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六国化工(60047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六国化工六国化工(SH:600470)2022-03-21 16: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1年营业收入5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0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6%[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79%[20] - 基本每股收益0.45元/股,同比增长40.63%[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90%,同比增加2.57个百分点[22] - 母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1.67亿元人民币[5] - 2021年可供分配利润为负4.55亿元人民币,未达到利润分配条件[5] - 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293.44万元,与第三季度的8789.21万元相比大幅下滑[23] - 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3776.80万元,与第三季度的7713.52万元相比由盈转亏[23] - 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98,450.24万元,同比上升24.08%[42]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3,728.90万元,同比增加6,930.56万元[42]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6646.43万元,较2020年的5000.22万元增长32.9%[26]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2.27%,主要因利息支出减少[43] - 磷酸二铵总成本同比增长30.72%至12.75亿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90.98%且同比增长34.53%[51] - 复合肥总成本同比增长34.15%至18.89亿元,直接材料成本占比95.15%且同比增长36.02%[51] - 磷酸一铵总成本同比下降3.60%至5.17亿元,其中制造费用同比下降35.30%[51]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7.90%,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2.27%[52] - 研发投入总额1.6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71%,研发人员156人占比10.39%[54][55] 现金流和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32.67%[2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7%[20] - 2021年末总资产5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1%[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232.67%至47,609.50万元[43] - 2021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高,达3.84亿元,而第一季度仅为401.84万元[23]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0.43%至5469.79万元,应收款项融资同比增长116.32%至1.27亿元[57] - 存货同比增长76.32%至12.58亿元,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出口政策收紧[57][58]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75.38%至7.41亿元,因产品涨价及先款后货销售模式[57][58] - 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预收款税费增加,其他流动负债因此增多[59] - 中元化肥长期借款转入1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导致长期借款减少[59] - 应付融资租赁款到期偿还导致长期应付款减少[59] - 公司计提易农科技未决诉讼赔偿导致预计负债增加[59] - 货币资金受限293,385,909.57元,占账面价值72.7%,作为票据信用证借款保证金[61] - 固定资产受限101,555,225.32元,占账面价值25.2%,用于借款抵押和融资租赁[61] - 无形资产受限8,719,333.33元,占账面价值2.2%,用于借款抵押[61] - 公司总受限资产403,660,468.22元,占主要资产重要部分[61] 业务线表现 - 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9亿元,生产化肥233.21万吨,化工产品70.89万吨[28] - 2021年公司全年销售新产品33.48万吨[30] - 磷酸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89%,毛利率达41.54%[47] - 复合肥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42%,但毛利率下降1.76个百分点[47] - 磷酸二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4%,毛利率提升3.68个百分点[47] - 磷酸一铵产量同比增长28.17%,销量同比增长16.13%[49] - 公司拥有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采用瑞士卡萨利15.0MPa氨合成技术[41] - 磷酸一铵产能利用率达138.72%超过设计30万吨产能[93] - 磷酸二铵产能利用率96.96%接近设计64万吨产能[93] - 复合肥产能利用率61.86%低于设计150万吨产能[93] - 尿素产能利用率106.26%超过设计30万吨产能[93] - 公司完成年产10万吨粉状磷酸一铵装置试生产成功[32] - 公司依托年产16万吨的121磷铵装置完成节能减排技改项目[32] - 公司完成湿法磷酸含氟尾气综合治理及60万吨/年磷复肥产品结构调整等项目备案[31] - 公司完成60万吨/年磷复肥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可行性研究并设计2万吨/年多功能水溶肥生产线预计2022年3月投产[83] - 肥料磷酸品质工艺提升改建项目完成后将新增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产能[83] 地区和市场表现 - 2021年公司全年出口化肥产品40余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29] - 国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55.73%,毛利率提升16.17个百分点[47] - 国外销售收入8.99亿元同比增长255.73%[100] - 公司拥有有效终端销售网点约1.8万个[3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12.42%达7.43亿元,其中关联方销售额占比2.11%[5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5.7%达16.01亿元,其中关联方采购额占比5.21%[52] 原材料采购成本 - 磷矿石采购价格同比上涨43.23%采购量188.52万吨[94] - 硫酸采购价格同比上涨367.49%采购量136.06万吨[94] - 原料煤采购价格同比上涨77.41%采购量50.07万吨[94] - 原料成本面临波动风险,磷矿价格上涨,煤炭硫酸价格趋稳[107]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2021年公司磷石膏产生量144.67万吨,生态修复量131.84万吨,销售磷石膏162.55万吨[29] - 2021年公司磷石膏历史库存净消减149.72万吨,堆场裸露"石膏山"已消除完毕[29] - 2021年处置磷石膏131.84万吨[160] - 公司2021年废水总排放量为3596336.71吨,其中含氮废水2096057.49吨,含磷废水1500279.22吨[150] - 公司2021年化学需氧量总排放量为63.79吨,低于核定总量106.19吨,其中含氮废水42.63吨,含磷废水21.16吨[150] - 公司2021年氨氮总排放量为3.05吨,远低于核定总量18.14吨,其中含氮废水2.05吨,含磷废水1吨[150] - 公司2021年氮氧化物总排放量为47.28吨,远低于核定总量586.23吨,其中氮肥生产系统23.55吨,磷肥生产系统23.73吨[150] - 公司2021年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为69.94吨,低于核定总量129.393吨,全部来自氮肥生产系统[150] - 公司2021年颗粒物总排放量为135.79吨,低于核定总量274.4098吨,其中氮肥生产系统33.31吨,磷肥生产系统102.48吨[150] - 公司含磷废水执行总磷排放限值为0.5 mg/l,化学需氧量限值为100 mg/l[151] - 公司2021年废水排放量为9025.14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1077吨,远低于核定总量3.1吨[152] - 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8.1683吨,低于核定总量244.76吨[152] - 颗粒物排放量为29.165吨,低于核定总量110.35吨[152] - 生活污水排放量1709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0.47706吨,低于核定总量14.595吨[155] - 氨氮排放量0.03吨,远低于核定总量1.068吨[155] - 总氮排放量0.12吨,低于核定总量4.8吨[155] - 总磷排放量0.007吨,低于核定总量0.6吨[155] - 氮氧化物排放量2.44吨,低于核定总量60.5吨[155] - 颗粒物排放量4.8吨,远低于核定总量480.2吨[155] - 氨气排放量1.12吨,低于核定总量55吨[155] - 2021年废气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34.28吨[158] - 2021年废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5.568吨[158] - 2021年废气颗粒物排放总量为6.405吨[158] - 硫磷铵生产系统氨排放量为0.78吨,远低于核定总量35吨[159] - 硫磷铵生产系统颗粒物排放量为0.46吨,远低于核定总量49.68吨[159] - 两台130t/h锅炉烟气排放口执行烟尘20mg/m³、二氧化硫50mg/m³、氮氧化物100mg/m³的特别排放限值标准[148] - 原煤贮仓顶收尘尾气排放口(DA002-DA011)颗粒物执行120mg/m³排放限值[148] - 尿素造粒塔排放口(DA012)执行氨75kg/h及工业粉尘120mg/m³双标准限值[148] - 尿素尾吸塔尾气排放口(DA014)氨排放执行75kg/h限值标准[148] - 主要排放口(DA001/DA012/DA014)均采用特别排放限值或恶臭污染物标准[148] - 一般排放口(共11个)统一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120mg/m³限值[148] - 大气污染物排放口共14个编号(DA001-DA014)涵盖锅炉/煤仓/尿素生产环节[148] - 排放标准涉及三项国家标准(GB13223-2011/GB16297-1996/GB14554-93)[148] - 颗粒物排放限值集中控制在120mg/m³(涉及10个排放口)[148] - 氨排放采用重量单位控制标准(75kg/h)区别于其他浓度单位管控[148] - 公司DA017火炬废气排放口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为51.8 kg/h[149] - 公司DA025放空洗涤塔尾气氨排放标准为75 kg/h[149] - 公司DA029 MAP干燥尾气排放口执行颗粒物30 mg/m³、氟化物9 mg/m³、氨4.9 kg/h的排放标准[149] - 曼海姆炉烟气排气筒二氧化硫排放标准限值为200mg/m3[157] - 锅炉烟气排气筒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标准限值为0.05mg/m3[157] - 过氧化氢装置无组织废气处理系统二甲苯排放标准限值为70mg/m3[157] - 1干燥尾气排气筒氯化氢排放标准限值为20mg/m3[157] - 国泰化工废氧化铝回收综合利用工程处理能力为10000吨/年[164] - 国星化工20万吨年硫磷铵复合肥项目配套40米高排气筒[166] - 六国化工设有7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覆盖废水和废气排放口[177] - 湖北六国烟气及废水处理委托湖北吉优蓝环保科技公司运行[162] - 中元化肥氨化车间2021年9月新增一套布袋除尘装置[163] - 国泰化工综合污水处理站含VOCs废气处理装置于11月8日验收投用[164] - 六国化工2021年完成两个磷石膏生态治理修复项目自主环保验收[167] - 国星化工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计划2022年完成环保验收[171] - 国泰化工2021年底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专家评审[175] - 中元化肥生活污水委托宿州市清荷生态环保有限公司运行[163] - 公司设有4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覆盖1个总排出口和3个尾气排放口[178] - 公司设有1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用于转鼓造粒车间DA005排放口[179] - 公司设有4套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废水COD、氨氮、锅炉烟气和VOCs监测,其中锅炉烟气数据已联网公开[180] - 公司设有1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用于废气处理系统出口的870排放口[182] - 2021年5月公司因环境问题被铜陵市生态环境局处以100万元罚款[183] - 2021年5月和11月公司分别受到一次环境行政处罚[1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2年计划生产化肥248.5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目标68.47亿元[106] - 2022年期间费用预算44964.29万元,其中销售费用14510.67万元[106] - 2022年管理费用预算20852.42万元,财务费用9601.2万元[106] - 公司全年取得化肥淡储任务量5万吨并获得政府淡储补贴213万元[31]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达9033.21万元,占非经常性损益总额的135.9%[25][26] - 国家政策要求到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绿色防控技术[66] - 规划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75亿亩,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71] -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达到20%左右[72] -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72][74] -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72] -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达到25%左右[72] - 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72] - 到202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74] - 到2025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74] - 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5%[74] - 十四五时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74] 公司治理和人员结构 - 公司董事长陈胜前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19.88万元[117] - 公司总经理马健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11.11万元[117] -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建红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02.67万元[117] - 公司副总经理张福华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95.10万元[117] - 公司财务总监秦红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95.10万元[117] - 公司董事会秘书邢金俄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95.16万元[117] - 公司董事徐均生自2022年2月起任职[119] - 公司董事王刚自2022年2月起任职并兼任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119] - 陈胜前自2019年1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119] - 独立董事林平自2019年3月起任职并兼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119] - 独立董事张琛自2022年2月起任职并兼任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19] - 监事会主席吴亚自2022年2月起任职并具有丰富股权投资经验[119] - 职工监事吴健自2015年4月起任职[119] - 职工监事杨程自2017年3月起任职[119] - 公司总经理马健自2019年12月起任职[119] - 常务副总经理黄建红自2020年1月起任职[119] - 徐均生自2022年1月14日起担任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121] - 王刚自2022年1月14日起担任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121] - 吴亚自2022年1月14日起担任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21] - 阮德利曾任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2017年8月25日至2022年1月14日)及总经理(2020年4月11日至2022年1月14日)[121] - 闫丽君曾任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2020年4月11日至2022年1月14日)及常务副总经理(2020年4月1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21] - 蒋升云曾任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2020年12月8日至2022年2月28日)[121] - 徐均生自2022年1月26日起担任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22] - 徐均生自2009年6月起担任安徽恒均粉末冶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22] - 王刚自2005年12月20日起担任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兼董秘[122] - 王刚自2020年12月24日起担任芜湖天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22]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850.29万元[124] -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3月18日审议通过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126] -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2月26日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相关议案[126] - 副总经理黄兴强因工作变动于2022年2月不再担任职务[125] -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