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电重工(60122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华电科工华电科工(SH:601226)2022-04-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03.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7%[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60%[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0.13%[2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52.51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50.8%[31]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亿元人民币,占全年净利润51.1%[3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103.29亿元,同比增长15.97%[192] - 公司2021年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213.60%[192] - 营业收入总额103.29亿元,同比增长15.97%[196] - 主营业务收入103.06亿元,同比增长15.92%[196] - 营业利润总额9.25亿元,同比增长31.85%[19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1.89亿元,同比增长32.94%[192][193] - 财务费用1804.71万元,同比增长1880.10%[192][193] 母公司利润分配 - 公司2021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23,408.86万元[5] - 公司提取盈余公积2,340.89万元[5] - 分配2020年度利润3,002.72万元[5] - 母公司2021年初未分配利润101,747.21万元[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未分配利润119,812.47万元[5] - 公司以总股本1,167,01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0.85元(含税)[5] - 合计派发现金股利9,919.59万元[5] - 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32.71%[5]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22%[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57亿元,同比增长37.22%[19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7.22%[19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114.19%[19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全年新签销售合同73.2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3.29亿元,净利润3.03亿元[39] - 海洋与环境工程业务新签合同及达成合同意向共计30.31亿元[40] - 公司所属制造子公司持续巩固大机、塔筒、钢结构等优势业务[40] - 热能工程业务参与的百万机组四大管道投标全部中标[40] -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在曹妃甸煤三期项目实现港口行业环保堆场封闭突破[40] - 海外业务签订越南金瓯海上风电项目,首次将海上风电业务推向国际市场[40] - 公司钢结构业务在电力行业重型钢结构领域获客户广泛认可[53] - 公司签订福建华电可门电厂1综合能效提升等项目抢占市场先机[52] - 公司跟踪光伏项目16项并达成6项合同意向[56] - 公司参与建设海上风电场20余个总装机容量340万千瓦[59] - 公司以施工总包模式承建19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59] - 公司以EPC总承包模式承揽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59] - 公司完成400余套单桩基础施工及400多台风机安装[59] - 公司具备光伏工程总承包服务能力并承接山西光伏项目[171] - 公司承建华电邹县和青岛电厂煤场扬尘治理工程[171] - 海洋与环境工程业务收入56.09亿元,同比增长85.17%[192] -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收入19.66亿元,同比增长6.06%[192] - 高端钢结构业务收入19.50亿元,同比减少29.61%[192] - 热能工程业务收入7.81亿元,同比减少36.89%[192] - 海洋与环境工程收入56.09亿元,同比增长85.17%[200] -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收入19.66亿元,同比增长6.06%[200] - 热能工程收入7.81亿元,同比下降36.89%[200] - 高端钢结构工程收入19.50亿元,同比下降29.61%[200]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39.99亿元,同比增长12.49%[20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传统业务风险[8] - 公司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氢能等新兴业务[10] - 公司开展海上风电降本增效技术研究以适应平价上网要求[171] - 公司推动包头达茂旗和青海德令哈氢能项目落地[114] - 公司承担华电集团揭榜挂帅项目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14] - 公司编制多个氢能规划及产业园投资规划[114] 研发与技术能力 - 氢能业务电解水制氢成功,氢气纯度大于99.99%[42] - 新增授权专利206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制定国标及行标3项[43] - 获得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称号,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3] - 曹妃甸重工获批建立"河北省散料装备技术创新中心"[43] - 公司掌握超超临界机组管道用钢焊接技术,四大管道业绩领先竞争对手[52] - 公司空冷系统服务案例包括国投哈密2×660MW、新疆天河2×330MW等超临界机组项目[52] - 公司具备物料输送系统设计、核心装备制造及大型项目管理一体化能力[48] - 公司建成国内最大单跨197米封闭料场并以总包方式完成60余个同类项目[56] - 环保型螺旋卸船机出力达1500吨/小时[79] - 新型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单机生产率达5000-10000吨/小时[79] - 管状带式输送机系统输送煤炭最大出力3800吨/小时[82] - 管状带式输送机系统输送矿石最大出力5000吨/小时[82] - 管状带式输送机单条运输距离达15公里[82] - 公司可生产单车双车三车和四车翻车机系统[79] - 公司取得GC1级和GCD级压力管道设计资格证书[88] - 公司持有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S)证书[88] - 数字化料场管理机器人已应用于越南沿海二期项目[82] - 公司为华电土右电厂2×660MW空冷机组工程和新疆华电哈密发电四期扩建热电联产工程提供钢结构冷却塔项目[97] - 公司已签订华电黄石电厂钢板灰库项目合同并完成华电淄博和华电滕州钢板灰库合同谈判[100] - 公司承揽了我国石化行业早期的钢结构高强螺栓栓接结构工程项目[100] - 公司为干河口第七风电场、玉门黑崖子电厂风电场、青洲三导管架风电工程等提供风电塔架[100] - 公司已取得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和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特级)[94] - 公司已取得电力行业工程设计(风力发电)乙级资质和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102] - 公司海上风电业务掌握单桩基础和分体式安装等关键技术[102] - 公司拥有华电1001自升式海上作业平台等关键船机设备[104] - 公司具备海上风电EPC总承包能力并承建广东揭阳项目[104] - 公司海上风电业务覆盖基础制造、运输、安装及运营维护全链条[104] - 公司取得工业噪声治理工程专项甲级设计资质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108] - 公司完成杭州华电半山去工业化改造项目冷却塔及全厂噪声治理示范应用[108] - 公司开发新型碱性无机隔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并应用于泸定项目[113][114] - 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18.45%[167] - 公司累计取得专利814项,其中发明专利123项[167] - 31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11项达国际领先水平,17项达国际先进水平[167] - 公司弯管设备可处理直径1420mm、壁厚120mm管道,满足130万千瓦机组需求[170] - 公司1000MW火电燃煤机组管道预制业绩居国内前列[170] - 公司被认定为燃气电厂低频噪声源头治理成套装备唯一依托单位[171] - 公司员工总数2005人,其中管理人员412人,技术人员370人,生产人员734人[175]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1100人,占员工总数54.9%[175] - 中级及以上职称员工64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3人[175]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专利814项,其中发明专利123项,实用新型专利689项,外观专利2项[175]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206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12项[175] - 报告期内新增12项发明专利授权,包括数据分析方法、输送设备控制等核心技术[175] - 公司2021年共获得47项新型专利授权,涵盖输送设备、海上工程、消防系统及物料处理等多个技术领域[176] - 专利主要集中在2021年2月9日(34项)和2月26日(8项)获得授权,显示该时期为专利集中获批阶段[176] - 海上风电相关专利数量突出,包括吸力筒运输固定装置、海缆敷设结构、海上升压站平台等关键技术[176] - 输送系统专利达9项,涉及螺旋托辊组、带式输送机、头部漏斗等核心部件创新[176] - 消防系统专利包括封闭煤场用干式消防系统和消防装置,提升安全生产能力[176] - 海上基础安装技术获得4项专利,涵盖极浅水域高桩承台、套筒式沉桩定位架等特殊工况解决方案[176] - 物料处理设备专利包含翻车机系统、斗轮堆取料机等大型机械的创新设计[176] - 能源系统专利涉及汽轮机乏蒸汽回收利用和火力发电机组再热管路系统优化[176] - 环保技术专利包括料场除尘系统和无缝式环形挡墙结构,体现绿色发展方向[176] - 公司2021年3月5日申请风电基础保护系统、海上风电机组及海上风电场相关新型专利[81] - 公司2021年3月5日申请海上升压站及海上风电场相关新型专利[82] - 公司2021年3月16日申请风电塔筒内平台板自动转运安装装置新型专利[87] - 公司2021年3月23日申请风力发电用塔筒底座新型专利[92] - 公司2021年3月23日申请风电塔筒用保护支撑结构新型专利[93] - 公司2021年3月30日申请牺牲阳极装置及海工结构桩基础管桩新型专利[94] - 公司2021年4月6日申请海上风电桩基滚装装船系统新型专利[98] - 公司2021年5月25日申请海底电缆敷设装置控制系统新型专利[118] - 公司2021年5月25日申请风电装置及集电系统新型专利[120] - 公司2021年5月25日申请海上基础防沉件及导管架组件新型专利[121] - 公司2021年新增专利数量为81项,涵盖船体固定桩、冷却系统、风力发电塔筒、输送系统、电解槽等多个技术领域[181][184] - 专利类型全部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期集中在2021年6月至12月期间,其中6月单月申请量达9项,11月单月申请量达24项[181][184] - 海上风电相关专利数量显著,包括风机单桩附属结构、塔筒海运工装、导管架运输装置等共计8项[181][184] - 输送系统技术专利数量达12项,涵盖管带机栈桥、斗轮堆取料机、翻车机等关键设备[181][184] - 冷却技术专利数量为7项,包括直接空冷系统防柳絮装置、膜材密封冷却塔等创新设计[181][184] - 电解槽技术取得突破,新增碱性电解槽副电极结构和新型电解槽设计2项专利[184] - 焊接工艺专利数量为4项,涉及管道坡口消磁、焊缝根部修磨等精密制造技术[181][184] - 安全防护专利数量为5项,包括安全带悬挂装置、防坠落限位报警工装等安全系统[181][184] - 重型装备专利数量突出,包含自升式平台系统、坐底船等大型工程装备共计4项[181][184] - 智能监测专利数量为3项,涵盖管带机巡检机器人、防冻监测装置等自动化系统[181][184] 市场与行业环境 - 2021年全年新增火电设备容量5637万千瓦,同比增长27.14%[52] - 中国电站空冷系统占全球总量60%,为全球最大市场[52] - 公司管状带式输送机、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及环保圆形料场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48] - 物料输送行业下游涵盖电力、港口、煤炭、冶金等七大领域[48] - 火电装机容量在"十三五"期间被控制在11亿千瓦[52] - 202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53亿千瓦同比增长24.1%[56] - 2021年1-10月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2.82亿千瓦同比增长23.7%[56] - 2021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26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59] - 2021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3.4GW其中中国大陆贡献10.8GW[59] - 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目标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66] - "十四五"期间煤电机组节能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66] - 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目标完成2亿千瓦增加调节能力0.3-0.4亿千瓦[66] - 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目标1.5亿千瓦[66] - 钢结构行业年产量预计达1.3亿吨[67] - 钢结构行业产值预计超1.15万亿元[67] - 2020年钢结构行业前四名企业市场占有率仅5.2%[67] - 产能超30万吨的钢结构企业仅12家[67] - 国内噪声与振动控制企业数量约500家[60] - 新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实施[60] - 力争10年内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占比达到30%[69] - 全球光伏支架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42.10%[69] - 全球光伏跟踪支架同期年复合增长率达61.70%[69] - 光伏装机2015-199年复合增长率为20.33%[69] - 海上风电基地2035年总装机规模目标0.71亿千瓦[70] - 海上风电基地2050年总装机规模目标1.32亿千瓦[70] - 海上风电需LCOE下降30%实现平价上网[70] - 2021年国家层面出台近30项氢能相关政策[71] - 公司业务覆盖海外十余个国家[72] - 物料输送工程业务遍及几内亚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家[82]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大型发电集团[93] - 公司热能工程业务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模式[92] - 公司与国家电投、国家能源、东方电气等大型央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172] - 通过与国际总包商合作拓展东南亚海外市场[172] - 2021年中国GDP为114.36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1%[120]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9.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8.2%[120]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9%[121] - 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1.4%[125] - 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125] - 2021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2502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129] -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14.2%,占GDP比重2.44%[120]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121] - 新能源汽车产量较上年增长145.6%[120]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0.765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0%[121] - 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10.33亿吨同比下降1.92%[135] - 2021年进口铁矿石11.2亿吨同比下降3.9%均价164美元/吨同比上涨55.3%[136] - 2021年末钢材价格指数131.70点较最高点下降24.7%全年平均指数142.03点同比上涨36.46点[137] - 2021年钢材出口6690万吨同比增长24.6%进口1427万吨同比下降29.5%[139] - 重点大中型钢企营收6.93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利润总额3524亿元同比增长59.7%[140] -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142] - 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7629万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78.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142] - 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1.2亿千瓦占比47.0%首次超过煤电装机[144] - 2021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817小时同比提高60小时火电利用小时4448小时同比提高237小时[148] - 电源完成投资5530亿元同比增长4.5%非化石能源投资占比88.6%[148] - 2021年原煤产量40.71亿吨,同比增长4.7%[149][152] - 2021年煤炭进口量3.23亿吨,同比增长6.3%[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