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 - 营业收入为2.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8%[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65.6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9%[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177.0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2%[18][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33.3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92%[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人民币/股,同比增长6.45%[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31元人民币/股,同比增长34.78%[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46%,同比减少0.05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51%,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665.25万元,同比增长13.68%[6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65.62万元,同比增长8.79%[6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77.40万元,同比增长35.62%[68] - 公司总资产206507.53万元,较期初增长3.40%[68] - 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8%[79] -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9,665.25万元,同比增长13.68%[90] - 营业总成本为2,881.04万元,同比增长16.65%[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665.62万元,同比增长8.79%[9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33.31万元,同比增长276.92%[92] - 销售费用为14,261.59万元,同比增长5.09%[92] - 研发费用为2,523.54万元,同比增长19.22%[9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89.6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2]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7%至2.97亿元人民币(2021年半年度:2.61亿元人民币)[189]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6.7%至2881.04万元人民币(2021年半年度:2469.75万元人民币)[189]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1%至1.43亿元人民币(2021年半年度:1.36亿元人民币)[18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2%至2523.54万元人民币(2021年半年度:2116.72万元人民币)[189] - 净利润同比增长10.2%至7766.84万元人民币(2021年半年度:7046.19万元人民币)[19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65.62万元人民币(2021年半年度:7046.19万元人民币)[190]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6.5%至0.33元/股(2021年半年度:0.31元/股)[191]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至2.75亿元人民币(2021年半年度:2.58亿元人民币)[193]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2.4%至7914.90万元人民币(2021年半年度:7042.09万元人民币)[19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3.7%,从2.53亿元增至3.38亿元[19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276.8%,从1998.64万元增至7533.31万元[198]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46.6%,从3781.24万元增至5545.26万元[198]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长69.6%,从4361.18万元增至7394.95万元[19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正转负,从2.60亿元流入转为2689.68万元流出[198]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57.5%,从20.71亿元降至8.80亿元[198] - 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51.8%,从17.91亿元降至8.63亿元[19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22.4%,从5.04亿元降至3.91亿元[19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96.4%,从2.41亿元降至872.25万元[1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略有扩大,从-3875.64万元增至-3969.89万元[198] 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投入总额为25,235,354.42元,同比增长19.22%[4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51%,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4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2,545,409.37元,同比增长40.2%[53]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67,272.12元,同比增长8.4%[53]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骨科医疗器械,包括脊柱类产品和创伤类产品[10] - 脊柱类植入耗材实现销售收入264.1059百万元占比89.03%[82] - 公司创伤产品在京津冀"3+N"联盟集采中以较高价格全线中标[30] - 在十二省市及京津冀"3+N"联盟集采中以较高价格中标创伤产品[82] - 公司创伤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后试点实行基于SaaS系统的新运营模式[66] - 公司控股子公司水木天蓬是国内超声能量手术工具的领导者,在超声骨刀和超声止血刀等产品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研发及产业化经验[35] - 控股子公司北京水木天蓬医疗技术净利润283.62万元[102] - 控股子公司拓腾医疗科技净利润-191.7万元[102] - 控股子公司上海云合景从新材料科技净利润-29.28万元[103] - 控股子公司月明千里医疗科技净利润-316.47万元[103] 研发与技术 - 公司研发聚焦脊柱植入物、超声骨刀及创伤类植入耗材等产品[27] - 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向智能化发展,结合多模态数据实现实时手术规划[28] - 公司是国内脊柱类植入物细分领域少数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在脊柱细分领域规模领先、技术领先且市场竞争力较强[31] - 公司掌握多平面调节、多轴延伸和骨质匹配椎弓根螺钉技术等核心技术,包括侧向单平面可调节螺钉技术、横向单平面可调节螺钉技术等5项具体技术[34][36] - 公司自主研发的Adena脊柱内固定系统、Zina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Halis PEEK椎间融合器系统等产品在复杂脊柱畸形矫正和微创临床治疗方面获得突破[33] - 公司柔性延长臂经皮螺钉技术解决了微创多节段固定的操作难题,使经皮下穿棒连接多颗螺钉变得简单易行[36] - 公司内镜辅助经皮椎间隙融合技术仅需要小于1公分的切口,相比市场上通用的3-5公分小切口技术创伤更小[36] - 公司所有椎弓根螺钉采用双螺纹设计,远端为松质骨螺纹匹配椎体内松质骨特征,近端为皮质骨螺纹匹配椎弓根皮质骨特征[36] - 公司在运动医学、新材料应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和3D打印等骨科相关领域不断加强研发和战略布局[32] - 公司正在密切关注新一代智能手术机器人、生物材料和脊柱运动节段假体等新技术发展动向[32] - C-Ring悬浮通道技术使皮肤切口仅3公分左右[38] - 低切迹一体式颈椎融合器采用三角形钢板完全贴服椎体终板前缘[38] - Adena复杂畸形矫正系统提供压锁式横向连接器和截骨矫形器械[38] - 新一代椎间盘假体采用新型粘弹性材料纤维环和硬性支撑核复合结构[38] - 脊柱肿瘤治疗专用器械针对枕颈部颈胸交界腰骶段等移行节段缺损[38]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新增授权4项,新增申请8项[42] - 报告期内实用新型专利新增授权16项,新增申请5项[42] - 报告期内外观设计专利新增授权5项[4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1项[42] - 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216项,外观设计专利121项[42][43] - 研发团队由拥有30多年经验的刘明岩博士领导,团队包含博士、硕士及资深工程师[58] - 研发中心CNAS认可覆盖医疗器械原材料、骨科医疗器械及包装材料3大类共33个检测项目[59] - 研发中心下设6个部门:基础研发部、技术部、开发部、工程部、工艺部及注册部[59] - 研发团队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和863计划项目[58] - 公司掌握多平面调节椎弓根螺钉等核心技术[55] - 公司Halis 9mm腰椎融合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55] - 公司Lora微创系统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55] - 公司布局超声骨刀等有源设备领域[56] - 水木天蓬在超声骨刀领域拥有20多年研发积累[56] - 控股子公司水木天蓬董事长曹群拥有20多年超声外科研发经验[58] 产品与注册 - 公司产品名称为脊柱类植入耗材[39] - 公司新型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23130420[40] - 钛合金带线锚钉产品于2022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41] - 钛板固定椎间融合系统于2022年5月12日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41] - 椎体融合器于2022年5月18日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42] - 公司新型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于2022年3月31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0] - 公司钛合金带线锚钉产品于2022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70] - 公司绝大部分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注册[62] 研发项目与投入 - 脊柱矫形融合器及骨水泥横向位移螺钉内固定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031.15万元,本期投入21.42万元,累计投入1,817.56万元[47] - 万向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内固定系统中约占全市场销售额的65%[47] - 新型髓内钉及足踝内固定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011.60万元,本期投入4.42万元,累计投入1,441.00万元[47] - 市场髓内钉总量约7-8万套/年,年增长10%以上[47] - 3D打印定制椎间隙融合器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49.70万元,本期投入106.32万元,累计投入788.75万元[47] - 3D打印定制椎间隙融合器系统预计市场总量超过20,000套/年,年增长20%以上[47] -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项目投入资金1141.76万元,占公司研发投入的66.7%[48] - 新型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项目投入资金3390.52万元,已完成国内取证[48] - 新型颈椎间盘假体项目投入资金1281.76万元,目前处于设计验证阶段[48] - 新型骨与软组织损伤项目投入资金1928.2万元,已取得钛合金带线锚钉注册证[48] -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项目已完成895.52万元投资[48] - 新型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项目已完成2630.32万元投资[48] - 新型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研发投入353.2万元[48] - 新型骨与软组织损伤项目研发投入436.96万元[48] - 新型颈椎间盘假体项目已完成41.65万元投资[48] - 新型骨与软组织损伤项目已完成2375.55万元投资[48] - 通用创伤固定系统更新升级项目预算2,637.30万元,累计投入1,431.37万元,国内骨科市场规模近500亿元,创伤领域占15%份额[49] - 微创脊柱椎间隙融合系统项目预算2,201.00万元,累计投入881.93万元[49] - 退变性脊柱畸形矫正固定系统项目预算3,006.4万元,累计投入748.09万元[49] - 颈椎减压矫形固定系统项目预算1,510.49万元,累计投入399.58万元[49] - 超声外科手术系统项目预算2,000.00万元,累计投入535.00万元[50] - 用于手术机器人的超声骨动力模块项目预算2,000.00万元,累计投入1,860.00万元[50] - 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项目预算2,000.00万元,累计投入793.00万元[50] - 所有研发项目总预算28,189.88万元,累计总投入16,639.32万元[50] - 创伤修复系统项目产能目标100万台/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20%[49] - 超声骨动力模块项目已完成样品试制和产品定型[50] 研发团队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75人,同比增长29.3%[53]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2.67%[53]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58.67%[53] 市场与行业 - 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2019年规模达308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17.03%[26] - 预计2024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07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14.51%[26] - 全球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约占医疗器械总规模的9%(2017年数据)[26] - 国产骨科器械目前占据国内市场份额不足40%,进口产品仍占主导[29] -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类别[25] - 公司加强国际业务团队建设和市场推广投入,重点开发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骨科主流市场[32] 生产与质量 - 公司采用先进高精度进口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确保产品质量[61] - 通过ISO13485及ISO9001体系监督审核并持续推进QC改善[62] - 公司获得CNAS认可成为上海市首家医用骨科植入耗材检测实验室涉及33个检测项目[40] 运营与物流 - 医捷云系统大幅提高拣货配送效率并保持较高交付按时率[64][65] - 医捷云系统实现全程产品追溯满足国家医疗器械追溯管理要求[65] - 公司通过医捷云SaaS系统从全国仓库调货确保临床诊疗需求[68] - 公司所在地上海从三月中旬实施封闭管理,对生产和物流产生非常大压力[67] 资产与负债 - 应收账款净额为252.5452百万元较期初增加3.6825百万元增幅1.48%[79] - 存货账面价值为130.4756百万元较期初增加8.998百万元增幅7.41%[80] - 货币资金为391,029,984元,占总资产比例18.98%[95] - 在建工程为131,616,695元,较期初增长31.53%[95] - 存货为130,475,591元,较期初增长7.41%[95]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532.64万元,较期初增长43.27%[96] - 租赁负债期末余额290.04万元,较期初增长16.61%[96] - 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1922.01万元,较期初增加200万元[100]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3.9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82亿元人民币略有增长[18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4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77亿元人民币减少约9.4%[18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5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49亿元人民币增长1.5%[181] - 存货期末余额为1.3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21亿元人民币增长7.4%[181]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1.3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00亿元人民币增长31.5%[181]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199.72亿元增长至期末206.51亿元,增幅3.4%[182][183] - 无形资产由期初3.28亿元增至期末4.27亿元,增长30.0%[182] - 应付账款从期初1.25亿元上升至期末1.68亿元,增长35.1%[182] - 合同负债由期初1070万元增至期末1533万元,增长43.3%[182] - 货币资金从期初2.11亿元增至期末2.50亿元,增长18.3%[185] - 交易性金融资产由期初3.61亿元降至期末3.17亿元,减少12.2%[185] - 长期股权投资从期初5.30亿元增至期末5.50亿元,增长3.7%[186]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由期初3.56亿元增至期末3.98亿元,增长11.7%[187] - 母公司资本公积从期初10.54亿元降至期末10.34亿元,减少1.9%[187] - 递延所得税资产由期初3057万元微增至期末3043万元[182] 投资与并购 - 公司向月明千里医疗科技支付投资款950万元,累计投资额达1000万元[97] - 公司投资苏州泰福怀谨创业投资基金2000万元,累计投资额达12240万元[97] - 公司支付上海云合景从股份转让款129.8万元并追加投资880万元,获得51%控股权[98] - 公司获得韩国细基生物人工骨邦固特系列产品中国总经销授权[69][70] - 与美敦力签署独家经销协议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72] - 授权产品包含超声骨刀设备FD880AXD880A及配套耗材[72] 公司治理与承诺 -
三友医疗(688085)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