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383.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25%[21] - 基本每股收益0.30元/股,同比下降11.76%[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57%,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24]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30.24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26]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383.58亿元,同比下降4.99%[88][89]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40%至383.58亿元[8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4.55%至298.47亿元[85]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4.24%至16.38亿元[85] - 研发费用为1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4%[101] - 销售费用为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1.80%[101] - 人工费用因社保减免取消增加3.01亿元[84] - 营业成本298.47亿元,同比下降4.55%[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轨道交通核心业务包含设计集成设备制造及系统交付三大板块[33] - 设备制造板块收入55.93亿元,同比下降4.88%[88][89] - 设计集成板块收入96.19亿元,同比上升3.54%[88][89] - 系统交付服务板块收入128.69亿元,同比下降4.86%[88][89] - 工程总承包板块收入102.12亿元,同比下降10.17%[88][89] - 工程总承包收入同比下降10.17%[84] - 海外业务收入11.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72%[88][89] -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毛利率26.59%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87] - 轨道电路设备销售量11,989套,同比下降9.02%[90] - 列控及连锁系统设备销售量2,870套,同比下降2.35%[9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海外业务年度新签外部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承揽匈塞铁路等重大项目[31] - 建设3个海外实验室[1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1年研发投入19.02亿元人民币[12] - 研发投入总额为19.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7%[59]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4%[59]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2.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0%[5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6%,同比增加0.64个百分点[5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13.85%,同比下降3.45个百分点[5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96%,同比增加0.64个百分点[24] - 新增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12] - 自主化C3列控系统完成合安高铁匹配试验[12] - 启骥TACS系统率先实现国内商用[12] - ETCS-2级列控系统完成首次转化和商业应用[12] - 地铁FAO全自动运行系统完成首次转化和商业应用[12] - 城轨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完成首次转化和商业应用[12] - 自主研发了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和服务系统并已完成现场示范应用[46] - 自主研发了铁路货运综合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并已完成现场应用示范[46] - 正在自主研发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46] - 完成了兼容型车载设备研制并搭建了支持多制式融合互联互通运行的列控系统测试环境[47] - 基于空间多物理场耦合的高精度仿真技术平台误差在0.5%以内[51] - 公司核心技术覆盖铁路列控系统等轨道交通核心系统[52] - 公司新增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技术提升区域运输能力[52] - 公司新增轻型轨道交通智能运输与控制技术适用于多种轨道交通系统[52] - 公司新增申请专利1204件其中海外专利118件[56] - 新增授权专利694件累计有效授权专利总数3202项[56] - 发明专利本年新增申请886件获得337件累计申请2985件获得1066件[57] - 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量达2,368项,同比增长19.9%[58] - 软件著作权累计申请量达1,654项,同比增长9.0%[58] - 公司承担11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和28项标准编制任务[56] - 公司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8项包括北京市发明专利特等奖等[56] - 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53][54] - 卡斯柯和西安工业集团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 - 在研项目"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研发"本期投入2,305.06万元,累计投入6,018.19万元[61][64] - 在研项目"新型列控系统开发"本期投入5,280.44万元,累计投入7,055.13万元[64] - 在研项目"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累计投入1.29亿元[64] - 列车全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开发项目预算6,054万元,实际投入3,489.96万元,完成度68.6%[66] - 智能轨道交通综合视频系统项目预算1,779万元,实际投入1,322.33万元,完成度74.3%[66] - 智能客运分析系统项目预算965万元,实际投入490.11万元,完成度50.8%[66] - 基础性技术研究项目预算6,084万元,实际投入772.26万元,完成度12.7%[67] - 铁路货运综合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研究项目预算1,239.6万元,实际投入422.62万元,完成度34.1%[67] - 普速铁路列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项目预算7,420.54万元,实际投入2,241.59万元,完成度30.2%[68] - 轨道交通智能检测感知技术研究项目预算1,021万元,实际投入573.86万元,完成度56.2%[68] - 列控联锁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项目预算9,770.8万元,实际投入4,563.48万元,完成度46.7%[68] - 信号基础器材研制项目预算2,390万元,实际投入965.13万元,完成度40.4%[68] - 欧洲五国车载系统集成开发与认证项目预算1,148万元,实际投入329.12万元,完成度28.7%[7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37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1.56%[7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94,458.08万元,平均薪酬为21.60万元[72]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比38.84%(1,699人),本科占比55.05%(2,408人)[73] - 35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60.59%(2,650人)[73] 市场地位与项目承揽 - 公司铁路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13] - 公司承揽8个高铁项目包括广汕高铁和湖杭高铁等[13] - 公司斩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市场半数份额[13] - 公司城轨信号系统承揽15个项目包括天津11号线等斩获全国半数以上市场份额[31] - 公司占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40%市场份额[74] - 2021年公司在地铁信号控制系统项目中中标金额占比超54%[74] - 公司为超过95%已开通运营的高铁提供核心列控技术和装备[74] - 公司高速铁路控制系统覆盖中标里程持续位居世界第一[44] - 公司确保1500公里高铁项目开通运营[13] - 公司确保2309公里铁路干线顺利交付[13] - 公司确保29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计625公里开通运营[13] - 公司为21条400余公里线路提供核心控制系统[13] - 公司实现自动驾驶线路170余公里[13] - 公司保障全国15万公里铁路和超4万公里高铁安全运行[14] - 公司荣获詹天佑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6项和省部级优质工程21项[14] - 2021年新签合同总额722.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2022年高铁客专四电集成市场规模不低于2021年招标高峰集中在二季度及四季度[32] - 公司预计2022年将有47条新建/延长线逾1000公里线路进行城轨信号系统招标总体水平与2021年持平[32] - 公司力争2022年铁路城轨海外等核心业务领域增幅超过2021年增幅水平[32] - 公司实施六核一体两翼业务战略构建轨道交通加N产业格局[34] - 公司订单获取主要通过公开招标生产原材料采用集中采购为主方式[35] - 公司销售模式由运营事业部归口管理通过投标等市场化方式获得订单[36] - 公司采购实行两级集中采购制度包括总部及二级企业集中采购两种模式[38]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4%[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94%至27.69亿元[8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2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39亿元[10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扩大至-12.58亿元[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35.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21] - 总资产1089.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3%[23] - 长期应收款减少55.71%至37.14亿元人民币[103] - 长期借款增长56.73%至31.28亿元人民币[104] - 其他非流动资产激增2,354.10%至50.04亿元人民币[104] - 对外股权投资增长24.27%至13.78亿元人民币[10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增加1.05亿元至112.48亿元人民币[110] - 财务收益为3.12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增加[101] 行业前景与市场数据 - 全球铁路总投资额将从2020年3820亿美元增长到2040年56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88%[41] - 全球除中国外2020-2040年铁路基建总投资额累计达51370亿美元,欧洲23850亿美元居首[41] - 中国十四五期间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37万公里,总投资额预计3.5万亿元[41] - 中国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专用线建设投资总额8000亿元[41] - 全球除中国外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里程1412公里,亚洲667公里居首[42] - 中国十四五期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42] - 中国城轨通信信号市场规模每年220亿元,信号控制系统每年100亿元[42] - 高铁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生命周期10-15年,室外设备更新周期更短[43] - 2021年地方控股铁路项目投资占全路投资总额40%以上[45] 募集资金使用 - H股募集资金总额约91.04亿元人民币[113] - 截至2021年末H股募集资金已使用83.72亿元人民币[113] - 研发支出27.31亿元人民币占已使用资金的32.6%[113] - 固定资产投资16.67亿元人民币占已使用资金的19.9%[113] - PPP项目投资12.53亿元人民币占已使用资金的15.0%[113] - 补充流动资金26.13亿元人民币占已使用资金的31.2%[113] - 剩余未使用募集资金7.32亿元人民币[113] - 未来三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人民币占剩余资金的21.0%[113] - 未来三年计划PPP项目投资5.68亿元人民币占剩余资金的77.6%[113] - 未来三年计划补充营运资金0.1亿元人民币占剩余资金的1.4%[113] 公司治理与人员 - 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周志亮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4.62万元[126] - 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徐宗祥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4.62万元[126] - 公司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胡少峰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1.92万元[127] - 公司副总裁赵晓东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1.93万元[127] - 公司副总裁黄卫中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4.42万元[127] - 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张志辉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8.29万元[127]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副总经理付刚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17.64万元[127]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姜坚华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242.27万元[129]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崔科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65.15万元[129]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1,726.44万元[130]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635.44万元[143]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1091万元[143] - 母公司员工数量为135人[158] - 主要子公司员工数量为20,153人[159] - 员工总数合计20,288人[159]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达0.546亿小时[164] - 劳务外包支付报酬总额18.437亿元[164] - 2021年举办培训65,996人次[163] 股东回报 - 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18.0026923亿元人民币,每10股派发1.7元人民币(含税)[4] - 2021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18.0026923亿元[165]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54.98%[165] - 2020年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55.46%[166] - 2019年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55.50%[166] - 2021年派发现金股息每10股2.0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约21.18亿元[192] 知识产权与资产 - 公司在中国拥有3202项注册专利[48] - 公司拥有超过3,200项注册专利[75] - 公司专有铁路控制系统数据库拥有超过6.1万个测试案例[75] - 公司拥有13个现代生产基地,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75] 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 - 新投产线路同比减少14.7%[84] - 铁路项目营业收入下降3.61%[8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42.8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3.31%[96][9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20.01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6.71%[100] - 新型列控系统使系统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降低1/4以上[185] - 实验室智能化管理降低设备供电功耗50%[185] 安全与质量 - 完成122项产品安全认证和83个软件工具认证[196] - 动态维护安全产品清单,新增和修订14项安全特性清单[196]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河南水灾抢险救援投入作业人员11000余人次,交通车辆1200辆次,大型施工机械155台次[197] - 河南水灾后快速筹集1000万元现金用于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197] - 公司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97067.01吨,其中范畴一排放23486.98吨,范畴二排放73580.03吨[178] -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0.0253吨/人民币万元[178] - 电力消耗从2019年92,216.8兆瓦时降至2020年80,719.1兆瓦时,2021年回升至109,700.0兆瓦时[179] - 液化气消耗从2019年149,292.1立方米降至2021年74,883.0立方米,降幅约49.8%[179] - 柴油消耗从2019年2,786.6吨降至2020年1,037.2吨,2021年小幅回升至1,606.3吨[179] - 用水量从2019年1,164,700吨降至2021年938,003吨,降幅约19.5%[181] - 综合能源消耗量从2019年45,196吨标煤降至2021年25,955吨标煤,降幅约42.6%[181] - 生产制造金属废弃物从2019年1,425.1吨降至2021年692.9吨,降幅约51.4%[182] - 工程建设建筑垃圾处理量2019年51,528.9吨,2020年6,040.6吨,2021年28,753.3吨[182] - 公司通过更换LED灯年节约用电约12万千瓦时[186] - 通信信息集团青年志愿服务团队2021年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190] - 员工刘兴国发起的公益组织2021年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称号[190] 技术与应用 - 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49] - 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49] - 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全路多个编组站和路局调度中心广泛运用[49] - 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及部分普速铁路等领域[49] - 轨道交通智能检测运维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49] - 在玉磨、拉林等4个铁路项目全面开展智能建造和BIM技术应用[194] 供应链管理 - 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定期发布供应商"黑名单"[194]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 公司内控制度体系包含400项制度,覆盖21项管理业务的64个业务板块[169]
中国通号(688009)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