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33107816.58元同比下降4.13%[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957543.23元同比下降334.30%[2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261597.93元同比下降476.03%[26]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95.75万元,同比下降10,409.66万元[29]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326.16万元,同比下降10,540.39万元[29] - 营业收入13,310.78万元,同比减少4.13%[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95.75万元,同比减少334.30%[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26.16万元,同比减少476.03%[4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13311万元同比下降4.13%[99][1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96万元同比下降334.30%[99]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3310.78万元,同比下降4.13%[106] - 基本每股收益-1.64元同比下降295.24%[2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01%同比减少16.21个百分点[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2.23%同比增加23.76个百分点[28] - 公司2021年销售费用为9,743.35万元,同比增长177.70%[29] - 公司2021年管理费用为3,121.94万元,同比增长74.70%[29] -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6,952.30万元,同比增长75.90%[30] - 公司2021年股份支付费用为1,298.38万元,同比增长100.00%[30] - 营业成本4323万元同比上升40.09%[100][101] - 销售费用9743万元同比上升177.70%[100] - 研发费用6952万元同比上升75.90%[100] - 营业成本为4323.40万元,同比增长40.09%[106] - 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69,523,044.12元,同比增长75.90%[76][7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23%,同比增加23.76个百分点[76] - 销售费用为97,433,480.99元,同比增长177.70%[123] - 研发费用为69,523,044.12元,同比增长75.90%[123] - 监测服务成本2539.67万元,同比增长21.76%[107] - 软件销售及技术开发服务成本626.51万元,同比增长103.17%[108] - 系统集成成本857.56万元,同比增长66.44%[108] - 网络运营成本658.27万元,同比增长45.65%[111] - 软件成本645.29万元,同比增长111.57%[111] - 软件销售及技术开发服务人工成本为4,447,670.88元,同比增长89.62%[1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资产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4813824.71元同比下降375.54%[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72038595.43元同比下降8.19%[27] - 总资产819275349.39元同比下降6.34%[27]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81.38万元,同比减少10,196.59万元[31] - 公司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7,203.86万元,同比下降8.19%[32] - 公司2021年末总资产为81,927.53万元,同比下降6.34%[3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81万元同比下降375.54%[10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4,813,824.71元,同比下降375.54%[12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8,068,595.31元,同比上升154.94%[124] - 货币资金为648,747,056.48元,同比下降2.64%[125] - 应收账款从62,918,387.02元增至68,459,564.34元,增长8.81%[126] - 预付款项从730,112.01元增至1,089,946.63元,增长49.28%[126] - 其他应收款从2,825,873.13元增至3,876,530.61元,增长37.18%[126] - 其他流动资产从4,357,081.43元降至1,566,332.15元,下降64.05%[126] - 长期待摊费用从1,446,679.76元增至3,515,881.42元,增长143.03%[126]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1,378,064.82元增至20,678,375.62元,增长1,400.54%[126] - 其他非流动资产从2,080,102.64元增至7,270,898.55元,增长249.55%[126] - 应付职工薪酬从8,298,635.16元增至14,296,085.23元,增长72.27%[126][1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期初余额80,698,392.55元,期末余额0元,当期减少80,698,392.55元[3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当期变动对利润产生正影响1,068,726.70元[38] 各业务线表现 - 监测服务收入8183万元毛利率68.96%同比下降5.46个百分点[105] - 软件销售及技术开发服务收入2937万元同比下降27.56%[105] - 系统集成收入1311万元同比上升50.84%[105] - 监测服务收入8183.05万元,同比增长0.35%[107] - 软件销售及技术开发服务收入2936.73万元,同比下降27.56%[107] - 系统集成收入1311.17万元,同比增长50.84%[108] - 监测服务收入为6,045,836.87元,同比增长163.10%[112] - 系统集成收入中软件部分为4,635,533.28元,同比增长100.50%[112] - 公司核心产品为数字体验监测DEM和应用发现跟踪诊断ADTD两大类别[52] - 产品线包含网络性能监测NPM和基础设施监控ITIM等类别[49] - 大数据分析产品DataView支持PB量级数据存储分析[47] - 公司产品覆盖数字终端体验(DEM)、网络性能(NPMD)、应用性能(APM)和基础设施(ITIM)监控能力[59]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 公司网络性能监测(NPM)技术利用包数据、流数据和基础设施指标组合提供网络可用性、性能及应用程序流量的历史、实时和预测性视图[14] - 公司在线流式处理技术可在收到数据后几毫秒到几分钟内快速检测异常条件[14] - 公司列式压缩存储技术可降低查询响应时间并节省存储空间[14] - 公司探针技术可实时监测服务器硬盘资源、内存占用、网卡流量、系统负载及服务器时间等信息[14] - 公司云计算服务采用按需、易扩展的网络资源交付模式[15] - 公司SaaS服务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 客户按需定购并支付费用[16] - 公司微服务技术基于业务能力构建 支持独立部署和不同编程语言实现[16] - 公司高并发系统设计保证同时并行处理大量请求[16] - 公司已自主研发27项核心技术,覆盖桌面端、移动端、服务端采集及数据存储分析和AI智能分析五大领域[59] - 公司拥有8项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80项在申请技术发明专利,77项软件著作权[59] - 公司自主研发多协议在线流媒体播放及监测技术用于Bonree Net产品[66] - 公司拥有多浏览器内核网络加载性能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支持HTTP/HTTPS/WebSocket等协议[66] - 公司开发无须Root权限采集移动端网页网络加载性能数据技术用于Bonree Net和Bonree APP[67] - 公司掌握移动平台运行时动态修改宿主进程执行代码技术用于Bonree APP产品[67] - 公司具备主动式移动端性能监测及远程一体化硬件设备集成技术[67] - 公司自主研发的Bonree SDK移动端应用性能数据采集技术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实现对APP运行时性能指标的低侵入、零感知采集[68] - 公司移动端混合式应用全量网络请求详情数据采集技术支持超70家券商APP,覆盖Android与iOS平台绝大多数版本[68] - 公司服务端免配置集成化智能客户端技术(SmartAgent)支持多操作系统平台及JDK版本,实现探针自动化部署与配置[69] - 公司多语言应用性能监测探针技术覆盖Java、.Net、PHP、Python、Node.js等开发语言,对业务代码零侵入[69] - 公司服务端应用性能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具备全景式监控能力,涵盖业务性能、数据库、容器运行时等十余项指标[69] - 公司服务端应用逻辑拓扑结构自动发现技术可实时监控Web容器调用关系及中间件依赖关系[69] - 公司端到端全链路追踪技术无须改造客户业务代码即可生成完整请求追踪视图[69] - 公司券商APP股票实时行情及交易性能数据采集技术采用主动监测模式,通过国内多城市真实手机设备部署实现[68] - 公司一体化集成硬件设备具备低故障率、远程管理及节能优势,支持便捷部署与稳定网络连接[68] - 自动发现技术可自动构建复杂应用内部模块与组件间的调用依赖关系,形成全局可视化拓扑视图,无需客户手动配置[70] - Web应用前端页面性能数据采集技术通过JavaScript实时获取页面加载耗时、渲染耗时、首屏时间、白屏时间等关键性能数据[70] - 海量数据大并发实时接入与处理技术实现日均百亿条量级性能监测原始数据的实时回收及复杂在线离线分析计算[70] - 海量时序指标数据分布式计算框架技术可灵活配置数据处理规则,无需编码即可完成数据格式化、指标抽取和转换[70] - PB级海量数据列式压缩存储及响应式分析技术支持PB级时序数据的集中存储,具备分布式、高可用和可伸缩特性[71] - 海量对象型文件数据分布式云存储技术通过自动合并切分数据块实现块式存储,支持多数据副本和自动平衡机制[71] - 海量数据响应式分析查询脚本语言技术兼容标准SQL语法并支持多条件过滤及高阶分析函数,降低数据分析难度[71] - 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的时序指标数据动态基线智能预测技术通过历史数据训练模型预测KPI指标未来波动趋势[71] - 累计已获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77项[73] - 本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3个,获得1个[73] - 本年新增软件著作权申请14个,获得14个[73] - 公司持有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77件[88] - 公司掌握27项核心技术,包括移动端脚本录制等关键技术[88] - 大数据技术可处理PB级数据并实现秒级响应[87] - 在数万台服务器场景下,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达数亿级,存储量为TB级别[56] 研发项目与投入 - 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69,523,044.12元,同比增长75.90%[76][7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23%,同比增加23.76个百分点[76]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人民币69,523,044.12元[76]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76] - 在研项目统一智能告警平台预计总投资规模为人民币17,600,000.00元[79] - 在研项目统一智能告警平台本期投入金额为人民币9,922,727.48元[79] - 在研项目统一智能告警平台累计投入金额为人民币9,922,727.48元[79] - Swift AI能力平台项目预算15,200,000元,已投入4,197,509.28元,完成度27.6%[80] - SaaS能力开放平台项目预算19,300,000元,已投入5,202,315.84元,完成度26.95%[81] - DEM一体化监测平台项目预算18,500,000元,已投入7,402,319.34元,完成度40.01%[81] - APM一体化监测平台项目预算22,800,000元,已投入10,124,915.63元,完成度44.41%[82] - 研发项目总预算93,400,000元,累计已投入36,849,787.57元,总完成度39.45%[82] - Swift AI能力平台项目处于开发设计阶段,旨在通过机器学习提升企业IT运维效率[80] - SaaS能力开放平台项目处于开发设计阶段,旨在降低人力成本并改善产品体验[81] - DEM一体化监测平台项目处于开发设计阶段,支持移动端、PC端、小程序端等多端一体化性能监测[81] - APM一体化监测平台项目处于技术架构设计和选型阶段,旨在实现企业系统可观测性[82] - 公司研发项目聚焦智能运维、SaaS服务、一体化监测等数字化能力建设[80][81][82] 研发团队构成 - 研发人员总数29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47.21%[8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6069.94万元,平均薪酬20.51万元[85] - 研发人员中本科占比最高,达259人(87.5%)[85]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183人,占总研发人员61.8%[85] - 研发人员数量较上期增加57人(增长23.8%)[85]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上期增长38.9%[8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核心产品完成信创化部署,支持鲲鹏、飞腾、海光等国产服务器及麒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43] - Bonree SaaS Cloud平台1.0发布,整合账号、权限、API等公共能力,支持SaaS化运营转型[42] - 推出Bonree Box 3.0硬件终端,支持手机真机插拔部署,提升边缘计算能力和数据真实性[44] - 与阿里云合作推出Bonree Net阿里云版本V1.0,并上线阿里云公有云平台[43] - 与腾讯合作推出的云拨测产品在腾讯云官网发布[43]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腾讯、平安集团、百度、华为等大型企业[50] - 客户涵盖互联网、金融、新媒体、云服务、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头部客户[6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6,290,281.76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7.27%[114][11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6,191,042.09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7.45%[118][120] 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全球APM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为44.8亿美元[52] - 全球APM市场到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1%[52] - 监控类产品在ITOM工具中市场份额超过40%[135] - 全球APM市场2024年规模预计约为68亿美元[138] - 全球APM市场2019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9.8%[138] - 公司是APM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138] - 北美市场Dynatrace、NewRelic、AppDynamics、Datadog四家APM厂商占有率居前列[136] - 国内APM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且市场集中度低[138] - 国内厂商主导市场格局,国外厂商为辅[138] - 智能运维(AIOps)由Gartner于2016年提出,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140] - APM行业五大发展趋势包括传统行业数字化和产品交付云化等[139] - APM产品需实现全栈式监控覆盖体验层、业务层、服务层等多层级[136] - APM产品向智能运维领域发展,包括业务分析、性能预测和智能预警,由智能算法替代复杂分析模型以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141] - 关键软件国产化趋势为国内APM厂商带来新机遇,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国企正将国际产品过渡至国产化[141] - 企业数字化变革推动云计算、微服务等新兴技术应用,IT系统复杂度升高催生新APM需求[142] - 国家政策推动企业上云,2020年4月发改委和网信办印发方案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142] - 微服务与容器化技术成为企业IT架构主流趋势,云计算服务成为数字业务必备技术[61] - AIOps需处理多维度、多数据源的海量数据,涉及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及知识图谱等技术[56] - APM产品需兼容云计算、容器化、微服务等新兴技术以应对系统复杂性提升[57][61] - 监测工具与自动化工具及IT服务管理工具(ITSM)集成形成"监管控"三位一体运维体系[55] - AIOps增强IT运维能力包括异常检测事件关联和根本原因分析以改善监控服务管理和自动化任务[62] - 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量达55亿个同比增速75.6%[64] - 预计2023年中国物联网连接量将增长至150亿个[64] - 5G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大用户连接能力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到来[64] - 加载AIOps的应用性能监测产品将逐步替代传统IT监测软件[62] - 根据Gartner预测,2023年40%的DevOps团队将使用AIOps平台功能增强监控工具[6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2021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已实现盈利[4]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
博睿数据(688229)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