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5.08亿元,同比增长43.47%[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435.41万元,同比增长98.90%[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39.35万元,同比增长73.65%[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5.0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7%[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35.4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9%[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39.3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65%[2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47%,主要因扩大CNC、激光加工、精密注塑等制造工艺的规模化生产能力[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8.90%[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73.65%[27] - 基本每股收益0.84元/股,同比增长50.00%[26][27] - 稀释每股收益0.82元/股,同比增长46.43%[26][2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65元/股,同比增长32.65%[26][27] - 营业收入达5.09亿元,同比增长43.47%[89]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3.545亿元人民币[25]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3.363亿元人民币[25]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43.73万元人民币[25] - 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69.38万元人民币[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2.93亿元,同比增长37.57%[8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1.91%,同比增加0.19个百分点[26] - 研发投入6055.61万元,同比增长45.77%[40] - 研发投入总额为60,556,100.76元,较上年增长45.77%[67][6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91%,较上年增加0.19个百分点[67] - 研发费用为6055.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77%[89]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8.69%至794.60万元[108]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67.05%产生汇兑收益916.12万元[108] - 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由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研发团队及股份支付费用增长[90] - 财务费用变动主要由于美元汇率上升带来汇兑收益增加及闲置资金管理利息收入增加[90] - 加工业务总成本同比增长23.74%至184.04亿元[99] - 其他金属工艺制品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78.04%至25.96亿元[99] - 委外加工成本同比增长120.99%至17.09亿元[99] - 消费电子直接材料成本5,253.79万元,同比增长63.32%,委外加工成本7,811.68万元,同比增长59.43%[98] - 股份支付费用1413.33万元[41] - 报告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4,133,272.75元[19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MIM精密结构件业务营业收入为3.33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65.54%,同比增长24.18%[5] - 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营业收入为1.64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32.29%,同比增长108.72%[5] - MIM精密零部件营业收入33337.3万元,同比增长24.18%[39] - 非MIM精密零部件(激光加工/CNC/精密注塑)营业收入16422.37万元,同比增长108.72%[39] - 消费电子行业营业收入50,338.58万元,同比增长42.79%,毛利率42.89%同比增加2.95个百分点[94] - MIM产品营业收入33,337.30万元,同比增长24.18%,毛利率44.79%同比增加0.20个百分点[94] - 其他金属工艺制品及塑胶制品营业收入16,422.37万元,同比增长108.72%,毛利率40.04%同比大幅增加16.02个百分点[94] - MIM产品生产量12,672.12万PCS,同比增长25.40%,销售量12,269.90万PCS,同比增长19.38%[95] - 其他金属工艺制品及塑胶制品生产量4,179.95万PCS,同比大幅增长242.14%,销售量3,626.57万PCS,同比增长221.17%[95] -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客户包括苹果、亚马逊、大疆等[45] - 采用"以销定产"定制化生产模式,直接销售给终端品牌商的EMS厂商[47][49] 各地区表现 - 外销收入占比高面临汇率波动风险[85] - 外销收入33,354.05万元,同比增长53.37%,毛利率45.96%同比增加5.95个百分点[94] - 境外资产规模达1.7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0.22%[1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6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912.00万元[10]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0.86%[10] -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合计转增4480万股[10] - 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将增加至15680万股[10] - 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及现金理财管理以提高资金利用率[43] - 布局3D打印、钛合金材料等新技术方向以实现跨领域发展[40][45] - 公司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总额度不超过1500万美元或等值外币[124] - 报告期公司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累计达813.63万美元[124] - 报告期公司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累计达1502.16万欧元[124] - 公司2022年拟现金分红总额为29,120,000元,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86%[180][185] - 公司2022年拟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4股,转增后总股本增至156,800,000股[181] - 公司2021年实际现金分红总额为16,000,000元,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4股[179] - 2022年度分红方案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决策程序完备[182][183] 研发和技术创新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 - 公司模具制造精度达±0.003mm[59] - 公司掌握钛合金喂料开发技术并取得相关专利授权[58] - 公司实现部分产品全制程自动化生产[61] - 公司拥有不锈钢精密零部件视觉与机器人联动矫形技术[61] - 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65] - 2022年新增获得专利5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65]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为平板电脑用MIM精密零件[64] - 在研项目总投资规模18,100,000元,累计投入10,870,080.92元[72] -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贝钛合金项目投入3,078,303.49元,已完成批量验证[70] - 高强合金3D打印项目投入3,499,818.06元,实现性能参数阶段性提升[70] - 钛合金高光抛光技术项目投入1,741,249.21元,完成小批量试产[70] - 转轴MIM件组合抛光项目投入1,127,060.57元,已实现小批量试产[7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188人,较上期156人增长20.5%[74]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达3537.51万元,同比增长45.0%[74] - 公司持有授权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77] - 公司新增聘任张新房为核心技术人员,以扩充团队[163]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亿元,同比增长64.9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4%[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4.94%,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及税费返还增加[2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0亿元,同比增长64.94%[8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6.50亿元,同比扩大515.5%[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由于销售回款增加、出口退税增加及政府补助增加[9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4.94%至1.30亿元[112] 资产和负债状况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1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8.28%[25] - 2022年末总资产为16.72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1.52%[25]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58.30%至3.71亿元[112]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9.01%至1.85亿元人民币[113] - 预付款项同比下降71.25%至92.47万元人民币[113] - 存货同比增长41.65%至1.31亿元人民币[113]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271.59%至1.42亿元人民币[113]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843.81%至172.07万元人民币[114] - 受限资产总额3382.53万元人民币,含固定资产3249.62万元[116] - 对外股权投资额59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770万元[120] - 银行理财期末余额3.51亿元人民币,当期购买总额17.15亿元[121] - 私募基金投资5100万元人民币,报告期亏损25.22万元[123]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模具公司净利润为-481.80万元人民币[126] - 控股子公司泛海统联科技公司营业收入为28969.87万元人民币[126] - 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泛海统联智能制造公司净利润为3030.85万元人民币[126] - 控股子公司惠州市谷矿新材料公司净利润为1154.56万元人民币[126] - 控股子公司深圳中研海电子科技公司净利润为-421.48万元人民币[126] - 控股子公司湖南泛海统联精密制造公司总资产为18648.39万元人民币[127] - 控股子公司天津市艾信统联增材智造科技公司持股比例为61.70%[127]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9家实体[196] - 湖南泛海统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募投项目实施主体管理募集资金[196] - 公司通过经营管理、人事薪酬管理等多维度管控控股子公司[196]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股东大会3次[143][146]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5次[144]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监事会会议3次[144] - 公司修订《公司章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145] - 公司新增《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考核管理制度》[145]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变更注册资本和修订公司章程议案[147]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147]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147]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续聘2022年度审计机构议案[147] - 公司关联交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且交易价格公允合理[145] - 公司聘请天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197] - 董事会对公司202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197] - 公司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并强化信息披露义务[198] -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股东职工权益及环境保护[198] - 2022年董事会共召开5次会议,其中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5次,现场会议0次,通讯方式0次[167]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5次会议,审议事项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半年度及季度报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169][170]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审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及高管薪酬制度[171] - 所有董事2022年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5次,亲自出席率100%,无缺席或委托出席情况[166][167] - 公司2022年审议通过《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考核管理办法[165][171] - 2022年4月2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议案[165][169] - 2022年8月29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2年半年度报告》及募集资金存放使用专项报告[165][170] - 2022年10月28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议案[165][170] - 公司于2022年6月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10月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165][171] - 董事会下设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战略四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由3名董事组成[168] - 战略委员会2022年召开2次会议,审议通过募集资金调整及外汇套期保值等议案[172] - 公司于2022年1月21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变更注册资本等12项议案[164] - 公司于2022年4月27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4项议案[164] 股权激励和薪酬 - 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虎持股数量从17,221,743股增至24,144,133股,年度增加6,922,390股(增幅40.2%)[150]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680.16万元[150] - 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虎年度税前报酬为117.44万元[150] - 董事兼副总经理郭新义年度税前报酬为117.44万元[150]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侯灿年度税前报酬为75.11万元[150] - 核心技术人陈宏亮年度税前报酬为66.88万元[150] - 核心技术人侯春伟年度税前报酬为82.23万元[150] - 核心技术人陈勇年度税前报酬为69.92万元[151] - 核心技术人严新华年度税前报酬为73.87万元[151] - 核心技术人张新房年度税前报酬为41.28万元[151] - 公司董事郭新义、侯灿,监事陈宏亮、侯春伟,核心技术人员陈勇、严新华通过泛海统联(合伙)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54] - 公司董事长杨虎通过泛海统联(合伙)、深圳浦特(合伙)间接持股[154] - 公司董事长杨虎、董事郭新义、监事陈宏亮、侯春伟、核心技术人员陈勇通过战配计划间接持股[154]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495.09万元人民币[162]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384.73万元人民币[162] - 公司独立董事薪酬为履职津贴,标准为税前12万元/年[161]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主要由固定薪酬及绩效薪酬组成[161] - 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审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行职责情况并进行年度绩效考评[161][162] - 公司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用于骨干员工激励[175]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标的股票数量为4,200,000股,占总数3.75%[187] - 股权激励授予价格由16.00元/股调整为11.29元/股[187][191] - 报告期内新授予股权激励数量4,200,000股,期末已获授予股权激励数量4,200,000股[188]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2,461,419股,后调整为3,445,987股[191] - 预留限制性股票授予753,013股,授予价格11.29元/股[191] - 董事长杨虎获授1,108,800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11.29元/股[193] - 核心技术团队共获授1,760,036股限制性股票[193] - 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为22.07元/股[193] - 激励对象总人数73人[187] 员工和人力资源 - 公司2022年总在职员工数量为1,054人,其中生产人员757人(占71.8%),技术人员188人(占17.8%)[174] - 公司2022年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955,134.5小时,支付报酬总额为22,103,970.18元[178] - 母公司员工数量为261人,主要子公司员工数量为793人[174] - 员工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666人,占63.2%),本科及以上学历共78人(占7.4%)[174] 风险因素 - 苹果产业链收入占比过高存在依赖风险[83] - 外销收入占比高面临汇率波动风险[8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74.71%达3.80亿元[101][103] - 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29.62%达1.51亿元[10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51.57%达2.11亿元[105][106] 行业和市场趋势 - 全球折叠屏手机2022年出货量增长77.5%至1420万台,预计2023年增长50.5%[5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2026年预计达159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35.1%[56]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2年预计达9582亿元人民币,近7年复合增速17.5%[56] - 全球MIM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增长至69.2亿美元[57] - 中国MIM市场规模2020
统联精密(688210)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