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科微至(688211)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中科微至中科微至(SH:688211)2022-04-25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2,209,625,669.26元,同比增长83.46%[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207,152.43元,同比增长21.54%[22] - 公司营业总收入220,962.57万元,同比增长83.46%[33] - 营业利润30,798.12万元,同比增长21.64%[3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920.72万元,同比增长21.54%[3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652.90万元,同比增长22.16%[33] - 公司2021年营业总收入220,962.57万元同比增长83.46%[105][106]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92亿元人民币[6]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2.28%至1,578,369,972.13元[106] - 研发费用133,894,164.99元同比增长24.80%[106][107] - 费用化研发投入133,894,164.99元,同比增长24.80%[67] 资产和负债状况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996,789,577.20元,较期初增加834,656,731.26元[30]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数为14.98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的24.41%,较上期期末增长2070.32%[129]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9.97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的16.24%,较上期期末增长514.80%[129] - 公司应收账款期末数为8.15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的13.28%,较上期期末增长133.90%[129] - 公司存货期末数为19.78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的32.22%,较上期期末增长57.20%[129] - 公司合同负债期末数为9.17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的14.95%,较上期期末增长42.10%[130] - 公司短期借款期末数为1.6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的2.70%,较上期期末增长262.09%[130] - 公司固定资产期末数为3.02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的4.92%,较上期期末增长52.21%[130]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8,432.12万元占营业收入40.02%[97] - 存货账面价值197,758.66万元占总资产32.22%[98] - 应付职工薪酬增加至4416.4万元,同比增长58.74%,主要因员工数量增加及年终奖金增长所致[131] - 应付款项增长至2.43亿元,同比上升36.74%,主要因在手订单量增加导致采购增加所致[131] - 预计负债增长至2569.3万元,同比大幅上升76.41%,主要因收入确认增长相应预提质保金增加所致[131] - 受限货币资金年末余额为1191.79万元,主要因保证金及银行大额存单所致[134] - 公司对外股权投资总额为1.26亿元,主要用于设立多家国内外子公司[13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长至9.97亿元,当期增加8.35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为834.26万元[13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1,334,271.86元,同比下降3,522.54%[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2,133.43万元同比减少3,522.54%[10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7,220.72万元同比增长1,152.26%[107] 盈利能力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44%,同比下降14.33个百分点[24]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19年42.55%降至2021年28.54%[99] - 2019-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55%、38.34%、28.54%[85] 分业务线收入与毛利 - 交叉带分拣系统营业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20.97%,但毛利率下降6.88个百分点至35.89%[109] - 总集成式分拣系统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99.33%,毛利率增加2.08个百分点至20.73%[109][111] - 大件分拣系统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3%,毛利率增加1.47个百分点至30.81%[109] - 输送设备营业收入7,092万元,同比增长1,768.16%,但毛利率下降2.62个百分点至2.38%[111] - 动态称重设备营业收入3,710万元,同比下降33.52%,毛利率下降3.56个百分点至14.56%[111] - 交叉带分拣系统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47.5%[81] 分地区表现 - 中国大陆市场营业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86.08%,但毛利率下降9.49个百分点至28.82%[111] - 海外市场营业收入4,656万元,同比增长13.10%,毛利率大幅下降23.63个百分点至15.32%[111] - 境外资产规模为39.95万元,仅占总资产的0.01%[132]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2021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95.21%,其中中通占比69.68%[93] - 2019-2020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4.27%、90.19%[9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0.95亿元,占年度主营业务收入95.21%[118] - 公司对最大客户中通的销售额为15.33亿元人民币,占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69.68%[120][121]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总额为20.95亿元人民币,占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95.21%[120]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6.24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的26.95%[122][124] - 核心原材料包括分拣小车、供包机等,占营业成本比例较大[94] - 核心原材料包括分拣小车、电滚筒、相机等[42][44]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06%,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6.06%,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67] - 在研项目"基于机器视觉的物流智能分拣系统关键技术"累计投入27,849,086.62元,预计总投资规模94,523,343.44元[70] - 在研项目"面向物流快递行业的高端智能化分拣系统"累计投入221,914,428.17元,预计总投资规模401,891,697.10元[70] - 自动分离排序系统研发项目预算6435万元,累计投入613.77万元,占预算9.54%[73] - 机场一车双带分拣系统研发项目预算1860万元,累计投入421.03万元,占预算22.64%[73]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MES系统研发预算280万元,累计投入104.92万元,占预算37.47%[73] - 面向农产品高端智能分拣系统研发预算712.34万元,累计投入135.05万元,占预算18.96%[73] - 面向物流装备的专用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预算120万元,累计投入14.53万元,占预算12.11%[73] - 面向机场安检的智能旅检通道系统研发预算500万元,累计投入105.8万元,占预算21.16%[74] - 面向低压伺服电机的专用驱动器关键技术研发预算470万元,累计投入29.33万元,占预算6.24%[74] - 面向民航的全自动行李分拣系统研发预算1000万元,累计投入23.43万元,占预算2.34%[74] 技术与知识产权 - 公司自主研发的条形码/二维码高精度识别算法技术识别准确率达到99%以上[57] - 基于自适应调焦大分辨率8K线阵图像传感器的条码识别系统在运动速度≥4.5米/秒条件下实现最大线扫频率35KHz的图像采集[57] - 图像传感及处理系统实现千万像素感知图像单次识别时间≤150ms[57] - 物流货品条码/二维码自动全向识别准确率大于99%[57] - 公司自主研制多品种多型号关键设备单机包括单层多层环型交叉带分拣机等[57] - 工业物联网高性能通用边缘计算技术有效缩短结果输出时间延时增强系统实时性[56] - 伺服型电机驱控一体化技术采用高速DSP+ARM双核控制架构[57] - 基于模块化分布式架构的电气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系统柔性化配置[57] -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可监控分析自动化分拣装备运行情况[58] - WMS系统采用B/S架构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出入库效率[58] - 公司掌握智慧物流综合解决方案规划设计方法学,包括三维仿真、虚拟现实技术的BIM模拟及多类型物流装备设备融入[60] - 机场ICS智能分拣技术包含SMCS、SCADA、MIS、CCTV、MES、EBS、TMS、MMIS等8个子系统,实现包裹分拣全流程管理[60] - 智能云监控技术通过云端实现设备监控、数据分析、故障预测和流量预测,支持国内外设备统一管理[60] - 工业物联网高性能通用边缘计算技术涉及7项发明专利,包括补码方法、QR码识别和多核DSP任务调度等[61] - 支撑智慧物流的关键设备单机技术涵盖6项专利,包括模块化分拣摆轮装置和大件包裹分拣系统[61] - 基于大分辨率图像的条形码/二维码识别技术拥有5项专利,涉及QR码识别和双通摄像机等[61] - 伺服型电机驱控一体化技术包含4项专利,涵盖外转子伺服电滚筒和包裹摆轮分拣控制系统[61] -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包含1项发明专利和4项软件著作权,包括分拣系统补码软件和远程诊断系统[61] - 仓储配送一体化技术涵盖12项软件著作权,包括WMS Cloud云仓储管理系统和TMS运输管理系统[61] - 测量物流包裹技术采用感光芯片与低功耗处理器一体化设计,用于检测包裹位置、形态和大小信息[63]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65] - 累计发明专利获得数18项,申请数70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数39项,申请数60项[65] - 公司自主研发图像型条码识别、视觉位置检测等核心技术[156] 产品性能与效率 - 分拣装备最高稳定运行速度达180米/分钟,与德马科技、欣巴科技、范德兰德持平,高于金峰科技和英特诺的150米/分钟[64] - 输送分拣最高效率达2.0万件/小时(500mm截距小车),与伯曼和英特诺持平,高于范德兰德的1.8万件/小时和金峰科技的1.5万件/小时[64] - 分拣准确率达99.99%,与德马科技和欣巴科技持平,接近伯曼的100%[64] - 运行噪音≤65分贝,低于英特诺的67分贝,与德马科技和欣巴科技持平[64] - 动态秤五/六面读码系统分拣效率最高提升至2.3米/秒,分拣准确率达到99.99%[71] - 大件自动分拣系统分拣效率达6000件/小时,最高可达9000件/小时(相邻拼车模式)[71] - 动态秤五/六面读码系统已批量应用于多家快递客户,分拣效率≥6000件/小时[71] 研发项目进展 - 智能仓储研发项目投入54,477,721.07元,实现堆垛机多温区技术自主化及28米超高堆垛机设计[72] - 窄通道单舵轮堆垛机器人WZ-SL140完成硬件样机设计,SLAM系统实现多环境精准导航[72] - 托盘式超薄四向穿梭车研发达到行业同类技术水平,满足批量生产需求[72] - 输送设备迭代研发覆盖滚筒机、链条机等设备,已投入实际项目应用[72] - 货叉迭代升级研发完成双伸双电机板式货叉样机测试,实现连续运转[72] - 智能仓储项目实现低温/高温环境下电气控制关键技术参数自主掌握[72] - 四向穿梭车系统研发满足替代市场需求,包括180四向穿梭车及料箱提升机[72] 订单与市场地位 - 截至2021年末公司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合计约23.51亿元[79] - 前五大客户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占比分别为37.57%、13.78%、9.72%、5.20%、4.42%[79] - 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国内市场占比83.3%,海外市场占比16.7%[79] - 2019年公司位于中国快递快运智能物流装备市场第一梯队解决方案提供商[50] - 公司2020年收入按汇率测算约1.85亿美元,2021年收入约3.47亿美元[51] - 2021年公司设备参与处理的快递包裹业务量约占国内快递输送分拣总件量的35%[52] 行业背景与市场规模 - 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6.7万亿元,与GDP比值为14.6%,相比美国约8%水平供应链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47] - 2017年中国物流仓储装备销售总额约300亿元,其中分拣拣选系统销售额占四分之一达81.13亿元[48] - 2020年全球物流装备行业前20名集成商营业收入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7%[49] - 2021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083亿件,同比增长29.9%[49] - 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达1067.6亿元,快递快运、医药和快消行业增速较快[49] - 2020年全球物流装备集成商排名中,第1名大福收入45.4亿美元,第20名SAVOYE收入1.85亿美元[51] - 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067.6亿元,2019-2024年预测年复合增长率20.5%[148] - 快递快运领域智能物流装备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73亿元[148] - 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从2015年143.1亿元增长至2019年419.8亿元[148] - 德国邮政计划三年投资约90亿欧元用于IT系统改革和数据技术应用[152] 公司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产品已覆盖快递分拣、电商等领域并计划拓展机场、烟草等新领域[155][159] - 公司推进南陵二期制造基地建设以满足未来3-5年产能需求[160] - 公司加强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洲、美洲等海外市场渠道建设[161] - 公司布局智能物流核心部件包括相机、分拣小车、动态称重等[154] - 公司重点关注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链投资并购机会[157]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生产模式和"以产定采"采购模式,核心原材料包括分拣小车、电滚筒、相机等[42][44]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2021年共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3次临时股东大会[166] - 董事会设9名董事,其中3名为独立董事[167] - 监事会设3名监事,其中1名为职工监事[169]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月22日召开[174]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6月25日召开[174]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7月20日召开[174]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2月3日召开[174] - 所有股东大会议案均获审议通过[174] - 李功燕通过群创众达和微至源创间接持有公司27,360,000股股票[185] - 姚益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810,000股股票[185] - 杜萍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1,215,000股股票[185] - 杜薇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180,000股股票[185] - 衷健鹏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1,215,000股股票[185] - 柯丽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450,000股股票[185] - 刘宇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1,215,000股股票[185] - 王毅枫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360,000股股票[185] - 王曦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630,000股股票[185] - 左晓芳通过群创众达间接持有公司450,000股股票[185] 董事会与委员会运作 - 公司董事会2021年召开8次会议[167] - 公司监事会2021年召开2次会议[169] - 董事会年内召开会议8次,全部为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无纯现场或纯通讯会议[195]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3次会议[198] - 战略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2次会议,审议内容包括授信担保和委托理财等[199]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2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薪酬方案[200] - 所有董事(除已离职1人外)本年应参加董事会次数为8次,亲自出席率100%[195] - 独立董事陈运森、陈鸣飞、冯嘉春均参与全部8次董事会,无缺席[195] - 已离职董事赖琪在任期内参加7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95] - 多数董事出席股东大会4次,新任董事邹希出席1次[195] - 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成员由3名董事组成,李功燕参与全部委员会[196] - 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决议均获一致通过,无异议事项[197][199][200] 重要会议决议 - 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11月17日审议通过使用超募资金及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