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为129.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8%[19] -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9.90亿元,同比增长47.78%[34][37] - 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129.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87.90亿元增长47.8%[17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2%至37.997亿元[1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8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3亿元,同比减少14.87%[34] - 2021年净利润为2.84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3.33亿元下降14.8%[172] - 净利润同比下降64.6%至6004万元[17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67%[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815元/股,同比下降14.85%[20]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股,较2020年0.33元/股下降15.2%[17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57%,同比减少5.15个百分点[20]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6.46亿元,第二季度30.40亿元,第三季度37.51亿元,第四季度35.53亿元[23] - 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亿元,第二季度1.88亿元,第三季度1011.46万元,第四季度亏损1.69亿元[23] - 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2.52亿元,第二季度1.68亿元,第三季度955.47万元,第四季度亏损1.53亿元[2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3.06%至123.20亿元[37][39]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2.1%至35.533亿元[175] - 焦炭营业成本同比增加69.53%至49.86亿元[49][50] - 型钢营业成本同比增加48.75%至63.74亿元[49][50] - 研发投入总额1.1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86%[59] - 研发费用从2020年8678万元增至2021年1.11亿元,增幅28.1%[17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7.7%至3368万元[175] - 财务费用从2020年1.36亿元下降至2021年9411万元,降幅30.8%[171] - 利息费用同比下降45.6%至5959万元[17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焦炭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是山西省焦化行业龙头企业之一[33] - 公司型钢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33] - 全年生产焦炭218.20万吨,型钢144.38万吨;销售焦炭218.37万吨,型钢142.90万吨[34] - 焦炭产品销售收入53.68亿元,同比增长48.62%,但毛利率同比下降11.46个百分点至7.11%[41][43] - 型钢产品销售收入65.68亿元,同比增长49.43%,毛利率微增0.44个百分点至2.95%[41][43] - 电力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71.00%,毛利率增加7.01个百分点至15.47%[41][42] - 焦炭平均售价同比上涨877.90元/吨至2458.19元/吨,型钢平均售价同比上涨1316.71元/吨至4596.05元/吨[43] - 热轧钢材/型材产量同比增长9.6%至144.38万吨,销量同比增长6.6%至142.9万吨[69] - 热轧钢材/型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4%至65.68亿元,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8.7%至63.74亿元[69] - 热轧钢材/型材毛利率提升0.44个百分点至2.95%[69] - 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占公司净利润比例42.12%[69] - 控股子公司安泰型钢实现净利润1.19亿元,营业收入67.37亿元[71] - 控股子公司宏安焦化实现净利润9354万元,营业收入59.2亿元[71] - 公司2022年计划生产焦炭220万吨、型钢140万吨[74] - 2022年计划发电量12亿度,焦油8.3万吨,粗苯2.45万吨,硫铵2.58万吨[74]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最大达59.01%[44] - 华东地区收入占比19.92%为第二大销售区域[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主营业务为焦炭和H型钢业务,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有较大相关性[76] - 公司生产焦炭、型钢所需主要原材料为原煤、精煤和钢坯[76] - 公司与关联方因产业链原因存在大额关联交易,对独立性产生不确定性[77] - 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建成污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硫回收装置、微量化学元素回收装置等环保设施[76] - 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市场风险[76] - 公司加大与长期供应商合作确定原料采购计划以应对资源供应风险[76] - 公司加强各生产环节运营管理提升现有业务盈利能力以应对经营风险[77] - 公司积极围绕行业整合、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等规划开拓新业务[77] - 环境保护政策日趋严格将使公司承担更多环保成本和资本性支出[76] - 国内外煤炭市场和钢材市场波动可能影响原料供应价格及供应量[76] - 公司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原计划现金收购控股股东旗下新泰钢铁及相关资产[70] - 公司推进微藻碳中和技术,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73] - 公司计划推动与关联方的重大资产重组[92] 关联交易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42.52%其中关联方占26.41%[5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65.48%其中关联方占54.07%[54][57] - 公司2021年向新泰钢铁销售焦炭金额为28.5969亿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53.27%[129] - 公司2021年向新泰钢铁销售电力金额为3.5959亿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99.75%[129] - 公司2021年向冶炼公司销售焦炉煤气金额为6108.11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100%[129] - 公司2021年向冶炼公司销售废钢金额为1.6801亿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100%[129] - 公司2021年向富安新材提供运输劳务金额为4194.43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100%[129] - 公司2021年委托富安新材进行水渣加工金额为4286.39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100%[129] - 公司2021年向新泰钢铁购买钢坯金额为63.4886亿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100%[129] - 公司2021年向冶炼公司购买高炉煤气金额为1146.84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100%[129] - 公司2021年向富安新材购买转炉煤气金额为258.53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100%[129] - 公司2021年向富安新材购买线材金额为763.75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金额的100%[129] - 关联销售发生额35.33亿元,占营业收入129.90亿元的27.20%[156] - 关联采购发生额64.97亿元,占营业成本123.20亿元的52.74%[156] - 关联交易涉及不同类别且金额重大,对公司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156] - 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包括函证发生额及余额,检查价格公允性[156] - 关联方已全部归还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应收焦炭款7.76亿元[104] 担保和债务 - 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36.34亿元人民币,占净资产比例为129.19%[134] - 关联方担保金额为35.94亿元人民币,占担保总额的98.9%[134] - 报告期内新增对外担保发生额9.11亿元人民币[134]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为3998.2万元人民币[134] - 单笔最大对外担保金额为4.59亿元人民币(2020年12月签署)[134] - 为新泰钢铁提供多笔担保,单笔金额从4800万元至1.91亿元不等[133] - 担保物主要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部分担保无抵押物[134] - 所有担保均未逾期且未履行完毕[133][134] - 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担保金额35.94亿元[134] - 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部分的金额为23.54亿元[134] - 公司为关联方新泰钢铁提供担保35.94亿元,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127.76%[194] - 新泰钢铁资产负债率为82.56%[194] - 资产负债表日后已偿还担保贷款1.79亿元[194] - 通过债转股减少担保金额2.14亿元[194] - 对关联方提供大额担保,管理层基于现金流量及偿债能力测试确认预计负债[157] - 预计负债计提涉及复杂判断,包括关联方未来现金流量及持续经营能力评估[157]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13%[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5亿元,同比减少2.19亿元,下降31.1%[6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一季度1.75亿元,第二季度723.42万元,第三季度1.20亿元,第四季度1.82亿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1.1%至4.850亿元[17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3.6%至3.46亿元人民币(2020年:5.21亿元)[18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亿元,同比增加3.62亿元[6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66.7%至1.862亿元[17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93.6%至3345万元(2020年:5.25亿元)[18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52亿元,同比增加2.09亿元[6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230.7%至7.588亿元[17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3.29亿元(2020年:净流出1.46亿元)[18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58.2%至138.845亿元[17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72.4%至40.53亿元(2020年:23.51亿元)[182]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下降83.1%至7.51亿元(2020年:44.46亿元)[182]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26.9%至39.26亿元(2020年:30.94亿元)[18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141.6%至6.137亿元[17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大幅减少至36万元(期初:1121万元)[182]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货币资金从5.3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6.14亿元人民币,增长14.1%[163] - 应收账款从7.88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3264万元人民币,下降95.9%[163] - 应收账款3264万元,同比下降95.86%,占总资产比例从14.16%降至0.62%[63] - 预付款项2.07亿元,同比增长171.78%,占总资产比例从1.37%升至3.93%[63] - 存货4.04亿元,同比增长35.56%,占总资产比例从5.36%升至7.67%[63] - 在建工程从2112万元人民币增至2.22亿元人民币,增长949.7%[163] - 在建工程2.22亿元,同比增长949.64%,占总资产比例从0.38%升至4.20%[63] - 短期借款从4750万元人民币增至9159万元人民币,增长92.8%[164] - 短期借款9159万元,同比增长92.82%,占总资产比例从0.85%升至1.74%[63] - 短期借款从2020年4750万元增至2021年9159万元,增幅92.8%[168] - 应付票据从5.6亿元人民币降至0元,减少100%[164]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从1.63亿元人民币增至3.97亿元人民币,增长143.2%[164] - 长期借款从4.88亿元人民币减少至4.44亿元人民币,下降9.0%[164] - 应付账款从2020年1.13亿元增至2021年1.41亿元,增幅25.3%[168] - 流动负债从2020年17.39亿元下降至2021年8.73亿元,降幅49.8%[168] - 资产总计从2020年49.22亿元下降至2021年40.20亿元,降幅18.3%[168]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91亿元人民币锐减至36万元人民币,下降99.9%[167]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6.5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588万元人民币,下降99.1%[167] 股东权益和分配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9%[19] - 未分配利润从-3.10亿元人民币改善至-2672万元人民币,亏损减少91.4%[164] - 未分配利润从2020年-5.43亿元改善至2021年-4.83亿元[169] - 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负值,2021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5] - 母公司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负值,未实施现金分红[10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2.69亿元至28.13亿元[184] - 未分配利润从亏损3.10亿元改善至亏损2672万元[184] - 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从2020年末的195.08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254.65亿元,同比增长30.5%[18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194.85亿元增至254.37亿元,增长59.50亿元[185] - 公司2021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33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为3.32亿元[185] - 资本公积从14.52亿元增加至17.10亿元,增长2.58亿元[185] - 未分配利润从-6.43亿元改善至-3.10亿元,减少亏损3.33亿元[185] - 专项储备从70.34万元增加至506.25万元,增长435.91万元[185]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2.83亿元增至23.38亿元,增长0.56亿元[187]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5.43亿元改善至-4.83亿元,减少亏损0.60亿元[187] - 母公司2021年综合收益总额为0.60亿元[187] - 母公司资本公积从17.19亿元减少至17.15亿元,减少474.85万元[187] - 公司实收资本为10.068亿元人民币[188][190]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18.553亿元增长至22.826亿元,增幅23.0%[188] - 资本公积从14.617亿元增加至17.194亿元,主要由于所有者投入资本2.577亿元[188] - 未分配利润从亏损7.123亿元改善至亏损5.428亿元,减亏1.695亿元[188] - 综合收益总额为1.696亿元[188] - 2020年末累计未弥补亏损额为3.10亿元低于实收股本总额1/3[107]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李安民持股317,807,116股,占比31.57%[142] - 李安民所持全部股份317,807,116股被质押,为关联方融资提供担保[148] - 质押融资总额247,236.77万元,对应融资本金余额175,655.00万元[148] - 股东董小林持股20,140,000股,占比2.00%,报告期内减持2,100,000股[142] - 股东郑帮雄持股13,042,472股,占比1.30%,报告期内增持1,021,100股[142] - 股东吴绍金持股8,945,680股,占比0.89%,报告期内增持3,781,780股[142] - 前十名股东中六名股东持股状态标注为"未知"[142] - 控股股东李安民通过安泰控股集团控制多家关联公司[143] - 质押债务偿还期限为2022年8月20日,还款资金来源于债务人自筹[148] - 公司声明除李安民外,未知其他股东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142] - 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10.068亿股[190] 审计和内部控制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202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获标准无保留意见[108] - 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95] - 关联交易欠款及关联担保问题需整改[90][95] - 收入确认为关键审计事项,因存在操纵收入达到特定目标的固有风险[157] - 收入确认时点为客户取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点[157] - 收入确认审计程序包括函证发生额,核对销售合同及出库单[157] 研发和人员 - 研发人员数量555人占公司总人数22.68%[60] - 公司员工总数2447人,其中生产人员1630人占比66.6%[96][97] - 母公司员工1303人,主要子公司员工
安泰集团(600408) - 2021 Q4 - 年度财报