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常青股份(603768) - 2022 Q2 - 季度财报
常青股份常青股份(SH:603768)2022-08-2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5.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0%[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6.5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19%[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15.9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59%[22] - 基本每股收益0.19元同比下降48.65%[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0.13元同比下降60.61%[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8%同比下降2.05个百分点[23] - 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4%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2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07亿元同比下降5.3%[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76.57万元同比下降47.19%[35] - 合并营业收入从1,591,323,868.85元降至1,506,971,494.36元,降幅5.3%[94] - 公司净利润为3976.57万元,同比下降47.2%[95] - 营业利润为5963.25万元,同比下降31.0%[95] - 营业收入为6.52亿元,同比下降10.6%[97] - 母公司净利润为2297.78万元,同比下降43.0%[9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9元/股,同比下降48.6%[9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39,765,692.58元[10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75,301,911.50元[110] - 2022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22,977,763.48元[116] - 2021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40,286,510.88元[11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12.97亿元同比下降3.12%[37] - 财务费用2740.07万元同比上升22.88%[37] - 销售费用1262.37万元同比上升9.5%[37] - 研发费用3886.98万元同比下降2.29%[37] - 合并营业成本从1,338,782,874.99元降至1,297,005,952.19元,降幅3.1%[94] - 营业成本为5.48亿元,同比下降8.1%[97] - 所得税费用为1988.96万元,同比上升73.7%[95] - 信用减值损失为-2585.48万元,同比改善77.3%[95] - 资产减值损失为-1538.99万元,同比改善31.7%[95]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6.6%,从1.73亿元增至1.844亿元[100]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长8.2%,从0.5586亿元增至0.6046亿元[100]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09.24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92.38%[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09.24万元同比改善92.38%[3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9亿元同比上升430.61%[3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5.94亿元,同比增长7.1%[9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从-1.586亿元改善至-0.121亿元[10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7302亿元,较去年同期-0.7698亿元略有改善[101]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5.8%,从3.771亿元增至5.121亿元[10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430.8%,从0.299亿元增至1.588亿元[101]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从-1.859亿元转为正0.0677亿元[103] - 母公司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激增770.1%,从0.0756亿元增至6.577亿元[103]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59.6%,从-0.6815亿元改善至-0.2750亿元[104]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00亿元,较期初1.026亿元增长46.2%[104]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4%[40]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5.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7%[40]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3.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53%[40]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15亿元,较年初增长37.41%[40]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1.70亿元,较年初增长50.79%[41] - 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290万元,较年初增长60.55%[41]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余额1153万元,较年初下降84.64%[42] - 其他流动负债期末余额482万元,较年初增长883.45%[42]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1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76亿元增长14.5%[86]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6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5.71亿元下降0.9%[86] - 存货期末余额3.8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62亿元增长5.6%[86] - 流动资产合计16.3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5.71亿元增长4.3%[86]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13.7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3.20亿元增长4.4%[86]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6.2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7.14亿元下降12.3%[87]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3.2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97亿元增长64.5%[87]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3.0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04亿元增长1.3%[87] - 资产总计40.1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8.61亿元增长4.0%[87] - 合并总资产从3,861,438,643.30元增长至4,016,466,571.46元,增幅4.0%[88] - 合并负债总额从2,060,504,937.53元增至2,175,767,173.11元,增幅5.6%[88] - 母公司总资产从2,904,178,893.32元增至2,987,960,812.00元,增幅2.9%[92] - 母公司短期借款从551,048,524.79元降至499,389,297.24元,降幅9.4%[91] - 母公司长期借款从87,000,000.00元增至198,500,000.00元,增幅128.2%[91]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39,935,103.45元增至252,116,033.50元,增幅5.1%[90] - 母公司应收票据从40,780,285.00元降至9,400,000.00元,降幅76.9%[90] - 母公司在建工程从251,421,716.66元增至334,243,763.22元,增幅32.9%[91]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1442.39万元[24]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资产减值准备转回20万元[25]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1360.64万元[25] 子公司表现 - 控股子公司合肥常茂净利润984万元,芜湖常瑞净利润2818万元[45] - 公司拥有15家全资子公司,包括合肥常菱、芜湖常瑞等[126][127]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吴应宏持股64,999,500股,占总股本31.86%,其中质押41,310,000股[77] - 股东吴应举持股37,485,000股,占总股本18.38%[77] - 股东朱慧娟持股23,740,500股,占总股本11.64%[77] - 股东兰翠梅持股6,375,000股,占总股本3.13%[77] - 股东冯香亭持股4,925,000股,占总股本2.41%,其中质押3,440,000股[77] - 股东周孝友、邓德彪、吴凤平各持股3,825,000股,各占总股本1.88%[77] - 控股股东吴应宏持有无限售流通股6499.95万股,占比约3.2%[78] - 2011年12月变更后股权结构:吴应宏持股46.27%(4998万元),吴应举持股27.22%(2940万元),朱慧娟持股17.24%(1862万元)[123] - 2012年8月增资后股权结构:吴应宏持股41.65%(4998万元),吴应举持股24.5%(2940万元),朱慧娟持股15.52%(1862万元)[124] - 2017年IPO后股权结构:吴应宏持股31.86%(6499.95万元),社会公众股持股25%(5100万元)[125] 所有者权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4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21%[2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增加39,765,692.58元至762,392,926.90元[11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840,699,398.35元[11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对股东分配利润22,848,000.00元[1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净增加52,453,911.50元至740,753,816.27元[114] - 公司实收资本保持稳定为204,000,000.00元[107][110] - 公司资本公积保持稳定为796,637,862.40元[107][11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盈余公积为77,668,609.05元[10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盈余公积为75,434,714.57元[110] - 2022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人民币1,688,089,864.35元[117] - 2022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人民币604,111,408.43元[117] - 2022年半年度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人民币77,418,849.45元[117] - 2022年半年度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人民币802,559,606.47元[117] - 2021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人民币601,315,105.55元[119] - 公司实收资本保持稳定为人民币204,000,000.00元[116][117][118] - 2022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较期初增长1.38%[116][117] 行业和市场环境 - 公司所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C36行业分类[28] - 中国汽车上半年产销1211.72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下降3.7%和6.6%[34] - 新能源汽车产销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市占率21.6%[34] 公司技术和资质 - 公司具备同步设计开发能力与整车厂商协同开发[30] - 公司2012年获评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0] - 公司2019年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GB/T24001-2016/ISO14001:2015认证[64] - 公司2019年取得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至2022年9月23日[64] - 公司2021年5月17日取得ISO5001能源体系认证,有效期至2024年5月16日[66] 公司治理和承诺 - 公司及控股股东承诺在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启动回购或增持措施[69]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不存在不良诚信状况[70]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股东代表股份130,050,900股,占公司总股本63.7504%[51]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54][55] - 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变化[75]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906户[76] 环保和排放 - 公司为市控重点排污单位,废气排放无超标情况[58] - 公司2022年制定污染源自行检测方案,检测结果均达标[63] 受限资产 - 受限资产总额5.94亿元,含质押应收账款4044万元及抵押固定资产2.21亿元[44] 会计政策和合并方法 - 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128][129][134]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135]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量可辨认资产和负债[135] - 企业合并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证券初始确认金额[136] - 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括子公司和结构化主体[137] - 投资性主体仅合并提供投资服务的子公司[138] - 非投资性主体转变时按公允价值处理未合并子公司[139] - 合并财务报表需抵销内部交易及长期股权投资[140][143] - 购买少数股权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45] - 分步实现同一控制合并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45] -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持股比例分配抵销[144] - 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原持有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支付对价账面价值之和[146] - 购买日之前持有股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47] - 处置子公司未丧失控制权时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48] - 丧失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48] - 处置股权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原持股比例对应净资产份额计入投资收益[148] - 分步交易不属于一揽子交易时每次处置价款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149] - 分步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时每次处置差额先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149] - 少数股东增资导致股权稀释时增资前后母公司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50]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为其他综合收益[154] 金融工具会计处理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权利终止或资产转移[157]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他类别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15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终止确认、摊销或减值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5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作为其他综合收益确认,直至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入当期损益[160]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仅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入留存收益[16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但自身信用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62] - 贷款承诺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162] - 财务担保合同负债按损失准备金额与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孰高进行后续计量[162] - 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初始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正数确认为资产,负数确认为负债[164] - 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除现金流量套期中有效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64] -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适用于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等[165] - 公司对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分三阶段管理 第一阶段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第二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第三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67] - 银行承兑汇票评估为无收回风险不计提预期信用损失[167] - 商业承兑汇票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参照应收账款执行 账龄起点追溯至对应应收款项起始点[167] - 合并范围内公司应收款项除有客观证据表明无法收回外不计提坏账准备[168] - 其他第三方应收款项以账龄作为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68] - 应收款项融资组合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数字化应收账款债权凭证 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169] - 长期应收款按合同约定收款期限1年以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应收款项核算[169]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评估标准包括逾期超过30日[172] - 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证据包括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或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等[172] - 预期信用损失准备增加或转回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173] - 金融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将所转移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收到对价及终止确认部分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4][175]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按转移日相对公允价值分摊整体账面价值,终止确认部分账面价值与对价及对应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5] - 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时,按承担价值变动风险或报酬程度确认相关金融资产和负债[176] - 金融资产和负债满足法定抵销权利且计划净额结算时,以抵销后净额列示资产负债表[177]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及其他应收款的预期信用损失处理方法参照金融工具准则[179][180][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