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2021年为127.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1年为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26%[17] - 基本每股收益2021年为0.29元/股,同比增长107.14%[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21年为11.26%,同比增加5.21个百分点[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25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加3.26亿元[40] - 公司营业收入127.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4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26%[4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0%至127.98亿元,主要因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和化工产品订单大幅增加且部分产品量价齐升[41][44] 财务业绩:现金流和净资产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1年为18.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35%[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21年末为86.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09%[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35%[4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86.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09%[4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4.35%至18.64亿元,主要因三大主业销售回款增加及承兑汇票到期[41][42] 财务业绩: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2021年末为221.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31%[17] - 负债总额131.0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59.13%同比下降5.26个百分点[40]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221.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31%[40]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8.87%至100.45亿元,主要因电子新材料销售收入增长及医药制剂收入下降导致结构变动[4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9.20%至6.18亿元,主要因学术推广活动减少及运输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41][4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49%至4.86亿元,主要因电子新材料研发投入增加[41][4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9.20%,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4.35%,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4%,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49%[58] - 公司总成本同比增长36.11%,从上年同期713,120.84万元增至本期970,654.44万元[52] - 公司总成本同比增长36.11%,从713,120.84万元增至970,654.44万元[54] 业务分部表现:电子新材料 - 电子新材料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22%[25] - 电子新材料营业收入433.89亿元,同比增长58.22%,毛利率26.51%[45] - 中高压化成箔产量4140.39万㎡,同比增长37.13%,销量4122.73万㎡[49] - 公司电子新材料业务涵盖电极箔及铝电解电容器,产能规模全球领先[33] - 电极箔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74.79%,从69,651.13万元增至121,743.34万元[53] - 电子光箔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90.02%,从26,570.15万元增至50,487.37万元[53] - 电容器能源动力成本同比增长80.10%,从3,851.91万元增至6,937.30万元[53] - 电子新材料原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76.50%,从106,459.57万元增至187,903.48万元[52] - 电子新材料能源动力成本同比增长48.56%,从49,935.99万元增至74,183.11万元[52] - 电子新材料人工工资成本同比增长30.30%,从11,805.84万元增至15,383.12万元[52] 业务分部表现:合金材料 - 合金材料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15%[25] - 合金材料营业收入463.03亿元,同比增长33.15%,毛利率7.2%[45] - 钎焊箔产量4.18万吨,同比增长18.46%,销量4.11万吨[49] - 公司合金材料业务包括电子光箔、亲水箔和电池铝箔,电子光箔产能国内最大[34] - 钎焊箔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40.70%,从46,697.22万元增至65,701.84万元[53] - 空调箔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达26.47%,金额为256,889.00万元[53] - 合金材料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34.22%,从280,127.22万元增至375,998.32万元,占总成本比例最高达38.74%[52] 业务分部表现:化工 - 化工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69%[25] - 氯碱化工产品需求增加驱动价格和销量齐升[25] - 化工产品营业收入218.78亿元,同比增长67.69%,毛利率19.48%[45] - 环保制冷剂产量4.68万吨,同比增长50.33%,库存量5.7万吨[49] - 公司化工业务拥有广东省最大氯碱化工生产基地,供应电极箔生产所需高纯盐酸和烧碱[34] - 化工产品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45.32%,从66,050.99万元增至95,982.88万元[52] - 化工产品其他成本同比激增106.05%,从9,107.17万元增至18,764.91万元,主要因运输成本上升[52] - 化工产品其他成本同比增长106.05%,从9,107.17万元增至18,764.91万元,主要因产销量上升及运输成本上升[54] 业务分部表现:医药制造 - 医药制造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81%[26] - 医药产品营业收入89.62亿元,同比下降61.81%,毛利率64.75%[45] - 医药制造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1.81%,主要受新冠疫情反复影响[44] - 公司医药制造板块核心产品可威系列(磷酸奥司他韦)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34] - 医药产品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22.39%,从21,592.35万元减至16,756.96万元[52] - 医药产品其他成本同比大幅增长190.03%,从1,310.06万元增至3,799.62万元,主要因药品批件摊销增加[52] - 医药产品其他成本同比增长190.03%,从1,310.06万元增至3,799.62万元,主要因药品批件摊销增加[54] 业务分部表现:其他 - 锂电材料收入44.93亿元,同比增长124.65%,毛利率9.01%[45] - 锂电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104.43%,从16,987.05万元增至34,726.85万元,主要因产销量上升及材料价格上涨[53] - 磁性材料能源动力成本同比增长62.52%,从1,916.81万元增至3,115.23万元[53] - 其他业务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44.19%,从14,770.72万元减至8,242.83万元,主要因煤炭产销量下降[52] - 直销模式收入1132.55亿元,同比增长45.58%,毛利率17.08%[47] - 境外销售收入206.61亿元,同比增长76.42%,毛利率24.02%[45] 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1年金额为6.49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6.10亿元和政府补助1.05亿元[21][2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2.15亿元人民币[24] - 投资收益同比激增2,338.55%至6.12亿元,主要因出售东阳光药51.41%股权产生处置收益[41][42]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52.30%至2.42亿元,主要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1][42]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对当期利润影响为2.84亿元人民币[93] 季度表现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3亿元人民币,显著高于其他季度[20] 资产处置和剥离 - 公司出售东阳光药51.41%股份剥离医药资产[27] 战略投资和合资企业 - 与璞泰来合资建设2万吨/年PVDF与4.5万吨/年R142b项目[28] - 计划投资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建设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基地[29] - 公司投资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建设铝电解电容器和超级电容器生产基地[92] 产能和项目进展 - 乌兰察布化成箔生产线达84条年产能2500万㎡[28] - 氟公司五氟乙烷新型环保制冷剂改扩建项目一期产能2万吨/年通过验收并投产[164] - 氟公司二氟甲烷新型环保制冷剂扩建项目1万吨/年于2021年8月2日完成环保验收[164] - 氟公司R134a小钢瓶罐装线项目获批产能1000万瓶/年[164] - 东阳光药胰岛素制剂项目包含1500万支/年及8200万支/年产能建设中[165] 研发与技术 - 固态电容器用腐蚀箔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0] - 研究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8000㎡先进研发实验室[36] - 公司与日本UACJ及台湾立敦科技在电子箔等领域建立技术合作[37] - 研发投入总额659,436,581.77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15%,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26.30%[59] - 研发人员数量109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0.80%,其中博士10人,硕士48人,本科42人[60][61] 行业与市场 - 2020年全球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为514.3亿元,同比增长5.2%[32] - 2021年全球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预计达559.4亿元,同比增长8.8%[32] - 预计2025年全球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660.3亿元,2020-2025年五年平均增长率约5.1%[32] - 2020年全球化成箔市场规模为150.6亿元,同比增长3.7%[32] - 2021年全球化成箔市场规模预计增至170.1亿元[32] - 预计2025年全球化成箔市场规模达202.7亿元,2020-2025年五年平均增长率约6.1%[32] - 电极箔行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受益于5G和工业互联网发展[102] - 公司已形成电子光箔-电极箔-铝电解电容器一体化产业链[105] 未来展望与计划 - 公司2022年计划扩大电子新材料生产规模并拓展电池铝箔市场[106]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开发锂电池正极材料和氟树脂材料[106] - 公司推进积层箔等研发项目产业化进程以替代进口并开发差异化高端产品[107] - 公司加快钎焊箔电池铝箔乌兰察布化成箔生产线等已投产项目产能释放[107] - 公司加强能源管控体系建设落实双碳政策实现降本节耗[107] 风险因素 - 公司部分产品涉及出口易受国际市场影响需加强套期保值工作[108] - 化成箔生产可能受国内高电耗产业限制政策影响[108] - 研发投入存在不确定性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109] - 项目建设存在建设成本高于预期和经济效益未达预期风险[109] - 部分产品需求及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109] 公司治理与股权 - 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治理架构[110][111] - 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披露信息并指定上交所网站为披露平台[112] - 公司治理与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13]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保证公司独立性方面无重大异常情况[114] - 公司未发生内幕信息泄露或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113] - 所有股东大会均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117]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 公司报告期内共召开4次股东大会,其中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4项议案,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2项、1项和11项议案[115] - 董事会年内召开会议12次,其中现场会议2次,通讯方式会议10次[130] - 董事张红伟、唐新发、李义涛等全年出席董事会会议12次,亲自出席率100%[129] - 董事张光芒、王文钧因换届选举于年内新任[126]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覃继伟(主任委员)、钟章保等5人[131] - 2021年4月16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独立董事津贴标准[124] - 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2021年5月21日)决议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127] - 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2021年11月18日)审议通过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128] - 公司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6次会议审议多项议案[132] - 2021年11月11日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关联交易相关议案[133] - 2021年11月18日薪酬和考核委员会通过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33] - 2021年3月25日战略委员会审议通过公司2021年战略规划议案[134] 管理层和关键人员 - 董事长张红伟持股2,63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06.02万元[119] - 副董事长唐新发持股从501,100股增至1,186,800股,增持685,700股,增幅136.8%[119] - 董事兼总经理李义涛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04.33万元[119] - 离任董事张寓帅持股从1,555,100股增至2,626,000股,增持1,070,900股,增幅68.9%[119]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年度税前报酬总额972.60万元[119] - 张红伟自2008年2月起担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并于2020年4月升任董事长[120] - 唐新发自2015年5月起担任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120] - 李义涛自2018年4月起担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并于2020年4月升任总经理[120] - 钟章保自2018年4月起担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120] - 王文钧自2018年4月起担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并于2021年4月升任董事[120] - 覃继伟自2020年4月起担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20] - 谢娟自2018年4月起担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20] - 付海亮自2020年4月起担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20] - 卢建权自2010年9月起担任深圳市东阳光化成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21] - 李刚自2010年1月起担任乳源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董事长[121] - 张寓帅自2020年8月起担任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22] - 张寓帅自2015年6月起担任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122] - 张红伟自2020年11月起担任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122] - 唐新发自2015年11月起担任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122] - 张寓帅自2020年8月起担任乳源瑶族自治县寓能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23] - 张寓帅自2020年8月起担任韶关新寓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123] - 张寓帅自2020年9月起担任深圳市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23] - 覃继伟自2014年10月起担任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江西分所所长[123] - 独立董事年津贴标准为每人10万元人民币(含税)[124] - 2021年度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972.6万元人民币[125]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采用"基本工资+年终奖励"模式,考核指标基于年度经营情况确定[124] 员工情况 - 公司员工总数7053人,其中母公司员工37人,主要子公司员工7016人[138] - 生产人员占比51.8%(3653人),技术人员占比39.2%(2765人)[138] - 员工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9.5%(2080人),高中/中专38.1%(2690人),大专19.2%(1357人),本科及以上13.1%(926人)[138] - 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81人[138] - 薪酬政策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定并监督执行[140] - 公司建立三级培训体系,确保员工年度培训覆盖率100%[141] 利润分配和资本管理 - 母公司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2,850,116,534.22元[4] - 母公司2021年末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3,239,937,291.43元[4] - 母公司2021年末资本公积金为1,297,970,372.42元[4] - 公司2019年和2020年实施回购股份视同现金分红100,895.10万元[4] - 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累计分配的利润占年均可分配利润的67.19%[4] - 母公司2021年度提取盈余公积285,011,653.42元[4] - 母公司上年度期末未分配利润为674,832,410.63元[4]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2020年股份回购金额为2.097亿元人民币,视同现金分红,占2020年归母净利润的50.45%[142] - 公司最近三年(2018-2020年)现金分红总额占年均可分配利润比例为192.15%[142] - 2021年度未进行现金分红,留存利润用于电容器、电池铝箔等项目投资[145] - 最近三年(2019-2021年)现金
东阳光(60067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