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13]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亿元[13] - 公司营业收入为3.144亿元,同比增长4.09%[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5.38万元,同比下降48.5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2.20万元,同比下降115.67%[1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9%[59]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145.3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53%[59] - 营业收入为3.144亿元,同比增长4.09%[70]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1%至3.144亿元(2021年同期:3.02亿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2.307亿元,同比增长5.56%[70] - 销售费用为445万元,同比下降30.73%[70] - 管理费用为4251万元,同比增长35.87%[70] - 研发费用为2659万元,同比增长5.52%[70]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5.6%至2.307亿元(2021年同期:2.186亿元)[200] - 研发费用增长5.5%至2659.31万元(2021年同期:2520.24万元)[200] - 管理费用大幅增长35.9%至4250.68万元(2021年同期:3128.53万元)[20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0.7%至444.96万元(2021年同期:642.36万元)[200] - 财务费用减少20.5%至537.22万元(2021年同期:675.47万元)[200] - 税金及附加下降21.6%至236.32万元(2021年同期:301.48万元)[200] - 营业总成本增长7.1%至3.12亿元(2021年同期:2.913亿元)[200] 研发投入与活动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5%[1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46%,同比增加0.12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总额为26,593,079.82元,同比增长5.52%[4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46%,较上年同期增加0.12个百分点[44] - 研发人员数量26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2.91%[5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519.58万元人民币,平均薪酬5.79万元人民币[56]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硕士10人(3.83%),本科135人(51.72%),本科以下116人(44.44%)[56]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45人(55.56%),30-40岁79人(30.27%),40-50岁32人(12.26%)[56] 产品收入结构 - 公司定制产品收入占比为45.2%[13] - 公司非定制产品收入占比为54.8%[13] 产品毛利率 - 公司光学镜头产品毛利率为32.6%[13]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3亿元[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5.83万元[1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63万元,同比下降99.13%[7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629万元,同比下降161.10%[70] 每股收益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1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756元/股,同比下降48.04%[20] 利息与折旧摊销 - 利息费用为991.90万元,同比增长60.11%[25] - 折旧及摊销费用为4755.20万元,同比增长59.21%[25]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7062.10万元,同比增长24.12%[25] 政府补助与其他收益 - 政府补助为1418.53万元[22] - 其他收益为1426万元,占利润总额108.43%[73] 专利与技术成果 - 公司拥有63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74项[35]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33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18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5项[3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获得16项专利授权,主要集中于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技术[41] - 公司新申请专利60项,获得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43] - 累计专利申请数达1,191个,累计获得专利数642个[43] - 完成1.5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43] - 研制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镜头,重量减轻20-30%[43] - 完成300万像素玻塑混合环视镜头的研制[43] - 完成800万像素前视镜头的光学升级[43] - 公司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最大口径达700mm,最大相对孔径达1:0.8,承担国家一米级望远镜研发[40] - 复杂变焦光学系统最大变焦倍数大于60倍,最长焦距达2000mm,技术领先国内同行[40] - 多光谱共口径镜头最大口径200mm,最长焦距800mm,光谱涵盖可见光到中波红外[40] - 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实现形状误差0.1微米,表面粗糙度1纳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40] 研发项目投入与进展 - 超精密超清智能视觉化监控系统研发累计投入10,265,836.37元[48] - 超高清智能图像追踪识别系统研发累计投入15,815,809.25元[48] - 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50万元,累计投入359.09万元,超出预算139.39%,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49] - 多组元高清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37万元,累计投入365.14万元,超出预算166.53%,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49] - 潜望式镜头棱镜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50万元,累计投入310.07万元,超出预算106.71%,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49] - Φ300mm~Φ1000mm镜片加工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152.7万元,累计投入362.94万元,完成预算的16.86%,已进入量产阶段[49] - 1/2.5英寸高清无热化车载环视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84万元,累计投入741.32万元,超出预算53.17%,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49] - 低成本零温漂广角监控镜头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64万元,累计投入228.77万元,超出预算39.49%,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49] - 降低镜头鬼影镀膜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50万元,累计投入872.84万元,超出预算93.96%,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50] - 非制冷长波红外小像元系列定焦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47万元,累计投入482.13万元,超出预算95.19%,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50] - 中长波红外电动系列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54万元,累计投入472.68万元,超出预算86.09%,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50] - 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000万元,累计投入511.44万元,完成预算的17.05%,处于试验样机生产阶段[50] - 精密光学玻璃模压工艺项目累计投入3.14百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千万元的15.7%,已进入量产阶段,月产能达5万片[51] - 玻塑混合镜头塑胶镀膜工艺项目累计投入3.07百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85百万元的107.6%,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51] - 黑光系列高精度高清摄像镜头项目累计投入13.39百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3百万元的103%,已完成研发进入产业化阶段[51] - 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本期投入16.77万元,累计投入16.77万元,占预计总投资6百万元的2.8%,处于前期研发阶段[51] - 全透射式大视场望远镜系统研制项目本期投入1.43万元,累计投入1.4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5百万元的0.3%[52] - 广角低杂散光运载光学系统项目累计投入18.8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6.8百万元的2.8%,已完成样品试制[52] - 超大过载引导头研制项目累计投入16.89万元,占预计总投资50万元的33.8%[52] - 固定焦距光学系统项目累计投入49.2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百万元的16.4%,处于前期研发阶段[52] - 长焦车载镜头项目本期投入98.27万元,累计投入98.27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1千万元的8.9%[52] - 大靶面宽光谱高清连续变焦镜头项目累计投入16.22万元,占预计总投资4百万元的4.1%,处于前期研发阶段[52] - 面部识别镜头研发项目总投资127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1.79万元人民币[53] - 超广角车载镜头研发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64.48万元人民币[53] - 大靶面变焦安防监控镜头研发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58.95万元人民币[53] - 投影TIR棱镜研发项目总投资218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39.54万元人民币[53] 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2021年全球共实施146次航天发射任务为1957年以来最高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总数量1846个创历史新高[32] - 2021年中国共执行55次航天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32] - 2018年人工智能创造商业价值预计为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0%[34] - 2022年人工智能商业价值预计将达到3.9万亿美元[34] - 2022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37] - 2022年超高清视频用户数目标达到2亿[37] - 安防监控领域向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超高清摄像头规模应用[33][37] - 车载摄像头需求从后视向侧视环视前视内视等多方位拓展[33] - 安防镜头市场竞争加剧,高性价比产品销售规模扩大,市场进一步集中[38] - 变焦镜头销量占比2019年20.1%、2020年18.8%、2021年19.0%,预计2025年升至25.1%[38] - 4K及以上镜头销量占比2019年12.9%、2020年13.1%、2021年10.2%,预计2025年升至16%[38] - 720P-960P及以下镜头销量占比2019年7.3%、2020年7.7%、2021年8.2%,预计2025年降至4%[38] - 电子消费产品需求增加光学镜头中玻璃光学元件数量,市场需求持续增长[38] 投资活动 - 公司投资设立福州行合光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持股100%,已支付出资款10万元[81] - 公司投资10,000万元设立上海国仪福光智造私募基金,占合伙出资比例81.96721%[81] - 公司投资1,000万元设立福锐星光创业投资基金,占合伙出资比例10%,已支付出资款100万元[82] -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总额10,100万元,较上年同期172万元增加9,928万元[82] - 公司出资1,000万元参与设立福锐星光创业投资基金,占总认缴出资额10,000万元的10%[14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支付福锐星光出资款100万元[147] - 公司持有苏州至臻权益投资期初净额1,219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30.55万元[83] - 公司持有湖北三赢兴权益投资期初净额7,135万元,本期无变动[83] - 公司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25,119.34万元,系结构性存款[84] - 长期股权投资为2.091亿元,同比增长88.64%[76]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2.0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9826.47万元人民币(88.6%)[191]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从6.34亿元增至7.32亿元,增长15.5%[197] 子公司表现 - 控股子公司福光天瞳主营业务收入20,072.6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256.39万元[86] - 控股子公司青云智联主营业务收入2,723.32万元,主营业务利润813.58万元[86]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为1.57亿元,同比下降42.98%[7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5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18亿元人民币(42.9%)[19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5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79亿元人民币(41.6%)[19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6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1887.12万元人民币(7.5%)[191] - 存货期末余额为3.7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4200.6万元人民币(12.7%)[191]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8.5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3034.3万元人民币(3.7%)[191]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6966.77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939.54万元人民币(15.6%)[191] - 公司总资产为18.9亿元[1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8.3%[13]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269.01亿元下降至期末256.04亿元,减少4.8%[192][193] - 货币资金从1.87亿元大幅减少至6002万元,降幅达67.9%[19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3.50亿元减少至1.71亿元,降幅51.3%[196] - 短期借款从4.08亿元下降至2.27亿元,减少44.4%[192]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从7186万元增至1.67亿元,增幅132.6%[192] - 长期借款从1.57亿元减少至1.18亿元,降幅24.9%[192] - 未分配利润从3.96亿元增至4.07亿元,增长2.9%[193] - 应收账款从1.99亿元增至2.05亿元,增长3.3%[196] - 存货从9670万元增至1.12亿元,增长16.3%[196] 募集资金使用 - 全光谱精密镜头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2亿元,进度57.92%[156] - 光学感知AI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5537.6万元,进度52.43%,已实现收入1.44亿元[156] -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14亿元,进度68.9%[156] - 棱镜冷加工产业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620.1万元,进度98.92%,已实现收入70.07万元[157]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9.18亿元,累计投入3.96亿元,总体进度44.39%[156] - AI光学感知器件项目结余募集资金5326.28万元,主要源于成本控制及现金管理收益[158] - 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结余募集资金5778.75万元[159] - 棱镜冷加工产业化建设项目结余募集资金2638.16万元[160] - 公司使用不超过3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62] - 公司使用不超过5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为25000万元[163]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 - 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10元/股,覆盖80人,总权益不超过114.98万股,占总股本0.75%[61] - 员工持股计划受让价格10元/股,覆盖不超过81人,合计不超过12万股[61] -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80名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总计115万股[95]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114.98元[95] - 授予限制性股票中第一类限制性股票61.23万股[95] - 授予限制性股票中第二类限制性股票53.75万股[95] - 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向董事及高管授予总计58.06万股限制性股票[180][181] - 核心技术人员通过股权激励获得总计6.34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82]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第一类限制性股票594,200股[167]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增加594,200股至57,594,200股[166]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减少594,200股至95,987,743股[166] - 股份总数保持不变为153,581,943股[16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060户[170] - 中融(福建)投资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2,162,784股,占比27.45%[173] -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4,000,000股,占比22.14%[173] - 常州启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7,679,032股,占比5.00%[173][175] - 福州市马尾区聚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4,273,800股,占比2.78%[173] - 福州市马尾区众盛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4,204,400股,占比2.74%[173] - 福州市华侨远致富海并购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
福光股份(688010)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