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航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5]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 - 2022年6月30日[15] 报告审计与重要事项说明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7]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不适用[8]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8]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9]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9]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9] 风险与承诺说明 - 公司已在报告中描述面临的风险,可查阅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五风险因素相关内容[5] - 报告中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8] 财务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638,979,353.78元,同比增长54.17%,主要因非晶合金薄带及其制品价格提升以及磁性粉末板块产能释放[27][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129,458.84元,同比增加47.2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286,339.18元,同比增加35.48%,得益于产品产能扩张等举措[27][2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64,687,631.15元,同比减少662.07%[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82,526,810.87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76%;总资产2,368,350,919.08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05%[27]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75元/股,同比增长10.2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62元/股,同比增长1.64%[2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2%,同比下降8.1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99%,同比下降7.72%[2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12%,同比下降0.14%[28]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1,148.39元[30]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266,668.30元,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15,712,258.83元,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542,520.52元,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175,258.35元,所得税影响额为1,852,437.95元,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5,843,119.66元[33] - 营业成本485,626,778.79元,同比增长58.28%,主要因销售收入增长和原材料价格上涨[109][111] - 销售费用16,737,901.09元,同比增长104.22%,因收入增加和新市场开拓力度加大[112] - 管理费用20,244,107.86元,同比增长69.50%,因新产线和新产业发展使管理人员成本增加[112] - 财务费用 -4,131,171.91元,同比下降489.99%,因汇兑收益增长[112] - 研发费用32,685,403.28元,同比增长50.00%,因加大与高校科研合作和研发器材投入[1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64,687,631.15元,同比下降662.07%,因偿还票据到期款和采购量增加[11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3,408,173.00元,同比增长1,903.61%,因闲置募集资金到期收回[11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42,364,348.00元,同比增长34.11%,因分配股利增加[1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827,099,732.90元[119]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897.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12.95万元,同比增加4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28.63万元,同比增加35.48%[10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897.94万元,同比增长54.1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012.95万元,同比增加47.28%;扣非净利润7,428.63万元,同比增加35.48%[109]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先进磁性金属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配送领域,并向多个下游行业领域延伸[37] - 非晶合金板块保持国内市场份额领先,着力布局印度、韩国、越南等海外国家和地区[37] - 公司生产的非晶合金薄带厚度可达25±2µm,宽度规格均在100mm以上,单条生产线可连续生产20吨以上[44] - 公司成功研发非晶立体卷铁心产业化技术,与上海置信合作的产线已量产,非晶立体卷变压器在全国多地挂网运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44] - 纳米晶合金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密、高初始磁导率和较低的高频损耗等特性,广泛应用于中、高频领域的能量传输与滤波[47] - 纳米晶超薄带宽度可达142mm,厚度达14 - 18µm,自2019年量产起拓展新兴行业市场[48] - 2019 - 2021年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研发高性能大尺寸液冷磁合金环,2021年实现批量化生产[50] - 公司磁性粉末板块包括雾化粉末、破碎粉末及磁粉芯,雾化粉末有铁硅铝等,破碎粉末有非晶和纳米晶破碎粉[54] - 公司三大主营产品在50Hz至100MHz的超宽频段多个赛道进行产业布局[96] - 报告期非晶系列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新增开辟南美洲部分市场[100] - 报告期磁性粉末及其制品产能实现较大增长,新增产能顺利达成销售[100]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实施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与多所院校合作并取得多个产学研平台[58] - 公司采购采取“以产订采”模式,与主要供应商签年度采购框架协议,有稳定供货渠道[58] - 公司采购部门建立完整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引进、考核、淘汰有明确规定[59] - 公司建立新客户开发流程,与客户签年度框架合同或订单,采用买断式销售[62] - 公司产品定价由多部门核定成本利润,结合市场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63] - 公司制定退货管理制度和流程,报告期未发生大规模退换货及因质量问题终止合作情况[63] - 公司以面向订单生产为主,适量预测性备货为辅,品质部门监督产品质量[63] 行业市场趋势 - 2023年高效节能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0%,当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75%以上[68] - 2022年国内光伏装机有望达75 - 90GW,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达195 - 240GW[68] - 2024年将有176GW的光伏逆变器使用寿命超十年,预计逆变器总更换成本接近12亿美元[68] - 2021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投产新线4208公里,预计2022年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68] - 预计202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5万公里左右、覆盖95%以上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68] - 2022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达6510亿元[71] -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3.4%,2022年预计突破500万辆,2035年销量占比预计超60%[71] - 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达767万辆,其中BEV占当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额的73.9%左右[71] 核心技术 - 小流量熔体精密连铸技术实现连续生产10小时以上、连续喷带10万米不断带,带材宽度方向厚度变化控制在±2µm范围内,单喷合格率达95%以上[72] -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建成多条万吨级年产能的非晶合金薄带生产线,并研发推出纳米晶超薄带、雾化粉末产品[75] - 极端冷凝控制技术冷却速率达10⁶℃/s,可获得厚度25µm左右非晶合金薄带和14 - 18µm纳米晶超薄带,能连续抓取约10万米以上带材不断裂[75] - 成分设计和系统评价技术可量产铁、硅、硼、碳四元系非晶合金薄带和厚度约14 - 18µm纳米晶超薄带[75] - 高温电磁氧化冶金技术使高温熔体夹杂物尺寸控制在3µm以内、钢水含氧量控制在7ppm以内,保证连续生产10小时状态下带材质量稳定[77] - 非晶立体卷铁心产业化技术卷绕速度可达300m/min,固化胶强度≥10MPa,使铁心空载损耗较非晶平面卷铁心降低20%,噪声降低3 - 5dB[77] - 极限冷却雾化技术冷却速率大于10⁶℃/s,适合生产Fe基球形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77] 公司荣誉 - 公司于2021年度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为铁基非晶合金带材[80] - 公司于2021年度被认定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80] - 公司于2021年度其产品铁基非晶带材及铁心制品被认定为单项冠军产品[80] 研发情况 - 本期新增专利申请数18个,获得数10个,累计申请数316个,获得数166个,其中发明专利新增申请13个、获得3个[81]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32,685,403.28元,上年同期数为21,790,313.35元,变化幅度50%,研发投入合计变化幅度相同,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2% [82] - 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6,696.95元,本期投入金额3,268.54元,累计投入金额17,451.05元[86][88]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本期为103人,上年同期为84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本期为19.58%,上年同期为18.67% [9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1,324.61万元,上年同期为1,161.42万元,平均薪酬本期为12.86万元,上年同期为13.83万元 [91]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博士研究生4人,占比3.88%;硕士研究生26人,占比25.24%;本科56人,占比54.37%;专科15人,占比14.56%;高中及以下2人,占比1.95% [91]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50人,占比48.54%;30 - 40岁42人,占比40.78%;40 - 50岁2人,占比1.94%;50 - 60岁5人,占比4.86%;60岁及以上4人,占比3.88% [9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达到103人,占比近20%[97] - 新一代一级能效立体卷铁心专用非晶合金的研发及产业化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93] - 宽幅超薄铁基纳米晶带材工程化技术开发及应用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96] - 高可靠、高性能非晶合金闭口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96]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报告期公司修订完善20余项治理制度,通过市场化选聘新增2名副总经理[101] - 2022年6月29日公司聘任曾远华、李庆华担任副总经理[125]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3次股东大会,议案全部审议通过[122] 利润分配与激励措施 - 公司本报告期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126] - 公司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127] 环保管理 - 公司经营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已建立环保及污染物管理内部制度[129] - 公司建立完善环保管理制度体系,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委托第三方监测环保设施[130] 股份限售与减持承诺 - 航发资产所持发行人股份自2021年11月26日起36个月内限售[135] - 中国航发通过中国航发资产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自2021年11月26日起36个月内限售[135] - 自然人股东李晓雨直接持股锁定期36个月,任职及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不超25%,离职后1年内不转让[137] - 郭克云、江志俊所持股份锁定期12个月[137] - 多邦合伙所持发行人股份自取得之日起36个月限售[140] - 航发资产作为控股股东将长期稳定持有发行人股份[146] - 航发资产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累计减持不超发行前持股总数30%[146] - 航发资产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146] - 航发资产减持需提前书面通知发行人并公告,3个交易日后减持,6个月内完成[146] - 若航发资产未履行承诺,将公开说明原因并道歉[146] - 航发资产违规减持所得归发行人,剩余股份锁定期延长6个月[146] - 中国航发将长期通过中国航发资产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督促执行股份限售和持股及减持事项[149] - 李晓雨、郭克云等若在首发限售股份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减持需提前通知并公告,6个月内完成[149][155] - 青岛多邦作为持股5%以上股东,将稳定持有发行人股份,若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按相关规定执行[155] - 若未履行股份限售承诺,违规减持所得归发行人,剩余股份锁定延长6个月,还需赔偿投资者损失[149][155] 稳定股价措施 - 一个自然年度内公司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次数不超过2次[164] - 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条件后30个交易日内制定具体方案,需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且经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164] - 公司回购股票资金总额累计不超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所募集资金总额,单次回购金额不低于上一会计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10%,不超50%,单次回购不超总股本1% [164] - 股东单次增持股票金额不低于自公司上市后累计从公司所获现金分红金额的10%,单次增持不超总股本1%,增持资金
云路股份(688190)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