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为4.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5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41%[23]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4.85亿元,同比增长55.51%[35] - 公司2021年营业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增长73.91%[35] - 公司2021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62亿元,同比增长82.41%[3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51%至485.48百万元[82]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51%[84] - 制造业营业收入48,313.68万元,同比增长55.26%[86] - 车削刀片营业收入32,496.72万元,同比增长68.41%,毛利率47.31%[87] - 铣削刀片营业收入14,398.79万元,同比增长34.01%,毛利率55.86%[87] - 钻削刀片营业收入1,244.10万元,同比增长44.94%,毛利率79.31%[87] - 车削刀片销售量4,972.62万片,同比增长64.71%[9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7.42%至241.28百万元[8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12%至24.91百万元[82] -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05.97%至-0.28百万元[8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12%至24,910,798.36元[100][104]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2.88%至26,241,304.24元[100][104] -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05.97%至-280,575.85元[100][104] - 直接材料成本11,870.71万元,同比增长69.89%[9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17%[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4.17%至206.1百万元[8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41.09%至-341.99百万元[8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16.24%至248.2百万元[8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4.17%至206,098,600.40元[10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41.09%至-341,986,215.35元[10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16.24%至248,204,124.67元[102]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26%[23] - 总资产为1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88%[23]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期末增长543.85%至157,963,809.10元,占总资产比例13.74%[10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140,583,611.10元,占总资产比例12.23%[104] - 在建工程增加至1.44亿元,同比增长274.45%[106] - 使用权资产新增1251.79万元,因执行新租赁准则[106] - 应付账款增长至6108.62万元,同比上升211.69%[106] - 短期借款清零,同比减少100%[10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降至78.78万元,同比下降95.03%[106] - 租赁负债新增1175.86万元,因执行新租赁准则[107] - 预计负债增至2880.32万元,同比增长40.68%[107] -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至2071.58万元,同比增长38.73%[10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1.41亿元低风险理财[110] - 应收款项融资余额30.41万元为高信用银行承兑汇票[110]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30.41万元,较期初减少7811.08万元[32] 盈利能力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为3.85元/股,同比增长42.59%[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29%,同比减少2.98个百分点[24]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0.37%,较2020年下降0.42个百分点[84] 利润分配和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292,351,330.77元[6]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含税)[6] - 以总股本44,008,000股计算,合计分配现金5,280.96万元(含税)[6] - 2021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32.53%[6] - 现金分红总额占可供分配利润的比例为18.07%[6] - 公司制定了2021-2023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31] - 现金分红最低要求为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10%[166] - 重大现金支出标准为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30%且超3,000万元[166] - 成熟期无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80%[167] - 成熟期有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40%[167] - 成长期有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20%[167] - 利润分配政策调整需经出席股东大会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16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13%,同比减少1.20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总额为2491.08万元,同比增长26.12%[5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3%,同比下降1.20个百分点[55] - 累计申请专利75项,获得58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54] - 本年度新增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54] - 公司2021年新增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35] - 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35] - 公司新增8项硬质合金基体材料牌号及多项涂层工艺技术[35]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7.1%(从1221.61万元增至1675.05万元)[67]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69] - 已开发42个基体材料牌号和11个涂层材料配方[74] - 拥有22个PVD涂层工艺和5个CVD涂层工艺[74] - 特殊结构硬质合金刀片实现批量稳定生产[52] - 开发铁路/能源行业重型车削槽型结构5种[52] - 完成高效汽车零部件钢件GM槽型24款产品市场验证[52] - 开发新一代切断切槽刀具3个系列4款产品[52] - 完成数控刀体三个系列产品开发(S/CSM190/290/390)[53] - 开发整体硬质合金钻削刀具5个系列产品(3D/5D/8D内外冷)[53] - 项目4预算200.00万元,实际支出191.46万元,完成率95.73%,处于中试阶段,针对模具行业开发大进给双面槽铣削刀具[60] - 项目5预算600.00万元,实际支出100.64万元,完成率16.77%,处于研究阶段,针对航空难加工材料开发涂层刀具[60] - 项目6预算200.00万元,实际支出57.04万元,完成率28.52%,处于研究阶段,开发精密数控刀体[62] - 项目7预算250.00万元,实际支出76.77万元,完成率30.71%,处于研究阶段,开发高效精密整体硬质合金钻削系列刀具[62] - 研发项目总预算1,920.00万元,实际总支出1,153.61万元,总完成率60.08%[64] - 公司开发了42种具有独特配方和性能的硬质合金基体牌号体系[49] - 公司同批次产品的钴磁波动范围控制在±0.10%以内,不同批次控制在±0.25%以内[49] - 公司同批次产品的矫顽磁力波动范围控制在±0.20KA/m以内,不同批次控制在±0.75KA/m以内[49] - 公司针对不同加工应用设计开发了60多种槽型结构[49] - 公司能够自制刀尖圆弧半径70微米(μm)的模具[49] - 公司能够将压坯单重控制在±0.25%、压坯尺寸公差控制在±0.01毫米(mm)[49] - 公司成功开发了11种纳米涂层材料和22种涂层工艺[49] - 公司开发了全新超细纳米硬质合金基体2个牌号[50] - 公司改进了现有2种基体,开发出3个新牌号用于航空难加工材料[51] - 公司开发出全新TiAl基涂层材料一种,形成一种全新PVD涂层工艺[51] 研发团队与投入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9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6.49%[67][6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675.05万元,平均薪酬为18.41万元[67]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3.63%(67人/91人)[67]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39.56%(36人/91人)[67] 生产和质量 - 公司标准生产周期为5-7周[40] - 2021年公司外协加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为0.01%[40] - 产品生产直通率达到95%以上[70] - 刀片内切圆精度控制在±0.025毫米以内[70] - 公司硬质合金数控刀片产量2020年国内排名第二、2019年第三、2018年第二[46] 销售模式与客户 - 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41] - 通过经销商采购刀具的用户占比达68.61%(直接采购仅占31.39%)[42] - 公司2021年经销收入占比为89.11%[75] - 前五大经销客户贡献营业收入196.2百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40.61%[75] - 经销收入占比89.11%,直销收入占比10.89%[8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19,619.99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0.61%[95] 供应链与采购 - 前五大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131.8百万元,占材料采购金额比例为68.63%[75]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13,179.7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68.63%[96][98] - 公司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紧密合作关系遵循依法守信合作共赢市场机制原则[200] - 公司与供应商保持平等沟通和理性管理形成稳定互惠共赢采购合作模式[200] - 公司重点管控供应商供货质量持续加强供应商质量监控与日常管理[200] - 公司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与考核体系[200] 市场与行业 - 全球硬质合金刀具市场规模预计2022年达245亿美元(占切削刀具总量63%)[43] - 2020年中国切削刀具市场规模达421亿元,较2016年增长30.95%[44] - 2020年中国硬质合金刀具市场规模约223亿元(占切削刀具总量53%)[44] - 全球切削刀具消费量预计2022年达390亿美元(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2.7%)[43] - 中国机械加工行业使用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占比达53%(2018年数据)[44] - 2018年全球切削刀具消费量达349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3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2.7%[116] - 2020年中国切削刀具市场规模达421亿元,较2016年增长30.95%[116] - 2020年中国刀具消费占机床消费比例提升至30.28%,仍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117] - 2020年中国进口刀具规模为131亿元,占消费总额比重从2016年37.17%降至31.12%[120] - 中国机械加工行业硬质合金切削刀具使用占比达53%(2018年底数据)[113] - 中国新增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从2013年28.83%提升至2020年43.27%[118] - 中美德韩日五国刀具消费量占全球比重约70%[116] - 亚洲刀具市场增长率达全球平均水平2.5倍[116] - 进口刀具绝大部分为高端刀具[120] - 硬质合金刀具硬度达86-93HRA,耐热500℃时性能基本保持[113] 地区表现 - 境内收入占比96.14%,境外收入占比3.86%[8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选项为"否"[4] -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3次股东大会,包括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33] - 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议案涉及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及摊薄回报填补措施[131] - 公司2021年董事会共召开11次会议,其中现场会议1次,通讯方式1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9次[151] - 董事肖旭凯、李志祥、沈程翔、饶育蕾、潘红波、刘如铁全年11次董事会全部亲自出席[151] - 董事高江雄出席5次董事会,易新出席6次董事会,均无缺席记录[151] - 所有董事均未出现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情况[151]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潘红波(主任)、饶育蕾、刘如铁组成[153] - 公司提名委员会由饶育蕾(主任)、肖旭凯、刘如铁组成[153] - 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饶育蕾(主任)、肖旭凯、潘红波组成[153] - 公司战略委员会由肖旭凯(主任)、李志祥、饶育蕾组成[153]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6次会议[154][155] - 公司2021年审议通过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利润分配方案[149] - 公司2021年审议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议案[150] - 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1年1月14日召开[148] - 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2月23日召开[148] - 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召开[148] - 第一届董事会会议于2021年3月30日召开[148] 管理层和关键人员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旭凯持股2,585,000股,年度内无变动,税前报酬总额80.53万元[135]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合计723.8万元[135]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高荣根年度税前报酬为53.97万元[135] - 销售总监兼监事文武超年度税前报酬为67.41万元[135]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志祥年度税前报酬为62.22万元[135] - 公司副总经理丁国峰年度税前报酬为49.25万元[135] - 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段艳兰年度税前报酬为49.25万元[135]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490.08万元[146]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336.86万元[146] - 董事易新因任期届满离任[147] - 副总经理陈京兆因任期届满离任[147] - 公司董事沈程翔自2004年起任职于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历任研究总监、基金经理、董事会秘书及董事[138] - 公司董事易新2010年至2018年担任深圳市易时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138] - 公司副总经理高江雄自2015年起主管研发工作,并于2021年6月出任董事[138] - 独立董事饶育蕾自2006年起担任中南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138] - 独立董事潘红波2014年起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2018年出任会计系主任[138] - 独立董事刘如铁2015年被评为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2019年起任公司独立董事[138] - 监事会主席林孝良2017年至今任公司材质部部长,主管基体与涂层研发[138] - 公司监事文武超自2017年起担任销售部部长并于2021年5月晋升为销售总监兼销售部部长[140] - 财务总监段艳兰自2018年起兼任董事会秘书主管公司财务和证券事务工作[140] - 副总经理丁国峰自2019年4月起主管公司技改和行政工作[140] - 陈京兆于2010年至2021年6月担任副总经理主管行政工作[140] - 总工程师高荣根曾于1988年负责引进国内第一条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生产线[140] - 总工艺师易兵曾于1988年参与引进国内首条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生产线[140] - 材质部研发工程师杨雄自2018年起从事材料基础研究[140] - 设计部部长陈胜男自2012年起主管产品研发工作[141] - 工艺部部长刘安虎自2015年起主管工艺研发和产品质控工作[141] - 材质部主任工程师王栋自2017年起主要从事涂层研发工作[141] 员工结构 - 公司员工总数552人,其中生产人员361人(占65.4%)[160] - 技术人员91人(占员工总数16.5%)[160] - 销售人员46人(占员工总数8.3%)[160] - 行政人员43人(占员工总数7.8%)[160] - 财务人员11人(占员工总数2.0%)[160] - 员工教育程度:中专及以下270人(占48.9%)[160] - 大专学历143人(占
华锐精密(688059)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