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华科技(688051) - 2020 Q4 - 年度财报
佳华科技佳华科技(SH:688051)2021-04-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81亿元人民币[6] - 营业收入为6.8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37%[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88%[24] - 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7亿元人民币[1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76,947,300元,同比增长48.88%[18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42,331,100元,同比增长30.11%[18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6.81亿元,同比增长32.56%[192] - 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375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度为1.511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为1.213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2.716亿元人民币[27] - 2020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66.88万元人民币,环比第三季度增长367.4%[27] - 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为6719.16万元人民币,较第三季度1199.73万元人民币增长460.1%[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384,051,565.96元,同比增长44.29%[188][189]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61,391,004.64元,同比增长30.73%[188] - 研发投入总额为91,030,868.54元,同比增长93.85%[13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36%,较上年增长4.24个百分点[135] - 资本化研发投入29,639,863.90元,占研发投入比重32.56%[135] - 费用化研发投入61,391,004.64元,同比增长30.73%[135] - 智慧城市业务成本1.51亿元,同比增长61.83%,材料成本增长123.95%[195] 季度收入分布 - 第四季度收入占比最高达39.85%[6] - 2020年一季度收入占比20.18%[6] - 2020年二季度收入占比22.17%[6] - 2020年三季度收入占比17.80%[6] 客户集中度 - 2019-2020年政府及国企客户收入占比平均达92.72%[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4.0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9.30%,其中客户一占25.07%[198]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59.3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6.28%[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人民币56,593,168.73元,同比下降366.28%[188]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为正值5945.24万元人民币,较第三季度-165.84万元人民币显著改善[27] 资产和股东权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9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96%[24] - 总资产为19.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19%[24] - 2020年末总资产为人民币1,998,660,400元,同比增长120.19%[182]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为人民币1,492,372,400元,同比增长209.96%[182]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17%[17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4.2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1.28%[17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253亿元人民币,当期新增4.253亿元人民币,对利润影响28.83万元人民币[32] - 应收款项融资从期初328.98万元人民币减少至期末19.6万元人民币,下降93.1%[32] 分红和利润分配 - 现金分红总额5312.85万元人民币[10] - 分红占净利润比例为30.025%[10] - 可供分配利润为3.96亿元人民币[10] 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 - 基本每股收益为2.44元/股,同比增长15.09%[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96元/股,同比增长0.51%[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71%,同比下降16.53个百分点[25] 非经常性损益 - 2020年全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3461.62万元人民币,其中政府补助贡献1588.71万元人民币[29][30] - 非经常性损益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60.14万元人民币,应收账款减值转回446万元人民币[29][30] 业务线表现 - 智慧环保 - 智慧环保业务收入4.15亿元,毛利率43.98%,同比下降4.28个百分点[192] - 智慧环保领域公司承担国家环保物联网标准编制,为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34] - 公司物联网平台连接各类监测设备超过8万台[52] - 智慧环保业务服务全国100余个政企客户[52] - 智慧环保领域用户人数超过1万人[52] - 环保物联网应用涵盖水气声渣等多源数据监测[53] - 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提供空气质量监测服务[56] - 公司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承建单位,为生态环境部批准的全国25家工程中心之一[121] - 公司主导的生态环境部行业标准《环保物联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121] 业务线表现 - 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业务收入2.65亿元,毛利率43.03%,同比下降5.48个百分点[192] - 公司建立了山东聊城、重庆合川、山西太原三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78] - 公司与重庆市合川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旨在为园区内千余家企业用户提供服务[78] - 公司成功中标西南某市智慧园区项目[69] - 公司在2020年获得中国智慧城市十大推荐案例及创新解决方案奖[66] 产品收入结构 - 感知及平台建设产品收入4.39亿元,同比增长125.74%,但毛利率下降13.16个百分点至46.79%[192] - 数据运营服务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9.55%,毛利率微增0.08个百分点至38.90%[192] 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67.79%,但毛利率下降16.95个百分点至37.32%[192] - 华南地区收入5635.63万元,同比增长715.46%,毛利率下降37.66个百分点至43.83%[192] 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36%,同比增长4.24个百分点[25] - 累计拥有知识产权727项,其中软件著作权372项,商标275项[133] - 报告期内新获软件著作权106项,商标20项[133] - 申请中的发明专利47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133]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项,累计发明专利达9项[133] - 公司拥有千余种通讯协议SDK库[39] - 公司自主研发的海东青时序数据库数据压缩技术使存储空间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126][127]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通过百万级并发数据测试[43] - SQL优化技术使时序数据写入和查询性能达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127]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能为Spark的1.35倍和MapReduce的2.02倍[129]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下性能分别为TCP的1.28倍和UDP的1.22倍[129] - 公司2020年新增2项数据安全核心技术:国密算法FPGA加速技术和基于指纹识别的智能密码钥匙[125] - 公司2020年新增3项时序数据库核心技术:时间序列索引技术、SQL优化技术和ISR分布式算法[126] - IoT物联网平台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128] - AI云平台拥有3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云服务接口技术、模型编排调度技术和资源动态调度技术[130] - 公司AI算法和系统研发拥有3项核心技术,累计研发优化模型55个[122] - 公司AI模型部署运行AI芯片类型包括GPU/NNIE/Ascend,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122] - 公司依托AI核心技术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0项,软著27项[122] 人工智能与AI应用 - AI云平台提供从数据采集到模型部署的一站式开发流程[44] - AI视频监控识别露天焚烧污染事件准确率达99.5%以上[55] - AI视频监控可实时分解为50余个不同色度图层[55] - 运用污染溯源模型对污染事件发生位置进行清晰溯源[58] - 通过预测预报模型对未来污染情况做出研判[60] - 公司AI模型累计研发新模型和优化老模型共计55个[143] - AI模型应用在8个正式项目中[143] - AI系统第一版已在内部投入使用,支持超过20个算法模型在平台上进行日常训练迭代[146] - AI算法模型包括脱硫脱硝能耗优化、污染动态管控、标准站实时预测、污染实时风向贡献、双目距、高空抛物识别等具体场景[144][145] 物联网平台与生态 - 公司自建物联网云数据中心达到国家A级标准,规划32个独立模块,已启动4个模块建设[38] - 技术体系包含嵌入式产品/IoT平台/区块链平台/3D引擎/AI平台等六大核心[40] - 云链共享平台获国家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运营资质[41] - 自主研发高性能PCIe密码卡构建数据安全体系[46] - 接入数千个城市各类摄像头及多委办局系统平台数据[56] - 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接入包括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19个平台[56] - 提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整套闭环管理服务[56] - 环境治理执法流程有追踪[62] - 为客户提供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数据分析报告[64] - 公司已服务全国100多城市的物联网数据服务[69] - 公司拥有百余个政府客户并建立了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78] - 公司建立了全国五大区、十大基地的智慧环保布局[78] - 公司以海东青数据库为核心的IoT物联网平台为百余政企用户提供技术支撑[80] - 公司以人工智能AI算法为核心的AI云平台已为数十个用户提供数据算法云服务[80] - 公司参与承担国家智慧园区、能耗物联网等标准的编制[66] - 公司取得国家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运营资质并优化融合海东青时序数据库、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区块链可信存证、人工智能AI等技术[81] 订单与增长 - 公司新签订单金额为人民币1,009,100,500元,较2019年增长65.46%[18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人民币818,514,200元,较2019年增长23.68%[183]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达36.3亿,预计2025年增至80.1亿,年复合增长率14.1%[87] - 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2020年突破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20%[87] - 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预计超过1.5万亿元[88] - 2019年产业物联网与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各占50%,2025年产业物联网占比预计达61.2%[90] - 产业物联网设备联网数预计2024年超过消费物联网[90] - 物联网连接数增长最快领域包括公共服务、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90] - 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87] - 物联网产业链涵盖上游硬件/软件/感知设备提供商、中游平台/应用/边缘计算服务商、下游终端用户[92] - 物联网技术驱动因素包括5G/NB-IoT通信技术、边缘计算、物联网数据库、区块链及人工智能[94] - 华为云IoT物联网平台连接数超过2.8亿覆盖50多个行业[100] - 应用支持平台在物联网平台中占比将达到53%[100] - 智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达上万种常规传感器类型和品种有上千种[98] - 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数量高达四十余种[98] - 物联网平台还需5到10年才会孕育出成功且能存活的经营模式[101] - 物联网安全标准体系尚未发布产业链各环节安全防护意识不统一[103] - 物联网设备数量增多造成DDOS攻击更加频繁平台层需提高抵御能力[104] - 物联网平台连接管理平台移动OneLink已成为全球四大连接管理平台之一[100] - 物联网数据存在数据体量大种类多关联性强价值分布不均等特点[104] - 物联网安全核心终端产业成熟度不高终端安全是物联网安全基础[103] - 物联网领域代码库中开源代码占比高达82%[107] - 2019年公开披露的开源安全漏洞数量为6100个,较2018年增长近50%[107] - 未来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112] - 到2025年物联网平台、应用和服务收入占比将达67%,连接收入占比仅5%[112] - 物联网终端侧核心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包括芯片和传感器层面[106] - 平台侧广泛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和开源技术,自主技术有待加强[106] - 物联网应用呈现碎片化,缺乏大规模落地场景和核心应用驱动力[108] - 产业界推进终端智能化、软硬件解耦合、云边协同等四方面探索[110] - 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正加快物联网应用步伐[112][114] - 区块链技术因去中心化和数据加密特点可提升物联网信息安全[115] 研发项目与进展 - 公司完成初版分布式计算平台开发,支持物联网设备连接与管理[139] - 公司完成初版规则引擎功能开发,支持用户自定义场景联动与告警规则设置[139] - 公司完成初版视频平台接入功能开发,支持第三方视频平台接入IoT平台[139] - 公司完成初版数据可视化组件开发,支持用户自定义图表开发与趋势预测[140] - 公司完成分布式计算平台v2版本开发,提供数据转发功能[140] - 公司完成视频服务功能开发,支持用户视频设备接入与直播、历史视频查看能力[140] - 公司完成数据可视化大屏开发,支持用户自创建可视化大屏并应用到第三方平台[140] - 公司完成MQTT协议开发,实现支持MQTT协议的设备接入[140] - 公司完成视频类设备通用协议开发,支持视频类设备直连接入平台[141] - 公司完成v1.0版本时序存储引擎开发,实现数据库国产自主可控[142] - 2020年公司总产生软件著作权15个和专利申请10个[143] - 2021年和2022年AI模型成果预计在2020年基础上依次递增50%[143] - 大数据平台升级研发投入金额为12,216,307.67元和7,453,238.47元[146] - 公司AI系统目标为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智慧安防、智慧应急等领域提供高准确率、高性能、高稳定、跨GPU和NPU硬件平台部署的AI服务[143] - AI系统集成数据收集、标注、训练、传输、部署平台、测试等功能[144] - 云计算平台支持arm/x86双架构容器镜像部署,并提供多云资源管理和应用服务监控告警功能[146] - 城市AI产品研发投入约342.62万元[148] - 智慧城市相关系统研发投入约342.62万元[148] - 机房智能机器人项目投入约29.23万元[150] - 城市渣土车监测产品研发投入约67.09万元[147] - 黑烟车监测产品研发投入约71.30万元[147] - 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完成结构设计并进入调试阶段,可检测PM2.5/PM10(精度±15%F.S)、温度(080℃精度0.1℃)、湿度(0-99%RH精度0.1%RH)[151] - 公司已采购4款工业相机并开始测试,计划推广至全国40套数据中心,预计带来丰厚经济效益[151] - 公司拥有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及3项软件著作权[151] - 基于NDIR技术开发的气体传感器可检测CO2、SO2、NO2、CH4等气体,研发投入474.7万元[152] - NDIR气体传感器技术具有高精度、长寿命、抗干扰强特点,可应用于环境监测及工业安全领域[152] - 空气质量检测仪项目研发投入195.54万元,形成道路污染动态图数据并以5秒间隔上传平台[153] - 车载环境检测单元已形成243.6万元销售订单,产品精度达ppm<40,计划推进至长安等主机厂[153] - 扬尘噪声检测仪升级研发投入131.45万元,颗粒物采集准确性≤10%FS,检测量程2mg/m³[153] - 颗粒物检测采用海思Hi3519A芯片,成为下一代扬尘产品核心技术方案[153] - 移动端空气质量检测仪与AI分析仪联动,形成国内先进的道路污染监测模式[153] - 工况智能终端研发项目投入410,000.00元,形成269,266.77元资本化支出[154] - 数字孪生平台项目投入19,090,599.00元,形成2,897,488.91元资本化支出[155] - 数据安全项目投入30,475,000.00元,形成2,447,241.48元资本化支出[156] - 空气检测仪AirBall采集分辨率达0.1ug,噪声量程30120dB,测量精度±1.5dB[154] - 工况智能终端支持4G/WIFI通信,测量范围≥600A,支持1km以上LoRa无线通信[155] - 数字孪生平台覆盖10万平方米,累积模型1000+,完成智慧合川指挥舱V1.0(72平方公里)[156] - 空气检测仪新增CO、SO2、NO2、O3等气态污染物采集能力,支持AI污染场景识别[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