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福光股份(68801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福光股份福光股份(SH:688010)2022-06-0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6.7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2%[23]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67,464.03万元,同比增长14.82%[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72%[2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503.88万元,同比下降11.72%[3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5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99%[23]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3,797.73万元,同比增长35.82%[37] - 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为-963万元人民币[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3%,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958元/股,同比下降10.96%[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4.976亿元,同比增长14.95%[90][92] - 财务费用为1764万元,同比增长137.90%,主要因利息支出增加1276.52万元[90][91] - 管理费用为7172万元,同比增长32.96%,主要因折旧及摊销增加886.79万元[90][91]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2.96%至71,721,243.40元,财务费用同比上升137.9%至17,642,427.11元[107] - 折旧及摊销费用增加2,736.52万元[37] - 财务费用因银行借款增加1,022.66万元[37] - 直接材料成本3.358亿元,占总成本68.25%,同比增长19.60%[98] - 定制产品成本同比下降16.98%至32,914,065.33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下降25.68%至17,490,924.76元[99] - 非定制光学镜头成本同比上升27.25%至412,192,519.03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上升40.39%至286,504,825.23元[99] - 光学元件及其他成本同比下降29.90%至46,898,065.54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下降40.17%至31,814,988.31元[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产品分为定制产品(用于空间观测、航天工程等)和非定制产品[12] - 非定制光学镜头收入5.319亿元,同比增长27.88%[94] - 境外销售收入增长9759.62万元,境外收入同比增长45.30%[91][94][95] - 非定制光学镜头产量190.823万套,同比增长45.89%[96] - 光学元件及其他库存量269.94万套,同比增长323.36%[96] - 定制产品采用订单驱动采购模式,非定制产品根据销售预测数据制定采购计划[44] - 定制产品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分为新品项目和批产项目两类[44] - 非定制产品生产实施镜片生产月计划和镜头组装周计划[45] - 销售模式为直销,定制产品通过直接洽谈或竞标获取订单,非定制产品按周交货[45] 各地区表现 - 境外销售收入增长9759.62万元,境外收入同比增长45.30%[91][94][9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已披露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4] - 公司面临光学镜头行业技术密集型特点带来的研发失败风险[80] - 公司核心技术依赖技术人员,存在流失导致技术失密风险[81] - 非定制光学镜头面临毛利率继续下滑风险[84] - 公司出口销售采用美元结算,汇率波动影响盈利水平[87] - 公司固定资产原值2021年为104,890.15万元,预计2022年新增28,503.85万元至133,394.01万元[85] - 2021年折旧额为6,023.40万元,预计2022年增至8,449.25万元(增加2,425.85万元)[85] - 预计2023年折旧额增至9,686.33万元(较2021年增加3,662.93万元)[86] - 预计2024年折旧额增至9,727.90万元(较2021年增加3,704.50万元)[86]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为5,250.41万元,占营业收入7.78%[37] - 研发投入总额为5250.41万元,同比增长9.21%[6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较上年减少0.4个百分点[65] - 公司拥有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6项,实用新型专利323项,外观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5项[41] - 公司拥有专利总数601项,其中发明专利256项,实用新型专利323项,外观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5项[197] - 公司拥有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6项,较2020年新增专利55项,新增发明专利24项,同时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50] - 报告期内新申请专利98项,获得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61][63] - 累计专利申请数达1128项,累计专利授权数达606项[63] - 公司全球首创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技术填补我国天文观测和空间目标精确定位系统空白[50] - 公司完成一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59] - 研制出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镜头(22x/30x/36x),重量减轻20-30%[59] - 完成最长焦距达1100mm的红外变焦镜头的研制[59] - 大口径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150mm(透射式凸非球面)和170mm(红外材料)[61] - 玻璃压铸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61] - 棱镜加工实现90度角度公差<5″,面精度达1/20λ[61] - 棱镜加工镀膜技术实现90度角度公差<5″,其他角度公差+/-30″+/-3′,平行度<30″,面精度1/20λ[40] - 非球面压铸玻璃模压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μ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40] - 透射式凸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到150mm,红外材料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到170mm[40] - 公司透射式望远镜头最大口径达700mm,最大相对孔径达1:0.8,远超同行业普遍不超过250mm和1:1.2的水平[55] - 公司变焦光学系统最大变焦倍数大于60倍,最长焦距达2000mm,用于国内边海防项目,国内同行业企业变焦倍数普遍在33倍,焦距300mm以下[55] - 公司多光谱共口径镜头最大口径可提升至200mm,最长焦距达800mm,光谱范围涵盖可见光到中波红外,国内同行业企业口径小于60mm,焦距小于300mm[56] - 公司光学元件加工技术镜片形状误差可达1nm,表面粗糙度可达0.1um,处于国内先进水平[56] - 公司模具制造技术镜片面形精度最佳达到PV<0.3um,粗糙度达到Ra<3 n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金属反射碗加工技术实现加工口径125mm,面形精度达到PV<1.2um,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56] - 公司玻璃压铸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棱镜加工技术实现90度角度公差<5″,面精度1/20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镀膜技术全介质高反膜<99%,漂移量<1nm,整炉均匀性<5n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2021年新增17项专利,涵盖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的设计及自动化生产技术、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和多光谱共口径镜头的研制生产技术等核心领域[57] - 公司产品覆盖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到中长波红外热成像波段[78] 投资项目和资金使用 - AI智能控制一体式星光级摄像镜头研制项目累计投入646.3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550万元的117.5%[67] - 军民两用无人机直升机系统研制项目累计投入30.57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的3.1%[67] - 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险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262.2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的8.7%[67] - 大视场天基平台望远镜研制项目累计投入544.59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80万元的194.5%[67] - 智能视觉化监控系统研制项目本期投入435.16万元,累计投入559.66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44万元的388.7%[68] - 图像追踪识别安防监控镜头研制项目本期投入1042.25万元,累计投入1162.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80万元的645.7%[68] - Φ300Φ1000㎜镜片加工研制项目累计投入362.94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152.7万元的16.9%[68] - 1/2.5"高清无热化车载环视镜头研制项目累计投入596.7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484万元的123.3%[69] - 高精度塑胶光学镜片应用分析研究项目累计投入379.39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00万元的126.5%[69] - 降低镜头鬼影镀膜研究项目累计投入771.56万元,占预计总投资450万元的171.5%[69] - 超星光系列塑胶摄像镜头项目累计投入26,023,005.38元,超出预计总投资规模26,000,000元[71] - 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00,000元,本期投入2,447,460.94元[70] - 玻璃模压工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0,000,000元,累计投入1,961,723.74元[71] - 黑光系列高清摄像镜头项目累计投入13,394,953.44元,超出预计总投资13,000,000元[71] - 非制冷长波红外小像元系列定焦镜头项目投入2,832,329.04元,超出预计总投资2,470,000元[70] - 中长波红外电动系列镜头项目预计总投资2,540,000元,累计投入2,447,460.93元[70] - 玻塑混合镜头塑胶镀膜工艺项目预计总投资2,850,000元,累计投入1,926,526.34元[71]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2,120,066股,累计支付资金总额为5,750.30万元[42] -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212.01万股[168] - 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及结项,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51] - 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51]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为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6%[23] - 货币资金增长82.19%至2.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24%[11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27.48%至4.3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00%[111] - 存货增长68.67%至3.3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27%[111] - 固定资产增长57.82%至8.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0.49%[111] - 长期股权投资激增2640.12%至1.1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12%[111] - 短期借款增长51.12%至4.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18%[112] - 长期借款激增572.22%至1.5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83%[112]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和福建福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2] - 公司投资设立福建青云智联,认缴出资1,530万元持股51%,实缴出资510万元[100] - 公司以自有资金510万元投资设立福建青云智联持股51%[116] - 公司认购北京小屯派科技50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持股25%[116] - 公司持有湖北三赢兴权益投资56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35万元[118] - 福建福光光电净利润为-391.8万元,营业收入为1846.42万元[120] - 福建福光天瞳总资产为10.99亿元,营业收入为4.97亿元,净利润为783.57万元[120] - 珠海福光道阳股权投资基金总资产为7199.98万元,净利润为1468.67万元,持股比例为99.72%[120] - 福建青云智联信息科技总资产为1116.44万元,营业收入为217.76万元,净利润为-42.31万元,持股比例为51%[120] - 福建福光数智信息科技总资产为488万元,净利润为-13.24万元,持股比例为70%[120]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总资产为10.28亿元,营业收入为3.78亿元,净利润为-10774.65万元,持股比例为8%[120] - 福光天瞳主营业务收入为49069.88万元,主营业务利润为6681.75万元[121] - 珠海福光道阳股权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535万元[121]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信用减值较去年增加9062.68万元[121]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主营业务收入为36953.23万元,主营业务利润为6502.58万元[12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9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10%[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897万元,同比下降65.10%[9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5.10%至28,973,350.51元[108] 非经常性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 - 政府补助为1616万元人民币[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427,868.63元[32]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9,440,000.00元[32][29]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7,510,477.94元[30] - 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175.59万元[37] - 其他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32.23%,达16,208,292.01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108]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41.49%,达20,867,868.63元,主要来自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8] 股东回报和利润分配 - 公司2021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3,624,125.93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25%[6] - 公司2021年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90元(含税)[6] - 2021年度拟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0.9元,预计派现总额1362.41万元[166][167] - 2021年归母净利润4503.88万元,可供分配利润2.95亿元[165] - 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30.25%[167] - 股份回购金额5750.3万元,视同现金分红使总分红比例达157.92%[168] - 公司总股本为153,581,943股,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为2,202,766股[6] - 2020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1.01元,总股本1.54亿股[165] - 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获2021年5月19日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33] - 董事会审议通过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151]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6]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173] - 公司对子公司形成良好内部控制体系和长效监督机制[172]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状态为"否"[4]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融(福建)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何文波[12] - 公司续聘华兴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133] - 公司续聘华兴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151]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7次会议,审议包括年度报告、审计费用、内部控制及会计政策变更等关键议案[155][156]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主要审议董事会换届选举及高级管理人员提名事项[157]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议案[158] - 2021年董事会共召开10次会议,其中通讯方式召开8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2次[153] - 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第一季度、半年度及第三季度报告[151][156] - 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第三届董事会于2021年10月25日成立[151] - 公司2021年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议案获股东大会授权[133] - 报告期内召开股东大会4次,机构投资者参与投票4次,参与率100%[198] 人员结构和薪酬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2.80%[76]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6名[7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7,776,141.97元,平均薪酬为135,062.85元[76] - 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119人,占比最高;30岁以下人员141人,占研发团队55.08%[76] - 公司2021年员工总数2000人,其中母公司员工505人,主要子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