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汇科技(688004) - 2022 Q2 - 季度财报
博汇科技博汇科技(SH:688004)2022-08-25 16:00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84亿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184万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55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营业收入为4071.74万元,同比下降64.02%[1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24.34万元,同比下降276.77%[1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54.43万元,同比下降304.83%[19][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8元/股,同比下降277.78%[20] - 营业收入4071.74万元,同比下降64.02%[85][9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24.34万元,同比下降276.77%[85][9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54.43万元,同比下降304.83%[85][96]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02%至4071.74万元[97] - 净利润为-2724.34万元,同比转亏[189]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3.7%至3873.4万元(2021年同期1.07亿元)[192] - 净利润由盈转亏至-2115.2万元(2021年同期盈利1679.5万元)[193]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3.03%至1861.5万元[97][98] - 研发投入金额为人民币1,84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研发投入总额为2336.81万元,同比增长10.51%[7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7.39%,较上年同期增加38.70个百分点[72] - 研发费用为2336.81万元,同比增长10.5%[188] - 销售费用为2576.84万元,同比增长7.6%[188]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1.5%至1854.3万元(2021年同期4813.2万元)[192]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9.7%至2320.6万元(2021年同期2116.3万元)[192]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3%至1809.9万元(2021年同期1852.6万元)[192] 财务表现: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840万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97.48万元[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3.3%至-6297.48万元[97][9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124.34%至-2353.78万元[97][9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297.5万元(2021年同期-6096.0万元)[19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353.8万元(2021年同期正向9670.3万元)[195][196]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641.5万元(2021年同期-5571.6万元)[19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0.19万元,去年同期为9,667.41万元[1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7.8万元,去年同期为-1,420万元[19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8,409.49万元,去年同期为2,675.83万元[199] 财务表现:资产和负债 - 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3.68亿元,较期初下降8%[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应收账款余额为人民币9,200万元,较期初增长15%[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资产负债率为25%,维持在较低水平[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总资产为75926.90万元,较期初下降9.20%[1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1595.03万元,较期初下降4.30%[19][21]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35.49%至1.74亿元[10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下降47.32%至6328.86万元[101]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上升664.79%至1133.43万元[101][105]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同比上升100%至1000万元[101][105] - 存货同比上升32.82%至3524.61万元[101] - 应付票据同比下降89.28%至98.42万元[10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6328.86万元人民币,较上期期末数1.20亿元人民币下降47.3%[109]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37.5万元人民币,较上期期末数72.2万元人民币下降48.1%[109]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保持稳定,本期与上期期末数均为650万元人民币[109]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74亿元,较期初2.7亿元下降35.5%[17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6328.86万元,较期初1.2亿元下降47.3%[179]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29亿元,较期初1.4亿元下降8%[179] - 存货期末余额为3524.61万元,较期初2653.73万元增长32.8%[179]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1.74亿元,较期初1.61亿元增长8.2%[179]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7.59亿元,较期初8.36亿元下降9.2%[180]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2316.03万元,较期初4482.81万元下降48.3%[180] - 应交税费期末余额为89.48万元,较期初892.3万元下降90%[180]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9亿元,较期初2.22亿元下降14.6%[181] - 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66亿元,较期初2.5亿元下降33.6%[184] - 在建工程增加至1.74亿元,同比增长8.1%[185] - 总资产下降至7.59亿元,同比减少8.3%[185] - 货币资金减少至4.42亿元,同比减少45.8%[185] - 应收账款增加至1.15亿元,同比增长38.6%[185] - 合同负债为406.18万元,同比增长28.6%[18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64.0%至1.72亿元(2021年同期4.79亿元)[19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64亿元,同比下降65.5%[199] 业务运营:技术和研发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7.39%,同比增加38.70个百分点[20] - 公司具备边缘采集技术积累支持多样化信号采集和传输协议[43] - 公司智能分析技术涵盖码流协议分析和人工智能内容分析[44] - 公司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多画面融合和业务联动呈现[44] - 公司视听大数据感知预测技术整合多源数据建立预警模型[46] - 公司拥有29项专利和23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4]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视听大数据采集技术、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三大类[64] - 网络视听数据采集技术已申请3项发明专利和2项在审发明专利[65] - 广播电视数据采集技术拥有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65] - 超高清视频编码传输技术拥有2项实用新型专利[65] - 公司研发部门分为传媒安全研发中心和信息化视听研发中心[59] - 公司产品研发坚持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导向[59] - 视频数据点对点传输延迟不大于8毫秒[67] - 视频数据压缩比4:1[67] - 一帧图像特征数据量仅为64bit[67] - 一秒音频特征数据量仅为344bit[67] - 支持1:1和1:N内容比对[67] - 拥有4项发明专利的智能运维产品线[67] - 形成5项发明专利的内容指纹识别技术[67] - 视听内容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拥有2项发明专利和10项在审专利[67] - 采用磁盘预分配存储方法实现"随录随取"[67] - 特有的编码技术平衡编码质量、效率及网络带宽占用[67] - 公司拥有24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234项软件著作权[70] - 报告期内新增4项发明专利和21项软件著作权[70] - 视听数据智能切换技术从发现问题到完成切换最大延时不超过50ms[68] - 网络同步技术同步精度达到10微秒[68] - 解码器只缓存2~3帧视频数据以降低延时[68] - 视听数据异态监测技术支持多路逐帧全实时监测[68] - 嵌入式4K超高清多画面合成技术支持H.265编码及TS流输出[69] - 全场景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台站、智慧校园等解决方案中应用[69] - 超高清视频的大屏展示技术支持4K和8K分辨率[68] - 4G/5G无线网络的音视频传输技术支持带宽自适应等技术[68] - 研发人员数量为13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40.47%[7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776.73万元,平均薪酬为12.78万元[79] - 新增软件著作权21个,累计软件著作权达234个[71] - 新增发明专利4个,累计发明专利达24个[71] - 在研项目6个,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108.10万元,累计已投入4905.92万元[75][76] - 本期在研项目投入金额为2336.81万元[75][76]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91.31%[79] - 研发人员中35岁及以下占比为82.61%[79] - 公司继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86] 业务运营:产品和市场 - 公司监测监管产品覆盖全国28个省级广播电视局和30个省级广电网络公司[47] - 公司产品覆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30个省分公司[47] - 公司参与超过90%的省级广播电视局监管平台建设(覆盖28个省份)[55] - 公司参与制定"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音频传播系统标准(2022年2月)[49] - 公司融媒体智慧监管云平台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2022年1月)[50] - 公司云课堂互动教学系统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2022年1月)[50] - 公司融媒体监测监管系统获科技创新优秀奖(2022年3月)[50] - 公司在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获优胜奖(2022年3月)[50] - 公司智能运维产品线全面覆盖广播、电视、IPTV和移动互联网节目[54] - 公司"博汇画面云"产品线形成深压缩100、国产化100、双引擎200三个系列[56] -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和代理销售两种模式[60] - 采购模式分为成品设备采购和原材料采购两类[61] - 生产模式以外部委托加工为主,简单生产组装为辅[62] - 公司在全国所有省份长期派驻区域负责销售和技术人员[84]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成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任职时间均超过十余年[83] - 公司核心骨干持有公司股份[8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90] 行业和监管环境 - 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70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2%乡镇镇区[29] - 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28亿户占移动流量比重27.2%同比增长19.1个百分点[29] - 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由1655个提升至6518个增长近3倍[30] - 5G应用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应用于200余家智慧矿山和1000余家智慧工厂[30] - 全国向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放许可证超过2000张[31] - 目标2025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电视台全面完成标清到高清转化[28] - 目标2025年智慧广电乡村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34] - 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形成有线+5G融合发展新格局[30] - 首批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音频传播系统技术标准发布[28] - 广电视听融合传播基础信息平台项目获批建设8个业务系统[32] - 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36] - 到2035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36] - 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和广电5G网络形成国家文化专网[37] - 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等领域[37] -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用[40]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阶段性成果[41]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6月8日召开,审议通过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议案[114] - 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于5月18日召开,所有议案均获审议通过[114][115] - 公司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1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孙传明、郭忠武承诺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123]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且减持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持股总数[123]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23] - 担任董事、监事及高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25%[123] - 机构股东博聚睿智承诺持有股份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124] - 机构股东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且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持股总数[124] - 自然人股东郑金福承诺持有股份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125] - 所有承诺方均确认报告期内承诺得到及时严格履行[123][124][125] - 违反减持承诺的收益将归公司所有且公司有权暂扣现金分红[123][124] - 减持行为需遵守《证券法》及上交所相关规则的规定[123][124][125] - 公司董事及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26] - 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26] - 机构股东锁定期为自2020年6月12日起12个月[127] - 自然人股东锁定期为自2020年6月12日起12个月[127] - 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26] - 减持价格不得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除权除息调整后)[126][127] - 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持有的股份总数[126][127] - 违反承诺减持的收益将归公司所有[126][127] - 未缴纳减持收益前公司有权暂扣现金分红[126][127] - 减持行为需符合《证券法》及上交所相关规定[126][127]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通过博聚睿智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128]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通过博聚睿智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5%[128] - 核心技术人员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得超过上市时通过博聚睿智间接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28] - 自然人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王荣芳承诺,自锁定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130] - 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若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锁定期限自动延长6个月[130] - 核心技术人员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得超过上市时所持公司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31] - 公司上市后三年内,若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上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将启动股价稳定措施[131] - 股价稳定措施包括公司回购股份、控股股东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等[131] - 公司回购股份价格不高于上一会计年度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32] - 公司回购股份资金上限为最近年度归母净利润50%[132] - 控股股东增持资金上限为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50%[134] - 董事及高管增持资金上限为上一会计年度税后薪酬50%[136] - 股价稳定措施触发后需在10日内召开董事会[132] - 股东大会需2/3表决权通过回购决议[132] - 股价连续3日高于每股净资产时终止回购/增持[13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