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59335.93万元,同比增长51.97%[20]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36.99万元,同比增长57.20%[20]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568.69万元,同比增长32.83%[20] - 2021年营业收入59,335.93万元同比增长51.97%[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37.99万元同比增长44.44%[21][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569.69万元同比增长22.00%[21][23] - 公司营业收入18,636.99万元,同比增长57.20%[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2,568.69万元,同比增长32.83%[30] -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9335.93万元,同比增长51.97%[145][146]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8636.99万元,同比增长57.20%[145] - 公司营业收入59,335.93万元同比增长51.97%[150] - 非经常性损益达6,068.30万元,占净利润比例32.56%,同比增长12.37%[1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为5637.08万元,同比增长58.20%[145][146] - 销售费用为29476.76万元,同比增长58.54%[146][147] - 管理费用为2836.44万元,同比增长45.46%[146][148] - 研发费用为5655.26万元,同比增长66.74%[146][148] - 财务费用为-744.87万元,同比变化160.99%[146] - 营业成本5,637.08万元同比增长58.20%[150] - 销售费用29,476.76万元同比增长58.54%[165] - 研发费用5,655.26万元同比增长66.74%[165] - 研发投入5655.26万元,同比增长66.74%,占营业收入比例9.53%[37] - 研发投入总额5655.26万元,同比增长66.74%[101][10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9.53%,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101] - 研发投入增长主因是技术开发费、材料费及研发人员薪酬增加[10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385.11万元,同比增长64.70%[115]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27.73万元,同比增长22.54%[11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脊柱业务因创新疗法推广实现显著增长[31] - 创伤产品在十二省联盟集采中以较高价格中标A组[32] - 收购水木天蓬获得超声骨刀及超声止血刀核心技术[34] - 超声骨动力系统获中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欧盟CE、美国FDA认证[34] - 双头钉系统及CLIF Keystone PEEK融合器系统获得美国FDA批准[36] - 公司产品线包括脊柱类植入物、创伤类植入物、超声骨刀和超声止血刀[51] - 脊柱类植入耗材实现销售收入51,619.92万元,占总收入87.00%[137] - 创伤产品在十二省市及京津冀"3+N"联盟集采中以较高价格中标[137] - 已完成对水木天蓬收购,新增超声骨刀和超声止血刀产品线[137] - 脊柱类植入耗材营业收入51,619.92万元占总收入87.00%毛利率91.10%[152] - 创伤类植入耗材营业收入2,895.39万元同比增长26.04%毛利率85.77%[152] - 有源设备营业收入4,653.75万元毛利率88.37%[152] - 脊柱类植入耗材生产量759,420件同比增长30.58%销售量704,137件同比增长35.55%[153] - 公司创伤业务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技术市场领先性争取局部细分市场突破[192]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持续推进国际业务团队建设,重点开发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主流市场[51] - 公司主流产品通过FDA注册、CE认证并拥有国际专利[193] - 公司加强全球主流市场学术推广、研发合作和市场开拓以提高国际品牌知名度[193] - 2022年公司将重点推进国际业务拓展及自主品牌进入欧美市场[1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脊柱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将在2022年中旬左右进行[88]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拓展运动医学、3D打印等新领域[188] - 公司通过精益生产管理持续降低成本以保持业绩增长[190] - 公司通过控股收购北京水木天蓬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布局超声骨刀、超声吸引刀和超声止血刀等领域[191] - 公司投资上海尚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朗迈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丰富骨科生物材料、PKP球囊、射频消融和脊柱内镜等产品线[191] - 公司创伤联盟采购中以相对较高价格中标并密切关注脊柱高值耗材集采政策[193] - 公司推进精细化生产管理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损耗控制并降低生产成本[194] - 公司针对脊柱集采进行产品备货以应对国家带量集采政策短期不利影响[194] - 公司脊柱业务增加市场推广和产品培训投入保持高端品牌形象和影响力[192] - 公司完善覆盖全国各主要城市营销网络体系并建立合理渠道链接[19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9.53%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21] - 发明专利新增授权11项,新增申请32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增授权46项,新增申请23项[41] - 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7项,专利总数395项(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214项、外观设计116项)[41] - 在研项目总数14项,其中新增项目8项[40] - 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完成验收通过[41] - 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7项、专利395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国内35项,国外26项)、实用新型专利214项、外观设计专利116项、软件著作权4项[53] - 公司于2021年4月14日获得CNAS认可资格及证书,拓腾实验室具备自检能力[47] - 研发团队涵盖机械、工程力学、材料学等领域,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和863计划项目[67] - 公司研发中心拓腾实验室于2021年4月提交CNAS认可申请并进入审评流程[121][126] - 公司通过ISO13485及ISO9001体系监督审核,绝大部分产品获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注册[124] - 公司首创椎间孔镜下微创应用的超声骨动力系统,提升关节翻修手术效率[119] - 研发团队包含清华、北大等高校人才,学科覆盖机械、工程力学、材料学等领域[120] - 采用高精度进口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保障产品精度和稳定性[123] - 发明专利新增授权11项,新增申请32项,累计获得61项[98][99] - 实用新型专利新增授权46项,新增申请23项,累计获得214项[98][99] - 外观设计专利新增授权7项,新增申请1项,累计获得116项[98][99] - 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7项,软件著作权4项[98] - 公司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并通过验收[97] - 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96] - 研发团队由拥有近30年经验的刘明岩博士领导,并包含清华大学博士曹群领导的超声能量平台团队[120][122] - 水木天蓬在超声骨刀和超声止血刀领域拥有20多年研发积累,是国内超声能量手术工具领导者[118][122] - 公司代表上海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示范企业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发言[12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86人,同比增长34.38%,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9.46%[115]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博士4人,硕士18人,本科34人,专科20人,高中及以下10人[115] - 研发人员年龄分布:30岁以下20人,30-40岁53人,40-50岁11人,50-60岁1人,60岁及以上1人[115] - 水木天蓬子公司于2021年7月开始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主要承担在研项目12-14项[112] - 公司在脊柱微创领域拥有Halis 9mm腰椎融合器技术,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17] - 公司研发投入5655.26万元,同比增长66.74%,占营业收入比例9.53%[119] - 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7项,专利395项(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214项,外观设计116项),软件著作权4项[119]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掌握多平面调节、多轴延伸和骨质匹配椎弓根螺钉技术等核心技术[91]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侧向单平面可调节螺钉技术、横向单平面可调节螺钉技术[91]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多平面可调节双头螺钉技术、横向位移可调节螺钉技术[91]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双螺纹螺钉设计技术[91] - 公司柔性延长片技术使微创多节段固定成为可行,解决硬性延长管操作复杂问题[92] - 内镜辅助经皮椎间融合技术将切口缩小至小于1公分(原需3-5公分)[92] - 悬浮通道技术实现3公分小切口微创手术,确保操作安全[94] - 低切迹一体式颈椎融合器集成融合器与固定钢板,简化手术流程[94] - 复杂脊柱畸形矫正系统提供压锁式横向连接器等专用器械,降低矫形操作风险[94] - 新一代椎间盘假体采用新型粘弹性材料纤维环与硬性支撑核设计[94] - 横向位移可调节螺钉实现螺钉与连接棒相对横向偏移自由调节[92] - 椎弓根螺钉采用双螺纹设计(远端松质骨螺纹/近端皮质骨螺纹),优化螺钉强度[92] - 柔性延长片体积小且柔软,避免多节段手术中器械交叉冲突[92] - C-Ring悬浮通道拉勾片X光透明,便于术中操作和观察[94] - 矢状面内自调节螺钉技术可降低术后螺钉折断率,提高脊柱畸形矫形效果并减少手术时间与出血[107] - 水木天蓬已掌握超声骨动力系统和超声止血刀系统等核心技术[91] - 超声骨动力设备通过超声振动完成骨组织切除具有快速稳定和安全的特点[63] - 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设备在切割和凝血时可同时完成无烟雾无电流通过患者[63] 生产运营与效率 - 医捷云系统提升运营效率,产品交付按时率保持高位且库存成本受控[42][43] - 创伤产品集采后试点新运营模式初见成效[43] - 精益生产项目通过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率(如订单交付率、生产交付率等)[44] - 半成品库位优化及机台排产改进缩短交付周期[44] - TPM项目推进设备管理标准化[44] - 公司建立了从市场需求到术后随访全程可追溯的规范化流程文件体系[46] - 公司顺利通过DNV对ISO13485及ISO9001体系的监督审核[46] - 采购模式由专职采购部执行,设立采购审核委员会监督预算及资金支付[68] - 生产模式采用以销定产并保持安全库存,严格遵循ISO13485等质量管理体系[69] - 医捷云系统提高拣货和配送效率,保持较高产品交付按时率[128] 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脊柱系列产品2019年市场份额位居全市场第五名、国内企业第二名[52] - 脊柱植入物细分领域国产化率较低,进口厂家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73] - 超声骨刀产品处于前期临床教育培训和市场培育阶段,2014年取得中国NMPA注册证[74] - 超声骨动力系统2015年开始临床应用,至2021年初完成三次产品迭代[74] - 行业由外资巨头主导高端市场,强生、美敦力、史赛克占脊柱领域超60%份额[75] - 公司属于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类,属科创板优先推荐企业[71] - 创伤类植入物国产企业占优势,脊柱类因技术壁垒较高国产化程度较低[73] - 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收入从2015年164亿元增长至2019年3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7.03%[82] - 预计2024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607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14.51%[82] - 2017年骨科医疗器械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9%[82] - 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市场份额60%以上由进口厂家占据[86] - 公司普通接骨板系统、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含万向)、髓内钉系统三个产品系列以相对高位价格A组中标十二省联盟采购[87] - 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共有48家企业参与,44家中选,中选率92%[88] - 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5年164亿元增长至2019年30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7.03%[186] - 预计2024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607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4.51%[186] - 脊柱类植入器械市场从2015年47亿元增长至2019年87亿元,复合增长率16.58%[186] - 预计2024年脊柱类植入器械市场规模达171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4.42%[186] - 外资企业占国内骨科脊柱植入耗材市场份额超60%[185] 投资与并购活动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1147.5万元收购英途康医疗2.48%股权,累计持股达4.35%[176] - 公司投资2亿元获得苏州泰福怀谨创业投资基金10%份额,已支付首笔8240万元[176] - 公司以3.43亿元收购水木天蓬医疗49.8769%股权,持股比例升至51.8154%[177][181] - 公司向朗迈医疗增资1000万元获得7.69%股权[178] - 公司投资1083.8235万元获得春风化雨智能医疗32.35%股权,已支付975万元[178][180] - 公司投资3600万元获得月明千里医疗90%股权,已支付50万元[180] - 权益工具投资期初1000万元,本期新增投资1.39亿元,期末公允价值1.72亿元[182] - 控股子公司水木天蓬净利润1536.43万元,总资产1.22亿元[184] - 苏州泰福怀谨投资基金净资产13.45亿元,净利润3.03亿元[184] - 拓腾医疗科技净资产1.46亿元,净亏损197.65万元[184] - 商誉新增31,523.00万元(上年同期为0),主因收购水木天蓬[172] - 长期股权投资新增1,013.31万元(上年同期为0),主因对春风化雨投资[171]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492.13万元,同比增长86.94%[20] - 公司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8585.21万元,同比增长9.87%[20] - 公司2021年末总资产为199717.00万元,同比增长19.54%[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60%同比增加1.28个百分点[21]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676.65万元[23] - 公司总资产199,717.00万元,较期初增长19.54%[30] - 整体毛利率达90.50%[30] - 基本每股收益0.91元[3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6.94%至14,492.13万元[16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至1,236.16万元(上年同期为-83,038.81万元)[167]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45.67%至38,230.7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19.14%[17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下降57.23%至37,662.94万元,主因现金管理产品到期收回[171] - 在建工程同比激增4,224.83%至10,006.30万元,主因苏州拓腾工程建设[172]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89.27%至12,455.60万元,反映采购规模扩大[172] - 合同负债同比激增1,614.28%至1,069.76万元,主因预收货款增加[172] - 应收账款净额为24,886.27万元,较期初增加5,247.43万元,增幅26.72%[134] -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97%,应收账款增幅远低于销售增幅[134] - 存货账面价值为12,147.76万元,较期初增加2,828.59万元,增幅30.35%[135] - 存货增加主要因支持销售增长所作备货[135] - 应收账款绝大部分账龄在一年以内,主要客户为国家公立医院[134]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2021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7,370,697.00元[6] - 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0.05%[6] - 公司拟每10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1股,转增后总股本将增加至225,866,850股[6] - 公司总股本为205,333,500股[6]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徐农、Michael Mingyan Liu(刘明岩)、David Fan(范湘龙)[12]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
三友医疗(68808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