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和生态(60506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正和生态正和生态(SH:605069)2022-04-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2%[25]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人民币[25] - 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为10.23亿元人民币[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7亿元,同比下降2.77%[2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53亿元,同比下降14.10%[26] - 基本每股收益0.79元,同比下降13.19%[2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46%,同比下降2.11个百分点[2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888亿元,环比下降20.66%[29]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113,438.90万元,同比增长6.82%[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71.04万元,同比减少2.77%[37] - 营业收入1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2%[99] - 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438.90万元,同比增长6.82%[9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71.04万元,同比减少2.77%[9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6.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0%[99] - 销售费用4031.8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51%[99] - 研发费用4597.34万元同比下降5.41%[121] - 研发投入总额4597.3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05%[123] - 2021年水环境治理成本为2.75亿元(同比增长130.27%),生态修复成本为2.44亿元(同比下降34.49%)[117] - 2021年工程施工成本中材料费为1.96亿元(占总成本28.7%),人工费为1.15亿元(占16.91%),分包费为2.67亿元(占39.14%)[1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996亿元,同比恶化50.59%[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964.89万元[9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71.41万元[9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218.09万元[9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96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50.59%[9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7亿元人民币,主要因购买1亿元理财产品未到期收回[100][10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92%,主要因上市融资及长期借款增加2.07亿元[99][1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494亿元,同比增长52.48%[26] - 总资产达45.138亿元,同比增长24.81%[26] - 公司资产总额451,377.09万元,同比增长24.81%[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84,941.24万元,同比增长52.48%[37]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达451,377.09万元,同比增长24.81%[98] - 净资产为198,780.30万元,同比增长47.81%[9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84,941.24万元,同比增长52.48%[98] - 货币资金2.26亿元较上期增长149.21%[129] - 短期借款2.77亿元较上期增长84.43%[129] - 长期借款7.83亿元较上期增长24.29%[129] - 受限资产总额20.05亿元含质押应收账款2.94亿元[131][13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对项目实施机构长期应收款余额为17.03亿元[113] 业务线表现:产品和技术 - 公司形成碳中和科技示范区、河湖生态系统构建等六大产品体系[45] - 公司打造生态管家和科技公园两类科技产品,其中生态管家已完成软件平台开发并进入试运行阶段[45] - 公司提出六大新产品体系包括碳中和科技示范区、河湖生态系统构建、海岸线近岸海域治理、城市生态空间、生态管家、生命王国[72] - 碳中和科技示范区由子公司唐山花海绿色低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业务涵盖园区管理、招商引资、生态管家、生命王国、文化运营、新能源开发及运营[74] - 生态管家定位为智慧生态系统服务平台,提供环境监测、综合管养、公园服务、生态价值评估、碳汇测算、GEP核算等服务[75] - 生命王国定位为沉浸式自然探索乐园,包含物种起源、缤纷星球、自然密码和未来世界四大版块[77] - 公司生态景观建设采用大树栽植技术、垂直绿化技术、边坡绿化技术、盐碱地绿化技术、雨水花园构建技术[70] - 水环境治理业务涵盖河湖水环境治理、河湖湿地修复、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三大产品[68] - 新产品生态管家智慧养护平台处于调试和市场推广阶段,生命王国处于IP设计和可行性论证阶段[75][77]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施工和规划设计两大类,工程施工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四类[64] 业务线表现:研发和资质 - 公司拥有专职设计人员111名、技术人员161名、研发人员105名[83] - 公司已取得13项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88] - 公司持有13项业务资质证书,包括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环境工程乙级等专业资质[87][88] - 公司研发团队占比16.64%(105名研发人员/631名总员工)[83] - 公司新增多项生态环保相关专利,包括浮动湿地(ZL201920294168.6)等15项实用新型专利[94][95] - 公司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2项,涵盖智慧河道、生态监测及碳中和管理系统等领域[95][96] - 公司拥有7项发明专利,申请日均在2011年至2018年间,涉及生态修复、水体治理和种植技术[89] - 公司拥有24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从2011年至2017年,覆盖灌溉、盐碱地治理、护坡结构和湿地系统等领域[90][91] - 发明专利中5项由正和国际持有,包括垃圾山生态护坡、大树移植补救和人工湿地脱氮等方法[89] - 实用新型专利全部由正和生态持有,包括节能灌溉、盐碱地治理和混凝土挡墙等具体结构设计[90][91] - 2011年申请4项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灌溉系统、盐碱地治理和挡土防冲刷系统[90] - 2012年申请8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大树保护结构、河渠护坡和台阶浇筑吊模等[91] - 2013年申请9项实用新型专利,聚焦沉沙系统、泄洪闸门和沙漠种植结构[91] - 2014年申请3项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人工湿地跌水净化和多级生物滤池系统[91] - 2016年至2017年申请3项专利,包括川蔓藻生态浮床和间歇式曝气人工湿地技术[91] - 所有专利均通过原始取得方式获得,表明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强[89][90][91] - 正和生态在2017年1月20日原始取得多层复合结构组合式生态浮岛专利,专利号ZL201720072255.8[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1月20日原始取得强化脱氮的太阳能曝气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071848.2[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1日原始取得强化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374874.2[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3日原始取得无线遥控的应急水质采样监测船专利,专利号ZL201720386888.6[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3日原始取得折流阶梯式生态护岸净化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386476.2[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3日原始取得混合流人工湿地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386475.8[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4日原始取得适于利用蚯蚓缓解堵塞并强化脱氮的人工湿地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392770.4[92] - 正和国际在2011年9月20日受让取得用于高水位不透水盐碱地治理的绿化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120353105.7[92] - 正和国际在2011年9月20日受让取得适于粘质土地中苗木种植的树穴专利,专利号ZL201120353104.2[92] - 正和国际在2011年9月20日受让取得河底防渗结构专利,专利号ZL201120353099.5[92] - 公司具备河湖整治工程叁级、市政公用工程贰级等建筑业企业资质[87] 业务线表现:项目和市场 - 公司聚焦一线城市和优质城市业务,加大华东华南区域市场布局[37] - 公司主动收缩市场布局至全国22个核心城市和国家重点项目[38] -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务收入10.7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41.06%,同比增长7.64个百分点[103] - 水环境治理收入4.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32%[103] - 华北地区收入7.0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9%[104] - 西南地区收入1.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21%[104] - 贵州省六枝特区示范小城镇生态环境扶贫PPP项目合同总金额为16.58亿元,已履行14.52亿元,待履行2.06亿元[108] - 公司与SPV公司签署新施工合同金额为7.42亿元,其中设计服务费3338.75万元,建造服务费7.09亿元[110] - 运营维护合同综合单价为17.26元/㎡/年,总面积74.84万㎡,年运营维护费为1291.74万元[112] - 2021年公司确认建造合同收入1.15亿元,运营维护收入1345.36万元,应计建设期利息4971.78万元[112] - 2021年因PPP项目(项目B)经营权转让支付1.26亿元[112] - PPP项目SPV公司按6.79%收益率计提建设期利息及运营期利息[109] - 2020年4月公司与SPV公司签署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暂定价为1.9997亿元[11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8.1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2.1%[12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9163.2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5.05%[121] - 公司实施洱海流域生态修复、雄安新区生态森林等大型环境治理项目,展现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86] -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示范小城镇生态环境扶贫PPP项目预计2022年完工并进入运营阶段[164] - 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资金已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但存在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导致回款风险[164] - 公司承接的PPP项目已取得银行授信,未发生暂停、延期或重大变更[164] 公司战略和管理 - 公司上线CRM客户管理系统强化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38] - 公司调整了二家主要全资子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将正和研究院变更为数字科技公司并增加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人员[44] - 公司通过加强生态工法形成行业技术壁垒以实现降本增效[47] - 公司聘请美世咨询进行人才岗位评估并制定中长期激励方案[49] - 公司2021年12月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46] - 公司2022年1月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签署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协议[46] -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生态领域研发投入[84] - 公司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重点发展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碳汇领域[84] - 公司自2008年起持续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具备国际顶级专家顾问资源[80] - 公司参照瑞典"共生城市"工作方法,协同整合城市功能结构、景观与公共空间、交通、建筑、能源、水、固废七大子系统[80] - 聚焦22+1城市布局抢占生态管家养护市场[149] - 加强项目应收款项回收减少坏账损失[149] - 通过降本增效保持每个项目的盈利能力[149] - 推动生命王国产品落地1个项目担当新业务模式核心引擎[152] - 加快老旧项目结算回款合理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应收账款回收[158] - 公司优先选择资金来源和付款方式有保障的国家级城市群项目以降低坏账风险[165]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0年全国环保产业营收总额达1.95万亿元,预计2021年环境治理营收规模约2.2万亿元[50] - 中国环境治理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保持10%复合增速,2025年营收有望突破3万亿元[51] - 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治理营收增速保持在13%以上[50] - 2022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 较2021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62] - 2022年1-2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 增速较2021年全年加快7.7个百分点[62] -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2.5% 较2021年全年加快21.2个百分点[62] -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数字经济占比GDP超过10%[59] - EOD模式第一批试点项目36个 期限为2021-2023年[59] - 项目结算回款周期长 需提供高比例保证金和铺底流动资金[56] - 北方地区一季度为施工淡季 受低温气候和土壤冻结影响[55] - 行业涉及水文水利等二十多个专业技术领域[56] - 政府专项债支出整体加快 2022年上半年政府债券加快发行[62] - 生态环保行业具有逆周期性特征 2022年竞争压力持续增加[63] - 环保行业2020年小微型企业占比超90%,行业集中度低[140] - 大型央企通过资本优势加速布局生态环保领域[140] - 行业竞争加剧,大型国有企业凭借资本优势进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163] - 2022年上半年政府招投标活动出现延期和暂停[162] - 部分客户财政预算支出减少对业务拓展造成不利影响[162] - 政府可能削减非刚性财政支出导致项目投资规模缩减[162] - 项目建设期延缓及项目收益率降低风险[162] - 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工程款项回收产生重大影响[162] - 文化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持续低迷,制约PPP项目产业运营收入[164]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人民币,合计分配现金股利3256.89万元[5] -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共计转增4885.33万股,转增后总股本增至2.12亿股[5] - 公司总股本基数为1.63亿股[5]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公司董事会通过2021年度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预案[5] - 政府补助金额255万元,同比增长96.45%[30]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239万元,同比转正(上年为-1183万元)[31] - 公司整体毛利率39.9%,较2020年增加7个百分点[41]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19] - 公司股票简称正和生态,股票代码605069,于上交所上市[22] - 公司于2021年8月16日挂牌上市[180]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于2021年11月30日提名第四届董事成员,12月16日完成换届选举[171]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于2021年12月16日选举产生[189] - 2022年3月4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190] - 2022年3月23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董事及监事薪酬方案[190]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1113.49万元[196]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大规模换届选举与聘任,涉及董事4人、独立董事2人、监事会主席1人、监事2人、职工代表监事3人、总经理1人、副总裁3人及董事会秘书1人[197] - 公司多位高管因换届离任,包括董事4人、监事会主席1人、监事1人、职工代表监事1人、总经理1人、副总裁1人及董事会秘书兼副总裁1人[197][198] - 公司向宁波银行北京分行申请授信业务获董事会批准[199] - 公司向关联方借款的关联交易议案获董事会通过[199] - 公司续聘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199] - 公司向锦州银行北京分行申请银行借款的关联交易议案获董事会批准[199] - 公司向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申请担保并发行定向融资计划获董事会通过[199]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向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贷款提供信用反担保获董事会批准[199] - 公司调整IPO募投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及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资金获董事会通过[200] - 公司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董事会批准[200] 子公司和投资信息 - 子公司北京正和恒基数字科技2021年净利润为799.98万元[138] - 子公司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2021年营业收入为6471.77万元[138] - 控股子公司六盘水正和投资建设总资产达17.082268亿元[138] - 六盘水正和投资建设2021年净利润为2143.87万元[138] - 正和恒基(厦门)滨水生态环境治理2021年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