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德林海(688069) - 2020 Q4 - 年度财报
德林海德林海(SH:688069)2021-04-27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491,387,352.51元,同比增长65.52%[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776,591.86元,同比增长91.96%[21] - 基本每股收益3.80元/股,同比增长68.89%[22]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491.3874百万元,同比增长65.52%[100]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277.66万元,同比增长91.96%[1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8,231.26万元,同比增长93.23%[120] - 营业收入49,138.74万元,同比增长65.52%[120][122][124] - 主营业务收入48,894.93万元,同比增长66.06%[124][126] 财务业绩:资产和净资产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12,759,182.27元,同比增长349.88%[21] - 总资产1,640,227,975.20元,同比增长267.08%[21]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640.228百万元,同比增长267.08%[1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12.7592百万元,同比增长349.88%[100] - 总资产164,022.80万元,较期初增长267.08%[120] - 净资产141,285.88万元,较期初增长349.92%[120] 财务业绩: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044,210.34元,同比下降313.04%[21] -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04.42万元,同比减少13,378.01万元[10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104.42万元,同比减少313.04%[14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4739.53万元,同比减少5890.85%[14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0476.75万元,主要来自IPO募集资金[141]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88%,同比增加0.38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总额为2397.89万元,同比增长79.34%[70][7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88%,同比增加0.38个百分点[70] - 研发费用2397.89万元,同比增长79.34%[138] - 销售费用222.89万元,同比增长119.30%[138] 业务分部收入 - 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收入310,764,300元,同比增长54.26%[22] - 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收入310.7643百万元[101] - 蓝藻治理运行维护收入80.8334百万元[101] - 治理服务收入9,735.16万元,毛利率达85.04%[126][127] - 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收入31,076.43万元,同比增长54.26%[126][127] - 蓝藻治理运行维护收入8,083.34万元,同比下降13.07%[126][127] 业务运营和模式 - 公司主要从事湖库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及预防控制业务,以及以水质提升为目的的中小湖泊整湖治理业务[33] - 公司开发了多适应性、多样化的蓝藻治理技术装备,包括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车载式藻水分离装置、加压控藻船、水动力控(灭)藻器、深井加压控藻平台等[34][35][36] - 公司提供蓝藻治理运行维护服务,客户根据藻水处理量、运行时长、藻泥产生量等指标按合同约定周期支付服务费用[37] - 运行维护服务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保证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并降低业绩波动风险[38] - 公司主要通过提供蓝藻治理整装集成技术装备、运行维护服务及整湖治理服务获取收入[39] - 移动式技术装备的通用零部件和标准设备按市场价格直接采购,非标准设备和核心设备通过定制方式采购[40] - 公司技术装备销售由研发中心主导,市场开发中心协助,主要通过参与公开招标或商务谈判获取订单[41] - 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项目将辅助工程分包给承包商实施[42][43] - 岸上站点项目实施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对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指标实行全面管理[44] - 运行维护服务采用劳务外包模式 由外部劳务公司承担蓝藻打捞[46] - 整湖治理技术装备销售通过公开招标或商务谈判获取订单[50] - 水质提升设备在达到合同约定标准后按收入确认标准确认收入[52] - 公司推行"整湖治理+见效付费"的风险总承包商务模式[158] 研发活动 - 公司研发分为前瞻性研究和定制化研发两种模式[53] - 2020年新获得授权专利18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6项/外观设计1项)[68] - 累计拥有专利58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50项/外观设计1项)[68] - 核心技术包括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技术(国际领先)和加压控藻技术(国内领先)[66] - 提出两条技术路线:"打捞上岸、藻水分离"和"加压灭活、原位控藻"[63][67] - 研发方向聚焦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包括蓝藻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领域[103] - 公司申请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含PCT申请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项[103] - 授权专利共计18项,包括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专利1项[103] - 新增6项专利实现产品转化,应用于岱海湖、星云湖等项目及藻水分离设备[104] - 蓝藻遥感监测领域获得2项软件著作权[103] 研发项目及投入 - 深井加压蓝藻进入湖滨湿地迁移转化规律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5,110,000元,本期投入2,237,327.19元,累计投入4,323,186.23元,累计投入占预计总投资比例84.6%[73] - 大通量旋流式藻水富集装置项目预计总投资2,310,000元,本期投入1,283,574.73元,累计投入1,283,574.73元,累计投入占预计总投资比例55.6%[75] - 水体藻类及漂浮物智能化打捞装备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4,300,000元,本期投入1,426,580.68元,累计投入1,426,580.68元,累计投入占预计总投资比例33.2%[75] - 藻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藻泥深度脱水焚烧技术装备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5,960,000元,本期投入1,908,752.40元,累计投入1,908,752.40元,累计投入占预计总投资比例32.0%[75] - 底泥藻种清除及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装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4,270,000元,本期投入1,525,024.15元,累计投入1,525,024.15元,累计投入占预计总投资比例35.7%[76] - 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提升项目预计总投资5,080,000元,本期投入5,207,425.58元,累计投入5,207,425.58元,累计投入占预计总投资比例102.5%[76] - 新型高效移动式藻水分离车研发项目投入132.2万元,累计投入77.92万元[82] - 气液分离加压装置研发项目投入178.7万元,累计投入30.42万元[82] - 高效微纳米臭氧氧化气浮装置研发项目投入66万元,累计投入46.9万元[82] - 用于生物脱氧除磷的深度滤池装置研发项目投入312.56万元,累计投入21.76万元[83] - 水体网格化监测技术体系构建项目因野外水体复杂多变导致研发费用超出预算[84] - 研发费用总额为4996.46万元,其中本期投入2397.89万元,累计投入2660.27万元[83] 研发团队 - 研发人员数量为4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2.11%[8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920.97万元,平均薪酬19.60万元[86] - 研发人员教育程度:硕士2人占4.25%,本科25人占53.19%,大专14人占29.79%,大专以下6人占12.77%[86]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50岁以上7人占14.89%,40-50岁5人占10.64%,30-40岁21人占44.68%,20-30岁14人占29.79%[86] 技术参数和性能 - 蓝藻清除率≥95%[11] - 藻渣含固率为2.5%至4.5%[11] - 藻泥含水率为75%至90%[11] - 每处理1,000吨藻浆可获得藻泥约5,000至10,000公斤[11] - 每处理1,000吨藻浆可获得蓝藻干物质量约500至2,000公斤[11] - 加压控藻技术施加外压为0.5Mpa以上[11] - 微纳米气泡尺寸为3-8微米以下[11] - 深井加压蓝藻项目试验显示芦苇湿地处理能力高于蓝藻密度8亿个/L的条件[73] - 大通量旋流式藻水富集装置已申请专利"一种旋流式藻水富集装备(2020217634931)"[75] - 水体藻类及漂浮物智能化打捞装备已完成打捞装置的初步设计[75] - 藻泥深度脱水焚烧技术装备已完成藻泥深度脱水的工艺定型[75] - 水质提升集成装备处理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不低于15%[78] - 水体总悬浮物(SS)去除率不低于60%[78] - 化学需氧量(COD)下降不低于40%[78] - 系统运营成本不超过1元/立方米[78] - 卫星遥感反演模型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分析[78] - 建立湖库水质及水华演化模型进行未来模拟预测[78] - 网格化水质监测技术实现全水面覆盖监测[80] 市场与行业 - 中国618个重点水源地需制定蓝藻水华应急处置预案 总面积约33,400平方公里[59] - 太湖 巢湖 滇池 洱海等19个湖泊存在蓝藻水华二元化治理需求 总面积约2,562.37平方公里[60] - 约60个富营养化湖泊需进行内源治理 总面积约16,028.9平方公里[60] - 蓝藻治理行业涉及六大湖(太湖 巢湖 滇池 洱海 白洋淀 丹江口)及618个水源地[58] - 公司承担国内四大湖泊(巢湖/太湖/滇池/洱海)蓝藻治理主要工作[62] - 公司为全国20多座藻水分离站提供系统集成与售后服务[62] - 2019年起中标云南星云湖/杞麓湖整湖水质提升工程,实现商业化应用[64] - 富营养化治理为新兴"风口"行业,涵盖蓝藻治理/生态修复/资源化利用等细分领域[65]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依赖"老三湖"及洱海等大型湖库治理项目[112] - 公司拥有6亿人民币在手订单[156] - 2020年新增订单超过5.5亿元[102] - 公司正在武汉广州及雄安新区设立办事处以加强市场开发[160] - 公司定位为整湖治理新兴行业的综合服务商并目标成为龙头企业[154] - 公司业务覆盖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全部细分领域包括调查诊断和蓝藻治理等[154]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3.61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3.55%[132][133] - 客户1销售额1.412亿元,占销售总额28.73%[133] - 客户2销售额1.049亿元,占销售总额21.36%[13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6501.65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1.10%[134][136] - 供应商1采购额2110.61万元,占采购总额10.10%[136] 资产和负债详情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期末增长51.39%至186,134,044.75元,主要因IPO募集资金[144]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达733,004,100.71元,占总资产44.69%,主要为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144][148] - 应收账款较上期期末增长136.11%至460,813,664.24元,因收入增加及疫情影响收款进度[144] - 预付款项较上期期末增长231.88%至7,948,257.24元,因经营规模扩大[144] - 应交税费较上期期末增长495.57%至45,538,421.86元,因收入利润增加导致税费增加[145] - 受限货币资金1,182,510.54元,因保函保证金及共管账户[146] - 在建工程较上期期末增长100.03%至56,727,598.28元,因项目持续投入[144] - 合同资产新增79,841,847.86元,因新收入准则调整[144] - 以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本金余额72,000万元[148]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玉溪德林海净利润69,440,878.26元,占公司净利润比例36.02%[151] 季节性波动和风险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57,943,709.61元,占全年52.5%[26] - 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确认,存在季节性业绩波动风险[114]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高,主要因政府客户审批流程长导致回款周期跨年[117] - 公司面临毛利率下降风险,未来可能通过降价策略拓展市场[116]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10,463,951.54元,主要为政府补助6,442,544.78元[28] 股利分配和分红政策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5]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5,682,000.00元(含税)[5] - 公司总股本为59,470,000股[5] - 公司现金分红比例最低为当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的10%[166]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到20%[166]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到40%[166]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到80%[166] - 2020年半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合计派发23,788,000.00元[170] - 2020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35,682,000.00元[171]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总额59,470,000.00元,占净利润比例为30.85%[171][172] - 2019年度现金分红20,070,000.00元,占净利润比例为19.98%[172] - 2018年度现金分红10,000,000.00元,占净利润比例为12.46%[172] - 公司总股本为59,470,000股[170][171][172] 股东承诺和股份锁定 - 董事暨核心技术人员孙阳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79][180] - 董事监事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总数的25%[179][180][185] - 持股5%以上股东顾伟周新颖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前持股总数的80%[182] - 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股份[179][180][185] - 控股股东胡明明承诺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85] - 最近增资入股股东金控源悦等承诺自增资工商变更完成日起36个月且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183] - 股东吴广胜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183] - 所有持股人承诺若违反减持收益归公司所有[182][183][184] - 控股股东胡明明明确表示长期持有公司股票[185] - 所有承诺条款均声明将自动适用减持监管要求的未来变化[179][180][181][182][183][184] - 董事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87] - 股东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前持股总数的80%[188] - 董事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股份[187] - 新聘任董事和高管需在上市三年内履行同等承诺义务[194][198] 股价稳定和回购承诺 - 公司控股股东每年增持股份资金不低于上一年度现金分红总额的30%且不超过100%[193] - 公司控股股东连续12个月内累计增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193] - 公司每年回购股份资金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191] - 公司单次回购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191] - 稳定股价触发条件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最近审计每股净资产[189] - 公司回购资金总额累计不超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191] - 控股股东增持计划需在触发义务后10个交易日内公告[192] - 董事和高管增持公司股份资金为上年度税后薪酬20%至50%[195] - 股价稳定措施终止条件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最近审计每股净资产[196] - 未履行稳定股价义务需在5个交易日内公告并道歉[196][197][198] - 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