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2021年营业收入为2.5亿元,同比下降7.9%[2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5,034.11万元,同比下降7.90%[33] - 营业收入2.50亿元同比下降7.90%,归母净利润-2293.28万元同比下降155.96%[112] - 公司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7.9%[1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3.28万元,同比下降156.0%[2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293.28万元,同比下降155.96%[3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620.83万元,同比下降210.5%[21]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转亏[9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58%,同比下降18.38个百分点[22]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27亿元,占全年收入50.6%[25]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为2.38亿元,同比下降11.4%[21]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1.42亿元同比增长16.64%[113] - 营业成本1.42亿元同比上升16.64%[115] - 销售费用7065.84万元同比增长34.51%占营收28.22%[10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4.51%至7065.84万元[134] - 研发费用3606万元同比增长29.27%[11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27%至3606.00万元[134] - 制造费用1959万元同比上升58%[122] - 外购服务成本3222万元同比上升197.96%[122] - 无人机服务外购服务成本同比激增197.96%[123] - 无人机配件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24.32%至1137.64万元,占总成本7.99%[123] - 综合毛利率43.62%同比下降11.97个百分点,促销合同毛利率45.15%、集成项目毛利率28.55%、服务项目毛利率12.64%[104] 现金流和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53.0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353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6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8亿元同比增长1963.36%[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因人员增加及回款不及预期[114]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43.12%至30173.94万元,主要因IPO募集资金[13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67,045,466.97元,当期变动26,041,789.67元[29] - 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6704.55万元,应收款项融资为228.40万元[145] - 货币资金受限485.59万元,原因为银行承兑汇票及保函保证金[141] - 应收账款余额1.14亿元同比增长58.14%[106]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6.98%至10534.21万元,因回款不及预期[139]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294.43%至14860.23万元,因无人机制造基地建设[139] - 长期待摊费用增加至344.25万元,同比增长73.77%,主要因办公场所装修款增加[140] - 递延所得税资产达1994.17万元,同比增长111.62%,主要因资产减值准备及可抵扣亏损增加[140]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长至855.61万元,同比上升139.84%,主要因预付工程款及装修款增加[140] - 应付账款增至7948.88万元,同比增长172.93%,主要因无人机制造基地项目推进导致应付款项增加[140] - 预计负债下降至207.90万元,同比减少59.22%,主要因无人机销售减少导致产品质量保证金计提减少[140] - 实收资本增至8758.00万元,同比增长33.34%,主要因公司上市发行股本所致[140] - 资本公积大幅增长至5.67亿元,同比上升297.71%,主要因发行股票产生资本溢价[140] - 未分配利润下降至3578.38万元,同比减少54.94%,主要因销售收入下降及成本费用增加[140] - 递延所得税资产775.22万元基于可抵扣亏损确认[109] - 总资产为8.66亿元,同比增长103.1%[21] - 总资产86,562.19万元,较期初增长103.08%[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8.6%[21] - 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69,524.32万元,较期初增长138.64%[33]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35%,同比增加7.09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4,343.03万元,同比增长55.70%,占营业总收入17.35%[34] - 研发投入总额为4343.03万元,同比增长55.70%[77] - 费用化研发投入3606.0万元,同比增长29.27%[77] - 资本化研发投入737.03万元,资本化比重达16.97%[7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7.35%,同比增加7.09个百分点[77] - 研发人员数量149人,同比增长27.35%,占总员工比例25.04%[84]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2544.32万元,同比增长55.27%[84]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7.08万元,同比增长22.0%[84] - 在研项目累计投入9338.02万元,其中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项目累计投入2418.64万元[79] - 油电混动垂直起降无人机项目累计投入2842.97万元[79] - 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737.03万元,其中CW-40项目550.13万元在手订单352万元,CW-300项目186.90万元无在手订单[107] 业务线表现:产品销售 - 无人机系统收入1.65亿元同比下降21.24%[117] - 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销售量392套同比下降8.84%[120] - 油电混动无人机销售量32套同比下降56.76%[120] - 经销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61.30%占营收54.20%,直销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32.40%[101] 业务线表现:服务收入 - 无人机服务收入5049.19万元,毛利率12.64%同比下降9.50个百分点,外购服务成本占比73.06%同比增长18.20个百分点[100] - 无人机服务收入5049万元同比上升99.43%[117] 地区表现 - 国外销售收入2869万元同比上升62.14%[117] - 全年订单总额同比增长33.39%,其中国内订单增长19.24%、海外订单增长195.47%[35] 技术与产品 - 公司拥有8大系列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平台,最大起飞重量7-100kg级别,载荷0.8-20kg,航时1-10小时[42] - 公司产品涵盖纯电动无人机、油电混合无人机及氢燃料为代表的新能源无人机系统[42] -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能系统运用飞行器专业设计体系的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40] - 公司产品具备大载重、长航时、垂直起降、携行简便特点[59] - 公司拥有八大系列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平台及多旋翼无人机系统[87] - 产品最大起飞重量涵盖6.8至105千克,航时覆盖1至10小时[87] - 公司发布氢动力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CW-25H[70] - 公司推出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CW-40[70] - 公司完成新型大载重无人机设计工作[70] - 公司激光雷达系统率先应用于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70] - 公司分布式飞控系统采用三余度飞控计算机架构[1] - 公司复合材料机体制造技术使成本降低50%[5] - 研发周期从12个月以上缩短到6个月以内,理论设计指标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偏差值小于10%[86] - 公司积累了近20种型号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平台[86] - 拥有已授权专利191项,已登记软件著作权66项[96] - 本年度新增发明专利20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48个[73] - 公司全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8项[71] 生产与运营 - 公司实施自主生产为主、外协加工为辅的生产模式[50] - 公司具备复合材料、零部件、航电系统、整机的全自主生产能力[89] - 公司严格执行生产过程管理,生产现场实行6S管理[89] - 公司"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项目"土建工程顺利完工,一期装修工程接近尾声预计2022年可投入使用[39] 销售与市场 - 公司采用直销+经销的销售模式并持续完善经销体系[52] - 公司为国内上千家用户单位提供产品及服务[8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4144.5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6.56%[125][12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2073.26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3.16%[130][131]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工业无人机行业增速30%以上[55] - 未来10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210亿美元[56] - 2030年无人机市场价值预计达到920亿美元[56] - 十四五期间无人机运行小时数将于2025年达到250万小时[57] - 民用无人机年飞行量超过1000万飞行小时,与传统有人通航相比高出一个数量级,与运输航空飞行量相当[63] - 无人机运营服务需求增长,用户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获取数据成果,委托提供常态化巡检及航测服务[63] - 无人值守机库应用新模式在2021年快速发展,并在电力巡检、环境治理、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65] - 无人机行业应用从传统测绘与电力巡检拓展至矿山、环保、森林消防、应急、公安、水利等更多场景[61] - 海外市场对成熟工业无人机应用技术需求增强,无人机出口市场规模不断扩张[61] - 垂直起降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领域保持高度行业关注,但规模化应用仍受技术成熟度及监管法规限制[66] - 无人机与大型信息化系统融合,成为治理智慧化的重要信息采集入口,并被纳入多个部门"十四五"规划应用计划[61] 公司战略与合作伙伴关系 - 公司联合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发布纵横大鹏5G网联无人机解决方案[37] - 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矿用无人机研究中心"[37] - 公司与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签署《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监测合作机制合作协议》[37] - 公司积极探索无人机行业应用,产品及服务在环保巡查、智慧城市建设、边境巡查、重大活动安保等重点项目中得到应用[62] - 公司在电力巡检、环保巡查等业务领域巡检服务规模持续增长[64] - 公司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IPD研发管理模式[53] - 公司持续加强垂直起降飞行器、飞控与导航系统、航电系统、材料、动力等领域的技术积累[66] 荣誉与资质 - 公司产品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等荣誉[38] - 公司产品荣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力创新奖一等奖"、"工业设计红点奖"及"CES创新奖"等多个奖项[88] - 公司获得"2021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称号[71] - 公司产品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2020年)[69] - 公司中标工信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平台建设项目[7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负责人任斌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鹏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张剑英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5]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已详细阐述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4]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前身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8日[11]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成都大鹏纵横智能设备等9家企业[11]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内蒙古纵横大鹏科技绵阳禹航科技等3家企业[11] - 公司参股公司为武汉讯图科技有限公司[11] - 报告期指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2]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13,275,536.76元,其中政府补助12,086,734.89元[26][27]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收益为6,014,609.13元[26] - 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2,315,175.26元列为经常性损益[27] 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595人,其中研发人员149人[39] - 报告期内新增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团队69人[39]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26人[188] - 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469人[188] - 在职员工总数合计595人[188]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22,296小时[192] - 劳务外包支付报酬总额为764,876.70元[192] - 员工教育程度中本科及以下学历占比49.9%(297人)[189] 管理层与董事会 - 董事长兼总经理任斌持股20,502,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6万元[163] - 董事兼副总经理王陈持股13,668,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4万元[163] - 监事会主席陈鹏持股6,03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6万元[163] - 独立董事王仁平年度税前报酬总额8万元[163] - 独立董事杨智春年度税前报酬总额8万元[163] - 董事会秘书兼常务副总经理李小燕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9.2万元[163] - 副总经理兼研发中心主任王利光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6.8万元[163] - 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原波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4万元[163] - 财务总监刘鹏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4万元[163] - 高管年度报酬总额合计510万元[165]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实际获得报酬合计为人民币433万元[174]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报告期内实际获得报酬合计为人民币77万元[174] - 副总经理郭睿、原波、张峻于报告期内经第二届董事会同意聘任[175] - 杨智春教授自1987年4月至2003年3月任职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1994年3月至2003年3月担任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所长[167] - 陈鹏2004年7月至2008年3月担任成都辉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工程师,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任职成都纵横科技研发部[167] - 陈晨2015年4月至今担任中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17年5月至2015年4月任职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行政部[167] - 付江2010年4月至今历任公司技术服务部经理、人力行政部IT流程部部长,2018年7月任职工代表监事[167] - 李小燕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任公司董事,2017年5月至今任常务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167] - 王利光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4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中心主任[167] - 原波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担任北京风行在线助理总裁,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任电子科大科技园常务副总[167] - 刘鹏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任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经理,2021年12月至今任公司财务总监[167] - 郭睿2002年5月至2010年9月任富士康科技集团人资总处规划部部长,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任成都中央人力资源处处长[167] - 周华林在股东单位德迅投资担任高级投资经理自2018年2月至今[170] - 陈晨在股东单位中航南山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副总经理自2018年3月至今[170] - 王仁平在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自2009年7月至今[171] - 王仁平在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独立董事至2022年6月[171] - 王仁平在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独立董事至2022年5月[171] - 周华林在宁波鸿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监事自2017年12月至今[171] - 陈晨在武汉讯图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自2018年12月至今[171] 董事会运作与委员会 - 公司2021年董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 其中现场会议1次 通讯方式召开7次 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次[179] - 公司董事任斌 王陈 周华林各亲自出席董事会9次 其中以通讯方式参加7次[179] - 独立董事王仁平亲自出席董事会9次 其中以通讯方式参加8次[179] - 独立董事杨智春亲自出席董事会9次 其中以通讯方式参加7次[179] - 所有董事均出席股东大会2次 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情况[179]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成员为王仁平 任斌 杨智春[181] - 董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成员为王仁平 任斌 杨智春[181] - 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为杨智春 王陈 王仁平[181] - 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成员为任斌
纵横股份(688070)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