部件且为发行人产品[48] - 处理电路和算法是红外热成像产品必须的部件,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大且是机芯、整机的核心部件[48] - 整机组件是构成整机最核心的部分,对成像起决定性作用且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