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57亿元[15] - 营业收入4.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5%[2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5.5万元[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7.6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0.28%[2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00.1万元[1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705.9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17%[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7元[15]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7元[15] - 基本每股收益0.16元/股,同比下降63.64%[20][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5%[1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5%,同比下降2.24个百分点[20] - 营业总收入46105.08万元,同比增长8.95%[109][112]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67.68万元,同比下降60.28%[109] - 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105.08万元,同比增长8.95%[10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67.68万元,同比下降60.28%[1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4.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197] - 净利润为1034.3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4%[19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7.6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0.3%[19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6元/股,同比下降63.6%[19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39760.37万元,同比增长12.36%[109][112] - 研发费用2117.69万元,同比增长18.13%[109][112] - 销售费用1657.51万元,同比增长10.04%[109][112] - 管理费用1835.06万元,同比增长8.04%[109][112] - 研发投入总额为2117.69万元,同比增长18.13%[8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59%,同比增加0.35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59%,较上年同期增长0.35个百分点[80] - 研发费用为2117.6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19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2亿元[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484.32万元人民币[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484.32万元[109][1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84.32万元[10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具体金额未披露但需关注[196] 资产和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总资产为16.98亿元[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45亿元[15] - 总资产17.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3.23%[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2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0.48%[20] - 总资产170,076.48万元,较期初增长3.23%[100] - 货币资金减少至4.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7.07%,同比下降15.4%[114] - 应收票据大幅增至1141.55万元,同比上升2333.9%,因客户票据结算增加[114] - 预付款项增至4825.2万元,同比上升246.76%,因新项目原材料预付款增加[114] - 在建工程减少至220.28万元,同比下降81.09%,因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114] - 短期借款减少至8640.17万元,同比下降25.99%,因归还银行借款[115] - 应付票据增至2.45亿元,同比上升48.1%,因供应商票据结算增加[115] - 其他应付款增至2009.45万元,同比上升529.78%,因计提现金红利致应付股利增加[115] - 未分配利润降至1.87亿元,同比减少2.35%[115] - 应收账款从2020年底的1.7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2.04亿元人民币,增长14.0%[189] - 存货从2020年底的1.5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1.88亿元人民币,增长19.0%[189] - 合同资产从2020年底的2.86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3.25亿元人民币,增长13.7%[189] - 短期借款从2020年底的1.1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1年6月30日的0.86亿元人民币,降幅为26.0%[190] - 应付票据从2020年底的1.6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2.45亿元人民币,增长48.2%[190]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020年底的4.05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1年6月30日的3.59亿元人民币,降幅为11.3%[193]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2020年底的1.2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1.79亿元人民币,增长39.0%[193]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2020年底的0.22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0.35亿元人民币,增长1472.0%[193] - 母公司合同资产从2020年底的0.2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0.35亿元人民币,增长74.3%[193] - 总资产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7.6%[194] - 负债合计3.0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3.4%[195] - 合同负债为4659.5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55.8%[194] - 短期借款减少至零,较期初减少100%[194]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64.33万元,同比下降111.56%[109][112]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工作站、机器人配件销售等[44] - 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业务采用以销定产和订单式生产模式,主要客户为大型汽车制造商,合同金额较大且定制化程度高[67] - 机器人工作站业务同样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客户包括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和机械加工企业,定价基于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加成[68] - 机器人配件销售业务覆盖广泛客户,合同金额小,采用材料采购成本加成定价[68] - 汽车焊装业务收入占比较高[106]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业收入占比较高[105]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总额2,117.69万元[102] - 研发人员136人,占员工总数28.27%[102] - 设计人员66人,占员工总数13.72%[102] - 新申请境内发明专利3项,获得批准1项[102] - 新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认证3项[102] - 新申请境内发明专利3项,获得批准1项[77][78] -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新增申请2项、认证3项[77][78] - 累计发明专利申请数161项,获得49项[78] - 累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231项,获得207项[78] - 累计软件著作权申请数35项,获得35项[78] - 研发人员数量136人,占总员工比例28.27%[9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386.32万元,同比增长35.2%[93]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4.71%[93] - 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297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94] - 在申请专利权137项,其中发明专利112项[94] - 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无资本化支出[80][81][82] - 基于工业大数据的远程云服务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661万元,本期投入65.66万元,累计投入637.22万元[84] - 数字化虚拟调试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0万元,本期投入60.29万元,累计投入232.33万元[84] - 机器人自适应焊接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79.8万元,本期投入46.49万元,累计投入780.34万元[84] - 数字化工厂工艺规划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794.33万元,本期投入79.38万元,累计投入896.57万元[85] - 轻量化材料连接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082.9万元,本期投入53.59万元,累计投入1946.74万元[85] - 多层多道焊自动工艺规划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27.5万元,本期投入67.23万元,累计投入463.23万元[86] - 基于多视觉的焊接跟踪与在线检测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387.24万元,本期投入65.3万元,累计投入1092.44万元[86] - 三维曲面重构及智能磨抛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59.5万元,本期投入28.76万元,累计投入274.1万元[86] - 机器人搅拌摩擦点焊系统技术项目投入研发费用140.8万元,累计投入189.6万元[87] - 汽车白车身智能焊装生产技术项目投入研发费用1841.3万元,累计投入849.04万元[87] - 新能源汽车智能焊装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投入研发费用1596.7万元,累计投入721.88万元[87] - 工程机械智能焊接生产线技术项目投入研发费用200万元,累计投入112.73万元[87] - 基于设计、仿真、离线编程工业软件开发(第一期)项目预算投入研发费用750万元[87] 核心技术优势 -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涉及技术密集度高领域包括控制技术、动力学仿真、机器视觉及工厂自动化等[30] - 系统集成商需具备跨行业技术理解能力及二次开发能力以满足定制化需求[31] - 公司长期作为国际主流整车厂商的重要供应商,在一般工业领域服务客户积累大量先进工艺技术和应用案例[38] - 国内厂商在成本、渠道、技术和工艺理解、服务响应能力等方面具备优势,在长期市场竞争中产生一批研发设计经验丰富、技术工艺水平高、服务质量好、配套能力强的企业[39] - 公司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融合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包括自动化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机器人仿真离线应用技术、白车身柔性高速智能化总拼技术、白车身高速输送系统技术、在线视觉智能引导定位与监测技术等[45] - 多轴伺服白车身定位技术可降低能源消耗30%以上,提高空间利用率并缩短新车型导入时间[72]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自动化系统集成控制技术,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梯、3C电子行业,提高生产效率[72] - 速智能化总拼白车身柔性高技术利用机器人立体式设计缩短焊接点空间距离,提高空间利用率[72] - 机器人与视觉技术结合可实现车身定位识别、品质监控和缺陷检测,提升生产线智能化程度[72] - 机器人仿真离线应用技术通过实机示教反馈提高离线程序匹配精度及效率[74] - 钣金件机器人自动装配技术实现电梯层门板导靴安装、胶条铆接等工序自动化生产[74] - 白车身高速输送系统技术缩短输送时间并开发两种托举形式(中部托举及两侧门槛托举)[74] - 柔性高速滚边技术通过真空板系统提高外板稳定性减少定位机构等待时间提升工作效率[74] - 高质高效机器人自动焊接技术采用激光跟踪和变形控制解决中厚板焊接难点[74] - 精密电子柔性自动化装配技术开发汽车音响喇叭、半导体后封装等高精度生产线[74] - 基于工业物联网焊接数据库系统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工艺数据库管理[75] - 基于标准模块化设计技术在汽车、摩托车领域形成统一技术标准[75] - 在线视觉智能引导定位技术通过3D视觉引导实现机器人精确寻迹与涂胶质量检测[75] - 机器人激光焊接技术采用自动定焦模块使焦距定位更准确快速并缩短调试时间[75] 行业应用与市场地位 - 下游重点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制造、3C电子、电梯及高铁行业[32] - 行业存在四大壁垒:跨学科应用、项目经验、生产工艺及下游客户供应商准入[33][34][35] - 工业机器人重点下游领域包括汽车制造、3C电子、电梯及高铁等行业,各领域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持续扩大[39] - 国内企业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和技术研发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39] - 公司产品及服务除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外,同时扩展到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42] - 公司长期服务丰田、本田、三菱、马自达、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乘用车、广汽新能源、比亚迪、小鹏汽车、日立电梯、五羊本田、中集集团、中船黄埔等知名品牌企业[42] - 公司在国内汽车焊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43] - 公司业务领域除覆盖汽车行业外,同时扩展到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扩大了业务规模[45] - 汽车焊装是整车厂四大工艺流程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环节之一,应用工业机器人最多[46][47] - 公司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车身柔性智能焊装产线和电池包焊装生产线,包括地板总成与车身总拼一体化白车身焊装线[49] - 工程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线覆盖塔吊、挖掘机、泵车等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52] - 摩托车电动车焊接生产线运用全自动抛光打磨和低飞溅焊接技术,实现100%全位置全角度焊接[54] - 精密电子装配生产线装配精度达微米级,采用机器视觉和高速传输线技术[56] - 电梯生产线实现从钣金到包装全流程无人化生产,研发抽芯铆接等新工艺[58][59] - 机器人工作站由1-2台多关节点焊/弧焊机器人组成,配备龙门架和变位装置[61] - 开发龙门式和机器人式搅拌摩擦焊装备,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等铝合金轻量化材料连接[63] - 公司销售各型号焊机及配套装置并提供编程调试技术服务,向服务型制造转变[66] 采购与生产模式 - 公司采购分为标准品和非标制造物料,非标采购采取以产定购模式,包括自行加工和外部采购[68] - 生产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由项目经理统筹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制造、安装、质量、采购等部门[69] - 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流程包括设计、生产、调试、预验收、现场交付和终验收阶段[70] 子公司表现 - 广州瑞北合并总资产为71,447.14万元,净资产为16,637.86万元,营业收入为31,489.38万元,净利润为8.42万元[121] - 武汉瑞北总资产为3,071.43万元,净资产为1,073.23万元,营业收入为322.20万元,净利润为166.12万元[121] - 瑞松威尔斯通总资产为1,671.46万元,净资产为170.61万元,营业收入为194.76万元,净利润为-121.03万元[121] - 广州瑞山总资产为1,734.49万元,净资产为684.14万元,营业收入为450.00万元,净利润为342.18万元[121] - 瑞松视觉总资产为3,119.28万元,净资产为2,055.14万元,营业收入为330.00万元,净利润为180.28万元[121] - 创新中心总资产为4,299.49万元,净资产为2,576.66万元,营业收入为6.88万元,净利润为10.55万元[121] - 公司直接持有广州瑞北76.16%股权,间接持有武汉瑞北和广州瑞山各76.16%股权[121] - 公司直接持有瑞松威尔斯通70%股权和瑞松视觉100%股权[121] - 公司直接持有创新中心19%股权[121] 荣誉与资质 - 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瑞北连续11年(2010-2021年)获得广汽丰田设备供应商奖项,包括八次品质优良奖及2017年度和2020年度品质优秀奖[37] - 广州瑞北于2020年获得广汽丰田2019年度原价优秀奖[37] - 公司入选国家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单位及2021年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37] - 公司入选广东省工信厅第十九批企业技术中心及广东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37] - 广州瑞北获得长安马自达2020年度优秀合作供应商荣誉[37] - 公司获得中国设备管理协会2020年度汽车行业用户满意优秀供应商荣誉[37] - 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77] - 公司获得广东省工信厅第十九批企业技术中心认定[77] - 控股子公司广州瑞北连续11年获得广汽丰田设备供应商奖项[98]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437.93万元人民币计入非经常性损益[23][24]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0,587.42万元,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24.57万元[159]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4,033.91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人民币9,890.65万元,投入进度为70.48%[159]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3,469.71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人民币5,415.28万元,投入进度为40.20%[159] - 偿还银行借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人民币6,0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人民币6,020.03万元,投入进度为100.33%[159]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人民币4,0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人民币4,021.63万元,投入进度为100.54%[159]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
瑞松科技(688090) - 2021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