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华科技(68805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佳华科技佳华科技(SH:688051)2022-09-14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3796.28万元,同比下降53.24%[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99.20万元,同比下降570.5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885.98万元,同比下降4441.07%[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6元/股,同比下降575%[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02元/股,同比下降5,200%[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7%,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11%,同比下降6.23个百分点[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70.52%[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441.07%[20] - 公司2022年1-6月营业收入为13796.28万元,同比下降53.24%[1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99.20万元,同比下降570.52%[10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7885.98万元,同比下降4441.07%[103]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796.28万元,同比减少53.24%[95]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5899.20万元,同比减少570.52%[95] - 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13796.28万元同比减少53.24%[8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899.20万元同比减少570.52%[8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7885.98万元同比减少4441.07%[8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20%,同比增加24.44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总额6787.95万元同比下降7.07%[6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9.20%同比上升24.44个百分点[65]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19.32%同比下降26.18个百分点[65][66] - 研发费用为5476.86万元,同比增长37.59%[106] - 营业成本为9927.26万元,同比下降47.97%[106] - 财务费用为75.36万元(上年同期为-256.70万元)[106] - 管理费用为2658.45万元,同比下降15.35%[10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慧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1952.39万元,毛利率26.32%[91] - 智慧城市业务营业收入1817.81万元,毛利率38.36%[91] - 感知及平台建设产品营业收入2199.37万元,毛利率40.54%[91] - 数据运营服务产品营业收入11189.98万元,毛利率25.77%[91]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研发投入优化,重点布局AI算法、IoT平台及云平台技术[97] - 研发投入近三年持续增长[84] - 研发人员总数361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4.21%[81] - 研发人员中30-4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9.31%[81]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45.15%[81]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减少系研发项目结项后人员优化所致[82] - 研发人员数量36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4.85%[8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558.75万元平均薪酬7.48万元[83] - 云链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1,217,600元,本期投入2,243,641.77元,累计投入10,764,737.40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96%[68] - IoT物联网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8,850,100元,本期投入3,908,724.91元,累计投入17,631,854.68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93.5%[68]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6,649,900元,本期投入1,585,312.77元,累计投入6,581,099.10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99%[68] - AI算法和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8,570,100元,本期投入5,373,264.89元,累计投入47,738,100.40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98.3%[68] - AI算法项目累计研发82个模型和1个AI自动化平台,平台支持多硬件部署并已对外销售[68] - 机房智能机器人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922,500元,本期投入218,022.40元,累计投入1,922,681.55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65.8%[68] - 非分散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747,000元,本期投入795,467.02元,累计投入2,145,926.54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45.2%[68] - 数字孪生平台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9,090,599元,本期投入2,187,243.96元,累计投入9,373,961.30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49.1%[69] - 公司已申请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用于机房智能机器人项目[68] - 数字孪生平台已发布V1.2版本并完成像素流部署方案测试,最高支持国家3级模型精度标准[69] - 数据安全管理系统项目预算3047.5万元,累计投入1402.89万元,完成度46.05%[70] - 智能密码钥匙及高性价比PCIe密码卡通过国家密码局商密认证[70] - 服务器密码机开发进度达40%[70] - 智能建筑IOT平台项目预算498.57万元,累计投入392.34万元,完成度78.7%[70] - 数字佳华平台V2.0项目预算732.8万元,累计投入503.03万元,完成度68.65%[71] - 生态环境物联网平台(车载系统)V2.0预算85.27万元,累计投入80.38万元,完成度94.27%[71] - 微精灵项目预算718.75万元,累计投入672.37万元,完成度93.55%[72] - 公司获得公安部安全产品销售许可的数据电子文件安全系统[70] - 基于智能密码钥匙的双碳身份认证系统已投入生产环境应用[70] - 双碳可视化反爬平台完成开发并投入生产环境应用[70] - 生态环境大数据孵化平台项目预算39,384,800元,累计投入8,684,738.14元,累计收益31,364,069.15元[72] - 软件工程计价软件项目预算1,800,200元,累计投入55,055.80元,累计收益1,106,213.55元[72] - 智能终端系统项目预算7,570,950元,累计投入1,516,495.68元,累计收益4,297,867.16元[73] - 烟气治理岛智慧运行管控平台项目预算9,414,012元,累计投入2,087,752.59元,累计收益3,202,738.01元[73] - 工业网关项目预算2,013,625元,累计投入675,990.10元,累计收益1,195,707.24元[73] - 烟气治理岛平台脱硫模型优化效率目标至少5%[73] - 生态环境平台完成10个产品模块功能开发及更新[72] - 软件工程计价软件完成3个软著申请[72] - 烟气治理岛平台完成两项软著申请[73] - 工业网关完成两个型号样机及碳链网关主要采集协议开发[73] - 移动AI分析仪2.0项目预算188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82.11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43.7%[74] - 车载环境监测单元V3.0项目预算252.21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118.77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47.1%[74] - AI云平台项目预算2302.05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1115.53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48.5%[74] - 碳链V2.0产品研发项目预算1019.35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564.77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55.4%[75] - 生态环境双碳云图项目预算1041.46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425.88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40.9%[75] - 移动AI分析仪2.0项目完成算法移植及软著申请,应用于智慧城市高空瞭望场景[74] - 车载环境监测单元完成国产化芯片替代及OBD盒子开发,支持碳排放数据采集[74] - AI云平台具备私有化部署能力,支持智慧环保及低碳领域多场景分析[74] - 碳链V2.0产品包含智慧双碳管理系统等4个已发布模块,服务政府及企业碳资产管理[75] - 生态环境双碳云图构建数据治理平台,实现数据资产价值化[75] - 智能仪表采集终端研发项目预算1,189,430.00元,实际投入488,420.91元,预算执行率41.06%[76] - 生态云链市场项目预算10,252,226.00元,实际投入1,272,223.83元,预算执行率12.41%[76] - 碳码服务器系列产品项目预算1,430,700.00元,实际投入100,859.39元,预算执行率7.05%[77] - 合川智慧园区SaaS聚合平台项目预算1,127,160.00元,实际投入200,592.65元,预算执行率17.80%[77] - 工业信息系统数据网关软件项目预算475,000.00元,实际投入40,230.78元,预算执行率8.47%[77] - 研发总预算285,565,477.27元,实际总投入52,085,827.78元,预算执行率18.24%[78] 核心技术成果 - 截至2022年6月30日,AI算法和系统研发拥有5项核心技术,其中新增1项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31] - AI算法模型训练和融合时序预测技术累计研发优化模型82个,其中新增高空抛物检测、攀爬检测、睡岗检测和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4个模型[32]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覆盖GPU/NNIE/Ascend等AI芯片类型[32] - 依托5项核心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3项,申请中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74项[33] - 公司参与编制国际标准1项(20213274-T-469)、国家标准5项(包括20211001-T-469等)及行业研究报告2项[30] - 主导编制的行业标准《环保物联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2013-77)已进入报批环节[31] - AI云平台拥有6项核心技术,其中新增策略引擎技术和视频片段事件技术2项[35] - 多帧投票技术通过提高帧率分析能力,有效减少单帧模型误检和漏检,提升AI分析结果准确率和召回率[36] -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38]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系统拥有4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报告期内新增的基于零信任的SDP系统[40]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系统已获得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41] - 基于指纹识别的智能密码钥匙已获得国密局颁发的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41] - 依托数据资产安全核心技术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中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1项[42] - 商用密码服务安全平台拥有3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报告期内新增的服务器密码机[44] - 智能密码钥匙和PCIe密码卡已获得国密局颁发的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45] - 服务器密码机集成智能密码钥匙多因子认证机制及PCIe密码卡高速密码运算能力[45] - 商用密码服务中间件技术提供符合GM/T0018-2012密码设备应用接口规范的国标接口[45] - 国密算法FPGA加速技术基于FPGA硬件PCIe板卡实现SM2/SM3/SM4算法高速并行处理[45] - 公司拥有9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其中4项为报告期内新增[46]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使存储空间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46][47] - 实际项目数据对比显示存储空间为MySQL的1/6.4、Oracle的1/6、Hbase的1/5.6[47] - 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后存储成本降低1/6[47] - 时序数据库写入查询性能达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47] - 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使性能提高30倍[48]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能达Spark的1.35倍、MapReduce的2.02倍[51]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下性能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51] - 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申请专利4项[48] - IoT物联网平台拥有8项核心技术,其中4项为报告期内新增升级[50] - 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55]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是MapReduce的2.02倍[55]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下性能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55] - 公司拥有7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其中区块链跨链子系统为新增[55] - 支持国密的区块链底层架构同时支持软件加密和国密硬件加解密卡[56][58] - 基于密钥对的角色权限控制体系实现系统管理员与普通用户密钥隔离[56][58] - 安全可控的点对点数据共享网络为数据访问链路提供存证留痕[56][58] - 支持硬件加密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已通过华为鲲鹏技术认证[58] - 基于K8S的区块链管理平台支持多云及混合云场景的跨云同链特性[57][58] - 依托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3项,申请中专利3项[57] - 公司新增核心技术数据溯源检索技术[59] - 公司拥有4项核心技术包括边缘端IoT流式处理技术和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引擎[59][61] - 边缘端IoT流式处理技术可节省网络带宽费用和存储成本[59][61] - 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引擎支持接入Modbus等5种以上协议和设备[59][61] - 双碳数据标识解析体系结合区块链技术解决碳排放数据可信问题[60][61] - 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64] - 累计拥有知识产权915项包括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539项[64] - 公司通过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级别CMMI5级认证[84]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956.10万元[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956.10万元[9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4956.10万元[10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64.07万元,同比下降109.31%[106] - 货币资金减少至1.466亿元,同比下降58.77%,主要因兑付前期票据及现金理财增加[10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至1.891亿元,同比上升37.98%,主要因现金理财增加[108] - 应收票据增至218万元,同比上升445.00%,主要因收到票据结算[108] - 预付款项增至2523万元,同比上升80.49%,主要因预付材料款增加[108] - 存货增至6193万元,同比上升61.63%,主要因收入未实现成本未结转[108] - 在建工程增至2138万元,同比上升230.13%,主要因智慧环保类在建项目增加[108] - 无形资产增至1.335亿元,同比上升61.23%,主要因内部研发成果转入无形资产核算[108] - 开发支出降为0元,同比下降100.00%,主要因内部研发成果转入无形资产核算[108] - 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确认8245.13万元[102] 资产与股东权益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5578.72万元,同比下降5.08%[18]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69044.36万元,同比下降9.03%[18]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金额为9,807,811.82元[22]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175,584.17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19,867,802.84元[23] 子公司表现 -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042.38万元[114] - 北京佳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净亏损440.90万元[114] 管理层与治理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廖强与吴强因个人原因离职[119] - 公司选举陈京南为副总经理,范保娴与连燕任期届满离任[119] - 公司终止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作废相关限制性股票[121] - 公司终止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作废全部未归属限制性股票[197] - 德勤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导致公司不符合股权激励实施条件[197] - 公司终止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作废相关限制性股票[198] - 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199] - 公司不存在特别表决权股份设置及持有情况[199] - 报告期内公司表决权差异安排未发生变动[200] - 公司优先股相关情况未在报告期内披露具体数据[200] 股份变动与股东情况 - 有限售条件股份变动后数量为53,505,158股,占总股本比例69.19%[187]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变动后数量为23,828,842股,占总股本比例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