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福光股份(688010) - 2022 Q4 - 年度财报
福光股份福光股份(SH:688010)2023-04-27 16: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7.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6%[23]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7.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6%[3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6%至7.81亿元[8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5.3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05%[23]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5.3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05%[3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99.7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78%[23]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375亿元人民币[35] - 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53,182.51元[178]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73%至6.06亿元[8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88%,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2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14%至6150万元[8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14%至6150万元[108] - 固定资产折旧及长期资产摊销同比增加2965.06万元人民币[26] - 职工薪酬同比增加1097.99万元人民币[26] - 股份支付费用新增338.52万元人民币[26] - 固定资产折旧及长期资产摊销同比增加2965.06万元人民币[39] - 股份支付费用338.52万元人民币及职工薪酬同比增加1097.99万元人民币[3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6.21%主要因汇兑收益[89] - 定制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204.73%至5330万元[9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48.0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74%[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08.74%至6048万元[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8.74%至6048万元[110] 毛利率变化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3.81个百分点[90]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3.93个百分点至22.32%[92] - 非定制光学镜头毛利率下降6.5个百分点至16.01%[92] 业务线表现 - 定制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5.81%[92] - 定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85.86%[93] - 境内收入同比增长34.49%[93] - 境外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30%[92] - 定制产品生产量同比增长448.72%至1.59万套[94] - 定制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452.86%至1.55万套[94] - 非定制光学镜头生产量同比下降40.90%至1127.70万套[9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39.84%达3.11亿元[100][102]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资产总额2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4.44%[39] - 货币资金减少至1.38亿元(占总资产4.92%),同比下降49.75%,主要因新增对外投资[115]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24亿元(占总资产15.08%),同比下降1.55%[115] - 应收账款增至3.37亿元(占总资产12.01%),同比上升34.90%,因客户付款延期及销售增加[115] - 长期股权投资增至2.27亿元(占总资产8.08%),同比大幅上升104.77%,主要因新增对外投资[115] - 短期借款增至4.57亿元(占总资产16.29%),同比上升12.01%[116] - 应交税费增至903万元(占总资产0.32%),同比大幅上升501.48%,因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少[11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增至1.24亿元(占总资产4.40%),同比上升72.12%,因长期借款增加[116] - 递延收益增至3152万元(占总资产1.12%),同比上升105.82%,因新增政府补助[116] - 境外资产规模为9.2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00%[117] - 受限资产总额为2897万元,含货币资金保证金及未解押固定资产[119]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730.84万元人民币[3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产生专利成果:新申请专利123项,授权专利105项(发明专利39项)[43]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6150.32万元,较上年度的5250.41万元增长17.14%[62] - 研发投入总额为6150.32万元,较上年增长17.14%[6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88%,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62]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无资本化研发投入[62] - 公司2022年新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36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13项[60] - 公司2022年获得授权专利105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软件著作权13项[60]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95项,实用新型专利376项,软件著作权18项[60] - 公司拥有69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5项,软件著作权18项,较2021年12月31日新增专利92项,新增发明专利39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3项[51] 技术产品创新 - 公司研制的透射式望远镜头最大口径达700mm,最大相对孔径达1:0.8,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完成米级透射式望远镜设计修正[53] - 公司基于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的变焦光学系统最大变焦倍数大于60倍,最长焦距达2000mm,最高像素达到1.5亿[55] - 公司多光谱共口径镜头最大口径提升至200mm,最长焦距达800mm,光谱范围涵盖可见光到中波红外,完成共口径双光谱连续变焦镜头研制[55] - 公司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实现镜片形状误差达0.1um,表面粗糙度达1nm,模具制造技术面形精度最佳达PV<0.3um,粗糙度达Ra<3 nm[55] - 公司金属反射碗加工技术实现加工口径125mm,面形精度达PV<1.2um,反射碗口径覆盖φ100mm以非球面为主产品[55] - 公司玻璃压铸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突破高温玻璃复眼玻璃双面模压技术[55] - 公司棱镜加工技术实现90度角精度误差<3″,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5] - 公司在大变倍比变焦镜头、大口径透射镜头等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51] - 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变焦镜头技术取代日本主导的一体机技术方案,推动国内安防监控领域日韩进口镜头国产替代过程[51] - 公司完成1.5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设计,大幅提升变焦镜头分辨率[58] - 公司研制共口径双光谱(可见光与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突破双光谱只能应用于定焦镜头的限制[59] - 公司完成300万像素玻塑混合车载环视镜头研制,在清晰度、鬼像、杂光等关键指标有较大提升[59] - 公司完成800万像素车载前视镜头光学升级,实现大光圈、高照度和小型化优势性能[59] - 公司研制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镜头,重量减轻20-30%,应用于无人机领域[59] - 公司完成20X、30x超长焦K级(130万像素)高清中波红外变焦镜头样机研制[59] - 公司镀膜技术全介质高反膜反射率<99%,漂移量<1nm,整炉均匀性<5nm[56] 研发项目与投入 - 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累计投入262.20万元[65] - 超精密超清智能视觉监控系统本期投入604.86万元,累计投入1164.52万元[65] - 超高清智能图像追踪安防镜头本期投入640.37万元,累计投入1802.67万元[65] - 潜望式镜头棱镜研制本期投入53.75万元,累计投入310.07万元[66] - Φ300mm-Φ1000mm镜片加工项目总投资2152.70万元,累计投入362.94万元[66] - 1/2.5"高清无热化车载环视镜头本期投入144.60万元,累计投入741.32万元[66] - 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预算3000万元,累计投入535.76万元,已完成设计并投产[17] - 精密光学玻璃模压工艺研究项目预算2000万元,累计投入448.47万元,月产能达5万片[19] - 黑光系列高精度高清摄像镜头研制项目预算1300万元,累计投入1339.5万元,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21] - 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研发项目预算600万元,累计投入16.77万元,处于前期研发阶段[18] - 非制冷长波红外小像元系列定焦镜头研制项目预算247万元,累计投入590万元,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15] - 中长波红外电动系列镜头研制项目预算254万元,累计投入472.68万元,进入量产阶段[16] - 玻塑混合镜头塑胶镀膜工艺研究项目预算285万元,累计投入307.09万元,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20] - 一种长焦车载镜头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算1100万元,累计投入230.15万元,处于设备购置选型阶段[28] - 一种面部识别镜头的研发项目预算1270万元,累计投入463.77万元,处于可行性论证阶段[30] - 大靶面宽光谱高清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研制项目预算400万元,累计投入262.84万元,已完成光学设计[29] - 公司研发项目总预算为2.869亿元人民币,累计研发投入为6150.319万元人民币[72] - 超广角车载镜头研发项目预算11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64.698万元人民币[70] - 大靶面变焦安防监控镜头研发项目预算12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55.587万元人民币[70] - 高反射金属膜反光碗镀膜工艺研究项目预算29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84.355万元人民币[70] - 高分辨率中长波红外变焦镜头研发项目预算492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231.31万元人民币[71] - 短波红外变焦光学成像系统研制项目预算17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59.93万元人民币[71] - 超短焦微型投影关键技术研制项目预算153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65.837万元人民币[71] - 小型化非制冷型中长波双波段光学成像系统研发项目预算254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58.54万元人民币[71] - 数字公安一体化综合管理应用平台项目预算32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301.066万元人民币[72] - 光学塑胶镜片真空锁膜附着力机理与工艺研发项目预算42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99.957万元人民币[72]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3人,较上期的256人减少3人[75] - 研发人员占比为12.41%,较上期的12.80%下降0.39个百分点[7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3,269,235.62元,较上期的27,776,141.97元增长19.8%[75]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29,519.15元,较上期的135,062.85元下降4.1%[75]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11人,本科132人,专科55人,高中及以下55人[75]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35人,30-40岁80人,40-50岁32人,50-60岁6人[75] - 研发费用与薪酬差异系试制产品转入存货成本所致[76] - 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多项省级科技奖项包括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150] - 公司研发人员获得福建省专利二等奖1项和福建省专利三等奖1项[150] - 公司研发人员获得福建省"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4项以及三等奖2项[150] - 公司研发人员获得福州市青年科技奖2人次和福州市十佳职工发明人2人次[150] - 公司研发人员获得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2项和银奖2项[150] - 公司研发团队高级工程师占比高多人拥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等专业背景[150][151]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覆盖1970年代至1990年代出生人员梯队完整[150][15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全部为中国国籍[150][151] - 公司新认定核心技术人员张清苏康哲凯林文斌聂建军李俊攀[160] - 公司副董事长唐秀娥暂未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160] - 核心技术人员林春生因退休离任[159]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035.48万元,同比下降359.77%[127][128] -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折旧摊销费用增加2,304.72万元[127] - 珠海福光道阳股权投资基金净利润亏损831.70万元,同比下降156.63%[127][128] - 珠海福光道阳股权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691.40万元[128]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有限公司净利润8,850.61万元,同比增加19,625.26万元[127][128]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2,241.58万元[127] - 上海国仪福光智造私募投资基金报告期损益亏损720,113.46元[126] - 福州市鼓楼福锐星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报告期损益盈利195,266.14元[126] - 福建福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3.00万元[126] - 福建青云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09.53万元[127] 利润分配和股份回购 - 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1,288,744.99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8.59%[5] - 公司总股本为153,581,943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1,511,050股及拟回购注销股份178,260股[5] - 公司拟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红股0.5股,共送股7,594,632股[6] - 送股后公司总股本将增加至160,998,315股[6] - 公司2022年度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05,184股[5] - 累计支付回购资金总额为2,478,972.28元(不含交易费用)[5] - 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329,047,264.88元[178]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8元(含税)[178][184] - 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8,809,772.71元[179][184]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0.11%[179][184] - 以现金方式回购股份计入现金分红的金额2,478,972.28元[181][184] - 合计分红金额11,288,744.99元[181][184] - 合计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8.59%[181][184] - 拟每10股送红股0.5股[179][184] - 送股后总股本将增加至160,998,315股[179]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 - 公司董事及高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股份总计580,600股[145]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24名激励对象114.98万股,授予价格10.00元/股[193]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61.23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53.75万股[193] - 10名董事及高管合计获授第一类限制性股票580,600股,授予价格10.00元/股[194] - 9名核心技术人员合计获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96,500股,授予价格10.00元/股[195] - 追光者1号持股计划受让价格10元/股,覆盖不超过81人,合计不超过12万股[194] - 董事及高管所持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为19.50元/股,较授予价上涨95%[194][195] - 核心技术人员所持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为19.50元/股[195]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78,096.96万元,未达到员工持股计划第一个解锁期业绩考核目标85,000万元[194] - 追光者1号持股计划第一个解锁期60,000股因未达业绩目标不得解锁[194] - 研发部门成员中参与核心发明专利占比达25%及以上的被纳入激励范围[161] - 公司于2022年3月24日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162] - 2022年2月15日通过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考核管理办法[162] 管理层与核心人员报酬 -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文波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21.43万元[144] - 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肖维军年度税前报酬总额最高达220.74万元[145] - 核心技术人员年度报酬区间为24.74万元至47.61万元[145] - 独立董事年度报酬为0.26万元(新任)至5.74万元(离任)[144][145] - 股权激励涉及9名高管,其中董事会秘书黄健获授104,200股[145] - 离任独立董事胡继荣、任德坤、冯玲各获得报酬5.74万元[144] - 监事会主席李寅彦未在公司领取报酬[145] - 董事何凯伦在关联方获取报酬[144] - 报告期末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