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美股份(60337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三美股份三美股份(SH:603379)2022-04-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营业收入为4,048,445,944.19元,同比增长48.80%[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6,168,573.50元,同比增长141.6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3,980,617.11元,同比增长218.33%[2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40.48亿元,同比增长48.80%[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1.69%[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8.33%[32]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13.10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5]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93亿元,显著高于其他季度[25] - 营业收入404844.59万元,同比增长48.80%[65][6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616.86万元,同比增长141.69%[6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8元/股,同比增长144.44%[21] - 稀释每股收益为0.88元/股,同比增长144.44%[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股,同比增长216.00%[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30%,同比增加5.82个百分点[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29%,同比增加6.22个百分点[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311017.30万元,同比增长34.66%[66] - 销售费用6149.38万元,同比增长25.09%[66][67] - 管理费用12710.28万元,同比增长13.11%[66][67] - 研发费用2682.41万元,同比增长6.23%[66][67] - 销售费用6,149.38万元,同比增长25.09%[79] - 直接材料成本250.51亿元,同比增长42.89%,占总成本比例84.75%[74] - 氟制冷剂直接材料成本188.60亿元,同比增长41.92%,占总成本比例63.80%[75] - 主要原材料三氯乙烯采购均价8,846.16元/吨同比上涨111.79%[39] - 硫酸采购均价611.51元/吨同比上涨213.56%[39] - 四氯乙烯采购均价5,796.90元/吨同比上涨88.92%[39] - 氯仿采购均价3,264.67元/吨同比上涨85.73%[39] - 萤石粉采购量277,646.17吨,价格同比下降0.36%[126] - 三氯乙烯采购价格同比上涨111.79%[126] - 硫酸采购价格同比上涨213.56%[126] - 液态天然气采购价格同比上涨48.84%[12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氟制冷剂外销量128,268.24吨,同比增长1.36%[35] - 氟制冷剂营业收入301,933.59万元同比增长58.84%[37] - 氟制冷剂销售均价23,539.23元/吨同比增长56.67%[37] - 氟发泡剂营业收入25,491.45万元同比下降31.83%[37] - 氟化氢营业收入58,739.37万元同比增长63.93%[37] - 氟制冷剂产品营业收入301.93亿元,同比增长58.84%,毛利率增加16.20个百分点至25.10%[71] - 氟发泡剂产品营业收入2.55亿元,同比下降31.83%,毛利率减少17.97个百分点至36.04%[71] - 氟制冷剂生产量162,211.74吨,同比增长0.85%;销售量128,268.24吨,同比增长1.38%[72] - 氟制冷剂营业收入3,019,335,868.07元,同比增长58.84%[130] - 氟制冷剂毛利率25.10%,同比增加16.20个百分点[130] - 公司产品HCFC-141b主要用于聚氨酯硬泡发泡剂,可作为PVDF和HFC-143a上游原材料[106] - 高纯电子级氢氟酸被列入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全球70%以上产能由日企掌握[103][108] 各地区表现 - 国外市场营业收入194.39亿元,同比增长70.71%,毛利率增加10.52个百分点至25.85%[71] - 境外资产规模14.93万元,仅占总资产0.0025%[88] - 公司产品出口占比较高,与上下游行业市场联动性强[156]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全球汽车、电子、化工等工业制造业及实体消费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境外下游需求急剧减少[156] - 航运停滞及港口管制导致物流不畅,产品出口受阻、外贸萎缩[156] - 公司调整海外市场布局,加强国内市场拓展以保证整体销售目标实现[15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短期目标是将终端销售比例提升至总销量60%以上[141] - 2022年重点推进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项目建设[144] - 推进5000吨/年聚全氟乙丙烯FEP及5000吨/年聚偏氟乙烯PVDF项目[144] - 子公司福建东莹推进6000吨/年六氟磷酸锂LiPF6及100吨/年高纯五氟化磷PF5项目试生产[144] - 福建东莹计划将AHF产能扩产至15万吨[144] - 公司加强新型环保制冷剂和发泡剂、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等新领域产品研发及产业化[153] - 公司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敏感系数较高,市场供需矛盾和行业周期性下行可能导致制冷剂价格持续性回落[14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3,488,177.90元,同比减少53.16%[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348.82万元,同比降低53.16%[65][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3.16%至2.43亿元[8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049.37万元,同比降低303.99%[6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303.99%至-9.10亿元[8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6,051,148,356.58元,同比增长12.78%[20]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6.14%,总资产同比增长12.78%[22]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35.12%至16.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6.66%[8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86.54%至18.1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9.98%[86] - 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83.50%至6.3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52%[86] - 存货同比增长77.96%至5.0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31%[86]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47.91%至1.32亿元[86] - 应交税费同比大幅增长329.52%至1.39亿元[86] - 公司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8.14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6.93亿元,结构性存款11.21亿元[136] 研发与创新能力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71项包括发明专利25项[41]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专利71项,包括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111] - 公司在审专利申请51项均为发明专利,其中14项为2021年度新增[111] -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研发项目32项,主要围绕主营产品生产工艺优化及环保处理[111] - 研发投入2,682.4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66%[8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38人,占总员工比例8.01%[81] 产能与配额 - 公司HFC-134a产能6.5万吨[50] - 公司HFC-125产能5.2万吨[50] - 公司HFC-32产能4万吨[50] - 公司HFC-143a产能1万吨[50] - 公司HCFC-22产能1.44万吨,其中2021年制冷剂生产配额1.18万吨,占全国配额5.25%[51] - 公司HCFC-142b产能0.42万吨,其中2021年制冷剂生产配额0.25万吨,占全国配额18.23%[51] - 公司HCFC-141b产能3.56万吨,其中2021年发泡剂生产配额2.8万吨,占全国配额55.05%[52] - 公司无水氟化氢(AHF)产能13.1万吨[53] - 2021年公司HCFC-22制冷剂生产配额占全国5.25%[58] - 2021年公司HCFC-141b发泡剂生产配额占全国55.05%[58] - 公司AHF产能13.1万吨,占氟制冷剂生产成本约30%[63] - 公司HCFC-141b发泡剂生产配额占全国比例50%以上[60] - 2020年全国HCFC-142b生产配额为13,890吨,公司生产配额2,532吨占比18.23%[105] - 2020年全国HCFC-22生产配额为224,807吨,公司生产配额11,802吨占比5.25%[105] - 2021年全国HCFC-141b生产配额为50,878吨,公司生产配额28,007吨占比55.05%[106] - 公司现有HFC-134a产能6.5万吨、HFC-125产能5.2万吨、HFC-32产能4万吨、HFC-143a产能1万吨[105] - 公司现有13.1万吨无水氟化氢产能,主要自用于生产氟制冷剂和氟发泡剂[108] - AHF设计产能131,000吨,产能利用率98.64%[124] - HCFC-22设计产能11,802吨,产能利用率97.24%[124] - HCFC-141b设计产能28,007吨,产能利用率56.78%[124] 子公司与对外投资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江苏三美、福建东莹等9家全资子公司[10] - 公司参股公司包括森田新材料(持股50%)和盛美锂电(持股49%)[10] - 盛美锂电由原全资子公司三美氟原料变更而来[10] - 公司关联方包括金山萤石、金石贸易等10家企业[10] - 对外股权投资总额5,880.00万元,同比增长71.93%[132] - 公司对浙江盛美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增资288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从100%降至49%[135] - 主要控股公司江苏三美化工有限公司总资产8.48亿元人民币,净资产7.29亿元,营业收入7.45亿元,净利润-959.25万元[138] - 主要控股公司福建省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总资产6.4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5.55亿元,营业收入9.59亿元,净利润1.06亿元[138] 行业与政策环境 - 国内房间空调产量21,835.7万台同比增长3.81%[43] - 中国HCFCs生产和使用2013年冻结在2009和2010年两年平均水平 2015年削减10% 2020年削减35% 2025年削减67.5% 2030年完全淘汰[95] - 欧盟F-gas法规规定HFCs削减进度:2016-2017年削减7% 2018-2020年削减37% 2021-2023年削减55% 2027-2029年削减76% 2030年削减79%[97] - 基加利修正案规定中国等第5条款国HFCs基线值为2020-2022年HFCs平均值加HCFCs基线值的65% 2029年削减10% 2035年削减30% 2040年削减50% 2045年削减80%[97] - 受控用途HCFCs年使用量100吨以上企业必须持有使用配额许可证[95] - 欧盟HFCs基线值为2009-2012年市场投放量平均值折算CO2总量[97] - 哈萨克斯坦等国家HFCs基线值为2011-2013年HFCs平均值加HCFCs基线值的25% 2020年削减5% 2025年削减35%[97] - 印度等国家HFCs基线值为2024-2026年HFCs平均值加HCFCs基线值的65% 2032年削减10% 2037年削减20% 2042年削减30% 2047年削减85%[97] - 禁止新建扩建生产和使用制冷剂等受控用途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98] - 2019年起禁止使用HCFC-141b为发泡剂生产冰箱冷柜等产品[99] - 新建氟化氢装置及无三氟甲烷处置设施的二氟一氯甲烷装置被列为限制类[101] - 根据基加利修正案,中国HFCs生产消费量将在2024年冻结,2029年削减10%,2045年削减80%[140] - 公司氟化工行业与宏观经济及房地产、空调、冰箱、汽车等下游行业景气度有较强相关性,行业经历大幅波动周期[149] - 公司HCFCs类物质生产量和消费量在2009-2010年平均值基础上,2013年冻结,2015年削减10%,2020年削减35%,2025年削减67.5%,2030年削减97.5%[154] - 公司HFCs生产量和消费量在2020-2022年平均值基础上,2024年冻结,2029年削减10%,2035年削减30%,2040年削减50%,2045年削减80%[154] - 公司氟制冷剂主要为HFCs类,存在被第四代HFOs制冷剂或其他新型环保制冷剂替代风险[152] - 公司产品包括HCFCs和HFCs,HCFCs类包括HCFC-22、HCFC-141b和HCFC-142b,HFCs类包括HFC-134a、HFC-32、HFC-125、HFC-143a及混配制冷剂R410A、R407C、R404A等[154] - 公司2017年至2018年受益于经济企稳、供给侧改革及安全环保监管趋严,氟化工产品价格快速上涨[149] - 公司2019年HFCs制冷剂新增产能释放,市场供给快速增加,但空调、冰箱、汽车等行业需求未大幅增长,导致供大于求[149] - 公司HCFCs作为原料用途的生产量不受限制,可用于下游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等非ODS用途[155] 贸易风险与应对 - 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R32制冷剂作出反倾销终裁(2021年1月)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2021年2月)[157] - 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R-125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初裁(2021年2月)[157] - 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氢氟烃制冷剂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2021年11月)[157] - 印度对原产国和出口国为中国的R134a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2021年2月)[157] - 印度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HFC制冷剂产品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2021年9月)[157] - 印度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R134a作出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2021年10月)[157] 公司治理与人员 - 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淇翔持股103,738,226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4.06万元[173] - 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占林喜持股减少1,933,743股至24,408,846股,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税前报酬69.72万元[173] - 董事兼副总经理吴韶明持股减少367,500股至1,102,500股,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税前报酬61.00万元[173] - 董事徐耀春持股减少160,000股至3,368,000股,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税前报酬61.22万元[173] - 财务总监施富强(离任)持股减少1,316,608股至3,951,907股,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税前报酬65.76万元[173]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合计626.14万元[173] - 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减少3,777,851股至136,570,879股[173] - 独立董事梁晓、许永斌、李良琛税前报酬均为8.00万元[173] - 职工代表监事朱志东税前报酬33.57万元[173] - 施富强辞去财务总监职务,2021年12月31日生效[175] - 胡淇翔在股东单位武义三美投资有限公司担任监事,任期自2015年12月起[176] - 潘彩玲于2021年12月接任财务总监职务[174] - 林卫于2017年10月担任董事会秘书[174] - 徐能武自2007年8月起担任福建省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174] - 胡淇翔自2012年8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74] - 占林喜自2007年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174] - 吴韶明自2015年1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74] - 徐耀春自2016年6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74] - 胡有团自2018年7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74]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626.14万元[178] - 公司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811人,主要子公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