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3.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28%[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71.6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95%[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股,同比下降79.41%[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股,同比下降92.47%[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0%,同比下降6.20个百分点[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6.2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0.95%[19]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79.41%[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92.47%[1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91][9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3.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28%[91] - 营业总收入从288,586,458.37元增至295,057,134.48元,增长2.2%[195] - 净利润从69,616,801.97元降至15,061,906.16元,大幅下降78.4%[196] - 公司2021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5,061,577.79元,同比下降78.4%[19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16,436,883.13元,同比下降76.3%[197] -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为-1,375,305.34元,同比下降548.6%[19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股,同比下降79.4%[197]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为146,011,341.87元,同比下降30.2%[199] - 母公司净利润为56,520,134.74元,同比下降34.5%[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76%,同比增加12.76个百分点[18] - 研发投入总额为73,041,836.13元,同比增长110.87%[49]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39,804,397.48元,同比增长78.93%[49]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33,237,438.65元,同比增长168.19%[4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76%,同比增加12.76个百分点[4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5.50%,同比增加9.72个百分点[49] - 研发费用为3980.4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93%[96] - 营业成本1.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41%[96] - 研发费用从22,245,568.10元增至39,804,397.48元,大幅增长78.9%[195] - 信用减值损失从-2,400,293.59元扩大至-11,952,270.10元,增加398.0%[196] - 母公司营业成本为101,412,034.42元,同比下降25.9%[199] - 母公司研发费用为20,806,401.75元,同比增长58.8%[199] - 母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3,735,439.55元,同比改善43.0%[20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慧环保业务收入2.0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37.79%[93] - 智慧城市业务收入8596.44万元人民币,毛利率28.52%[93]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76%,同比增加12.76个百分点[18] - 研发投入总额为73,041,836.13元,同比增长110.87%[49]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39,804,397.48元,同比增长78.93%[49]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33,237,438.65元,同比增长168.19%[4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76%,同比增加12.76个百分点[4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5.50%,同比增加9.72个百分点[49] - 公司累计研发AI模型80余个[28] - 跨硬件平台部署AI模型48个[28] - AI算法模型训练技术在全球顶级视觉挑战赛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排名第九及trillionpairs人脸识别排名第五[29]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已取得华为鲲鹏、华为昇腾、atlas等不同硬件的适配证书[29] - 融合时序预测技术已在多个低碳环保项目中用于空气质量预测[30] - AI云平台截至2021年6月30日拥有3项核心技术[30]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系统截至2021年6月30日拥有3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33] - 基于指纹识别的智能密码钥匙采用指纹生物特征识别实现高强度安全的双因素身份认证[35] -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追踪技术通过弱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实现用户数据全生命周期操作日志记录[34] - 基于底层驱动的防勒索技术通过安全区技术和白名单机制监控终端所有进程的文件操作行为[35] - 商用密码服务安全平台拥有2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国密算法FPGA加速技术和商用密码服务中间件化技术[35]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的时间序列索引技术使数据存储占用空间只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37]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使存储空间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39] - 时序数据库存储成本降低1/6[38] - 数据库占用空间对比MySQL、Oracle、Hbase分别为1/6.4、1/6、1/5.6[38] - 时序数据写入和查询性能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38]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是MapReduce的2.02倍[41]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下性能分别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41] - 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40] - IoT物联网平台拥有8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39] - 云链共享平台拥有3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41] - 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拥有3项核心技术[44] - 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77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409项[47] - 报告期内新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7项,商标25项[47]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产生软件著作权25个[5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专利申请5个[55] - 2020年公司总产生软件著作权15个[55] - 2020年公司专利申请10个[55] - AI模型累计研发和优化模型共计超过50个[55] - 2021年AI模型研发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递增50%[55] - AI平台执行有效模型训练作业累计1389次[56] - AI平台交付发布模型84次[56] - 云计算平台升级研发投入12,213,400.00元[56] - 边缘计算智能站研发投入1,215,000.00元[58] - 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投资额约292.25万元人民币[60] - 非分散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项目投资额约474.7万元人民币[61] - 空气质量检测仪AirLamp产品研发投资额约195.54万元人民币[61] - 车载前端环境检测单元升级项目投资额约243.6万元人民币[61] - 扬尘噪声检测仪升级研发投资额约131.45万元人民币[61] - 工况智能终端研发投资额约41万元人民币[62] - 数字孪生平台研发投资额约1909.06万元人民币[62] - 数字孪生平台研发已完成城市底座v1.0产品设计及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制定[62] - 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可检测CO2、SO2、NO2、CO、CH4等气体[61] - 数字孪生平台支持国家3级模型精度标准,可查看地面10至5000米视觉效果[62] - 数据安全管理系统项目预算3047.5万元,已投入468.57万元,累计支出713.29万元[63] - 智能建筑IOT平台项目预算131.13万元,已投入30.8万元,累计支出86.72万元[63] - 智慧城市2.0产品研发项目预算325.89万元,已投入108.9万元,累计支出409.32万元[63][67] - 智慧物业管理平台项目预算71.6万元,已投入4.95万元,累计支出12.64万元[67] - 数字佳华平台V2.0项目预算328.6万元,已投入109.05万元,累计支出192.13万元[67] - 生态环境物联网台(车载系统)V2.0项目预算230.27万元,已投入47.11万元,累计支出71.44万元[69] - 国密SM4算法在低成本FPGA上处理速率达5Gbps,高性能FPGA达20Gbps[63] - 智慧城市视频统一平台提升网格员工作效率,实现城市管理无死角[67] - 智慧物业平台实现设备数据实时采集与智能预警服务[67] - 数字佳华平台实现业务自动化,减少人工核验工作量[67] - 微精灵(原名Air专业版)产品研发投入7,187,450.00元,资本化金额1,708,345.36元,费用化金额3,079,166.01元[70] - 生态环境大数据孵化平台(原名智慧大气4.0)研发投入39,384,000.00元,资本化金额7,113,731.55元,费用化金额13,248,204.94元[70] - 软件计价系统V1.0研发投入1,800,000.00元,资本化金额341,373.68元,费用化金额465,445.31元[73] - 云链认证产品研发投入4,020,000.00元,资本化金额245,402.52元,费用化金额298,567.22元[75] - 微精灵平台已完成与数字佳华、生态云链、企业赋能平台、云链共享平台等产品的技术对接[70] - 生态环境平台完成10个功能模块开发,包括大气联防联控V4.0、水环境联防联控V1.0及E-AI赋能平台V1.0等[70][73] - 碳精灵APP完成开发并集成会员体系及支付体系,支持双碳业务领域[70] - 软件计价系统V1.0实现半自动化软件规模估算,并申请3项软件著作权[73] - 绿道设备采用ARM-Cotex-M3处理器,支持USB和4G双模数据上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5] - 微精灵技术底座包含物联网平台、国密算法及区块链平台支持[70] - 智能终端系统项目投入资金11,595,864.00元,已支出1,151,338.52元,支出占比9.93%[77] - 碳链V1.0产品研发投入资金5,000,000.00元,已支出815,401.69元,支出占比16.31%[78] - 烟气治理岛智慧运行管控平台投入资金8,185,000.00元,已支出376,451.62元,支出占比4.60%[78] - 工业网关项目投入资金2,000,000.00元,已支出79,202.53元,支出占比3.96%[79] - 移动AI分析仪2.0投入资金1,880,000.00元,已支出77,543.26元,支出占比4.13%[79] - 颗粒物传感器V2.0投入资金1,152,000.00元,已支出69,382.69元,支出占比6.02%[79] - 烟气治理平台目标实现脱硫模型优化效率至少5%的提升[78] - 碳链V1.0产品旨在为双碳目标提供大数据支撑,并实现碳排放、碳减排量一键核算[78] - 智能终端系统项目已完成边缘云边系统设计并进入开发阶段[77] - 工业网关已完成两个型号样机及主要采集协议的开发测试[79] - 研发人员数量60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45.31%[92]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4057.84万元人民币,人均薪酬8.45万元[92] - 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由于生态环境大数据及AI云平台投入,以及新增双碳领域研发[97] - 公司认定核心技术人员共7人[110] - 核心技术人员李玮主持获得专利7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111] - 核心技术人员黄志龙参与获得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112] - 核心技术人员廖强带领团队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其中已授权3项[113] - 核心技术人员王耀华参与获得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114] - 核心技术人员吴强参与开发并取得两项软件著作权[11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4%[17] - 总资产为19.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60%[17] - 总资产19.8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0.60%[91]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14.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2.14%[91] - 货币资金减少至2.76亿元,同比下降21.01%[10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2.26亿元,同比下降46.84%[100] - 应收款项增加至4.34亿元,同比上升39.60%[100] - 存货增加至1.25亿元,同比上升63.08%[100] - 开发支出增加至6287.73万元,同比上升112.14%[100] - 合同负债减少至1947.39万元,同比下降67.79%[100]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至5260.39万元,同比上升372.38%[100] - 受限货币资金为1204.56万元,用于办理保函及银行承兑票据保证金[104] - 公司总资产从1,395,541,572.84元增长至1,478,850,895.09元,增长6.0%[192][193] - 流动资产从757,447,273.52元增至814,178,260.04元,增长7.5%[192] - 长期股权投资从592,054,901.55元增至594,824,441.55元,增长0.5%[192] - 短期借款从20,000,000.00元增至30,000,000.00元,增长50.0%[192] - 应付账款从107,027,623.96元降至87,351,588.28元,下降18.4%[192] - 合同负债从50,148,663.12元降至15,157,845.38元,下降69.8%[192] - 货币资金从2020年末的3.50亿元下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2.76亿元,降幅21%[18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0年末的4.25亿元下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2.26亿元,降幅47%[187] - 应收账款从2020年末的3.11亿元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4.34亿元,增幅40%[187] - 存货从2020年末的7683万元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1.25亿元,增幅63%[187] - 合同负债从2020年末的6045万元下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1947万元,降幅68%[188] - 应付票据从2020年末的969万元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9144万元,增幅843%[188]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2020年末的1.04亿元下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2161万元,降幅79%[188]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2020年末的1.47亿元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2.03亿元,增幅38%[191]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2020年末的3.29亿元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4.37亿元,增幅33%[191] - 母公司存货从2020年末的3364万元下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1270万元,降幅62%[191]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12.6%[1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由于上年同期上市募集资金入账[97] 募集资金使用 - 云链平台V2.0预计总投资34,606,000元,累计投入5,057,296.73元[52] - IoT物联网平台V2.0预计总投资32,566,000元,累计投入8,516,868.06元[52]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预计总投资28,733,200元,累计投入3,741,130.79元[52] - 募集资金总额为86,436.88万元人民币[161]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0,078.06万元人民币[161] - 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52,610.70万元人民币[161] - 大气环境AI大数据建设项目承诺投资40,000万元,累计投入28,664.74万元,进度71.66%[161] - 城市人工智能软件研发项目承诺投资7,000万元,累计投入6,735.28万元,进度96.22%[161] - 云链数据库平台升级项目承诺投资1,500万元,累计投入849.45万元,进度56.63%[161] - 环境智能传感器升级项目承诺投资1,500万元,累计投入1,268.25万元,进度84.55%[161]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10,930万元,进度100%[161] - 城市新基建项目累计投入
佳华科技(688051) - 2021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