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4%[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34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2.40亿元人民币[19] - 基本每股收益-0.8858元/股[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0%,同比下降7.75个百分点[2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39亿元,同比增长26.54%[3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2.34亿元[37] - 营业收入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4%[42]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6.5%至9.39亿元人民币[156] - 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亏损2097万元扩大至亏损2.34亿元人民币[15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7%至9.627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7.422亿元人民币)[160] - 净亏损显著扩大至1.499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亏损3,762万元人民币)[16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886元/股[158] - 综合收益总额为-21,581,746.13元[180]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亏损150,205,064.17元[189]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负694,857.82元[191] 成本和费用表现 - 研发费用维持较高水平,管理费用因业务规模增加而快速上升[22]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8873.7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45%[34] - 营业成本9.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36%[42] - 财务费用2942.1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88%[42] - 管理费用8608.6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48%[42] - 营业成本同比大幅上升52.4%至9.90亿元人民币[156]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17.9%至2942万元人民币[156] - 研发费用增长5.6%至8874万元人民币[156] - 营业成本同比激增49.4%至9.714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6.500亿元人民币)[160] - 研发费用支出8,055万元人民币(同比略降1.2%)[160] - 利息费用大幅增长129.2%至3,784万元人民币[16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8.90亿元,同比增长20.5%[167]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48亿元,同比增长35.3%[167] 业务线表现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大幅增长推动营收上升[21] - 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已达53%[37] - 获得授权专利30项,累计授权专利达201项[34] - 电池托盘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具有尺寸大单价高特点[38] - 多合一壳体实现量产并成为主要收入增长点[37] - 电机壳体批量供应北美整车厂及大陆/法雷奥等tier1客户[37] - 逆变器壳体实现对博世/大陆等tier1客户的量产供应[37] 地区和市场表现 - 公司匈牙利生产基地布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36] - 境外资产规模为90,792.5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3.27%[47] - 2023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1323.9万辆同比增长9.8%[28]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28] - 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8.3%[28] - 报告期内汇兑收益2,047.76万元[66] - 2023年上半年出口退税额2,191.45万元[66] - 出口退税率范围在0%-13%之间[66] 生产基地和投资项目 - 马鞍山生产基地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人民币[39] - 在建工程17.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82%,主要因马鞍山及匈牙利项目增加[44] - 马鞍山生产基地规划布置30余台1000T以上压铸机,包括6100T和8000T压铸机[39] - 欧洲匈牙利生产基地已完成基建,设备处于安装调试阶段[40] - 匈牙利生产基地2023年上半年实际投入2,229.19万欧元,累计投入10,444.24万欧元[50] - 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规划总投资额20.5亿元,2023年新增高端汽车零部件成型智能制造项目[51] - 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2023年上半年实际投入115.48百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530.87百万元[52] - 天津工厂2023年上半年实际投入26.45百万元,累计投入资金54.20百万元[52] - 公司终止新能源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并将原募投资金101.04百万元变更至高端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53] - 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投资规模达人民币15.31亿元[64] - 欧洲匈牙利生产基地投资规模达1.04亿欧元[64] - 马鞍山生产基地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93亿元[6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68.4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8.76%[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4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7.45%[19] - 长期借款15.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90%[44] - 预付款项增加至31,206,729.34元,同比增长49.56%,主要因采购原材料预付款增加[45] - 其他流动资产减少至58,438,357.67元,同比下降56.28%,主要因留抵增值税减少[45]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至40,201,678.66元,同比增长346.90%,主要因经营亏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45] - 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少至230,098,163.16元,同比下降35.85%,主要因设备预付款减少[45] - 未分配利润减少至29,043,677.56元,同比下降88.95%,主要因报告期利润亏损[46] - 应付账款减少至433,676,491.33元,同比下降23.35%[45] - 公司总资产68.42亿元,资产负债率61.42%[144]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2年末的6.0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7.28亿元人民币,增幅为20.5%[14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2年末的1.00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13.51万元人民币,降幅接近100%[148] - 应收账款从2022年末的6.4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7.34亿元人民币,增幅为13.0%[148] - 在建工程从2022年末的11.8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17.06亿元人民币,增幅为43.8%[148]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22年末的899.56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4020.17万元人民币,增幅为347.0%[149] - 短期借款从2022年末的8.8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9.69亿元人民币,增幅为9.6%[149] - 长期借款从2022年末的9.33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15.10亿元人民币,增幅为61.8%[149] - 未分配利润从2022年末的2.63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2904.37万元人民币,降幅为89.0%[150] - 长期股权投资大幅增加230.8%至8.44亿元人民币[153] - 短期借款增长5.1%至8.17亿元人民币[153] - 长期借款增长78.6%至6.66亿元人民币[153] - 未分配利润下降59.0%至1.04亿元人民币[15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8.52亿元,同比减少7.5%[170][171] - 未分配利润减少2.34亿元[171] - 实收资本(或股本)从2022年期末的201,415,700.00元增加至2023年期末的263,842,134.00元,增长31.0%[176][177] - 资本公积从2022年期末的158,241,473.14元减少至2023年期末的158,028,867.50元,下降0.1%[176][177] - 未分配利润从2022年期末的432,012,958.65元减少至2023年期末的396,136,661.49元,下降8.3%[176][18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2022年期末的1,833,409,389.68元增加至2023年期末的2,639,943,630.65元,增长44.0%[176][177] - 其他综合收益从2022年期末的8,944,268.08元增加至2023年期末的34,893,485.37元,增长290.2%[176][177] - 专项储备从2022年期末的55,420.49元增加至2023年期末的16,017,810.56元,增长28,800.0%[176][177] - 盈余公积保持在51,956,456.06元,无变化[176][177]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的2,839,579,244.60元下降至期末的2,698,436,700.15元,减少了141,142,544.45元[189] - 公司未分配利润从期初的253,924,226.99元减少至期末的103,998,203.46元,减少了149,926,023.53元[189]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从期初的-164,605.20元变动至期末的-443,645.84元,减少了279,040.64元[189] - 公司资本公积从期初的2,150,354,548.91元增加至期末的2,155,948,170.34元,增加了5,593,621.43元[189] - 公司库存股从期初的38,386,131.45元减少至期末的34,893,485.37元,减少了3,492,646.08元[189]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从期初的263,837,041.00元微增至期末的263,842,134.00元,增加了5,093.00元[189] - 公司其他权益工具从期初的158,057,708.29元减少至期末的158,028,867.50元,减少了28,840.79元[189] - 与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了1,141,076,546.14元(从1,817,513,246.29元降至2,698,436,700.15元)[190] - 公司2023年半年度专项储备变动额为-279,040.64元[186] - 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净额为负197,236.00元[191] - 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投入资本为14,332.00元[191]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负14,905,181.16元[191]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767,231,562.42元[192]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2.81亿元人民币[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1亿元人民币[4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2.805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流出8,114万元人民币)[16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5.000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流出6.876亿元人民币)[16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9.185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流入7.003亿元人民币)[16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8.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0.2%)[16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84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5.6%)[16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89亿元,同比增长10.4%[1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7亿元,同比恶化48.4%[16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72万元,同比改善87.3%[16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6亿元,同比下降40.7%[16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75亿元,同比增长165.3%[168] 金融工具和投融资活动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65.28万元[25]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21.03万元[24] - 持有金融资产及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为260.44万元[25]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184.82万元[25]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8.12万元[24]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5.18万元[25]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86.05万元[25] - 衍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6.47百万元[55] - 应收款项融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损失15.82百万元[55] - 公司2023年度金融衍生品交易授权额度不超过400百万元[56] - 报告期内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回款37.99百万元,支付利息0.40百万元[60] -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期末余额27.85百万元[60] - 公司回购注销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66,100股及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755,925股,总计922,025股[73] - 公司解除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299,460股限制性股票限售[74] - 公司终止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回购注销1,551,725股限制性股票[74] - 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为6.2亿元[135] - 期末转债持有人数为15,996人[136] - 尚未转股债券金额为6.19167亿元,占发行总量比例99.87%[140] - 报告期转股额为11.3万元,转股数为5,093股[140] - 累计转股数36,323股,占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0.018%[140] - 信用评级维持主体信用等级AA-,债券信用等级AA-[144] - 最新转股价格为22.17元[143] - 西北投资管理持有转债4,484.5万元,占比7.24%[137] - 中国银行易方达基金持有转债4,226.5万元,占比6.83%[137] - 2021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620,000,000.00元[196] - 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约1,192,000,000.00元(发行价19.76元/股×60,370,229股)[199]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为15.08元/股[19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可转债转股31,230股[196] 子公司和关联方表现 - 全资子公司泉峰安徽净利润亏损70.07百万元[62] - 全资子公司峰泉欧洲净利润亏损19.52百万元[62] - 报告期内公司与关联方泉峰科技的日常关联交易未超过预计金额[103] - 公司及控股股东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102] - 公司及控股股东报告期内未发生违规担保及资金占用情况[101]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4.15%[65] - 截至2023年6月底应收账款余额75,947.40万元[66] - 应收账款账龄一年以内占比99.01%[66]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比例由68.87%降至7.80%[114]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比例由31.13%升至92.20%[114] - 可转债转股导致新增无限售流通股5,093股[117] - 股份总数由263,837,041股增至263,842,134股[115] - 每股收益变动后为-0.8889元/股(以期末总股本计算)[118]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0,157户[123] - 泉峰精密技術控股有限公司持有72,000,000股,占总股本27.29%[125] - 泉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64,671,068股,占总股本24.51%,其中18,111,068股为限售股[12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增持2,103,312股,期末持股2,462,213股,占总股本0.93%[125] - 公司回购注销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66,100股及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755,925股,合计922,025股[121] - 公司决定终止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回购注销1,551,725股限制性股票[122] - 财通基金-邮储银行-财通基金优盛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2,530,364股,占总股本0.96%[125] - 泉峰精密技術控股有限公司质押股份26,795,285股[125] - 泉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质押股份12,700,000股[125] - 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解锁299,460股,期末限售股数为166,100股[120] - 泉峰精密技術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72,000,000股[126] - 泉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46,560,000股[126] - 财通基金-邮储银行-财通基金优盛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2,530,364股[126] -
泉峰汽车(603982)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