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1.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8%[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7123.48万元人民币,同比收窄12.64%[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7361.46万元人民币,同比收窄11.63%[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64%,受益营收增长及所得税费用下降[19] -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1.63%,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增长35.4%[19] - 基本每股收益改善15%至-0.17元/股,稀释每股收益同步改善[18][2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40.28%[99]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123.48万元,同比上涨12.64%[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40.28%[125][1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123.48万元,同比收窄12.64%[125] 现金流和净资产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48.5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43%[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5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1%[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降95.43%,主因税费返还减少及采购付款增加[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48.52万元,同比下降95.43%[127][129] - 总资产为10.65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3%[17] - 公司总资产10.65亿元,净资产8.73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99] - 总资产10.65亿元,净资产8.73亿元[125] 业务线收入驱动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28%,主要受冠脉业务收入4570.45万元(同比增57.59%)和神经业务收入6459.83万元(同比增30.16%)驱动[18] - 冠脉业务受集采政策外影响及疫情导致增速放缓[18] - 神经业务增长因新增颅内药物洗脱支架NOVA产品线[18] - 冠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7.59%,神经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0.16%[127]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下降12.35个百分点至97.00%[18] - 研发费用8124.38万元,同比增长9.17%[127][129] - 管理费用6096.92万元,同比增长52.92%[127][129] - 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07亿元,同比增长24.44%[3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97%,同比下降12.35个百分点[39] - 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1.07亿元,同比增长24.44%[55][56] - 费用化研发投入8124.38万元,同比增长9.17%[55] - 资本化研发投入2575.4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2.74%[55][5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97.00%,同比下降12.35个百分点[55] - 资本化研发投入比重为24.07%,同比上升10.62个百分点[55] - 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额1.07亿元,同比增长24.44%[10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7.00%,同比下降12.35个百分点[100] 产品研发与注册 - 公司冠脉药物洗脱支架BuMA于2010年12月获批上市[33] - 新一代冠脉药物洗脱支架HT Supreme于2020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2022年6月获注册变更批准[34] - HT Supreme是国内唯一拥有5.0mm大规格的冠脉带药支架产品[34] -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NC Thonic于2014年7月获批上市 Tytrak PTCA于2016年12月获批上市[35] - Neuro RX颅内球囊扩张导管于2016年12月获批上市 系首款采用快速交换技术的国产产品[36] - Neuro LPS颅内球囊扩张导管于2020年7月获批上市 为Neuro RX的升级产品[36] - NOVA颅内药物洗脱支架于2021年7月底获批上市 系全球首款专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的药物洗脱支架[36] - 负压吸引泵于2022年4月获批上市 由子公司赛诺神畅自主研发[37] - 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HT Supreme获中国药监局批准扩展规格至4.5mm-5.0mm[42] - 神经介入领域负压吸引泵和抽吸延长管于2022年4月及6月获医疗器械注册证[45] - 涂层密网支架为国内唯一同类产品,预计2022年底启动临床[46] - 报告期内新获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5项[49] - 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系统(HT Supreme)新增适用血管直径规格至4.5mm-5.0mm,填补国内产品空白[50] - 药物洗脱支架系统于2022年3月、4月、7月分别获得泰国、新加坡及印度尼西亚医疗器械注册证[50] - 新一代冠脉支架HT Supreme于2022年3-7月获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注册证[88][94] - 神经介入产品NOVA为全球首个专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的药物洗脱支架[89] - HT Supreme支架新增适用血管直径4.5mm-5.0mm规格[101] 知识产权与研发成果 -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项,新增其他各类知识产权16项[40] - 产品临床研究结果已发表论文24篇(国际核心期刊18篇)[40] - 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7项[40] - 全球范围内拥有192项发明专利授权和独占许可[49]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获得5个,累计发明专利获得192个[54]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获得16个,累计实用新型专利获得73个[54] - 新增发明专利5项,新增其他各类知识产权16项,新获医疗器械注册证5项[100] - 公司在全球拥有192项发明专利授权和独占许可[100] 研发项目投入详情 - 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5亿元人民币[60] - 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本期投入金额为7.82万元人民币[60] - 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累计投入金额为1.623亿元人民币[60] - BuMASupreme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00万元人民币[60] - BuMASupreme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本期投入金额为18.11万元人民币[60] - BuMASupreme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累计投入金额为5227.31万元人民币[60] - BuMA Supreme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950万元人民币[61] - BuMA Supreme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本期投入金额为82.31万元人民币[61] - BuMA Supreme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累计投入金额为6882.23万元人民币[61] - PIONEER III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941亿元人民币[61] - BuMA Supreme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研发投入62,550,000元,占研发总投入的25.1%[62] - 镁合金全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研发投入82,950,000元,占研发总投入的41.2%[62] - 精密管材挤出技术项目研发投入13,150,000元,占研发总投入的12.4%[64] - MACH2球囊扩张导管研发投入5,500,000元,占研发总投入的4.7%[64] - 非顺应性后扩球囊导管研发投入5,960,000元,占研发总投入的4.6%[64] - 球囊扩张导管(II)项目预算987.49万元,实际投入0.00万元,进度2.51%[65] - 半顺应性球囊扩张导管项目预算937.55万元,实际投入567.00万元,进度4,128.37万元[65] - 抽吸延长管项目预算96.707万元,实际投入98.5万元,进度688,492.68元[65] - HT Supreme项目预算5,472,563.37元,实际投入13,903,000.00元,进度5,887,120.39元[66] - 棘突球囊产品研发投入920万元,预计未来与PCI手术同步增长,复合增速约15%[67] - 公司介入二尖瓣产品研发投入1.1亿元,聚焦TMVr和TMVR技术[68] - 牛心包处理项目投入预算800万元,累计投入256.08万元,项目状态为暂停[69] - 二尖瓣修复器械项目投入预算7281.72万元,累计投入327.13万元,项目状态为暂停[69] - 颅内抽吸导管项目投入预算3373.32万元,累计投入1128.22万元,已提交注册申请[69] - 负压吸引泵项目投入预算300万元,累计投入178.56万元,已获NMPA上市批准[70] - Nova药物洗脱支架系统上市项目投入预算3500万元,累计投入303.17万元,已提交注册申请[70] - 颅内球囊扩张导管项目投入预算5800万元,累计投入3332.09万元,已完成研究[70] - 公司颅内球囊扩张导管项目投入12,910,000元,累计收益7,249,483.93元[71] - 公司颅内药物球囊系统项目投入32,550,000元,累计收益13,965,880.85元[72] - 公司颅内自膨药物支架系统项目投入40,250,000元,累计收益3,352,047.61元[72] - 颅内支撑导管产品注册投入研发费用17,350,000元[7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研发投入112.70万元,占项目预算15%[7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远端保护装置研发投入2,758.68万元,项目预算30,580,000.00元[7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球囊导引导管研发投入328,726.31元,实现收入901,371.98元[7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多功能导引导管研发投入131,393.11元,项目预算4,452,600.00元[7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颅内支架系统研发投入1,506,510.95元,实现收入1,506,510.95元[7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长鞘支撑导管研发投入56,232.69元,项目预算5,819,000.00元[8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颈动脉支架系统研发投入28,774.33元,项目预算1,400,000.00元[80] 研发团队与人员 - 研发人员数量为177人,较上年同期的125人增长41.6%[8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570.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723.79万元增长49.1%[82]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4.5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3.79万元增长5.3%[82] - 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6.26%,较上年同期的23.95%提升2.31个百分点[82][85] - 研发团队学历构成:博士6人占3.39%,硕士28人占15.82%,本科75人占42.37%[83] - 研发团队年龄结构:30岁以下72人占41%,30-40岁90人占51%[83] - 公司各学科博士人才6人,其中国际专利拥有者Christophe Bureau博士为电子接枝涂层技术发明人[94] 市场与行业数据 - 神经介入器械市场中跨国厂商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核心介入器械几乎完全被外资垄断[28] - 预计未来心脏支架植入量将与PCI手术保持同步增长,未来复合增速将维持在15%左右[62][64] - 镁合金支架产品预计在植入后4-6个月内保持结构完整和机械支撑强度,1年后完全降解[63] - 公司预计产品技术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2][64] - 球囊产品通过自主生产管材等基础原材料,以降低供应不稳定对性能的影响[64] - 抽吸延长管产品预计2022年上市[65] - 中国脑卒中患者达1200多万,每年取栓手术达4万台[65] - 每年脑血管病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例[65] - 心脏支架植入量预计与PCI手术保持同步增长,未来复合增速维持在15%左右[65][66] - 中国PCI手术量2020年接近100万例,预计2025年将达约250万台,年增长率10%-20%[67] - 延伸导管在PCI手术中使用量占比约5%-10%,市场前景良好[67] - 重度MR(≥Ⅲ级)患者超1000万例,年死亡率达34%[68] - 二尖瓣外科手术年总量仅4万例,占患者比例不足0.4%[68] - 二尖瓣介入治疗因手术禁忌症无法外科治疗患者比例高达50%[68] - 瓣膜产品采用独特锚定结构设计,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68] - 20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者约1780万人,新发患者约340万人[69][70] - 2019年全国466家高级卒中中心治疗病例合计15.64万例,缺血性卒中占比71.55%[69][70] - 卒中相关死亡患者约230万人[69][70] - 颅内抽吸导管作为缺血性卒中主要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69] - 国内确诊慢性病患者约2.6亿人,脑卒中为第一大致死病因[72] - 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72] - 20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卒中患者约1780万例[72] - 2020年中国新发卒中患者约340万例[72] - 2020年中国卒中相关死亡患者约230万例[72] - 2019年全国466家高级卒中中心治疗病例合计156,360例[72] - 全球每年新增约15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87%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1] - 颅内自膨药物支架应用市场占比71.55%[73] - 20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者约1780万[74] - 2020年中国卒中新发患者约340万[74] - 2020年中国卒中相关死亡患者约230万[74] - 2019年466家高级卒中中心治疗缺血性卒中病例156,360例[75] - 中国每年约有100万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需要治疗[75] - 接近三分之一(约33.3%)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可接受支架介入治疗[75] - 神经介入手术中微导管市场需求量大且进口替代空间广阔[75] - 20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者约为1780万,卒中新发患者约为340万,卒中相关死亡患者约为230万[76][77] - 2019年全国466家高级卒中中心治疗病例合计156,360例,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1.55%[76] - 2019年全国卒中中心出血性卒中治疗病例占比16.03%[77] - 中国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者约1780万人,年新发患者约340万人[78][80] - 2019年全国466家高级卒中中心治疗缺血性卒中病例占比71.55%[78] - 2019年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治疗病例合计156,360例[78] - 冠脉支架集采中选产品价格较2019年平均降幅超过92%,平均价格约700元[95][104] - 公司主营产品累计使用超过120万个,进入2000余家医院[98]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产品涵盖冠脉介入和神经介入两大领域 包括冠脉药物洗脱支架 冠脉球囊导管 颅内药物洗脱支架 颅内球囊导管等产品[30][32] - 公司取栓支架产品已完成临床试验并申请注册,规格尺寸领先于国内同类产品[76] - 公司血流导向装置已启动正式动物实验,预计2022年底启动临床试验[77] - 公司桡动脉导管已完成注册提交,预计2023年获得注册批准[77] - 公司采用专利涂层技术使支架产品具有抗血栓效果,降低术后急性血栓发生率[77] - 公司产品采用独特显影设计和不同硬度的分段管身,能高度提升导管性能[76][77] - 超滑亲水涂层大大降低导管进入阻力,更容易跟随导丝进入病变位置[76] - 抗折过弯性能优异,预计2022年采用专利涂层技术用于支架表面[76][77] - 公司拥有超过25000平方米研发生产场地,其中9000平方米万级净化车间[93] 财务风险与挑战 - 公司冠脉支架产品销售量大幅下降且出厂价格受较大影响[113] - 冠脉球囊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114] - 2021年公司业绩由盈利转为亏损[1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120] - 公司两款冠脉支架产品未进入2021年集采范围[108] - 神经介入产品国产替代率仍然很低[110] - 应收账款存在少量长账龄无法收回风险[119] - 研发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大幅增加[118] - 海外业务面临外币汇率波动风险[122] 资产负债与子公司表现 - 货币资金1.9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1.59%[134] - 短期借款3003.25万元,较上年末激增499.92%[134] - 开发支出2.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42%[134]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517.54万元,占总负债比例1.42%,同比增长28.79%[135] - 境外资产规模为6108.15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5.73%[137] - 租赁负债为2071.99万元,同比下降24.61%[135
赛诺医疗(688108)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