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克来机电(60396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克来机电克来机电(SH:603960)2022-04-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5.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79%[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81.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44%[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439.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92%[23] - 基本每股收益0.19元/股,同比下降62.75%[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8%,同比下降11.87个百分点[26] - 第四季度净利润27.14万元人民币,显著低于前三季度[30] - 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171.04万元人民币,出现亏损[3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82万元,同比下降61.44%[34]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439万元,同比下降64.92%[34] - 营业收入56092万元同比下降26.79%[79][80][8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82万元同比下降61.44%[7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41941万元同比下降19.30%[80][83] - 研发费用5318万元同比增长20.34%[80] - 销售费用766万元同比增长15.92%[80] - 管理费用4059万元同比下降5.33%[80] - 财务费用-612万元主要因利息支出增加[80][81] - 营业成本下降19.30%主要随收入下降但受电子元器件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80] - 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成本整体下降21.08%,与收入减少趋势一致[96] - 柔性自动化装备业务成本仅下降1.17%,各项成本占比保持稳定[97] - 汽车行业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26.10%至2.769亿元,占总成本比例66.04%[94][96] - 汽车行业制造费用同比上升10.02%至6056万元,主要因产量下降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增加[94][96] - 非汽车领域直接人工成本同比激增162.22%至542万元,反映业务结构向高技术难度项目转移[94][96] - 汽车零部件业务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32.89%至1.795亿元,主因高材料占比产品销售减少[95][97] 各业务线表现 - 汽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32%至5.00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7.04个百分点至23.30%[85][87] - 非汽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56%至5923.41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9.56个百分点至40.52%[85][88] - 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30%至2.93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7.52个百分点至20.57%[85][87] - 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36%至2.66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7.91个百分点至30.15%[85][87] - 自动装配生产线销量同比下降75%至58台/套[91] - 汽车燃油分配器销量同比下降32.59%至192.08万件[91] - 燃油分配器销量192.08万件,燃油管销量159.72万件,冷却水硬管销量271.66万件[34] - 燃油管销量同比下降31.32%至159.72万件,产量同比下降29.51%至155.18万件[119] - 冷却水硬管销量同比下降24.76%至271.66万件,产量同比下降23.26%至272.76万件[119] - 汽车燃油分配器销量同比下降32.59%至192.08万件,产量同比下降34.74%至183.17万件[119] - 燃油管产能利用率48.49%,设计产能350万件,报告产能320万件[115] - 冷却水硬管产能利用率45.46%,设计产能600万件,报告产能600万件[115] - 汽车燃油分配器产能利用率52.33%,设计产能370万件,报告产能350万件[115] - 二氧化碳空调管产能利用率仅4.4%,设计产能5万套,报告产能5万套[115] - 公司业务涵盖智能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两大板块[58] - 智能装备业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控、电池及功率半导体模组等领域[58] - 汽车零部件业务包括燃油分配器、燃油管及冷却水硬管等发动机核心配件[58] - 公司智能设备业务聚焦新能源车电驱、电控、能量回收、EDU、ESP、IPB、IB2、BRM领域装配测试及IGBT封测等重点领域[135] - 公司拓展业务至生物医药、物流装备、食品包装等领域[136] - 公司目标从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商发展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136]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14%至3.37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7.01个百分点至23.96%[85][87] - 东北地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37%至1.78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8.18个百分点至22.71%[85][87] - 国外地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2.45%至498.62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11.83个百分点至32.11%[85][87] - 直销模式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78%至5.600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6.92个百分点至25.13%[8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1年新签订单额达5.33亿元,较2020年增长86.10%[34] - 公司正积极推进新能源车汽车电子智能装备技术和产能拓展至博世集团和麦格纳国际[56] - 公司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已通过大众MEB实验认证并进入预批量生产供货阶段[57] - 公司持续加大R744热泵系统中阀类产品研发投入力争实现进口替代[57] - 公司生产模式为资源订单式生产根据客户订单组织采购与生产[61] - 部分组件通过外部定制加工受产能制约及环保限制影响[62] - 系统集成是公司生产加工环节最重要的一环,与加工及部件采购环节交叉进行以完成订单任务并合理规划产能[63] -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销售,通过承接稳定客户订单和公开投标获得项目订单[64] - 子公司上海众源汽车零部件业务采用以销定产模式,依据客户提供的年度、月度、星期采购计划安排生产[66] - 上海众源销售模式为主机配套直销,直接销售给国内外主机配套厂商,进入供应商目录需复杂认证程序及较长考察时间[68] - 公司国六b标准燃油分配器自2019年度中期逐步进入批量生产[137] - 公司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已通过大众MEB平台认证并逐步进入量产阶段[138] - 公司将持续扩大国六标准燃油分配器产能[137] - 公司将进一步扩大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产能并向更多客户推广[138] - 公司积极研发高压电子膨胀阀、电子截止阀等热管理核心零部件[138] - 公司通过博世海外工厂窗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135] - 公司计划实现智能设备业务标准化、模块化生产以提升人均产值[135] - 公司将持续加大ADAS及新能源车装备研发投入[139] - 通过投资并购优化产业链布局[140] - 推进三维机器视觉及核心功能部件国产化研发[141] -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42] - 公司为应对毛利率下滑正积极开发新产品并挑战新技术高点[151] 研发和创新 - 公司研发的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通过大众MEB实验认证并进入预批量生产供货阶段[48] - 公司研发的驱动电主轴总装测试技术应用于博世MEB平台90s生产节拍全自动生产线和通用BEV3平台77s生产节拍生产线[45] - 公司研发基于视觉实时信息的3D混堆码垛算法软件,实现50Kg以内箱件物品高效作业[47] - 公司研发高磁力下定转子精密合装技术,定转子最大间隙0.5mm[45] - 公司研发长螺丝自动锁付技术,螺丝长度达210mm[45] - 公司研发多自由度双手作业执行系统,实现50Kg箱件物品高效作业[47] - 公司研发基于心跳检测的无人值守测试技术[44] - 公司2021年新获授予专利36项(含1项国际专利),获准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49] - 公司拥有深厚研发实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掌握工艺分析及规划、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大数据分析等单项及集成技术[69] - 公司实现3D数字化协同设计,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参数化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效率并缩短制造周期[70] - 研发投入总额531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9.48%,全部费用化处理[99] - 研发团队222人,占总员工比例3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0%[100]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47%,为核心研发力量[100] 客户和市场 - 公司客户包括联合汽车电子、博世集团、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华为技术等优质客户资源[71] - 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保障,合作关系稳定且跟随客户规模扩张共同成长[72] - 公司2018年收购上海众源,拓展汽车零部件装备服务能力,上海众源是大众汽车发动机高压管路主要供应商之一[73] - 公司贯彻DESIGN IN销售模式,推行顾问式销售专家式服务,帮助客户实现产品优化设计并获得订单及服务溢价[7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66.26%,总额3.716亿元,无关联交易[99] - 2021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66.37%[148] - 汽车零部件业务客户主要系大众汽车及其下属企业[148] - 柔性自动化装备客户主要为联合汽车电子等博世系客户[148] - 公司约9成以上销售收入来自汽车领域[147] - 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0万辆和2627.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52] - 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幅度开始缩小呈现回暖趋势[55]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持续增长[55] -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从2018年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4.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7%[113] - 2021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增长3.4%和3.8%[113]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966.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7.51%[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至-79,666,313.54元,同比减少147.51%[102] - 货币资金减少至330,155,973.09元,同比下降34.15%,占总资产比例26.93%[104] - 存货大幅增加至166,266,026.20元,同比增长85.13%,占总资产比例13.56%[104] - 预付款项增至18,317,206.44元,同比增长117.32%[104] - 合同资产增至11,083,209.53元,同比增长141.00%[104] - 固定资产增至223,992,816.89元,同比增长39.15%,占总资产比例18.27%[104] - 短期借款增至30,000,000.00元,同比增长95.87%[104] - 应交税费降至4,787,794.15元,同比下降75.20%[10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746,227.27元,主要因上年支付股权收购余款4500万元[102] - 子公司上海众源以资产抵押获得中国银行借款余额30,000,000.00元[106]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1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07%[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23] 非经常性损益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423.78万元,其中政府补助贡献657.69万元[32]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实现正收益5.65万元,较2020年亏损97.90万元大幅改善[32] - 汽车零部件业务中政府补助金额达657.69万元,较2020年309.24万元增长112.7%[32] - 其他营业外收支项目亏损75.08万元,较2020年盈利461.17万元转负[32] - 所得税影响额986.22万元,较2020年558.71万元增长76.5%[32]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148.38万元,较2020年258.04万元下降42.5%[32] 分红和利润分配 - 2021年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247,634,245.74元[6]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8元(含税)[6]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513.48万元(含税)[6]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0.38%[6] - 公司股本为26,094.45万股[6] - 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15,134,781元,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38%[193]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38,880,731元,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10%[193] - 2019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30,054,960元,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06%[196]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要求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实现可分配利润的20%[190] - 重大投资计划指交易涉及资产总额占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以上的事项[190]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到80%[190]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到40%[190]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到20%[190] - 利润分配政策调整需经股东大会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192] - 董事会通过利润分配方案后需在股东大会召开后2个月内完成派发[192]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2021年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1次临时股东大会,共2次股东大会[155]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56]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4次董事会会议,监事会召开3次会议[156][157] - 公司设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董事及高管绩效考核[158] - 公司建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保障信息透明度[159]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补选第三届董事会独立董事议案[160] - 202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10项议案包括财务决算报告及利润分配方案[163]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485.07万元[170] - 董事长兼总经理谈士力持股57,098,945股,年度报酬60.3万元[165] - 副董事长陈久康持股41,824,464股,年度报酬15.12万元[165] - 董事兼副总经理王阳明减持1,510,000股,持股降至4,552,284股,年度报酬71.4万元[165] - 董事兼副总经理苏建良减持900,000股,持股降至2,754,127股,年度报酬59.82万元[165] - 监事会主席王志豪减持800,000股,持股降至2,438,867股,年度报酬23.13万元[165] - 监事冯守加减持500,000股,持股降至1,590,020股,年度报酬37.08万元[165] - 副总经理张海洪减持300,000股,持股降至1,167,087股,年度报酬44.41万元[165] - 公司董监高股份减持均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数量不超过其所持股份的25%[167] - 独立董事张兰田、张治忠、钱晋武年度津贴分别为4.92万元、4.92万元和3.69万元[165] - 独立董事李明因任期届满六年离任[171] - 钱晋武于2021年4月7日股东大会当选新任独立董事[171] - 2021年共召开4次董事会会议[175] - 董事会会议中现场会议次数为1次[175] - 董事会会议中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会议次数为3次[175] - 所有董事2021年均无缺席董事会会议记录[174] - 所有董事2021年均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情况[174][175] - 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获董事会通过[172]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获董事会审议通过[173]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年度决算、内部控制评价等关键议案[177][17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2021年度董监高薪酬标准及2020年度薪酬考核方案[180]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董事会成员及独立董事提名审查事宜[179] - 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2021年度公司战略布局议案[181] 员工和人力资源 - 母公司员工数量为70人,主要子公司员工数量为538人,合计在职员工608人[183][184]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298人(49.0%),技术人员222人(36.5%),行政人员62人(10.2%),销售人员14人(2.3%),财务人员12人(2.0%)[184] - 员工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85人(30.4%),大专83人(13.7%),中专49人(8.1%),高中及以下291人(47.9%)[184] - 劳务外包总工时331,717小时,支付报酬总额10,495,544.86元[188] - 公司2021年组织44场培训活动,其中内训25场(56.8%),外训19场(43.2%)[187] - 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27人[184] 风险因素 - 面临下游行业需求波动风险[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