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号(688009)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3-23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40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1%[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6%[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80%[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7%,同比增加0.60个百分点[2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66%,同比减少0.30个百分点[23]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32.58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收入[24] - 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50个百分点[9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20.82亿元,同比减少6.87亿元[10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1%至402.03亿元人民币[9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4.80%至20.82亿元人民币[94]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6.07%至15.03亿元人民币[96] - 研发投入总额为18.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5%[66]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6.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3%[66]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1.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97%[6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6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66]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9.84%,同比下降4.01个百分点[66] - 研发费用16.90亿元,同比增长3.13%[10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34亿元同比增长10.96%[9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17亿元同比增长9.38%[93] 成本和费用 - 系统交付服务成本同比增长7.79%至121.50亿元人民币[99] - 设计集成成本同比下降4.44%至56.59亿元人民币[99] - 2022年营业成本为306.81亿元,同比增长2.79%[100] - 工程总承包板块成本94.28亿元,同比增长2.56%[100] - 海外业务成本11.27亿元,同比增长52.90%[10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板块收入增长4.73%至294.08亿元人民币[96] - 工程总承包板块毛利率增加2.16个百分点至12.13%[96] - 列控及连锁系统设备销售量同比下降31.60%至1,963套[98] - 道岔转换设备库存量同比大幅增加83.14%至1,619台[98] - 公司主营业务为设计集成设备制造系统交付三大核心业务[31] 各地区表现 - 海外领域新签合同25.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3%[28] - 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实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29] - 海外业务依托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和国家双向发力[30] 研发与技术成果 - 全年研发投入18.74亿元人民币[12] - 高速磁浮列车运控系统在山西大同阳高试验线进行现场试验[12] - 新型列控系统保障新疆和若铁路开通[12] - 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中标中国神华包神铁路项目[12] - 全自主化基于北斗定位的移动闭塞系统在平煤集团完成联调联试[12] - 全自动联挂解编功能在郑许城际开通应用[12] - 超大规模地铁列控系统运维数字化转型技术在上海昆明应用[12] - 主持编制的2项标准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12] - 列车自主运行智能控制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揭牌运行[12] - 公司拥有1家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科创中国"创新基地[13] - 公司拥有2家国家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3] - 公司全年获得1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3] - 公司全年获得3项鲁班奖[13] - 公司全年获得1项詹天佑奖[13] - 公司自主研发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和服务系统及铁路货运综合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并完成现场应用示范[45][46] - 公司在中国拥有3929项注册专利[48] - 公司完成了市域铁路CTCS2+ATO系统3分钟自动折返和20秒自动换端功能现场试验[47]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技术、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轨道交通智能检测运维技术、列控系统集成技术、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移频键控信号安全调制解调技术、道岔转换技术和轨道交通仿真测试技术[49][51][52] - 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攻克了列车动态控制曲线模型、精确定位、测速测距、车载全功能无缝切换、多条并线铁路无线冗余覆盖、移动闭塞、路网互联互通等技术难题[49] - 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提高了列车运行准点率、停车准确性、乘坐舒适度及运营能耗等多项指标[51] - 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全路多个编组站和路局调度中心广泛运用,提升了铁路货运效率和智能化水平[51] - 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提高了行车指挥自动化水平和故障条件下的应急处置水平[51] - 轨道交通智能检测运维技术提高了设备维修效率,有效压缩了故障延时,大幅降低了设备故障率[51] - 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通过了国际功能安全标准规定的最高等级功能安全认证[52] - 基于空间多物理场耦合的高精度仿真技术建立误差在0.5%以内的仿真分析平台[11]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技术缩短典型站现场施工安装及设备调试时间80%以上[19]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实现3分钟内站后自动折返和20秒内原地自动换端[21] - 基于北斗定位的列车自主运行控制技术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升货运运能[18] - 列车自主运行技术提高轨旁资源利用率和列车运行效率[17] - 宽带无线通信行业应用技术基于LTE-M/R实现多种业务数据传输和融合[13] - 轨道交通综合视频监控技术攻克高清视频码流分转发及海量视频检索难题[14] -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技术提升区域总体运输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15] - 视频智能分析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完善铁路智能算法样本库[22] - 400MHz铁路数字列车无线调度通信技术实现车机联控数据可靠传输[23] - 新增专利申请1339件,新增授权专利876件[64] - 当前有效授权专利总数3929项,其中海外专利211项[64] - 新增发明专利1119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649件[65]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207件,累计有效实用新型专利2127件[65] - 新增软件著作权285件,累计有效软件著作权1793件[65] - 公司拥有近4000项注册专利,实现列控技术100%自主知识产权[81] - 高铁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超95%,城轨信号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超50%[80] - 公司主导CTCS、CBTC等核心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技术标准制定[82] - 公司参建国内全部重大高铁项目拥有13个现代生产基地[83] - 公司产品满足欧洲铁路安全EN50126标准并通过ISO/TS22163认证[8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3年高铁客专四电集成市场规模预计不低于2022年水平[30] - 2023年城轨信号系统招标涉及30余条新建/延长线逾900公里线路[30] - 公司力争2023年铁路城轨海外核心业务领域增幅超过2022年增幅水平[30] - 高铁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生命周期一般为10-15年,部分室外设备更新周期更短[41] -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下降行业审批门槛提高[90] - 公司面临应收账款回收期较长可能影响当期利润的风险[89] - 海外市场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面临较大挑战[91] 市场前景与行业趋势 - 全球铁路总投资额将从2020年3820亿美元增长到2040年56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88%[37] - 全球除中国外2020-2040年铁路基建累计投资额达51370亿美元,其中欧洲23850亿美元、亚洲(除中国外)16020亿美元、美洲8230亿美元、澳洲1690亿美元、非洲1580亿美元[37] - 中国"十四五"时期铁路市场总投资额预计3.5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37万公里[38] - 中国"十四五"时期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铁路专用线建设投资总额8000亿元[38] - 全球(除中国外)"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里程1412公里,其中亚洲(除中国外)667公里、美洲520公里[39] - 中国"十四五"时期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城轨通信信号市场规模每年220亿元,信号控制系统市场规模每年100亿元[39] - 公司高速铁路控制系统核心产品覆盖总中标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持续行业领先[42] - 公司核心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覆盖中国140余条线路[42]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有13户二级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实施方案[14] - 公司有11户三级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实施方案[14] - 公司有35户企业开展管理人员竞争上岗[14] - 公司A股股票代码为688009[20] - 公司H股股票代码为03969[20] - 实行总部二级企业三级企业三级市场经营管理体制[35] - 二级企业定位为业务运营和利润中心[35] - 三级企业坚守业务执行与成本控制定位[36] - 公司采用集中采购为主的生产原材料获取方式[3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04.9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0.97%[10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4.5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75%[102][103] - 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2年2月25日召开[126] - 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2年6月10日召开[126] - 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2年8月29日召开[128] - 公司2022年共召开12次董事会会议,其中4次以通讯方式召开,8次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59] - 董事周志亮全年12次董事会全部亲自出席,其中4次以通讯方式参加[158] - 董事徐宗祥全年12次董事会中11次亲自出席,其中4次以通讯方式参加,委托出席1次[158] - 公司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共召开4次会议[159]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2次会议于2022年3月25日审议通过202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2次会议于2022年3月25日审议通过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2次会议于2022年3月25日审议通过2022年度主要经济指标计划方案[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4次会议于2022年4月28日审议通过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9次会议于2022年8月29日审议通过2022年半年度报告[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10次会议于2022月10月28日审议通过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157]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160][161] - 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162] -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163][164] - 质量安全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3次会议[165] - 公司确认所有董事及监事在2022年期间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47] 研发项目投入 - 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预计总投资3,319万元,本期投入1,739.55万元,累计投入3,220.24万元,占总投资97.0%[68] - 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研发预计总投资14,858.06万元,本期投入2,359.46万元,累计投入8,377.65万元,占总投资56.4%[68] - 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预计总投资9,180.98万元,本期投入2,873.46万元,累计投入5,646.67万元,占总投资61.5%[69] - 新型列控系统开发预计总投资13,294.01万元,本期投入3,730.94万元,累计投入10,786.07万元,占总投资81.1%[69] -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开发预计总投资17,169.63万元,本期投入3,033.88万元,累计投入7,192.16万元,占总投资41.9%[69] - 智能轨道交通综合视频系统预计总投资1,866万元,本期投入538.31万元,累计投入1,860.64万元,占总投资99.7%[69][70] - 智能客运分析系统预计总投资965万元,本期投入474.89万元,累计投入965万元,完成率100%[70] - 基础性技术研究预计总投资6,084万元,本期投入3,004.76万元,累计投入5,551.71万元,占总投资91.2%[70] - 列控联锁一体化开发应用预计总投资14,199.21万元,本期投入5,726.67万元,累计投入13,783.82万元,占总投资97.1%[71] - 信号基础器材研制预计总投资2,390万元,本期投入603.62万元,累计投入1,707.53万元,占总投资71.4%[71] - 欧洲五国车载系统集成开发与认证项目预算1,148万元,实际支出481.81万元,完成进度81.09%[72] - 地铁智能运维开发和应用项目预算7,030.77万元,实际支出1,734.70万元,完成进度80.33%[72] - 轨旁目标控制器的开发项目预算7,424.27万元,实际支出1,730.69万元,完成进度99.88%[72] - 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系统及装备研究预算5,130.04万元,实际支出2,461.59万元,完成进度97.53%[72][73] - 高速磁浮/低真空管道高速列车运控系统研究预算1,525万元,实际支出192.25万元,完成进度12.61%[73] - 海外铁路列控系统实验平台预算4,004.6万元,实际支出1,157.43万元,完成进度99.99%[73] - 安全性仿真测试软件预算3,550万元,实际支出1,218.62万元,完成进度34.33%[74] - 市域新型列控系统研制预算428.3万元,实际支出104.33万元,完成进度24.36%[74] - 悬挂式永磁磁悬浮列车控制系统研究预算1,449.58万元,实际支出1,407.94万元,完成进度97.13%[74] - 泰国联锁设备研制预算412.3万元,实际支出326.64万元,完成进度99.76%[74] - 研发投入总额为132,753.29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为96,993.97万元,费用化金额为40,038.33万元[76] - 轨道交通5G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投入1,898万元,已完成投入1,125.68万元[76] - 视联网融合分析平台研发项目投入1,464万元,已完成投入844.69万元[75] - 基于视频和雷达的轨道交通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研发投入867万元,已完成投入402.28万元[75] - 基于LTE-M的无线智能调度通信系统研发投入516万元,已完成投入304.79万元[75] 人力资源与薪酬 - 研发人员数量为4,42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22.53%,薪酬合计103,614.48万元,平均薪酬23.40万元[79] - 公司拥有4400名科技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22.53%[86] - 研发人员中38.1%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6]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1,620人,本科2,537人,博士研究生67人[79] - 执行董事、董事长周志亮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30.07万元[129] - 执行董事、总裁徐宗祥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18.83万元[129] - 执行董事张权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4.41万元[129] - 执行董事杨永胜(离任)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86.07万元[12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姚祖辉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2.53万元[12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傅俊元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5.00万元[12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嘉强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27万元[129] - 公司关键管理人员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2,049.16万元[131] - 总会计师李连清2022年税前报酬为21.62万元[130] - 副总裁赵晓东2022年税前报酬为121.60万元[130] - 副总裁张志辉2022年税前报酬为121.60万元[130] - 副总裁万宝华2022年税前报酬为28.82万元[130] - 首席合规官陈世奎2022年税前报酬为7.20万元[130] - 卡斯柯技术副总裁姜坚华2022年税前报酬为233.87万元[131] - 卡斯柯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崔科2022年税前报酬为165.29万元[131] -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董事长罗静2022年税前报酬为99.75万元[131] -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副总经理邓红元2022年税前报酬为98.80万元[131]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950.52万元人民币[152]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935.28万元人民币[152]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19,649人[167] - 技术人员占比最高达43.5%(8,541人)[167]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70.8%(13,872人)[167] - 硕士研究生学历员工占比14.0%(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