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都科技(600728)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佳都科技佳都科技(SH:600728)2022-03-18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4亿元,同比增长45.19%[8] - 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242.27%[8] - 2021年营业收入62.24亿元,同比增长45.19%[35][36]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2.27%[35][36]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7.05%[35][36]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2亿元,同比下降35.24%[35]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6.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4%[35] - 2021年末总资产108.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5%[35]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1817元/股,同比增长238.99%[36]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64%,较上年增加3.89个百分点[36] - 2021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3.77亿元、15.50亿元、22.73亿元[40] - 2021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0.73亿元、1.23亿元、1.02亿元[40]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049.12万元,2020年为1390.39万元,2019年为5.96亿元[45][47]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期初余额22.62亿元,期末余额17.67亿元,当期变动 - 4.95亿元[48]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4亿元,同比提升45.19%[5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242.27%[5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4亿元,同比提升277.05%[5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提升至56.67亿元[50] - 年内公司收现比为1.15、净现比为1.2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2亿元[7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24亿元,同比增长45.19%[10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2.27%[10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7.05%[107] - 营业成本36.05亿元,同比增长43.86%;销售费用1.67亿元,同比增长16.23%;管理费用1.79亿元,同比增长41.81%;研发费用1.72亿元,同比增长27.61%[108]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62.12亿元,同比增长45.43%,营业成本51.76亿元,同比增长43.73%,毛利率16.67%,增加0.98个百分点[113] - 营业成本与收入相匹配,变动趋势相同,公司整体毛利率提高 [110][112] - 轨交项目备货导致现金持有量减少,利息收入减少,采购量增加 [11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3.2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7.37%,关联方销售额为0 [12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0.0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4.01%,关联方采购额为0 [120]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22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1.85亿元,研发投入合计3.07亿元[12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94%,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60.26% [12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59%,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为 - 73.16%[129] - 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期末数为9.763230737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9.02%,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为167.17%[129] - 固定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688159830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56%,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为394.18%[129] - 境外资产为1092.412413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1%[131] - 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股权投资审议总额为19.75739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87.11%[133] -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246479亿元、净利润2026.83万元[138] - 广东华之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942625亿元、净利润2.811628亿元[139] - 广州佳众联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308632亿元、净利润335.57万元[142] - 广州佳都科技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报告期末总资产13792.17万元、净资产7073.46万元,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1682.06万元、营业利润535.25万元、净利润459.79万元[143]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年初持股总数为76,157,209股,年末为73,376,809股,减少2,780,400股[179][182] - 何华强因股权激励回购注销减少480,0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13.95万元[179] - 刘佳因股权激励回购注销减少484,5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82.83万元[179] - 熊剑峰因股权激励回购注销减少429,8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73.12万元[179] - 徐炜因股权激励回购注销减少600,0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31.28万元[179] - 李德紘因股权激励回购注销减少368,0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79.81万元[182] - 石立阳因股权激励回购注销减少418,1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17.18万元[182]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55.28万元[18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自研产品收入5.26亿元,同比增加30.65%,毛利率63.14%[50] - 报告期内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0.65%;业务毛利率63.14%,业务毛利占公司整体毛利比重为32.06%[66] - “A.I.Family”人脸识别和测温终端产品交付量增长近10倍[66] - 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0.65%,毛利率63.14%,增加8.14个百分点[113][115] - 行业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8.43亿元,同比增长82.92%,毛利率18.48%,减少0.15个百分点[113][115] - 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8.43亿元,同比提升22.82%,毛利率6.26%,减少0.61个百分点[113][115]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 - 2022 - 2024年公司进入“全面夯实期”,要做好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建设、巩固组织改革成果、夯实生态平台能力建设三件事[9] - 公司定位为数字经济中“核心智能技术+行业深度应用者”,明确“大交通”赛道和两个主要应用场景目标市场[6] - 公司打造“六大区域作战组织 - 业务专业功能组织 - 总部指挥与支撑平台”的矩阵制组织架构[6] - 公司将各产品事业部团队重组为六大区域经营平台,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9] - 公司处在新“3×3”战略发展规划的全面夯实期(2022 - 2024年)[149] - 2022年公司将推进新一期非公开发行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并引进战略投资人[158] 产品研发与落地 - 自研产品连续5年高速增长,带动各项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高[6] - “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等多个AI自研系统级产品落地广州地铁18号线,“城市交通大脑”系统在上海实践应用,首创集中大规模医学隔离场所智慧化系统方案[6] - 近三年公司累计申请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相关专利100项(发明专利84项)、获得专利授权39项(发明专利2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67项[65]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3.07亿元,已发布新一轮非公开发行预案,募集资金33.14亿元,其中18.52亿元用于数字孪生等项目研发[65] - “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和“智慧车站”在广州地铁18号线全面落地应用[82] - “IDPS城市交通大脑”已在上海、广州、合肥、宣城、宿迁等地落地应用[86] - 城市安全和应急产品线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能源化工园区、金融银行、某大型公共卫生机构[90] - 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业务覆盖32座城市,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覆盖18个省份[94]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123项(发明专利73项)、获授权59项(发明专利23项)、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81项[101] - 公司在智慧轨道交通等场景有超10年行业积累,在轨道交通领域有近20年研发实施交付经验[102] - 公司智慧轨道交通业务团队在32个城市累计完成超百条大型轨道交通智能化项目交付和保障[102] 行业市场规模与趋势 - 数字经济在未来5年将达到GDP的10%,带来数万亿的增量市场空间[4] - 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将从2020年的295亿增长至2025年的1671亿,复合增长率达41.5%[54] - 202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开工线路59条、车站514座、投资额8117.39亿元;在建线路224条、车站2758座、投资额3.59万亿元[56] - 机构预测2021年智慧交通整体市场规模约1990亿,至2025年有望增长至3726亿,年复合增长率约17%[60] - 机构预测2021年“AI + 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约为542亿元,同比增长19.5%,至2025年预计将达到913亿[61] - 预计“十四五”期间智慧应急行业将带来超过5000亿的增量市场[61] - 机构预测全球数字孪生市场在未来5年将从38亿美元增长至35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6.6%[55] 区域业务情况 - 广州、中南、西部区域新签订单或取得收入达10亿级别[69] 公司荣誉与合作 - 公司荣任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双链主”单位,联合成立大湾区轨道交通产投集团[8] - 联合成立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注册资本50亿元,公司持股26%,粤港澳湾区“十四五”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4741亿元[72] - 公司成为广州市唯一轨道交通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双链主”单位[72] - 公司与广州工控集团等联合成立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持股比例26%[105] - 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公司持股26%,报告期内首次实缴出资5200万元[136]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独立董事[167]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职工监事[170] 股东大会情况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月22日召开,审议通过2项议案[171]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3月31日召开,审议通过4项议案[171] - 2021年第三次至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及2020年度股东大会共审议通过20项议案,无否决议案[175] 公司风险与应对措施 - 公司面临政策、技术创新、市场、项目管理和人才流失风险[159][160][161][162][165] - 公司加强与客户沟通,深化政策研究,坚持信用政策应对政策风险[159] - 公司发挥优势,高频互动交流,以合作并购降低技术创新风险[160] - 公司加强业务聚焦,实施“关停并转”,形成差异化方案应对市场风险[161] - 公司开展项目管理优化,调整结构,引进工具提升项目管理质量[162][164] - 公司专设委员会,完善激励机制,提供保障应对人才流失风险[165] 高管持股与报酬情况 - 刘伟任董事长、首席执行长,任期从2008 - 02 - 01至2022 - 07 - 02,年初和年末持股均为66,604,509股,报告期内报酬为0万元[179] - 刘伟于2008年2月1日起任公司董事长,2013年6月起担任公司首席执行长[184] - 何华强2021年3月31日至今任公司执行总裁,2021年7月6日至今任公司董事[188] - 刘锋2021年8月13日起任公司高级副总裁,2021年8月31日起任公司董事[188] 高管学术与任职经历 - 赖剑煌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广东联合重点项目或课题2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188] - 鲁晓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近十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188] - 张利连2008年至今历任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总监、财务中心总经理等管理岗位[188] - 刘伟自2000年1月24日起任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193] - 张利连自2021年7月5日起任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至今[193] - 刘文静自2020年8月6日起任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至今[193] - 何月姣自2018年1月23日起任佳都集团有限公司监事至今[193] - 李旭在佳都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执行总裁的任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5日[193] - 刘伟自2004年2月17日起任广州佳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至今[193] - 刘伟自2007年9月3日起任广州汇泰典当行有限公司董事至今[193] - 刘伟自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