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 - 营业收入为2.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85.0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8%[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43.9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2%[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6%[19] - 总资产为16.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23%[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1.95元/股,同比增长6.56%[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91元/股,同比增长7.30%[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39%,同比减少1.60个百分点[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19%,同比减少1.50个百分点[20]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931.85万元,同比增长25.90%[66] - 2022年上半年营业利润9792.47万元,同比增长14.53%[66] - 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85.01万元,同比增长15.98%[6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93亿元,同比增长25.90%[77] - 营业成本为1.479亿元,同比增长30.72%[77] - 研发费用为1818万元,同比增长80.42%[7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444万元,同比增长16.82%[77] - 财务费用为-10.89万元,同比减少130.52%[7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91亿元,同比改善40.55%[7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782亿元,同比增长35.45%[77] - 销售费用为841万元,同比增长24.04%[77] - 管理费用为1519万元,同比增长17.95%[7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为1.479亿元,同比增长30.72%[77] - 研发费用为1818万元,同比增长80.42%[77] - 财务费用为-10.89万元,同比减少130.52%[77] - 销售费用为841万元,同比增长24.04%[77] - 管理费用为1519万元,同比增长17.95%[7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外协加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为0.03%[3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28%,同比增加1.90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总额为1817.93万元,同比增长80.42%[49][5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28%,同比增加1.90个百分点[49]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6项,获得63项,当前有效专利48项(发明专利21项)[46]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1项,新增专利获得5项[47] - 开发出新型TiAlCrN复合多层PVD涂层工艺,提升低硬度合金钢铣削性能[43] - 开发出全新CVD涂层工艺,显著提升钢件车削加工性能[43] - 完成三款浅槽加工刀具产品开发,形成自主磨削工艺[44] - 完成通用型B系列铣刀及专用型P系列、X系列动态铣削刀具开发[44] - 航空难加工材料切削刀具开发项目累计投入37.305万元,处于中试阶段[53] - 精密数控刀体研发项目累计投入28.134万元,超原计划投资规模[53] - 高效精密整体硬质合金钻削系列刀具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5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275.8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352.63万元,项目处于中试阶段[54] - 高效精密整体硬质合金钻削系列刀具开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超出预计总投资规模10.34%[54] - 高效精密整体硬质合金钻削系列刀具开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超出预计总投资规模41.05%[54] - 通用化高效能比可转位孔加工刀具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51.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6.7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36.76万元,项目处于研究阶段[55] - 通用化高效能比可转位孔加工刀具开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占预计总投资规模的10.47%[55] - 负型不锈钢通用车削半精加工系列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3.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2.82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32.82万元,项目处于研究阶段[55] - 负型不锈钢通用车削半精加工系列开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占预计总投资规模的21.45%[55] - 研发人员数量为10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6.24%[6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135.11万元,平均薪酬为10.61万元[60] - 研发人员中博士3人占比2.80%,硕士16人占比14.95%,本科59人占比55.14%[60] - 单片精铣球头刀具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00.00万元,本期投入70.26万元[56] - 螺槽磨削产品等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50.00万元,本期投入91.94万元[56] - 车削刀具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50.00万元,本期投入90.83万元[56] - 通用类方肩铣削刀具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50.00万元,本期投入70.48万元[57] - 公司研发总投入累计达1400.11万元,本期投入1165.66万元[57]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39岁占比44.86%,30岁以下占比39.25%[60] - 公司新增3项基体材料牌号,1项PVD涂层材料,2项PVD涂层工艺,1项CVD涂层工艺[66] 生产与产品质量 - 公司标准生产周期为5-7周 采用以销定产加适度备货模式[30] - 公司产品生产良率(直通率)达95%以上[63] - 公司刀片内切圆精度控制在±0.025毫米以内,达到E级产品精度要求[63] - 公司同批次产品钴磁波动范围控制在±0.10%以内,不同批次控制在±0.25%以内,优于行业±0.80%水平[41] - 公司同批次产品矫顽磁力波动范围控制在±0.20KA/m以内,不同批次控制在±0.75KA/m以内,优于行业±2.50KA/m水平[41] - 公司开发了60多种槽型结构覆盖车削、铣削、钻削等产品[41] - 公司成功开发12种纳米涂层材料和24种涂层工艺[41] - 自主开发AlTiN/AlTiSiN/TiSiN梯度复合纳米涂层可提升刀片20%以上寿命[41] - 公司开发6种CVD涂层工艺应用于不同加工材料[41] - 报告期内改进2种超细纳米硬质合金基体牌号生产工艺[42] - 开发1种新基体牌号用于叶片铣削加工及1种用于钢件连续车削[42] - 改进2种金属陶瓷基体牌号并开发1种新牌号用于铣削加工[42] - 公司具备数控刀体设计开发能力并持续增加研发投入[40] 销售与市场 - 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覆盖二十余省市[32] - 数控刀片终端用户通过厂家直接采购占比仅31.39%[33] - 2022年1-6月经销收入占比为91.03%[69] - 2022年1-6月前五大经销客户贡献营业收入12196.28万元[69] - 全球切削刀具消费量预计2022年达390亿美元 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2.7%[35] - 全球硬质合金刀具消费占比达63% 对应2022年市场规模约245亿美元[35] - 中国切削刀具行业市场规模2021年达477亿元 较2016年增长48.37%[36] - 中国硬质合金切削刀具使用占比53% 2021年市场规模约253亿元[36][37] - 公司硬质合金数控刀片产量国内排名2021年第三 2020年第二 2019年第三[38] 原材料与供应链 - 硬质合金刀具主要原材料为碳化钨粉、钴粉和钽铌固溶体[29] - 前五大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为8755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67.31%[7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4.99亿元,占总资产29.67%,较上年同期增长215.75%[8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6015.5万元,占总资产3.58%,较上年同期下降57.21%[81][8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31亿元,占总资产7.79%,较上年同期增长65.49%[81] - 应付债券期末余额2.87亿元,占总资产17.09%,主要系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81]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1.96亿元,占总资产11.68%,较上年同期增长36.02%[81] - 其他非流动资产期末余额1.36亿元,占总资产8.07%,较上年同期增长114.38%[81]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7482.71万元,占总资产4.45%,较上年同期增长282.21%[81] - 存货期末余额1.24亿元,占总资产7.38%,较上年同期增长40.19%[81] - 受限货币资金2124.56万元,系信用证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83]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200.74万元,系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81][84]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400万张,募集资金40000万元[68] - 首发募集资金净额4.0806亿元,承诺投资总额5.9986亿元,调整后承诺投资总额3.5969亿元[172] - 截至报告期末首发募集资金累计投入2.6029亿元,投入进度72.36%[172] - 精密数控刀具数字化生产线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8091亿元,投入进度67.08%[172] - 研发中心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935.22万元,投入进度64.51%[17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际投资6002.95万元,超出承诺投资额2.95万元[173] - 2022年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3.9343亿元[174]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有资金8443.16万元[177]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已支付发行费用自有资金179.64万元[177] - 公司使用闲置首发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余额6000万元[178] - 公司获准使用不超过2.6亿元闲置可转债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79] 股份与股东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536.82万股(-44.3%),期末降至1928.81万股(总股本43.83%)[184]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加1536.82万股(+164.3%),期末增至2471.99万股(总股本44.17%)[184]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909.08万股(-54.1%),期末降至769.5万股(总股本17.49%)[184] - 境内非国有法人持股减少627.74万股(-35.1%),期末降至1159.31万股(总股本26.34%)[184] - 2022年2月8日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1536.82万股上市流通[185] -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慧和同享持股336.9994万股限售股全部解除[188] - 青岛六禾之谦持股158万股限售股全部解除[188] - 招商资管华锐精密员工资管计划持股110.02万股战略配售股全部解除[188] - 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463户[189] - 株洲鑫凯达投资持股564.3万股(12.82%)为第一大股东,全部为限售股[191]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为4亿元[199] - 可转换公司债券华锐转债于2022年7月21日上市交易[199] - 株洲鑫凯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可转债5128.9万元占比12.82%[200] - 株洲华辰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可转债4908.1万元占比12.27%[200] - 肖旭凯持有可转债2349.5万元占比5.87%[200] - 王玉琴持有可转债1668.7万元占比4.17%[200] - 高颖持有可转债1503.3万元占比3.76%[200] - 陈拥军持有可转债1089万元占比2.72%[200] - 李志光持有可转债818.9万元占比2.05%[200] - 张平衡持有可转债736.2万元占比1.84%[200] 股份锁定与减持承诺 - 实际控制人肖旭凯承诺股份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102] - 实际控制人高颖、王玉琴及亲属承诺股份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102] - 股东鑫凯达、华辰星承诺股份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102] - 股东宁波慧和承诺股份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2] - 股东西安六禾、青岛六禾等承诺股份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2] - 股东王振民、陈拥军等承诺股份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2]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股份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2] - 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承诺股份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2] - 实际控制人及股东承诺若股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05]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106] - 首次公开发行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开发行前股份[107][109] - 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时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07][109]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107][109] - 持有5%以上股份股东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109][111][113] - 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116][117] - 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16][117] - 违反股份锁定承诺转让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108][110][112][114][115][116] - 锁定期满后减持需遵守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规定[107][110][111][113][115] - 核心技术人员锁定期满后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持股总数25%[117] - 未交付违规转让收益时公司有权冻结剩余股份并扣留现金分红[108][110][112][114][115][116] - 核心技术人员每年减持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25%[119] - 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所持股份[119] - 违反减持承诺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118][119] 利润分配政策 - 报告期内公司未实施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6] - 发行前滚存未分配利润由新老股东按持股比例共享[134] - 公司年度现金分红金额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不含年初未分配利润)的10%[135] - 公司上市后三年累计现金分红不少于上市后三年实现的年均可供分配利润的30%[135] - 重大投资计划或现金支出指未来十二个月内累计支出达到或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且超过2000万元[135] - 重大投资计划或现金支出亦指未来十二个月内累计支出达到或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5%且超过3000万元[135]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80%[135]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40%[135]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20%[135] - 利润分配政策调整需经出席股东大会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138] 股价稳定与回购承诺 - 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上年度每股净资产时启动股价稳定措施[120] - 公司回购股票数量不超过公司股票总数3%[120] - 公司用于回购股票资金金额不高于上年度经审计净利润20%[120] - 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增持金额不低于上年度现金分红金额[121] - 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121] - 董事及高管增持金额不低于上年度现金分红薪酬津贴合计金额20%[122] - 董事及高管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122] - 股份回购条件触发时公司董事会需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决议[126] - 董事会决议后需在2个交易日内公告回购预案并通知股东大会[126] - 实际控制人及股东需在条件触发后2个交易日内发布购回公告[127] - 欺诈发行确认后需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全部新股购回程序[129][130] - 违反回购承诺需公开道歉并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28] - 实际控制人违反承诺需返还最近年度税后现金股利[128]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确认不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对外担保情况[7]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并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5] - 报告明确提示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实质性承诺,投资者需注意风险差异[6] - 未履行承诺事项时公司需以
华锐精密(688059)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