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1年营业收入3.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7%[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44.3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99%[21]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76,443,601.71元[6]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31792.72万元同比下降2.87%[3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644.36万元同比下降10.99%[33]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317,927,242.89元,同比下降2.87%[126] - 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7,644,360元[125] - 基本每股收益1.27元/股,同比下降20.63%[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1.10元/股,同比下降30.38%[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01%,同比下降39.43个百分点[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09%,同比增加1.97个百分点[23] - 研发投入3844.24万元同比增长16.06%占收入比12.09%[33] - 2021年销售费用12,506,708.85元,同比增长62.63%[126] - 2021年研发费用38,442,411.38元,同比增长16.06%[12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2.63%至1250.7万元,管理费用增长23.09%至3596.5万元[15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06%至3844.2万元,财务费用下降13.78%至219.9万元[15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2.63%[153]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3.09%[15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06%[15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3.78%[1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资产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623.9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3.57%[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7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92.07%[21] - 总资产79525.5万元同比增长110.76%[3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8.93元同比增长118.87%[33]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6,239,617.32元,同比下降283.57%[1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283.57%至-86.24百万元[154]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627.98%至357.14百万元[154] - 货币资金增长236.69%至374.25百万元,占总资产47.06%[159] - 应收账款增长143.95%至187.14百万元,占总资产23.53%[159] - 资本公积增长288.76%至472.34百万元,占总资产59.39%[160] - 2021年末应收账款18,713,530元,同比增长143.87%,占营业收入58.86%[121] - 2021年末存货16,608,680元,同比增长5.77%[12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红外热成像行业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下降5.35%,毛利率52.69%,同比增加3.49个百分点[130] - 热像仪产品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6.75%,但毛利率50.63%,同比减少10.89个百分点[130] - 机芯产品营业收入9510.2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2.87%,毛利率41.61%,同比减少0.59个百分点[130] - 光电系统产品营业收入5621.50万元,同比激增1840.59%,毛利率65.69%,同比增加8.29个百分点[130] - 委托研制产品营业收入2425.94万元,同比增长855.95%,毛利率84.12%,同比减少3.08个百分点[130] - 红外热成像产品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15.71%至1.3亿元,占总成本比例降至89.04%[138] - 直接人工成本同比大幅增长39.63%至1059.9万元,占总成本比例升至7.25%[138] - 制造费用同比增长41.53%至542万元,占总成本比例升至3.71%[138] - 热像仪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9.8%至6330.4万元,占总成本比例升至43.31%[138] - 机芯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52.39%至5553.3万元,占总成本比例降至38%[138] - 光电系统主营业务成本激增1462.97%至1928.6万元,占总成本比例升至13.2%[138] - 光电成像产品总产量28,828台,同比下降41.07%,销量33,157台,同比下降23.41%[135]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57.07%,毛利率40.78%,同比减少8.72个百分点[131] - 华北地区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43.51%,毛利率61.20%,同比增加7.53个百分点[131] - 东北地区营业收入5002.48万元,同比增长159.04%,毛利率63.51%,同比增加27.35个百分点[131] - 华南地区营业收入1255.17万元,同比激增23939.67%,毛利率72.35%,同比增加43.24个百分点[13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来三至五年发展战略包括技术产品发展、市场开拓、人才培养和资本运作[171] - 2022年经营计划聚焦内部管理提升、产业链合作整合、军品发展和民品发展[172] - 公司民品业务将匹配安防、环保、新能源行业需求,拓展国内外客户[173] - 公司定位军用产业链中游,为国有军工总体单位提供配套[67] - 国内军用红外市场处于快速增长初期,渗透率较低[59][62] - 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应用拓展,成本降低推动需求增长[58] - 2022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为14504.5亿元人民币(约2295亿美元),同比增长7.1%[59] - 2023年中国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预计达41.13亿美元,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18.61%[60] - 2024年全球非制冷民用红外市场规模预计达44.24亿美元[64] - 2021年中国国防支出约2090亿美元,不及美国军费支出7405亿美元的三分之一[62] - 2021年中国GDP达美国70%,但国防支出1933亿美元仅为美国26%[59]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总额为38,442,411.38元,同比增长16.06%[8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09%,同比上升1.97个百分点[85] - 研发人员数量为114人,占公司总人数40.57%,较上年净增24人[10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949.57万元,平均薪酬32.06万元[107] - 公司自主研发并量产的制冷多功能手持热像仪、融合望远镜机芯、气体检测热像仪等多个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68] - 公司于2018年成功研发出1024×768分辨率的非制冷机芯并实现销售收入[73] - 公司于2020年成功研制出1280×1024分辨率的非制冷机芯[73] - 制冷型1024×768、1280×1024分辨率红外产品正在开发中[73] - 主流红外图像分辨率从320×240、384×288升级到640×480、640×512[72] - 1024×768分辨率数据量是640×512分辨率的2.4倍是384×288分辨率的7.1倍[72] - 主流非制冷探测器像元尺寸从25μm减小至17μm、12μm10μm像元尺寸已推出[74] - 12μm和10μm像元尺寸接近非制冷探测器感应光谱8~12μm的物理衍射极限[74] - 红外芯片和探测器国产化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市场普及率提升[76] - 制冷红外热成像产品因价格大幅下降将逐步替代部分非制冷产品[76] - 公司自主研发多点温度图像补偿技术,校正红外探测器随温度变化的非均匀性噪声,提高图像稳定性[77] - 公司自主研发低功耗大面阵传感器驱动技术,针对大面阵红外探测器优化驱动电路和控制程序,减小整体功耗[77] - 公司自主研发多光谱融合技术,将不同波段图像特征融合,显著提升图像信息量和成像质量,提高作用距离等性能指标[77] - 公司自主研发基于热成像的图像增强技术,集合多种算法实现实时处理,明显提升红外图像细节与目标辨识能力[77] - 公司自主研发基于热成像自适应图像技术,使产品对不同辐射分布场景自适应调节亮度和对比度,保持成像质量[77] - 公司自主研发基于热成像气体检测技术,利用工业气体红外吸收谱特性,在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极大提升检测效果和效率[78] - 公司自主研发基于热成像测温技术,实现非接触式大面积瞬时测温,极大提高工业设备测温检测效率和精度[78] - 公司自主研发低功耗嵌入式电路设计技术,实现红外机芯电路小型化、低功耗和电源保护功能[78] - 公司自主研发全国产化嵌入式电路设计技术,实现红外机芯电路全国产化,为军品提供国内完全自主可控产品[78] - 公司自主研发一体化嵌入式融合机芯设计技术,用一个机芯同时实现红外和微光成像,具有非常高集成度[78] - 公司新申请国内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82] - 报告期内获得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82] - 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63项,含发明专利17项[82] - 软件著作权新增12项,累计达40项[83] - 实用新型专利新增10项,累计30项[83] - 外观设计专利新增6项,累计16项[83]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度)[81] - 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为0%,无资本化支出[85] 产品与业务 -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三大类:机芯、热像仪、光电系统,构成从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层级关系[37] - 机芯由探测器、硬件电路和图像处理软件集成,是热像仪的核心部件[37][41] - 热像仪由机芯、硬件电路、机械结构件和光学镜头集成,是光电系统的核心部件[37][42] - 光电系统由光电成像传感器系统、伺服转台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集成,提供远距离目标搜索或跟踪功能[37][46] - 镜头由光学镜片、机械结构和控制电路集成,主要为热像仪自用,较少对外销售[37][39] - 红外光学镜片采用锗(Ge)、硅(Si)、硫化锌(ZnS)、硒化锌(ZnSe)等红外材料制作[39] - 机芯硬件电路分为三部分:探测器驱动及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接口电路[41] - 热像仪整机除基本组件外还配备主控电路和功能模块(可见光、北斗、显示屏等)[43] - 红外全景雷达系统包含整机组件、摆镜、转台和信号处理系统,实现360度实时扫描成像[46][47] - 公司自主设计高端红外镜头、主控电路和主控软件,掌握光电系统核心技术[44][47] - 探测器是红外热成像产品必须的部件,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是机芯的核心部件[49] - 镜头是红外热成像产品必须的部件,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是整机的核心部件,是发行人产品[49] - 处理电路和算法是红外热成像产品必须的部件,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大,是机芯和整机的核心部件,是发行人产品[49] - 机芯是红外热成像产品必须的部件,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是整机的核心部件,是发行人产品[49] - 整机组件是构成整机最核心的部分,对成像起决定作用,可以是最终产品或光电系统核心部件,是发行人产品[49] - 整机是最终产品,决定最终产品性能,可以是最终产品或光电系统核心部件,是发行人产品[49] - 光电系统作为核心子系统实现大系统主要功能,可以是最终产品或更大系统核心子系统,是发行人产品[49] - 公司主要产品为机芯、热像仪和光电系统,主要立足于产业链中游[50] - 公司采购原材料主要有探测器、电子元器件、结构件、镜片和镜头等,采取直接采购和外协委托加工结合模式[50] - 公司生产采取以销定产模式,订单式生产为主、少量库存式生产为辅[51]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包括森林防火、工业气体检测、安防监控、工业测温等[116]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63.02%,总额达2亿元,其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占比22.31%[141][14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69.1%,总额达1.17亿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占比25.96%[145][147][148] - 外购探测器较自供探测器对成本增加的影响约20-35%[117]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选项为"否"[4]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 公司总股本为76,000,000股[6] - 报告披露日为2022年4月20日[12] - 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114,934,322.84元[6]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1元(含税)[6] - 以总股本76,000,000股为基数测算合计派发现金红利7,676,000元(含税)[6] - 现金分红金额占当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10.04%[6]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6] - 公司2021年四季度军品收入35,207,079.10元,占全年30.48%[11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军品收入76,494,116.58元,占全年66.23%[119]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229.1万元[27]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43.79万元[29]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36983.84万元[32] - 其他收益占利润总额10.10%为8.56百万元[156] - 公司于2021年5月8日成立全资子公司重庆睿迪智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人民币[165] - 公司共有4家全资子公司,其中海博瑞恩总资产230.06万元,净资产230.06万元,净利润-9.30万元[168] - 睿迪菲尔总资产19.40万元,净资产19.40万元,净利润-29.49万元[168] - 热感科技总资产2,457.15万元,净资产-87.80万元,净利润-145.73万元[168] - 睿迪智觉总资产7.57万元,净资产7.57万元,净利润-2.43万元[168] - 公司2021年度召开股东大会5次,包括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4次临时股东大会[176] - 公司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信息采用代称、打包或汇总方式脱密处理[174] - 董事会2021年度召开会议12次[177] - 董事会设董事9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33.3%[177] - 监事会2021年度召开会议7次[178] - 监事会设监事3名[178] - 报告期内共召开5次股东大会[183] -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银行授信及关联担保议案[180] -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0年度审计报告及科创板上市关联交易议案[180] - 股东大会通过工商银行及中国银行贷款申请议案[180] - 股东大会批准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180] - 股东大会通过变更注册资本及修订公司章程议案[180] - 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富元持股4,525,23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10.52万元[186] - 董事兼副总经理季云松持股3,162,928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98.10万元[186] - 董事胡岚持股3,021,403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91.76万元[186] - 董事兼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宜斌持股2,906,208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5.69万元[186] - 董事兼财务总监周静持股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8.13万元[186] - 监事会主席周成持股2,985,199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8.85万元[186] - 监事赵寅持股2,349,98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6.49万元[18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18,950,948股,报告期内无变动[186] - 高管税前报酬总额包含薪酬及公司承担的五险一金费用[187] - 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合计695.16万元[186]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富元自2011年10月起任职[189] - 公司副总经理季云松曾获2010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9] - 公司董事胡岚自2020年7月起任职并兼任睿迪菲尔执行董事[189] - 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宜斌兼任多家子公司董事长及董事职务[189] - 公司财务总监周静自2016年5月起担任财务负责人[189] - 公司董事华石现任上海兆韧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189] - 独立董事文光伟为中国人民大学退休副教授[189] - 公司核心团队均持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89] - 管理层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体系内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189] - 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富元间接持股4,772,288股[192] - 董事兼副总经理季云松间接持股790,732股[192]
*ST富吉(688272)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