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芯科技(688262)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国芯科技国芯科技(SH:688262)2022-04-21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021年达到4.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99%[29][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1年为7020.4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47%[29][3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21年为4380.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13%[29][32] - 营业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56.99%,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8.55%达4.01亿元[4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0.46万元,同比增长53.47%[44] - 扣非净利润4380.10万元,同比增长82.13%[44] - 公司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40738.68万元,净利润7020.46万元[12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99%至4.07亿元[139] - 公司集成电路行业营业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55.26%[144][146] - 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58.76%[144][146] - IP授权收入8799.36万元,同比增长30.55%[144][146]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8.83%至1.92亿元[139] - 研发投入总额为8947.25万元,同比增长6.61%[9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96%,同比下降10.38个百分点[9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61%至8947.25万元[139] - 晶圆采购成本8960.63万元,同比增长218.67%[150]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1.43%至37,924,235.87元[158]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6.04%至34,513,828.52元[15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61%至89,472,485.02元[158] 业务线表现:信息安全 - 信息安全方向收入2.47亿元(占主营业务61.65%),同比增长66.79%[44] - 自主芯片业务收入中信息安全领域占比90.86%[135] - 自主模组业务收入中信息安全领域占比99.58%[135] - 信息安全应用领域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66.79%[146] - 云安全芯片CCP907T/908T加解密速度达30Gbps,达国际先进水平[52] - 云安全芯片实现量产,采用14nm工艺,性能达30Gbps对称算法加解密和15万次/秒SM2公钥签名[102] - 端安全芯片已量产,包括基于40nm工艺的CCM3310S-L和CCM3320S型号,分别针对物联网和车联网安全应用[102] - 安全模组与微系统业务收入2157.23万元,基于云安全芯片的PCIe密码卡产品已量产[108] - 云安全芯片CCP903T性能:对称算法加解密速度7Gbps,哈希算法8Gbps,SM2签名速度2万次/秒,验签速度1万次/秒[117] - 新一代云安全芯片CCP908T性能:对称算法加解密速度30Gbps,哈希算法30Gbps,SM2签名速度15万次/秒,验签速度8万次/秒[119] 业务线表现: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 - 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方向收入8309.64万元(占20.70%),同比增长11.79%[44] - 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收入8309.64万元,同比增长11.79%[146] - 汽车电子芯片CCFC2012BC实现对NXP MPC5604BC/5607B系列替代[96] - 汽车电子与工业控制芯片CCFC2012BC基于40nm工艺量产,可替代NXP MPC5604BC/5607B和ST SPC560B50/B64系列[103] - 发动机控制芯片CCFC2007PT基于40nm工艺完成流片和样品测试,可替代NXP MPC5674F系列[103] - 新一代28nm工艺发动机控制芯片CCFC3007PT和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CCFC3008PT设计中,功能安全达ASIL-D等级[103] - 汽车电子芯片CCFC2012BC配置:主频120MHz,FLASH程序存储1.5MB,数据存储128KB,内存128KB[120] - 发动机控制芯片CCFC2007PT配置:主频264MHz,支持64通道和32通道DMA,集成4路FlexCAN总线和双通道FlexRay控制器[120] 业务线表现:边缘计算及网络通信 - 边缘计算及网络通信方向收入7087.42万元(占17.65%),同比增长97.67%[44] - 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收入7087.42万元,同比增长97.67%[146] - 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芯片H2040基于28nm工艺完成流片测试,集成四核PowerPC CPU和多种高速接口[105] - 磁盘阵列控制器基于28nm工艺已通过客户验收,采用异构多核处理器,国内领先[105] - 高性能网络通信控制器S1020基于14nm工艺设计中,可替代NXP T2040系列[105] - 高性能网络通信芯片S1020采用64位多核PowerPC架构C10000 CPU核,支持万兆网/千兆网/PCIe3.0/USB3.0接口[120]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021年为21.96%,同比减少10.38个百分点[29] - 研发人员占比和数量在报告期内进一步提升[57] - 研发投入总额为8947.25万元,同比增长6.61%[9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96%,同比下降10.38个百分点[99] - 2021年申请发明专利11项,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18项[96][97] - 2021年获得软件著作权25项,累计有效软件著作权145项[96][97] - 32位CPU核CRV4E性能为1.6DMIPS/MHz和3.0 CoreMark/MHz[90] - 64位多核CPU C10000预计2022年Q2流片[94] - 第三代硬件加速安全引擎加解密速度提升至50Gbps,SM2签名速度达25万次/秒[96] - 高速通信接口物理层IP支持数据传输速率1.25Gbps至10.3125Gbps[94] - 2021年累计投入CPU内核和SoC芯片研发5625.56万元[10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58人,占总人数57.9%,研发人员薪酬合计6646.05万元,平均薪酬42.06万元[111]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53人,30-40岁77人,40-50岁27人,50-60岁1人,60岁及以上0人[114]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专科2人,高中及以下1人[114]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保持在21.96%以上[133] 生产与供应链 - 晶圆委外生产量同比增长50.96%,芯片封装生产量同比增长89.89%[56] - 自主芯片销售量4346.97万颗,同比增长125.13%[146]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从2019年70.78%降至2021年53.39%[127] - 公司合作的晶圆代工厂包括台积电、供应商A和华虹宏力等[12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33亿元,占总采购额53.39%[155]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132,955,553.67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53.39%[158]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72,979,657.51元,占采购总额29.30%[156] - 公司已拥有14nm FinFET和40nm eFlash/RRAM工艺节点芯片的规模量产经验[121] - 芯片设计平台支持工艺节点:14nm/28nm/40nm/65nm/90nm/130nm/180nm[115] - 公司年芯片设计量产规模:基于平台完成数十款芯片设计和数千万颗芯片量产[115] 客户与市场 - 公司累计为超过98家客户提供超过141次CPU IP授权[68] - 公司基于CCore CPU的SoC芯片量产数量达到亿颗以上[69] - 公司累计为超过98家客户提供141次CPU IP授权,为超过74家客户提供152次芯片定制服务[12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95亿元,占总销售额47.84%[154] - 公司新一代指纹识别芯片CCM4201S获超500万颗订单[51]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基于ARM授权的芯片2020年全球出货量约为250亿颗[63] - 2018年中国基于ARM授权的芯片出货量约为100亿颗[63] - 中国设计的SoC芯片95%基于ARM的CPU技术[63] - ARM架构处理器在车载娱乐和ADAS系统领域占据全球75%市场份额[64] - 全球物联网连接数2019年达110亿台,近四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0.42%[77] - 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250亿台,未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4.66%[79] - 全球数据量将从2018年33ZB增至2025年175ZB,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8%[82] - 2021年汽车MCU销售额增长23%至196亿美元,2022年预计增长10%至215亿美元[86] - 2022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预计达67.2亿美元[87] - 采用5nm制程芯片设计成本超过5.4亿美元(按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39亿元)[88] - 普通传统燃油车ECU数量平均70个,豪华燃油车150个,智能汽车ECU数量平均300个[86] - 2016-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从63.75亿台增长至250亿台,增长约292%[80] - 汽车MCU用量在新一代ECU系统中较原增长2-4倍[86] - 物联网连接数2016-2025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5年预计达250亿台[79][80] 公司历史与里程碑 - 公司2006年实现国产嵌入式CPU累计上百万颗应用[68] - 公司2008年实现国产嵌入式CPU累计上千万颗应用[68] - 公司2015年实现国产嵌入式CPU累计上亿颗应用[68] - 公司股票代码为688262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6] - 公司股票于2022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5]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不存在未盈利情况[5] - 公司上市时已实现盈利(否选项)[5] - 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6] - 公司不存在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情况[8][10] - 公司2021年度依据《公司法》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188] - 公司2020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6月28日召开审议通过多项报告和议案[189][192] 子公司与投资 - 天津国芯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9167.83万元,净利润为4664.67万元,持股比例100%[172] - 国芯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74.35万港元,净利润为-25.40万港元,持股比例100%[172] - 北京国芯可信技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406.64万元,净利润为-445.55万元,持股比例100%[172] - 上海领晶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23.06万元,净资产为-726.63万元,持股比例100%[172] - 广州领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4943.07万元,营业收入为1176.02万元,净利润为-925.83万元,持股比例100%[172] - 青岛国晶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563.84万元,营业收入为1092.13万元,净利润为79.23万元,持股比例100%[172] - 上海安玺昌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4.70万元,净利润为-59.96万元,持股比例40%[174] - 苏州微五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6620.58万元,营业收入为98.73万元,净利润为-1565.05万元,持股比例14.28%[174]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1年为8391.4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6%[29][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21年末为28.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4.73%[29][32] - 总资产2021年末为2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8.92%[29][32] - 公司2021年总资产达29.78亿元,净资产为28.04亿元[4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06%至8391.42万元[13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激增57022.93%主要因发行股票融资22.62亿元[13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激增57,022.93%至2,267,470,927.20元,主要因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60] - 货币资金较上期增长2,499.42%至2,380,152,471.77元,占总资产79.93%[163]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7.58%至202,819,041.59元[163] - 总资产同比增长419.82%至2,977,711,602.83元[168] - 应收款项融资余额为1110.77万元,系未到期的高信用等级银行承兑汇票[172] 股利分配政策 - 拟派发现金股利总额60,000,000元(含税)[7]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85.46%[7] - 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7] - 利润分配预案需经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 - 公司采用固定总额分红方式(维持分配总额不变)[7]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2022年将重点推进云-端信息安全芯片设计及产业化项目、基于CCore CPU核的SoC芯片设计平台项目、基于RISC-V架构的CPU内核设计项目等募投项目建设[181] - 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向科技创新领域[181] - 公司开发基于RISC-V架构的处理器应用于指纹等生物识别领域、高端控制领域、AI推断应用领域、高端自动化AI控制领域[181] - 公司加大力度开发汽车电子芯片产品形成车身控制、发动机控制、域控制和新能源电池管理控制芯片系列化[181] - 公司加强供应厂商管理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良率[182] - 公司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核心技术人才、高端市场和销售人才的引进[186] - 公司通过研发项目带动方式提升团队技术能力和协作精神[186] - 公司已启动7nm工艺云安全芯片研发,预计2022年投片[123] - 公司启动28nm eFlash汽车电子工艺的发动机控制芯片研发,预计2022年投片[123] 政府补助与依赖 - 政府补助2021年为3078.10万元人民币[37] - 公司2021年政府补助占营业收入比重7.56%,占利润总额比重43.84%[130]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公司总股本为240,000,000股[7] - 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21.28%股权,持股比例较低[132] 基本信息与报告披露 - 公司2021年报告期为1月1日至12月31日[18]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苏州高新区竹园路209号创业园3号楼[24] - 公司聘请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28] - 公司持续督导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8] - 公司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1月6日至2025年12月31日[28] - 公司网址为http://www.china-core.com[24]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china-core.com[24] - 公司信息披露媒体包括上海证券报等四大证券报[25]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于董事会秘书办公室[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