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83亿元,同比下降60.38%[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6.35万元,同比下降88.68%[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90.26万元,同比下降89.27%[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46.30万元,同比增长125.93%[1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同比下降87.50%[1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同比下降89.74%[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5%,同比下降4.26个百分点[1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2%,同比下降4.24个百分点[14] - 公司总资产为93.72亿元,同比增长1.49%[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6.43亿元,同比增长0.43%[1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3.83亿元,同比下降60.4%[7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为3.59亿元,同比下降52.7%[7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564.34万元,同比下降48.7%[7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货币资金为6.71亿元,同比增长19.6%[7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为14.85亿元,同比下降11.3%[7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短期借款为6.16亿元,同比增长2.5%[7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应付账款为39.88亿元,同比下降3.1%[7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5.41亿元,同比下降3.0%[7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7.25亿元,同比增长0.4%[71] - 公司2023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3.83亿元,同比下降60.4%[75] - 公司2023年半年度净利润为1950.16万元,同比下降89.0%[7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6.35万元,同比下降88.7%[7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股,同比下降87.5%[7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46.30万元,同比由负转正[76] - 公司2023年半年度研发费用为1564.34万元,同比下降48.7%[75] - 公司2023年半年度信用减值损失为227.97万元,同比增长83.7%[7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资产减值损失为38.26万元,同比下降35.5%[7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营业利润为2305.86万元,同比下降88.9%[7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所得税费用为344.28万元,同比下降88.8%[7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532,290.61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206,801,278.56元有显著改善[7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84,405,884.42元,较2022年同期的223,336,153.20元增长72.1%[7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95,992.11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367,968.08元有所增加[7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12,524,326.73元,较2022年同期的620,945,824.83元减少33.6%[7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643,047,940.38元,较2022年同期的3,612,641,296.46元增长0.8%[7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20,163,458.72元,较2022年同期的178,109,338.54元下降88.7%[7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4,460,96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22,304,800.00元减少80%[7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末少数股东权益为81,949,077.76元,较2022年同期的92,369,660.57元减少11.3%[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0.55万元[81]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2,256.6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7亿元[81][82] - 2023年上半年对股东的利润分配为446.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4.38万元[81][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0.38%,至3.83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订单减少和施工进度缓慢[34]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57.51%,至2.89亿元人民币,原因与营业收入下降相同[3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25.93%,至6446.3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加大工程款回笼力度[3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48.13%,至-409.6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新增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投资[3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3.58%,至4623.6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减少[35]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7.97%,至7.4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7.90%[37]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13.80%,至10.5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11.24%[37] - 合同资产同比增长5.10%,至54.58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58.24%[37] - 应付账款同比下降3.09%,至39.88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42.55%[38] - 长期借款同比增长63.21%,至1.8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1.95%[38] - 公司货币资金受限总额为258,331,887.16元,其中保证金受限109,452,327.50元,涉诉冻结受限148,879,559.66元[39] - 公司持有的碳汇交易资产期末数为564,924.60元,与期初数相同[39] - 公司2023年6月末应收账款为105,307.18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24%[47] - 公司2023年6月末合同资产余额为545,821.10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8.24%[47] - 公司EPC项目的实际回款进度滞后于结算进度,导致应收账款比例较高[47] - 公司合同资产规模扩大,信用减值损失可能对公司利润增长带来压力[48] - 公司采取“前期垫付、分期结算、分期收款”的生态修复工程施工业务模式,存在营运资金风险[48] - 公司自2014年开始中标多个PPP项目,包括淮安市白马湖湿地公园和杭州市萧山钱江世纪城沿江公园[48] - 公司未来将审慎研究PPP项目风险,严格分析项目可行性和可融资性[48] - 公司定期对应收款项进行分析,跟进项目进展,确保客户回款及时性[47] - 公司采取激励和约束措施,将回款进度与绩效考核挂钩[47] - 公司成立专项小组跟进项目回款,加强催收力度,优化应收账款责任制[48] 业务发展 - 公司所属行业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业务涵盖生态湿地保护、水环境治理、市政景观等板块[17] - 公司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生态修复领域的先发优势,推进水生态治理、矿山修复及森林公园等领域的项目建设[18] - 公司承接的华宁县龙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项目建设工程和江阴市锡澄运河特色空间塑造项目按计划正常建设中[19] - 公司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承接通海县杞麓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EPC项目等[19] - 公司在教育产业细分领域发力,承接昆山弗莱顿国际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三期工程等项目[19] - 公司采用EPC模式,通过设计、采购、施工全建设阶段的承揽承建,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及客户满意度[21] - 公司采用PPP模式,通过项目公司对PPP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运营期结束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方[21] - 国家未来将在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加大投入,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将保持高速增长[22] -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公司积极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2] - 公司在生态修复领域拥有75项专利,园林绿化领域42项,市政工程领域15项,碳中和领域4项,总计136项专利[25]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3项,包括“一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水处理装置”等[25] -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业务,分支机构遍布20余个省区市,业务范围从华东延伸至华北、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27] - 公司财务状况健康,在手现金充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能力增强,可承接业务体量及在手订单转换能力大幅提升[28] - 公司荣获“二〇二二年度无锡市园林绿化明星企业”及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信用评价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信用星级6星级证书[24] - 公司具备“苗木-设计-工程-养护”的生态修复全产业链实施能力,拥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25] - 公司自2010年起逐步将业务重心转移至生态环境修复及改造领域,打造了多个标志性项目,如淮安白马湖湿地公园等[25] - 公司凭借在生态湿地领域多年的深耕细作,凝聚了一批可以承接大中型生态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优秀人才[25] - 公司于2017年9月1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品牌形象和资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7] - 公司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2018年、2019年、2021年均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28] - 公司未来将着重打造生态修复以及市政景观两大业务主线[29] - 全国湿地保护率目标为55%,湿地保护率达52.65%[30] - 林业局规划2035年建成2000万公顷国储林,投入规模预计将超5000亿元[30] - 公司承接的杭州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均在建设推进中[32] - 公司积极探索创新业务合作模式,重点布局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32] - 国家发改委及各地政府加快基建领域项目审批和投资,公司有望获得新业务机遇[32]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承接通海县杞麓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EPC项目等[55] - 公司与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62] - 公司与无锡市环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水生态、新能源开发及林业碳汇研究[62] - 公司与乌兰察布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涵盖林草碳汇开发、乡村振兴等领域[62] - 公司与云南国储林林业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涉及国家储备林、生态修复及碳汇交易项目[62] - 公司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新能源技术与清洁能源合作[62] - 公司与南昌市林业投资发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及绿色发展规划[63] - 公司与先能电力工程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领域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储能等新能源[6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独立董事陈坚因个人原因辞职,刘和接任独立董事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51] - 2023年半年度未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52] - 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二个解锁期未达成业绩考核目标,682,248股(占总股本的0.15%)将被收回并择机售出[53] - 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等承诺在股票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股份[56]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在股票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股份[57]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诚信状况良好,无未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或大额债务未清偿情况[59] - 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64]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8,711户[65] - 席惠明持有公司34.04%的股份,为最大股东[65] - 浦建芬持有公司9.77%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65] - 席晨超持有公司3.47%的股份,为第三大股东[65] - 上海思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思勰投资安欣七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2.00%的股份[65] -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陕国投·火山10号单一资金信托持有公司1.75%的股份[65] - 李葛卫持有公司1.51%的股份[65] - 谢燕玲持有公司1.24%的股份[65] - 席晓燕持有公司0.77%的股份[65] - 南方基金稳健增值混合型养老金产品-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0.71%的股份[65] - 公司累计股本总数为4.46亿股,注册资本为4.46亿元[83]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席惠明、浦建芬、席晨超、席晓燕、谈劭旸[83] 子公司与合并范围 - 洪江市清江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26,421,106.99元,净利润为9,288.09元[40] - 邓州市绿建园林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83,495,470.38元,净利润为-28,936.49元[40] - 梁山县环城水系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39,859,103.56元,净利润为-1,701,291.88元[40] - 兴国绿盛苗圃有限公司总资产为63,733,544.64元,净利润为-26,958.62元[40] - 彭州市官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25,453,860.50元,净利润为-43,733.98元[40] - 东珠生态环保(扬州)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0,974,046.71元,净利润为1,811.11元[40] - 吉木萨尔县东珠景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为7,777,290.65元,净利润为3,816.26元[40] - 东珠生态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15,889,039.41元,净利润为-144,197.34元[40]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38家子公司,其中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多为51%[86] - 本期新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包括新疆东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东珠聚元碳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东珠(天津)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东珠生态环保(常熟)有限公司和东珠商贸无锡有限公司[87] - 本期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东珠生态环保(河南)有限公司和东珠生态环保(深圳)有限公司,均已注销[87] 会计政策与财务处理 - 公司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本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91] - 公司以12个月作为一个营业周期,并以其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92] - 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93] - 公司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95] - 公司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98]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所有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100]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抵销与各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影响,确保反映整体财务状况[101] - 公司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时,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仅纳入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和利润[102] - 公司处置子公司时,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和现金流量纳入合并财务报表[102] - 公司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104] - 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时,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104] - 公司将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并根据相关条件进行会计处理[105] - 公司确认共同经营中与本公司相关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107] - 公司对共同经营的资产投出或出售时,仅确认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损益部分[108] - 公司自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时,仅确认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损益部分[108] - 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包括期限短(一般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109] - 外币业务交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折合成人民币记账[110]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11]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111] -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境外经营时转入当期损益[112] -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根据金融资产类别计入当期损益或初始确认金额[116] -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取决于其分类,仅在改变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进行重分类[116] - 公司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债权投资、长期应收款等[117]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
东珠生态(603359)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