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华科技(688051) - 2020 Q4 - 年度财报
佳华科技佳华科技(SH:688051)2021-05-18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81亿元[6] - 营业收入为6.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37%[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88%[24] - 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77亿元[1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769亿元,同比增长48.88%[18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人民币1.423亿元,同比增长30.11%[187] - 基本每股收益为2.44元/股,同比增长15.09%[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96元/股,同比增长0.51%[25] - 2020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66.88万元,环比增长367.4%[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4.29%至人民币3.841亿元[19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73%至人民币0.614亿元[19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36%,同比增长4.24个百分点[26] - 研发投入总额9103.0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85%[140] - 费用化研发投入6139.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73%[140] - 资本化研发投入2963.99万元人民币,占研发投入比重32.56%[140][142] 各业务线表现:物联网与平台技术 - 公司拥有千余种通讯协议SDK库,支持第三方设备即插即用接入[42] - 公司拥有千余种通讯协议SDK库,实现对第三方智能设备接入即插即通[179]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通过百万级并发数据测试并完成华为云鲲鹏适配认证[47] - 海东青数据库为核心的IoT物联网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及百万级并发数据测试[47] - 公司云链共享平台已取得国家网信办颁发的区块链信息服务运营资质[45] - 公司取得国家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运营资质并融合海东青时序数据库、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区块链可信存证、人工智能AI等技术优化提供综合服务[85] - 公司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总数达11项,包括2项数据安全技术、3项时序数据库技术、3项IoT平台技术和3项AI云技术[129][130][132][133][136] - 时序数据库技术使存储空间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实际对比MySQL、Oracle、Hbase分别仅占其存储空间的1/6.4、1/6和1/5.6[129] - 通州车载项目应用时序索引技术后存储成本降低1/6(约16.7%)[129] - 时序数据库查询和写入性能达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129]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能达Spark的1.35倍,MapReduce的2.02倍[133]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环境下性能分别为TCP的1.28倍和UDP的1.22倍[134] - 高性能网关技术通过CNAS认证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133] - IoT平台拥有3项认证核心技术:高性能网关技术、分布式计算引擎和底层网络协议[133] - AI云平台3项核心技术全部为自主研发:云服务接口技术、模型编排调度技术和资源动态调度技术[135][136] - 新增4项核心技术:国密算法FPGA加速技术、基于指纹识别的智能密码钥匙、时间序列索引技术和SQL优化技术[128][129] - 数据安全系统自主研发高性能PCIe密码卡及高性能服务器密码机[50] - 区块链可信存证体系应用于碳中和管理和排污管理等领域[51] - 公司物联网云数据中心按国家A级标准建设,规划32个独立模块[41] 各业务线表现:智慧环保与城市 -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已连接监测设备8万余台[56] - 智慧环保业务面向全国100余政企客户且使用人数超万人[56] - 智慧环保领域覆盖水气声渣监测及多源数据采集包括气象地理等18类数据[57][58] - 接入数千个城市各类摄像头及多委办局系统平台数据[60] - 服务城市在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获多项第一(海口第一/中山PM2.5降幅第一等)[60] - 建设包含19+个专业监测平台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含VOCs/油烟/柴油车/渣土车等)[60][61] - 通过污染溯源模型实现污染位置精准定位与成因分析[62] - 采用预测预报模型对未来污染情况进行研判和精准施策[64] - 通过多元数据分析向环境治理人员发布任务并实现智能执法[66][68] - 提供多维度数据分析报告(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专项)[68] - 公司承担环保物联网标准编制并获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认定[56] - 公司建立了山东聊城、重庆合川、山西太原三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82] - 公司与重庆市合川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旨在为园区内千余家企业用户提供服务[82] - 公司以十大智慧环保基地、三大智慧城市运营基地、一个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基础辐射全国客户[83] - 公司成功中标西南某市智慧园区项目,实现园区IT资产、设备资产、数据资产、AI模型资产的统一管理[73] - 公司是全国智标委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组成员,拥有建筑智能化设计和总承包一级资质[73] - 公司参与承担国家智慧园区、能耗物联网等标准的编制,并获得2020中国智慧城市十大推荐案例及创新解决方案奖[70] 各业务线表现:人工智能与AI技术 - AI云平台提供从数据采集到模型部署的一站式AI开发流程[48] - AI视频监控识别率达99.5%以上,可分解50余个不同色度图层[59] - 公司AI算法和系统研发拥有3项核心技术,累计研发优化模型55个[125]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125] - 公司AI模型应用于渣土车识别、违规占道经营等超过20个具体场景[125] - 公司融合时序预测技术已应用于太原、重庆合川等多个地区的空气质量预测[126] - 公司在全球顶级视觉挑战赛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排名第九[126] - 公司在trillionpairs人脸识别排名第五[126] - 公司技术已取得华为鲲鹏、华为晟腾、atlas等硬件适配证书[126] - 人工智能技术可显著提升物联网智能化水平,赋能多个应用场景[116][118]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3.36%,同比上升4.24个百分点[140] - 新获软件著作权106项,商标20项[139] - 累计拥有知识产权727项,其中软件著作权382项,商标275项[139] -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项,累计发明专利达9项[139] - 申请中发明专利47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139] - 资本化研发聚焦AI算法、IOT物联网平台v2.0及大数据平台升级[142] - 研发资本化项目满足五项会计准则条件,包括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应用前景[142][144][145] - 公司研发项目资本化时点为研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通过评审会后[155] - 公司研发项目资本化条件与易华录等五家同行业公司判断原则相同[155] - 易华录研发项目资本化时点为《软件产品立项申请》获得研究院院长审批通过[154] - 南威软件研发项目资本化时点为项目立项通过审批[154]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项目投入28,733,200元人民币[159] - AI算法和系统研发项目投入48,537,000元人民币[160] - 2020年AI算法模型累计研发和优化模型共计55个[160] - AI模型应用在8个正式项目中[160] - 2020年AI算法相关软著15个专利申请10个[160]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实现商业license授权[159] - 分布式计算引擎支持GPU加速[159] - 视频边缘智能服务支持视频流上云存储转发等功能[159] - 完成MQTT协议开发支持MQTT协议设备接入[159] - 完成视频类设备通用协议开发支持视频设备直连接入平台[159] 地区与客户表现 - 2019年至2020年来自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占比92.72%[7] - 公司已服务全国100多城市的物联网数据服务[73] - 公司拥有百余个政府客户并建立了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8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新签订单金额人民币10.091亿元,较2019年增长65.46%[188] - 截至2020年末在手订单金额人民币8.185亿元,同比增长23.68%[188] - 公司采用移动式车载监测技术实现对污染管控"全覆盖"和"无死角"[170] - 公司具备国产自主可控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等物联网平台层技术[180] 其他财务数据 - 2020年现金股利分配占净利润比例为30.025%[10] - 截至2020年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3.96亿元[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59.3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6.28%[24] - 2020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第四季度转正,达5945.24万元,前三个季度均为负值[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96%[24] - 总资产为19.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19%[24] - 2020年末总资产达人民币19.987亿元,同比增长120.19%[187]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为人民币14.924亿元,同比增长209.96%[18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71%,同比下降16.53个百分点[2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34962.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6.17%[17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2528.83万元,占期末总资产比例为21.28%[176]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196万元,较期初减少309.38万元[34] 其他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2020年政府补助计入非经常性损益1588.71万元,同比增长9.8%[3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28.83万元[34]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20年为20.28万元,2019年为-76.24万元[31]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446万元,同比增长32.7%[31] 季度财务表现 - 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37亿元,占比20.18%[6] - 2020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51亿元,占比22.17%[6] - 2020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1亿元,占比17.80%[6] - 2020年第四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39.85%[6] - 2019年第四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42.21%[6] - 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7亿元,第二季度1.51亿元,第三季度1.21亿元,第四季度2.72亿元[28] 研发人员与薪酬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0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33.95%[17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5074.23万元,平均薪酬为16.38万元[175] - 公司研发人员中大学本科占比66.92%,30岁及以下人员占比53.48%[175]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达36.3亿预计2025年将达80.1亿年复合增长率14.1%[91] - 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保持20%年均增长率[91] - 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预计超过1.5万亿元[92] - 2019年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连接数各占50%预计2025年产业物联网占比将达61.2%[94] - 产业物联网设备联网数预计在2024年超过消费物联网设备数[94] - 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91] - 物联网成为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大投资[92] - 物联网产业链包括上游硬件/软件/感知设备/网络传输提供商中游平台/应用/边缘计算服务商下游最终用户[96] - 物联网技术驱动核心包括感知层传感/嵌入式系统网络层5G/NB-IoT以及边缘计算/物联网数据库/区块链/人工智能等[98] - 华为云IoT物联网平台连接数超过2.8亿覆盖50多个行业[104] - 应用支持平台在物联网平台中占比将达到53%[104] - 智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种类达上万种常规类型上千种[102] - 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数量高达四十余种[102] - 物联网平台需5到10年才能孕育成功经营模式[106] - 未来超过50%的数据需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116] - 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平台、应用和服务收入占比将达67%[116] - 物联网连接收入占比预计仅5%[116] - 物联网终端侧核心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包括芯片和传感器层面[110] - 平台侧自主技术有待加强,广泛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和开源技术[110] - 我国主导开源项目较少,面临隐性侵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挑战[110] 物联网安全风险 - 物联网安全事件频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07] - 物联网终端设备系统安全防护能力薄弱[107] - 物联网平台层面临DDOS攻击风险[108] - 传感器节点分布广数目多难以确保物理安全[108] - 用户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普遍较弱[109] - 物联网领域代码库中开源代码占比高达82%[111] - 2019年开源安全漏洞数量达6100个,较2018年增长近50%[111] - 开源软件安全漏洞数量创新高,物联网安全问题严重[111] 具体研发项目与投入 - AI算法和系统研发项目人工成本为1,465.53万元,占该项目总支出1,780.73万元的82.3%[152] - 五个研发项目总支出为2,963.99万元,其中人工成本2,160.34万元,占比72.9%[152][153] - 数据标注审核产能提升20%[149] - 完成模型共计40个全部上线,产生软著10篇,专利15个[149] - IoT物联网平台V2.0项目支出319.10万元,其中人工成本311.58万元,占比97.6%[152] - 大数据平台升级研发项目其他支出462.35万元,占该项目总支出499.32万元的92.6%[152]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项目支出184.05万元,其中人工成本172.83万元,占比93.9%[152] - 云链平台V2.0项目支出180.79万元,其中人工成本178.51万元,占比98.7%[152] - 材料成本总计10.89万元,仅占五个项目总支出的0.37%[152][153] - 其他支出总计792.75万元,占五个项目总支出的26.7%[152][153] - 云链平台V2.0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4,606,000元[157] - 云链平台V2.0本期投入金额为2,303,351.77元[157] - 云链平台V2.0累计投入金额为2,303,351.77元[157] - IoT物联网平台V2.0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2,566,000元[157] - IoT物联网平台V2.0本期投入金额为3,190,999.71元[157] - IoT物联网平台V2.0累计投入金额为3,190,999.71元[157] - 大数据平台升级研发投入资金12,213,400.00元,预算执行率61.0%(实际支出6,307,633.47元/预算12,213,400.00元)[161] - 边缘计算智能站研发投入资金1,215,000.00元,预算执行率55.2%(实际支出670,939.78元/预算1,215,000.00元)[161] - 智慧城市创新产品研发投入资金1,100,000.00元,预算执行率311.5%(实际支出3,426,186.12元/预算1,100,000.00元)[161] - 机房智能机器人研发投入资金2,922,500.00元,预算执行率15.4%(实际支出449,232.16元/预算2,922,500.00元)[163] - AI系统已投入内部使用,支持超过20个算法模型进行日常训练迭代[161] - 边缘计算智能站实现多路视频分析,应用于渣土车监测、黑烟车监测等4类场景[161] - 智慧城市产品研发覆盖应急指挥、智慧文旅等10+子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161][163] - 机房智能机器人具备4种AI场景运行能力,支持激光导航及多参数采集(如PM2.5/温湿度)[163] - 大数据平台支持双架构容器及多云资源管理,实现公有云/私有云资源自动采集[161] - 智慧社区产品包含11个功能系统(如社区警务、资产管理、双端APP)[163] - 大数据中心对智能巡检机器人需求量达40台套[164] - 基于NDIR技术的气体传感器项目投入研发费用474.7万元[164] - 空气质量检测仪AirLamp项目投入研发费用195.54万元[164] - 车载前端环境检测单元升级项目投入研发费用243.6万元并形成订单37700件[164] - 扬尘噪声检测仪升级研发项目投入费用131.45万元并支持噪声量程30-120dB[165] - 工况智能终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